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四大贤母”
userphoto

2023.10.14 河南

关注
       中华五千年出现的伟大母亲真是数不胜数。
  母亲对每个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一个母亲是否有德行,是否教子有方,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
       母亲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影响孩子价值观念的形成。

  
中国历史上,那些有建树、有出息的名人,大都深受其母亲思想之熏陶,从而也成就了他们的人生。

这些母亲中,最为著名莫过于中国“四大贤母”,她们分别是:孟母、陶母、欧母、岳母。

      这四位贤母的儿子都是当世之栋梁,后世之典范,而她们教子的事迹也被后世尊为四大母教。 

严父慈母寄希望,期盼子女成栋梁。

生儿育女多辛劳,岁月峥嵘历沧桑。

潜心培养做表率,良言益语热心肠。

谆谆教诲多引导,苦口婆心重表扬。

妇女持家履勤俭,旺夫撑起半边天。

贤淑忠厚性温柔,秀外慧中心良善。

教子有方勤疏导,言教身传育儿男。

翘盼女儿成龙凤,旷世流芳女英贤。


世上高堂母最亲,千恩万爱百事真。

终生爱子无不尽,十月胎恩喜及辰。

世间唯独慈母爱,功德天下母之心。

德高望重母最大,千古留名永生根。

(注:本文配诗采自“古诗词专家“保轩作品)


孟母三迁

环境重要

少童修为要成功,环境影响最为重。

孟母三迁为儿学,耳濡目染终学成。

四书五经勤奋读,终成大儒授后生。

今人效仿择学校,何如教子用心攻。

孟母,孟子的母亲仉(zhǎng)氏,战国时邹国人。她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坚守志节,抚育儿子,从慎始、励志、敦品、勉学以至于约礼、成金,数十年如一日,丝丝入扣,毫不放松,因此成就了孟子,更为后世的母亲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
  《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孟母三迁,以及孟母断织的典故。

孟母早年丧夫,却志不改嫁,一个人含辛茹苦养育孟子。

刚开始她和孟子住在丈夫的陵墓附近,以便于每天可以去祭拜丈夫。耳濡目染之下,孟子常和同伴玩筑墓和祭墓的游戏,孟母认为这样不好,就搬家了。

新家的旁边是屠宰场,模仿力强的孟子又玩起杀猪的游戏,孟母觉得这样的环境也不妥,又搬家了。

最后搬到太庙旁,孟子便跟着进出的文官依样学起礼仪,孟母见了非常高兴,这才定居下来。

这就是被广为传颂的孟母三迁。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可见环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另一典故是孟母断织。有一天,年少的孟子上学回来,孟母正在纺纱织布,便问他:学得很好了吧?孟子回答:还是像原来那样。孟母一听,马上用剪刀剪断织布机上正在织的布。孟子惶恐的询问原因。

  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就像我剪断织布机上的布一样。君子学习是为了树立名誉,向人请教是为了增广知识。有了学问,平常闲居时就能安静平和,行动就能远离祸害。现在你荒废学业,将来不免要成为仆役,难于避开祸害。这和织布养活自己没什么不同,如果织布半途而废,岂能让家人长年穿暖吃饱不缺乏粮食呢?女人若舍弃衣食技艺,男人若怠惰修持品德,不沦落为盗贼,那么就将沦为奴隶了。
  孟子听完母亲的话,心生警惕,早晚勤奋向学,受业于子思的门人,最后成为名扬天下的大儒。

陶母责子

为民廉政

东晋名将陶为官,以权谋私孝母贤。

陶母责子严教悔,防微杜渐效清廉。

深明大义要公正,爱民如子口碑传。

为国为民善为魂,保国惜民太平年。

陶母是东晋陶侃之母。陶侃是一代名将,在稳定东晋初年动荡不安的政局上,很有建树。

而当时陶母“截发筵宾”、“封坛退鲊”的教子故事也广为流传。

陶侃幼为孤子,家境贫寒。陶母也是早年丧夫,她含辛茹苦,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供养陶侃读书。

在教子上,陶母一直教育儿子,交朋友一定要交比自己更有水平、更有文化之人。

有一次,同郡孝廉(即举人)范逵访贤遇大雪,借宿陶侃家。

时天寒地冻,马无饲料,陶母揭去自己床铺上的稻草席,剁碎喂马;由于家中贫寒,无以款客,陶母又偷偷剪下自己的长发,卖给邻人,换钱购买菜。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所以头发是不可以轻易剪的。陶母如此举动,足见她待客之诚心。

所以范逵大为感动,遂举荐陶侃由县吏拜授郎中,从此后,陶侃走上了发达的仕途。

这就是“截发筵宾”的典故。

陶母还有一个广为传颂的故事是“封坛退鲊”。

陶侃曾在浙江海阳做县吏,监管渔业,常有下属送东西给他。

有一次,一位下属送了一坛鱼鲊(腌鱼)给陶侃,孝顺的陶侃马上念及一生贫居乡间的慈母,便嘱托乡人带给母亲。

谁知母亲却原封不动地将这一坛鱼鲊退了回来,并在信中写道:“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

陶侃收到母亲退回的鱼鲊和回信,大为震动,更愧疚万分。他下定决心,一生遵循母亲教导:清白做人,廉洁为官。

后人赞誉:“世之为母者如湛氏之能教其子,则国何患无人材之用?而天下之用恶有不理哉?”


欧母画荻

刻苦勤奋

欧阳自小家贫寒,修学无有笔纸砚。

欧母教其学写字,荻杆当笔沙场练。

诵读古人好文章,撰文填词成诗仙。

欧阳修得功名就,其母教悔树典范。

欧母是北宋欧阳修之母。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但他的成就也离不开他母亲的伟大教育。

欧母又是一位单亲母亲,她丈夫在儿子四岁那年便去逝了,留下她孤身一人辛苦拉扯儿子。

欧阳修父亲在世时,家中经济比较宽裕,可自从他去世后,家境便一落千丈,日渐贫寒。

后来竟到了“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地步。孤儿寡母在这样的境况下生活,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欧母是一个意志坚强的女人,她家穷志不穷,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将儿子养大,并用最原始的方式教欧阳修识字。

这便是著名的“画荻教子”:欧阳修五岁时,欧母便教他读书识字、做人处事的道理。

只是当时家里穷,家里没钱买笔墨纸砚,欧母只好用芦苇杆代替,然后在地上铺一些沙,把地当纸,一笔一画地教欧阳修写字。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欧阳修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特别懂事,于是奋发图强,学习成绩优异,他于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高中进士。

欧阳修在当官期间,积极支持范仲淹维持新法,后因此被贬职。

但欧母并没有抱怨儿子的仕途不济,而是宽慰儿子说:“你为正义被贬职,不能说不光彩。我们家过惯了贫寒的生活,你只要思想上没有负担,精神不衰,我就高兴。'

有母如此,儿子焉能不伟大?

岳母刺字

精忠报国

金人大举侵南宋,倾国抗战把敌迎。

岳母子背刺红字,精忠报国定取胜。

铭记母亲重托嘱,岳飞战场杀敌勇。

同仇敌忾为祖国,百折不挠立奇功。

岳母是北宋名将岳飞之母。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很多自私的母亲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前线,希望能在战乱年代保全子嗣血脉。

但是岳母却和一般母亲不同,她大义凛然,主动励子从戎,精忠报国。

她为了让儿子永远铭记大丈夫当“精忠报国”的训诫,甚至用绣花针把这四个字刺在岳飞的背上!

由于岳母的积极鼓励,使得岳飞投军后,奋勇杀敌、义无反顾,他很快屡建战功被升为秉义郎。

有一次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时,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是'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

后来岳飞终成为一代有名的抗金英雄,为历代人民所敬仰。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母教,四位普普通通的母亲,培养出了四位杰出的社会栋梁之才。

每个人一生,

母亲对自己的影响总是巨大的,

一个母亲是否有文化,

是否品行端庄,

是否教子有方,

直接影响孩子一生。

亲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

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影响孩子思想观念的形成。

人们常说,一个女人影响三代人的幸福,这话一点不夸张,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母亲都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成长都离不开母亲的精心培育,每一步都浸透着母亲的心血。母亲也从来都是定海神针般的存在,母亲不仅给人温暖与温馨,母亲更给人奋发向上的精神与力量。

古语云:“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母教,对孩子的教育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温馨提示、版权说明并致谢书:

​本篇图文内容来自相关书籍或网络收集整理。意在分享智慧、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其中涉及到的版权或所有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侵权即删!

本号小编感谢并致敬所有为中华典籍和传统文化的整理与分享而贡献力量、付出努力的人们,功德无量!

对待古籍经典,吸其精华营养、对其不合适部分亦可加以了解,从中得到启发或警示。愿于君有益!🙏

END

​​​​​​​​​​​​​​​​​​​​​​​​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伟大的四大贤母
中国古代四大贤母
这四个女人做了哪些事,竟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贤母?
古代四大贤母,附文言原文。
古代四大贤母中的陶母是谁?两万多的小伙伴们败在了这道题中
中国历史上那些名垂青史的人背后 都有一位伟大的母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