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村往事漫忆(60):忆林头方村农村剧团
userphoto

2023.02.28 浙江

关注

文/罗维开

宁波,北仑,灵峰山下,林头方村。

与全国农村一样,在四五十年前,没有电视,没有互联网,更没有手机,农村文化生活除了每隔数月放一场电影外,平时文化生活,主要是靠各村业余剧团(后来称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互相邀请演出。在十里八乡中,我们村这方面是强项,村剧团先后演出过甬剧《亮眼哥》、《红灯记》,沪剧《沪荡火种》(后改为京剧《沙家浜》)、京剧《智取威虎山》,七十年代初,又演过越剧折子戏《红松站》等。

《亮眼哥》演出于1964年,剧中主要人物叫万松青(由俞道斌演饰),他在为集体劈山造渠炸药事故,瞎了双眼。但他身残志坚,阶级斗争警惕性很高。当时村里地主分子王坤生(由王宝芳扮演)暗中搞破坏,大家都放松了警惕,只有双目失明的万松青保持着清醒头脑,处处与王坤生作斗争,于是王坤生对万松青恨之入骨,处处造谣抹黑,挑拨离间,使村干部误解了万松青,连妻子田玉柳(方小英扮演)也离他而去。在王坤生搞重大破坏的前夕,情况紧急,万松青在夜里摸黑去公社揭发,在过悬崖峭壁的独木桥时,尾随的王坤生趁机抽掉独木桥,万松青摔落深涧……

后来万松青获救,一切真相大白,地主王坤生被惩罚,于是大家都夸万松青为''亮眼哥''。

此剧人物众多,由贺定祥饰演丁郞当(懒汉+二流子式的贫农),方兆兴饰演村长金全山,方智亚饰演村长女儿金紫燕,方亚娣(大)饰演王坤生母亲地主婆(当时方家有两个亚娣,以年龄大小来称呼。一个叫大亚娣,一个叫小亚娣。小亚娣后来在《智取威虎山》中饰演李勇奇之母,这是后话)。

此剧由宁波作家胡小孩创作,剧情离不开当时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氛围,红极一时,上海把此剧改为越剧,万松青由徐玉兰扮演,田玉柳由王文娟扮演。但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此剧受到批判,说是毒草,理由是真正懂阶级斗争的共产党员却是瞎子,贫下中农被塑造成懒汉和流氓,这与当时宣传工农兵高大形象的文艺方针很有抵触。于是,此剧被勒令停演,剧作者受到迫害。

剧情中,一个月黑风高的深夜,万松青与王坤生一场谋杀与反谋杀的戏,看得人们惊心动魄。俞道斌饰演的万松青和王宝芳饰演的王坤生,在舞台上一边念白,一边打斗,看得戏台下数百人凝神屏息,如身临其境,人人恨地主王坤生阴险狡诈,又同情万松青危在旦夕……

剧中人物个性最有小丑特征的,当数贺定祥饰演的丁郎当。''郎当''两字已显此人物吊儿郎当的个性,又加了个''丁''字,可见平时懒散得出了名。他最不离身的是解放前讨饭时用过的一条扁担。这条扁担很细,无法挑担,只用来讨饭时打狗。解放后,丁郎当翻了身,但讨饭时养成的得过且过的个性反而变本加厉,生产队劳动时装病,牢骚鬼话连篇,时时想方设法偷懒,偷懒时常常用扁担支着下巴。他有一段使人忍俊不禁的私下念白,至今难忘:''扁担,扁担,我与你个别谈谈。你与我一起讨过饭,也受过难……''贺定祥把丁郎当演活了——这是十里八乡看过我村剧团的《亮眼哥》以后,很多人中肯的评价,以至村里有人直接昵称他为''丁郞当''了。

《亮眼哥》剧照

1965年起,互星大队剧团又排演过甬剧《红灯记》、沪剧《芦荡火种》(芦荡即芦苇荡)。《红灯记》中李玉和由俞道斌扮演,李奶奶由方亚娣(大)扮演,李铁梅由方智亚饰演,鸠山由贺定祥饰演。

1966年,大队剧团又从上海引入沪剧《芦荡火种》,郭建光由俞道斌扮演,阿庆嫂由方小英扮演,沙奶奶由方亚娣(大)饰演。当时的方小英,音色很特别,把阿庆嫂演得活灵活现,以至后来人们忘了她的名字,很多人直接叫她阿庆嫂了。可惜因为她出嫁后,退出了剧团,从此不再演戏。如果当时城市剧团下乡挑选演员,她得天独厚的嗓子,有可能被选去,并成为明星。


1966年底,京剧兴起,村剧团开始向上海学习,把重心转向京剧《智取威虎山》,特意挖来了刚刚高中毕业的大碶人张佐治。张佐治擅长拉京胡,当时又正值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经过村里动员,张佐治欣然同意插队到互星大队(两年后他的弟弟张仿治中学毕业,爱好文艺和乐器,在哥哥动员下也插队到了我们村)。有了张佐治担任京剧琴师,又加上村剧团本来的班点,京剧《智取威虎山》的排演很成功(也得到过上海《智取威虎山》剧组帮助和指导),在十里八乡义务巡回演出中取得轰动性效应,约戏的络绎不绝。剧中杨子荣由罗修心饰演,少剑波由俞道斌饰演,常猎户由方兆兴饰演,小常宝由方彝梅饰演,李勇奇由贺定祥饰演,坐山雕由方勇良饰演,小炉匠栾平由方强华饰演,方亚娣(小)饰演李勇奇母,方智亚饰演解放军小分队卫生员白茹。

1969年,因文革引起混乱,村剧团的《智取威虎山》停演了两年重新排演,除了杨子荣由方铁亭饰演,小常宝由郑国英饰演,白茹由方海飞饰演外,其余演员照旧。

《智取威虎山》剧照

1972年,因为县文宣队把方铁亭挖走了,剧团没有了主角,京剧演出就停止了。接下去就以青年宣传队方式,排演过越剧折子戏《红松站》,剧情是井冈山打过游击,革命胜利后放弃北京的高干待遇,重上井冈山办农场的老干部韩梅,在井冈山一个路边服务站与当年老革命冯松相遇。冯松也是位对革命立过大功的老红军,革命胜利后继续留在井冈山,办了个''红松站'',为过往山路的农民服务,十几年以老农民身份默默无闻。两位老革命在此相遇……剧中的主角韩梅由郑国英饰演,冯松由王兴祥饰演,韩梅的女儿由王海梅饰演。

互星剧团在六七十年代长盛不衰,也离不开一些幕后人物。其中首推方轩忠,他一直是办剧团的组织者,这也许与他热心于公众事业的秉性有关。还有几位幕后的积极分子,一个叫郑庆华,他是司鼓,即后场乐队的总指挥,一个叫方智全,每一次出外演出,他负责运送和管理''行头''。''行头''就是演出的道具,包括乐器、幕布、服装、戏中要用到的一切物品,大到''枪炮'',小到一根''烟嘴'',这一切包罗万象,全由方智全装在几个大木箱里运来装去。每次出外演出,他须提早运送道具到演出地,一一在化妆间摆放好,供演员在演出过程中随时取用。演出结束后,他又一一核对好装入木箱。当他整理完毕,演员们都已吃完夜宵回村,他才吃些人家剩下的,比别人迟回家——方智全是剧团里的一头老黄牛,为大家服务任劳任怨,从不撂挑子。

还有几位,顺便提一下:王月祥,是二胡手,郑定华,琵琶手,方彝立、方彝吉、方彝喆、张仿治也是村剧团和后来的宣传队的乐队骨干。没有他们,互星大队的文艺活动,也是支撑不起来的。

综上所述,当年村里的剧团,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结果,但特别需要提一下的是俞岳定先生——此人多才多艺,擅长曲艺,曾被县曲艺队招聘,文革开始曲艺队解散,他下放回老家,后在贫病交加中离世——村里的俞道斌、郑庆华等剧团台柱子,都离不开他手把手的指导培养,所以在怀念我们村的剧团时,不能忘记了他的奠基性贡献。

那时候的巡回演出,多在农闲的夜里进行,没有报酬和任何补贴。演员们白天在生产队干活,傍晚都提早收工,向十里八里外的演出地走去。演出地早已搭起了临时戏台,点起汽油灯(当时没有电灯),备好晚饭候着。吃好饭,乐队先打起锣鼓,俗称''闹头场'',''锵锵锵锵''的锣鼓一响,气氛骤起,看戏的人们''锣鼓响,脚底痒'',抓紧入场,演员们听到锣鼓,抓紧化妆。''闹头场的作用是调节气氛,通知看戏的快入场,演戏的快化妆。闹头场一般持续半个小时。半小时后,台下围满了黑压压看戏的人群,大幕一拉开,戏就开场了……


那个时候真的好奇怪,村里一旦有什么新戏开排,全村人莫名其妙地支持和开心。排演好的戏,往往在本村首演,全村社员,会像过节似的,邀亲约友,早早吃好晚饭,等着看戏。演员不管演技如何,在大家眼里,真像明星一样。

五十年前的林头方农村剧团,真的为人们带来精神享受,也为村子带来过荣耀。

                                      2023年3月1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京剧《扁担谣》演出:姚中文 刘维青等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1970年出品
京剧《智取威虎山》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
京剧《智取威虎山》童祥苓
京剧【智取威虎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