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手机上收广告费? 初创公司欲做手机分众传媒
手机上收广告费? 初创公司欲做手机分众传媒

  坐在记者面前的林皓光,留着小平头,身材魁梧,性格平和。干了十多年广告的他,现在却做着跟手机相关的新事业。

  他于去年年底在广州创立的摩拜美迪移动信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营手机广告的企业。

  公司名称中,“摩拜美迪”取自英文“MobileMedia”(移动传媒)的中文谐音。

  1988年,自小在上海长大的林皓光从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广告学专业毕业后,南下广州工作。四年后,他开办了自己的广告公司,直至1998年转而尝试搞投资。

  “影视广告制作、创意、媒介购买,广告业内不同的角色,我都做过。”这段经历给林皓光的最深体会是,“广告策划再好,也需要有好的媒体来传播。”所以,即使在后来参与全国性财经媒体、国际4A公司运作的那四五年,林皓光也没有离开广告媒体这个圈子。

  而现在,林皓光自己创立了手机媒体这样一种全新的媒体运营方式,接下来,他要做的只是,证明它。创立移动传媒。

  “两年前,我有了新的想法。除了四大传统媒体外,诸如互联网、楼宇液晶媒体等一大批新锐媒体近年来应运而生并日渐壮大,市场的发展使产品及品牌传播的细分趋势更加明显,为了能针对目标消费群达到更有效的推广效果,国内外品牌开始选择一些更具个性化的新媒体。”

  “我隐约感到,手机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通讯工具。手机逐渐成为离消费者最近、和消费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娱乐及媒体终端,并可以更快更好地承载目前各种媒体的传播方式。将品牌广告信息直接传递在手机上,或许能给消费者带来独特的品牌体验。这样看来,手机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广告载体。”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手机用户已达到3.7亿个,但是手机广告却基本空白,有的也只是一些垃圾短信广告。广告人的直觉告诉林皓光,这里大有可为。

  他觉得,手机未来肯定将成为信息传播的载体!

  不过,两年前,彩屏手机并不普及,而单纯的文字又不能为商品树立直观的形象,林皓光觉得当时市场尚不成熟。去年起,国产手机掀起了彩屏浪潮。彩屏手机的日渐普及,林皓光才真正感到时机的到来。去年年底,“摩拜美迪移动信息有限公司”在广州正式注册成立。

  新问题却接踵而来——如何实现将手机变为媒体的想法呢?首先应该与运营商还是手机厂家合作?

  “运营商最大的优势在于,消费者的资料都掌握在它手中。但是,它并不是专业的广告服务商。因此,它发出的信息,不一定每个终端消费者都能收到或者乐意接收。而广告讲求的是到达率。”

  如何到达呢?手机厂家无疑是另外一条途径。毕竟手机产品出厂前,厂家都会在手机里存放一些附带信息,比如,手机屏幕备选图案、游戏等。

  而且,国内市场一年的手机销量有7000万~8000万台。除了每年新增的手机用户外,还有近一半是手机更新换代的市场。这意味着,与手机厂家合作,就可以直接切入这一手机消费群。取道手机厂商

  据了解,某手机厂商对林皓光的模式十分认同,而这种内置了广告的手机也将于8月份首次在国内上市。国内一家著名的门户网站和一家全国性金融机构成了投放该种形式广告的首批企业。

  “我们接触到的许多厂家,它们的第一反应都很惊讶。手机内存图片的位置居然还能卖?不过,钱并不是第一位的。它们最关心两个问题:一是对它们的品牌有无影响,二是消费者是否能接受。”

  林皓光便做了一些广告方案,比如将可口可乐、麦当劳的商标或者一些名车的车模做成精美的图案,放在手机里,并做了一些测试,以事实来说服厂家。

  “关键是广告内容创意,要符合手机媒体的表现形式,而且争取让消费者对这些内容爱不释手。”

  经过解释,绝大部分与“摩拜美迪”接触的广告商,与厂家一样,也都觉得这种广告形式很新颖。七八成的广告商表示,条件成熟会尝试这一新形式,部分客户及合作伙伴已开始进行尝试性的投放。这令林皓光更坚定了走下去的信心。

  “我们现在已和十多家主流的手机厂商开始了全面的接触,有的已经做了深度的沟通、讨论,甚至达成了合作意向,这其中不乏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国际厂商。”

  “和手机厂商合作开发手机媒体广告,将有效拓展手机增值服务的领域,这不仅可以使消费者获得范围更广的个性化服务和更多的消费体验,也对手机厂商自身提升消费者忠诚度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带来一定程度的利润增长点。”林皓光对于这样的合作很有信心,在他看来,这会创造一个共赢的局面。下一步

  林皓光认为:“手机与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一个随身携带的、可以产生互动的个人化的媒体。因此,它的广告适合做大众化的消费产品。”

  依据过往的广告业经验,林皓光已经圈定了初期市场推广的重点行业,包括饮料、食品、体育用品、网站、旅游景点、航空、金融等。

  他透露,在手机内放置广告图片只是第一步。“我们下一步的目标,是开发实时的、动态更新的、一对一的手机广告,这样才能充分挖掘手机媒体的广告价值,比如短信回复,加入会员俱乐部、电子优惠券、无线游戏社区等。”

  凭借这些新创意,林皓光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手机用户的数据库,针对不同消费群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他们自愿接受的手机广告信息,而不是现在大家都讨厌的垃圾广告。

  当然,要实现手机广告随时更新,这就必须与运营商合作。随着移动通讯终端技术的发展和3G时代的到来,手机广告的发布将能做到一对一的图形化、流媒体化的动态更新,并最终过渡到无线广告(MobileAd)的形式。到那时,3G的高速带宽所具有的潜在实力将使广告客户具有向用户分发大量媒体信息的能力。到那时,网络运营商、移动终端厂商、广告客户、广告服务商和消费者都将从中受益。

  “我们希望这一天到来得越快越好。”谈及商业模式时,林皓光既兴奋但又有点谨慎,毕竟竞争对手不知道哪一天就会在不远处冒出来。作为先行者,他必须在对手出现之前先与他们拉开一段距离。所以,“移动传媒”不久还会在北京、上海开设分支机构,并成立自己的技术研发团队。

  它会否成为中国手机传媒广告的第一个成功者、成为另一个分众传媒,目前尚难判断。不过,林皓光说,这是他们的目标。手机上收广告费? 初创公司欲做手机分众传媒

  坐在记者面前的林皓光,留着小平头,身材魁梧,性格平和。干了十多年广告的他,现在却做着跟手机相关的新事业。

  他于去年年底在广州创立的摩拜美迪移动信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营手机广告的企业。

  公司名称中,“摩拜美迪”取自英文“MobileMedia”(移动传媒)的中文谐音。

  1988年,自小在上海长大的林皓光从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广告学专业毕业后,南下广州工作。四年后,他开办了自己的广告公司,直至1998年转而尝试搞投资。

  “影视广告制作、创意、媒介购买,广告业内不同的角色,我都做过。”这段经历给林皓光的最深体会是,“广告策划再好,也需要有好的媒体来传播。”所以,即使在后来参与全国性财经媒体、国际4A公司运作的那四五年,林皓光也没有离开广告媒体这个圈子。

  而现在,林皓光自己创立了手机媒体这样一种全新的媒体运营方式,接下来,他要做的只是,证明它。创立移动传媒。

  “两年前,我有了新的想法。除了四大传统媒体外,诸如互联网、楼宇液晶媒体等一大批新锐媒体近年来应运而生并日渐壮大,市场的发展使产品及品牌传播的细分趋势更加明显,为了能针对目标消费群达到更有效的推广效果,国内外品牌开始选择一些更具个性化的新媒体。”

  “我隐约感到,手机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通讯工具。手机逐渐成为离消费者最近、和消费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娱乐及媒体终端,并可以更快更好地承载目前各种媒体的传播方式。将品牌广告信息直接传递在手机上,或许能给消费者带来独特的品牌体验。这样看来,手机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广告载体。”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手机用户已达到3.7亿个,但是手机广告却基本空白,有的也只是一些垃圾短信广告。广告人的直觉告诉林皓光,这里大有可为。

  他觉得,手机未来肯定将成为信息传播的载体!

  不过,两年前,彩屏手机并不普及,而单纯的文字又不能为商品树立直观的形象,林皓光觉得当时市场尚不成熟。去年起,国产手机掀起了彩屏浪潮。彩屏手机的日渐普及,林皓光才真正感到时机的到来。去年年底,“摩拜美迪移动信息有限公司”在广州正式注册成立。

  新问题却接踵而来——如何实现将手机变为媒体的想法呢?首先应该与运营商还是手机厂家合作?

  “运营商最大的优势在于,消费者的资料都掌握在它手中。但是,它并不是专业的广告服务商。因此,它发出的信息,不一定每个终端消费者都能收到或者乐意接收。而广告讲求的是到达率。”

  如何到达呢?手机厂家无疑是另外一条途径。毕竟手机产品出厂前,厂家都会在手机里存放一些附带信息,比如,手机屏幕备选图案、游戏等。

  而且,国内市场一年的手机销量有7000万~8000万台。除了每年新增的手机用户外,还有近一半是手机更新换代的市场。这意味着,与手机厂家合作,就可以直接切入这一手机消费群。取道手机厂商

  据了解,某手机厂商对林皓光的模式十分认同,而这种内置了广告的手机也将于8月份首次在国内上市。国内一家著名的门户网站和一家全国性金融机构成了投放该种形式广告的首批企业。

  “我们接触到的许多厂家,它们的第一反应都很惊讶。手机内存图片的位置居然还能卖?不过,钱并不是第一位的。它们最关心两个问题:一是对它们的品牌有无影响,二是消费者是否能接受。”

  林皓光便做了一些广告方案,比如将可口可乐、麦当劳的商标或者一些名车的车模做成精美的图案,放在手机里,并做了一些测试,以事实来说服厂家。

  “关键是广告内容创意,要符合手机媒体的表现形式,而且争取让消费者对这些内容爱不释手。”

  经过解释,绝大部分与“摩拜美迪”接触的广告商,与厂家一样,也都觉得这种广告形式很新颖。七八成的广告商表示,条件成熟会尝试这一新形式,部分客户及合作伙伴已开始进行尝试性的投放。这令林皓光更坚定了走下去的信心。

  “我们现在已和十多家主流的手机厂商开始了全面的接触,有的已经做了深度的沟通、讨论,甚至达成了合作意向,这其中不乏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国际厂商。”

  “和手机厂商合作开发手机媒体广告,将有效拓展手机增值服务的领域,这不仅可以使消费者获得范围更广的个性化服务和更多的消费体验,也对手机厂商自身提升消费者忠诚度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带来一定程度的利润增长点。”林皓光对于这样的合作很有信心,在他看来,这会创造一个共赢的局面。下一步

  林皓光认为:“手机与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一个随身携带的、可以产生互动的个人化的媒体。因此,它的广告适合做大众化的消费产品。”

  依据过往的广告业经验,林皓光已经圈定了初期市场推广的重点行业,包括饮料、食品、体育用品、网站、旅游景点、航空、金融等。

  他透露,在手机内放置广告图片只是第一步。“我们下一步的目标,是开发实时的、动态更新的、一对一的手机广告,这样才能充分挖掘手机媒体的广告价值,比如短信回复,加入会员俱乐部、电子优惠券、无线游戏社区等。”

  凭借这些新创意,林皓光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手机用户的数据库,针对不同消费群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他们自愿接受的手机广告信息,而不是现在大家都讨厌的垃圾广告。

  当然,要实现手机广告随时更新,这就必须与运营商合作。随着移动通讯终端技术的发展和3G时代的到来,手机广告的发布将能做到一对一的图形化、流媒体化的动态更新,并最终过渡到无线广告(MobileAd)的形式。到那时,3G的高速带宽所具有的潜在实力将使广告客户具有向用户分发大量媒体信息的能力。到那时,网络运营商、移动终端厂商、广告客户、广告服务商和消费者都将从中受益。

  “我们希望这一天到来得越快越好。”谈及商业模式时,林皓光既兴奋但又有点谨慎,毕竟竞争对手不知道哪一天就会在不远处冒出来。作为先行者,他必须在对手出现之前先与他们拉开一段距离。所以,“移动传媒”不久还会在北京、上海开设分支机构,并成立自己的技术研发团队。

  它会否成为中国手机传媒广告的第一个成功者、成为另一个分众传媒,目前尚难判断。不过,林皓光说,这是他们的目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手机广告新锐媒体
盘点2005中国传媒业 几家欢喜几家忧
移动互联网催生新一代媒体 WAP广告前景
手机媒体时代 空中传媒正式亮相中国广告节
户外LED传媒大屏或可发展成为本地化自媒体
“三零手机”,将广告费转由消费者来承担,你怎么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