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坐久了不舒服?古人的坐姿大有讲究|163

现代人们的生活,可以说起码有百分之五十的时间在“坐”上面度过,坐是一个十分平常自然的动作,绝大多数发生在椅子上。可其实在北宋以前,咱们中国人的主要坐姿并不是在椅子上完成的。

在古代,中国人的坐姿经历了席地而坐,跪坐,垂足坐等等不同的阶段,坐姿的变化与坐具的发展相辅相成,孕育出了不同的文化符号。

箕踞、蹲居、跪坐、跽坐、盘坐等等归属于低矮性坐姿,对应了低矮性坐具。在秦汉以前,大多数坐姿都是低矮性。在人类文明发展初期时,蹲踞与箕踞是自然休息方式,直到人们有了文雅观念,才开始逐步改变,商周礼制形成后在人的坐姿上有了严苛细致的规定。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由低矮型坐具向高型坐具过渡的时期,此时礼制松弛,玄学兴起,坐姿方式也相应进行了改变,出现了蜷腿和盘腿的现象。

1、箕踞与蹲踞

箕踞和蹲居都属于“席地而坐”的范畴。“席地而坐”一词,原意指在“席”上落坐,后泛指“就地而坐”。箕踞和蹲居是史前人类最原始,也是最自然、最普遍的放松休息方式。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踞”字,它由“足”和“居”组成,“居”表示读音,也表示身体长时间不挪动位置。“足”和“居”合起来说明“踞”就是腿足屈曲,说白了就是蹲坐。

而“箕踞”呢指的就是以臀部坐地,两脚随意地张开,形状像个清扫垃圾的簸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而“蹲居”与“蹲踞”之差,只在两脚:“箕踞”伸脚,“蹲踞”耸膝,即下肢曲折,膝部向上,臀部向下而不着地。

在汉代以前,古人是不穿内裤的,就坐时随便放松一下都会有失礼的危险,最终这两种坐姿,因不雅被淘汰了。

历史中够格在大场面中踞着坐的,只有荆轲。

荆轲在刺秦失败后,身上带着伤,“倚柱而笑,箕踞以骂”(《史记·荆轲传》)。在那样的情境下,荆轲的英雄气概已经爆棚,悲剧命运已经注定,再通过“箕踞”的动作把对秦王的蔑视表达得淋漓尽致,后人才深刻地记住了他。

2、跪坐与跽坐

跪坐,又叫正坐,两膝向前跪地,臀部放在脚后跟上,以两小腿及两脚承受全身重量的一种坐姿。在古代,最恭谨的“坐”就是跪,这种坐姿,在物理上最省空间,在精神上是最大的自我约束,在形式上表示最高的敬意。我们现在在宗教和传统婚礼上看到的叩跪之礼便是保留跪坐的虔诚和庄严意义。

“跪”字由“足”和“危”组成,“足”表示在这里表示膝盖,“危”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坐直、毕恭毕敬的样子(见所敬忌,不敢自安也——《说文解字注》)。“跪”的造字本义就是单膝或双膝着地,直腰低头,以示敬拜。

“跽坐”意思同“跪坐”。跪坐和跽坐时身体都需保持直立,以示符合礼俗,故“跪坐”又称“危坐”。

跪坐这种坐姿在中国古代分为“席地跪坐”和“床榻跪坐”。“席地跪坐”主要发生在商周,而“床榻跪坐”主要集中在汉至唐。“盖席地之风,历三代两汉,至晋而更。跪坐之容,历三代两汉以迄于唐,约数千年,至宋而革”。

3、盘坐

从前面的介绍中我们不难得知,跪坐其实并不轻松。比跪坐轻松的是盘膝而坐,盘踞在地上、床上,都不算失礼。但是,如果只“踞”而不“盘”,就于礼不合了!

在汉时,人们崇尚黄老无为,乡绅富豪都爱用华美之席来表示自己的身份,因用途有别,又分为暖席、凉席,暖席由毛皮制,而凉席由竹、草、藤编制。亦有华贵者象牙席、椰叶席等。

4、垂足坐

“垂足坐,即臀关节与膝关节各作90度上下之曲折,由坐具在臀下支撑全身重量的坐姿。”历史记载最早见于《南史·侯景传》:“床上常设胡床及荃蹄,着靴垂脚坐。”

垂足坐的兴起是随着东汉末年传入中原的“胡床”,其与床榻完全不同,是唯一的高形坐具,非汉人所创,而是由丝绸之路传进。

胡床这种专用的坐具改善了跪坐对于身体的压迫,且方便于脱靴登席的繁复缛节。而至三国两晋南北朝,礼制松弛,坐姿随性而为。期间又逢佛教大盛,断代于晋的中国最早的椅子就刻有犍陀罗风格纹,是为中外古代交流的佐证。

到了唐朝,开始出现了专门供垂足而坐的椅、凳、墩,垂足而坐和席地而坐成为两种并行的生活习惯,高型家具得到了较大发展,其形制和种类都有所丰富,而此时,榻作为坐具的功能被逐渐削弱,其中一些高型的榻开始向床靠拢。这在唐代绘画中都得到反映。

慢慢地,高型坐具日渐趋普及而逐渐取代跪坐成为自宋代以来古人包括现代人的主要坐姿的,因此也称为“胡坐”。

从箕踞与蹲踞到垂足坐的演变,恰恰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不断进步以及中国古人们对礼节孜孜不倦的追求。但是不管做什么职业,坐久了对身体可不好哦~适当放松一下身体,健康才是成功的本钱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家具发展一
主席一词的由来
李白《静夜思》中的“床”指什么
王羲之居然跟我们一样坐着写《兰亭序》!?
没有发明椅子前,人们都坐哪儿?
从“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探析古代“板凳类”家具的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