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村往事漫忆(18):林头方村农民篮球队
userphoto

2023.03.11 浙江

关注

​文/罗维开

01、独领风骚的农民篮球队

五十年前,林头方村除了戏剧演出地方上很有名气,还有个农民篮球队,也可与村剧团媲美,在十里八乡独领风骚。球队的主力班点在俞家,他们是:张孝渔、王华义、罗维开、王国义、王善德、俞国辉、俞惠定、俞金康……

其中,张孝渔是宁波知青,王华义是中学辍学回乡青年,他们在校时都擅长篮球,一个打的是中锋,一个是右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俞惠定和俞金康,当时已年近四十,俞惠定打后卫,俞金康是天生左撇子,打左锋,他们这样年龄,仍生龙活虎地活跃在农村篮球场上,实属罕见。

林头方村的篮球运动,引得周边村年轻人纷纷效仿,也建起篮球场,成立起篮球队。

这支以俞家青壮年为班底的篮球队,曾经与本公社的莘岙、先锋、湖塘,和大碶公社的河南、里蛟等村级篮球队数度交手,我们胜莘岙、湖塘、先锋,几乎可以把他们按在地上摩擦,当然,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与大碶公社的河南、里蛟比赛,彼此互有胜负。

与莘岙部队交手,我们输得很有面子。因为部队有专业运动员(每年有为部队间的比赛而特招的高个子篮球兵),他们会有意无意地让我们,在比赛中基本都让战士球员上场,特招兵坐着当啦啦队,只在最后上,为的是保住胜利,但比分不会让我们落下很多,这是给我们面子——军民团结嘛——与部队比赛,我们倍感自豪,猛打猛冲,因为敢于与他们比,说明我们也不赖——我们毕竟是农民,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当年我们这支篮球队,宁波日报作过报道,宁波人民广播电台作过播报,遗憾的是当年没有电视台,如有,肯定成为农村热点。

可惜的是,当年叱咤球场的我们,如今各奔东西,且都已年入古稀,忆及当年,不胜唏嘘,尤其是俞惠定、俞金康,都已耄耋,谁能相信他们曾在球场上身手敏捷,是守和攻的灵魂人物?借此也悼念早逝的王国义,您在那边还好吗?闲暇时分,会否忆起当年自己在篮球场上的骁勇?

02、这支篮球队是天时、地利、人和中诞生的

那时农村,青年业余生活十分枯燥,当年我是民兵副连长,经常去莘岙部队接洽军民联防事宜,常有观摩军队际篮球比赛的机会。有人受此启示,建议组织民兵篮球队。建议一出,村支部同意,方轩忠支持,青年们热烈响应,踊跃报名。

也许是天意,王华义在校时是校篮球队主力,张孝渔未下乡前,家就在体育场旁,整个童年和少年时期一直就在体育场玩篮球,练得一手好球艺,下乡后派上了用场——他们俩成了我们篮球队的绝对主力兼教练。

报名参加球队的,除了张孝渔、王华义,罗维开、王国义、王善德、俞国辉、王小才、王兴祥等,还有年近四十的老将俞惠定、俞金康——因为林头方村建国初期曾有过篮球队,俞惠定、俞金康等都是队员。据说球队常与驻民乐的探照灯部队进行比赛,也打败过他们,于是,部队调来了更高层级的球队,来与他们过招,他们也敢应战——两位老将年近四十,兴致不减,雄风依旧,又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篮球队主力……

生产队晒谷场,自然成为我们的球场,球架须自己动手做。我们上山砍来树,但砍下的树做架尚可,做篮板须干木板才行,否则会变形——刚砍下的松木剖成板须晾半年才能用——一时难找到干的,心一急,罗维开干脆把放在民兵室的自家床板,做成了篮板(但事后被父母骂了)——在青年们的齐心协力下,崭新的篮球架,就在晒谷场上竖起来了。

从此,俞家生产队的晒谷场上,篮球声,人们的欢笑声,加油声,不绝于耳……

为了购置球和球衣,俞家生产队青年集体上山搞副业,想方设法挣了些钱,到宁波为大家买回球衣(背心),并印上号码——球鞋和球裤太贵,实在买不起,每人只配红蓝两件背心——但青年农民们都穿上印有号码的背心,在晒谷场上打球,生龙活虎,红蓝分明,这在当时农村已经是一道搏眼球的靓丽风景线了。

篮球队的主力兼教练,自然是张孝渔和王华义,在他们的辅导下,青年农民有的是体力,学得飞快——当然动作很粗糙,但作为农民篮球运动员,不讲究一招一式的基本功,只求有点样子就行。大家收工归来,或者是晚上,在球场上龙腾虎跃,''好球''声、篮球''嘣嘣''声,和围观者们加油声交织在一起,此起彼伏。

当时因为穷,买不起球鞋,有人穿的是破胶鞋,有人穿的是布鞋,更有人穿的是草鞋。有时穿草鞋有碍奔跑,有人在干脆赤脚上场(那时球场地面是泥地)——有人诙谐戏谑地说:你们是草鞋的篮球队,或者干脆叫作赤脚篮球队吧!

当然,穿草鞋或光着脚是平时训练时还可以,正式比赛是不行的,至少是布鞋或旧胶鞋——当时买双回力篮球鞋是奢望,认为这是国家队篮球运动员的标配,农民做梦都不敢想——但比赛到了紧要关头,真还有人赤脚上场的。

后来,在民兵连长方轩忠动员下,篮球运动推广到了全村,在村中心的''大屋里''旁边的广场上,又建起了一个篮球场。经过村里特批,还购来一支1000瓦的碘钨灯,装在十几米高的长杆上,矗立于球场中央一侧。成了简陋的灯光球场。

每天晚上,全村的青年,晚上有事没事就往球场跑,场上夜夜有比赛……

03、我们的篮球队曾红极一时

就是这么一支有人穿草鞋甚至赤脚有人穿胶鞋的农民篮球队,当年在家乡红极一时。说来也巧,1972年6月10日正好是毛主席发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号召十周年,上级号召各地庆祝,我们被公社树为典型。1972年6月10日,俞家的篮球场上,召开了地区现场会,武装部长沈天高亲自主持,组织了全地区各系统进行篮球比赛,莘岙部队也参赛,报社、电台也同步跟进采访报道——这番热闹,着实给我们这个小小的山村带来了不寻常,人们像沉浸在节日中。

大张旗鼓的现场会后,全村人对篮球运动都更支持起来,连某些上了年纪的叔叔伯伯大婶大妈,有空也会到篮球场边上来打听打听,谁赢了,谁输了,近期又有什么比赛,等等——篮球似乎也像村剧团演出一样,为她们赢回了荣耀,使她们倍有面子似的……

04、篮球运动促进了军民团结和农村球员真挚的友谊

这几年,一到农闲,十里八乡总会有人来预约篮球比赛。他们有军队的、有机关学校的,有企业的,也有农村的。我们对比赛,虽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但对获胜也是非常在乎,因为面子问题。于是,我们形成了自己的经验或策略,遇强队不弱,遇弱队不强,保持着胜多输少。

与驻军比赛,军队往往让我们一手,不会赢我们太多,有时也会放些水给我们,给些面子。因为当地的驻军,是东海舰队直属部队,每年各部队际有篮球比赛,所以每年招兵,总会特招三五个一米九十左右的篮球队主力,但与我们交手,这些主力基本不上场,只坐着看,派一般的战士队员与我们比赛,原因大家心照不宣。

与企业或机关学校比赛,我们的策略是先耗尽对方体力,后凭我们的体能反败为胜。因为企业或学校的球队,个人球艺也许比我们好,但体力相比我们就吃亏了,因为我们是农民,蛮力大,体能好。我们往往采用的是田忌赛马策略,上半场不上主力,先上技术不咋但体壮的队员,以防守为主,先耗光对方的体能,只要比分不落后太多就行。下半场,当他们只捂着肚子喘不过气跑不动时,我们的主力们上场了,良好的体能使对方只能看着我们连连进球,直到反超。

对付农民球队,我们就只能靠硬拚了,因为大家球艺和体能都半斤八两,拉锯到终场才能见分晓——那时交手最多的,是大碶河南大队的篮球队。

但比赛的结果,都是深化了军民团结,加深了农民队之间友谊,大家都成为朋友,双方常你来我去,比赛后设酒相待——有一次我们去河南大队比赛,他们打出巨幅标语欢迎我们,比赛后设晏款待;他们来比赛,我们给以同样的礼遇。

记得当年帮我们球队写欢迎标语的是王德初——连他都成了篮球队的铁粉,说明了社员们对篮球队的支持程度有多深。

05、似曾相识球架在,昔日情景却杳然

往事如烟,当年的俞家篮球队,因为张孝渔被推荐后离村去读书,王华义外出打工,罗维开也外出代课(后来上了高校)等原因,失去了主力和组织者,几年后村里的篮球运动日渐式微了,但当年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如今已事过境迁,但每当回老家时,看到村委会前的健身场地上仍树立着钢制篮球架,这种篮球架比我们当年木制的好多了,但篮球架下却寂寥无人,不由感慨万千。现在的年轻农民,生活条件比过去好多了,但篮球运动却没人热爱了,这使人怅然若失,呜呼,得乎现在的青年,都成了伪娘,已经没有当年我们的方刚和血性了?

当年热火朝天的农民篮球运动,您到哪里去了!

修改于2023年3月11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东】梁育朗《那一刻,我长大了》指导老师:孟凡启
【我的卧🐯湾】李进章|“学大寨县”农民篮球赛●逝水流年
休宁中学来五城中学开展篮球友谊赛
杂文||发不出球的中国篮球队
祝福我校篮球队
幻影篮球队内选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