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韩非子》法家精髓选读(直透人性)

据说,当年秦王读了韩非的《五蠹》等书,就成了韩非的粉丝,说:“唉呀,我要见到这个人并且能和他交往,就是死也不遗憾了。”

《韩非子》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竟然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它是在韩非子逝世后,由后人辑集而成。

包括《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文章。

在这些文章中,韩非重点宣扬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从人性趋利避害的逻辑出发,推导出必须以法才能治人的结论。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将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精华言论及著作。

韩非子主张:赏罚分明、严刑重法、法不阿贵、实事求是、言行一致。

《韩非子》精华名句选录

巧诈不如拙诚。

语出《韩非子·说林上》

【解析】中国有句古话叫“聪明反被聪明误”。巧妙而狡诈的“机智”,往往会适得其反;拙朴的诚,才能最终赢得人们的信赖。

恃人不如自恃也。

语出《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解析】依靠别人,还不如依靠自己。我们常说“靠人不如靠己”,说的正是此意。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语出《韩非子·五蠹》

【解析】善:擅长;贾:做买卖。衣服的袖子长跳起舞来就更好看,本钱多做起买卖就更得心应手。有所凭藉,成功的几率就更大。

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语出《韩非子·说林上》

【解析】如果一个人是因为他人的话才对我友好,那他也一定会因为他人的话来怪罪我。

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

语出《韩非子·解老》

【解析】祸难的产生是由于心生邪念,而所以产生邪念是受了欲望的诱惑。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语出《韩非子·说难》

【解析】事情由于保守机密而成功,说话不慎、泄露机密会导致失败。俗话说:“勿多言,言多必失。”

势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语出《韩非子·观行》

【解析】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有些事情由于条件限制,可能我们一辈子的做不好,有些东西一辈子也得不到。怀一颗平常心,接受人生的不完美。

不知足者之忧,终身不解。

语出《韩非子·解老》

【解析】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被欲望吞噬永不满足的人,可能一生都会困于烦扰痛苦中,得不到解脱。

矜伪不长,盖虚不久。

语出《韩非子·难一》

【解析】这句话是对自我吹嘘、弄虚作假者的至诚忠告。欺骗性的自我吹嘘,不需要多长的时间就会被识破;掩盖真相、弄虚作假,不要多久就会被揭穿。

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

语出《韩非子·意林》

【解析】不要遮盖别人的优点,也不要议论别人的短处。 这是一个有良好修养的人所应该具备的。

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强弱。

语出《韩非子·安危》

【解析】安全还是危险,在于是否能分清是非,而不在于力量的强弱。

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

语出《韩非子·备内》

【解析】这世上并不存在牢不可破、永恒不变的关系,夫妻更是如此。相爱时就亲近,不爱就疏远。

1)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不自操事而知拙与巧,不自计虑而知福与咎。

点评:管理者之道

2)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3)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4)变与不变,圣人不听,正治而已。

点评:以结果为导向。

5)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其喜人之有福,而恶人之有祸也;生心之所不能已也,非求其报也。义者,君臣上下之事,父子贵贱之差也,知交朋友之接也,亲疏内外之分也。义者,谓其宜也,宜而为之。

义,说的是各种关系处理得很适宜,适宜才去做。

6)众人多而圣人寡,寡之不胜众,数也。故曰: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7)人有欲,则计会乱;计会乱,而有欲甚;有欲甚,则邪心胜;邪心胜,则事经绝;事经绝,则祸难生。

8)欲利之心不除,其身之忧也。故圣人衣足以犯寒,食足以充虚,则不忧矣。

9)天下有信数三:一曰智有所不能立,二曰力有所不能举,三曰强有所不能胜。因可势,求易道,故用力寡而功名立。时有满虚,事有厉害,物有生死。

10)人不乐生,则人主不尊;不重死,则令不行也。

11)人主之左右,行非伯夷也,求索不得,货赂不至,则精辩之功息,而毁诬之言起矣。

12)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13)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矜而灭其所耻。

14)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对人性看透!

15)夫赏罚之为道,利器也。君固握之,不可以示人。

16)赏罚者,利器也,君操之以制臣,臣得之以拥主。故曰: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7)挟夫相为则责望,自为则事行。

翻译:怀着相互依赖的心理就会责备和埋怨,自己依赖自己事情就能办成。

18)利之所在,民归之;名之所彰,士死之。

19)利所禁,禁所利,虽神不行;誉所罪,毁所赏,虽尧不治。

20)赏之誉之不劝,罚之毁之不畏,四者加焉不变,则其除之。

点评:激励不了的员工不用

21)闻有吏虽乱而有独善之民,不闻有乱民而有独治之吏,故明主治吏不治民。

22)故国者,君之车也;势者,君之马也。

23)贤智未足以服众,而势位足以屈贤者也。

24)人之情性,贤者寡而不肖者众,而以威势之利济乱世之不肖人,则是以势乱天下者多矣,以势治天下者寡矣。夫势者,便治而利乱者也。

25)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26)治道者三:一曰利;二曰威;三曰名

27)今上下之接,无子父之泽,而欲以行义禁下,则交必有隙矣。

28)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法禁明著,则官治;必于赏罚,赏罚不阿,则民用。民用官治则国富,国富则兵强,而霸王之业成矣。霸王者,人主之大利也。人主挟大利以听治,故其任官者当能,其赏罚无私。

29)故法之为道,前苦而长利;仁之为道,偷乐而后穷。

30)故明主之治国也,适其时事以致财物,论其税赋以均贫富,厚其爵禄以尽贤能,重其刑罚以禁奸邪,使民以力得富,以事致贵,以过受罪,以功致赏,而不念慈惠之赐,此帝王之政也。

31)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制也;势者,胜众之资也。

32)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而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33)治民无常,唯法为治。

34)今为众人法,而以上智之所难知,则民无从识之矣。夫治世之事,急者不得,则缓者非所务也。

35)故明主用其力,不听其言;赏其功,必禁无用。故民尽死力以从其上。

36)是人君不明乎公私之利,不察当否之言,而诛罚不必其后也。

37)治强不可责于外,内政之有也。

学习感悟与体会

在中国的思想传统里,儒家和法家相互互补,中国古代君王的统治思想一直是外儒内法。儒家作为价值观指导,法家作为管理之术。

法家强调赏罚分明,其内容执行起来有很强的操作性。法家的目的,就是加强君主的权势,使用的是法家系统:法、术、势三件套。

1、外儒内法 

外辱内法有其合理性,因为儒家的思想虽然引导人向善,但其不具备可操作性,而且到了后期,由于繁复的礼仪,反而是限制了儒家的发展。而法家,其实操性强,赏罚分明,且强调一视同仁,加强了君主对贵族的控制。

但由于法家,有时也过于极端,像秦国因为采用法家而灭亡,导致君主也得打着儒家的牌子,暗地里用法家的办法来管理群臣和百姓。

2、权势 

韩非子提到权势,权势是君主对于其他人的一种势,是一种在人之中,由于其身份及地位而形成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力量。君主之所以能命令群臣,就是因为其手中的权势,背后是有赏罚的能力。

权势,在老板与员工之间同样存在。正因为其为“势”,是居高临下的,才能将“势能”转化为一种“动能”。所以,在工作中,推动某项具体工作,要看“势”能是否积蓄到位,以后可以用到“权势”来推动。

3、赏罚 

韩非子多次提到赏罚,赏罚是最终的两把武器。是因为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赏是利,罚是害。而这对于企业管理,也是非常有用的工具。有些管理者做的累,关键是没有用好“赏罚”,甚至就没有“赏罚”的权利,那还怎么管理下面的人,怎么推动手头上的事?

4、 

在公司管理中,更多地指公司的管理制度,公司内部的规定及相关的法律。公司的制度,明确了各部门、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告诉员工: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可以做,底线是什么?约束了边界,使得员工不越界。规定或制度是赏罚的基础,是激励制度的根据。

5、闭环思维 

韩非很讨厌儒生,他们书生气,只会滔滔不绝,忽悠君主。在韩非看来,做成事的闭环思维非常重要。他提出,对于大臣说的话,要记录下来,并且要看最终的结果是否与当初说的一致?

来评判大臣的能力。其实这就是做成事的闭环思维。说比做容易太多了,如果要说比例,说至多占2成,做就是成事的能力,占了8成。如何做成事?在于“说”和“做”的统一,“知”和“行”的统一,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能力,这个人才真正叫能力强。

韩非对于权势、赏罚、做事的观点,认识真的非常深刻,对于职场人士,非常有实操意义。

韩非简介

韩非(约前280年-前233年),后世人尊称其为“韩非子”或“韩子”,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人。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散文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
韩非师从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荀子,但观念与其不同,没有承袭儒家思想。“喜刑名法术之学”、“归本于黄老”,继承并发展了法家思想,成为战国末年法家之集大成者。
韩非身为韩国的公子,多次向韩王上书进谏,希望韩王励精图治,但韩王置若罔闻,始终都未采纳。这使他非常的悲愤和失望,遂著书多篇阐述了其法治思想,秦皇读后推崇备至,仰慕已极。为了见到韩非,下令攻打韩国。韩王被迫派韩非出使秦国。然而韩非在秦国却未被信任和重用,后被李斯离间而下狱,不久死于狱中。
韩非把法家的思想提高到了宇宙论的高度,从而构成了一种完整的理论系统。著有《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文章,后人收集其作品整理编纂成《韩非子》一书。
韩非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韩非死后,其法家思想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奉为秦国治国经要,帮助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
温馨提示、版权说明并致谢书:

​本篇图文内容来自相关书籍或网络收集整理。意在分享智慧、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其中涉及到的版权或所有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侵权即删!

本号小编感谢并致敬所有为中华典籍和传统文化的整理与分享而贡献力量、付出努力的人们,功德无量!

对待古籍经典,吸其精华营养、对其不合适部分亦可加以了解,从中得到启发或警示。愿于君有益!🙏

END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韩非子法、术、势的当代解读
法术势
跟韩非学管理:《韩非子》中管理、考核、领导“三位一体”的观念
论驭臣之术
《韩非》既成,中华一统——诸子百家简史法家(五)
韩非和法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