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村往事漫忆(62):五十年前冬天琐记
userphoto

2023.03.31 浙江

关注

文/罗维开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有记忆起,乡村冬天的美丽和寒冷,使我至今仍刻骨铭心。

过去江浙地区乡村,冬天零下3-5度是常态,由于南方湿度高,感觉就会比北方冷得多。有谚语说:''一九二九,下水不流;三九四九,冻开石臼(过去舂米和捣年糕的石制容器,见图)''。

以上农谚形容的就是南方冬天的冷,冻裂的缸我见过,但冻裂石臼,我倒没见过——气候只要入冬,气温骤降,随即起''九'',头十八天(9天为1''九'',十八天即二个''九''),本来流动的水,就结冰止流了,到了''三九''和''四九'',盛在水缸或石臼里的水,结成连底冰,把水缸和石臼都会撑裂(根据物体热胀冷缩原理,陶或石遇冷猛烈收缩时因被坚冰撑住而碎裂),话虽夸张,却也形象。

记得那时,冬天里的很多时间,河面是被冰封住的,撑不了船(但冰面上不能站人,因为毕竟不夠厚),不怕冷的小孩子,常在河边拋冰块取乐,看谁拋的冰块滑得远——敲来几块碎冰,用力甩在河面的冰上,碎冰块就在冰面上''溜溜''地滑向远方,因为河面冰光滑如镜,毫无摩擦力,拋出的冰块,能滑行得很远很远,直到看不见了,它也许仍在滑行……

有时候,水缸或石臼在夜里结的冰,第二天太阳出来,气温稍升,缸或石臼内的冰,会先从边沿化开,于是孩子们从缸或臼内把整个冰体取出来,在地上滚来滚去当冰碾子玩,更有人别出心裁,用管子在圆心呵气,使其融出一个洞,用绳子一穿,像一个巨大而透明的水晶玉璧,抬着嬉戏……这时候,小孩子们手冻得又红又肿,但最多把小手放在嘴边呵一呵,含一含,往小破棉襖内插一会,等手指有了点知觉,又继续乐此不疲……

那时的冬天,总会下几场大雪。

儿时的冬天,夜里静悄悄的,第二天起来,打开门,哇塞,一片白茫茫,天地际银装素裹,原来夜里下过雪。雪有时有上膝盖深,农民清苦,没有诗兴,首先关注的是自己的生计,有的人家房子简陋,屋脊上的雪,把房梁都压弯了,于是敢紧拿来长柄耙,耙下屋上的雪。然后各家各户铲出门前的路,所谓各人自扫门前雪,就是这种情景。铲完,善做公益者,就去铲村道,通阡陌……

那几年的大雪过后,小孩子就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滚雪球很容易,只要抓起雪地里任何一把雪,在雪地里翻过去,地上的雪就会跟着起来,形成一个圆柱体。把这个圆柱体往前滚,就会越来越大,一直滚得齐人高,小孩子们推不动了为止——雪地玩雪,是孩子们乐事之一,哪怕是鞋湿了,衣湿了,小脸蛋冻得红中带紫,鼻涕横流,也忘了回家……

大雪停后,大人们有大人们的事。生产大队发出通知,人人上屋后山毛竹园为毛竹驱雪。你看,千枝万枝的毛竹,都披满了沉重的雪,被压得弯了腰,有不少已经被拦腰折断,惨不忍睹——断裂声还不断从竹林里传出。社员们迈着没膝的雪,从四面八方进入竹林,用双手扳住竹身,用力摇动,竹梢上的雪,倾刻落下,纷纷扬扬,竹轻松地挺起了腰,但竹下的人,却成了雪人……一时间,竹林间人声鼎沸,整个竹林''沙沙''作响,毛竹们纷纷直起了腰,竹林由白色又变成翠绿,但竹林间多了无数活雪人——大家嘻嘻哈哈。

摇竹驱雪刚结束,公社的广播响了起来,通知各村农民去五里外的公路扫雪。当时正值战备吃紧时期,过育王岭直通舟山的公路,是战备交通要道,大雪天必须保证军事畅通。于是,村里凡是能参加劳动的,都纷纷拿起扫把、铁铲,深一脚浅一脚向公路跑去。公路附近村庄的人们,都聚集在公路上,不出几个时辰,公路上的雪,就被推到了路两旁……经过的军车,鸣号向人们致谢,农民们纷纷举手致意,好一幅''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生动画面。

下雪后的数天里,雪后风往往接连不断地刮,如又遇雪雨,屋檐上的冰棱,会悬挂得越来越长,越来越粗,有的与地面接起来,晶莹透剔,姿态万千。小孩子拿起棒子,一声脆响,敲下一根来,像宝剑一样握在手里,让它慢慢融化着变小,嘴馋的,还当成冰激淋,一头咬在嘴里,慢慢地啃,装出很享受的样子,其实淡而无味,比勇敢并解渴而已……

那时候的冬天,远比现在冷,原因有二,一是现在全球环境变暖,二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人穿得暖,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对冬天的严寒如何刺骨,已经没有什么感知,但我们年龄的人,对冬天的严寒,如今仍很后怕。

过去一是没钱,二是没布票。记忆中,冬天,我无论学生时期上学还是后来成为农民后生产队干活,都穿得很单薄很单薄,往往冻得欶欶发抖,往往回家后数小时不暖不过来。那个时候,一件破棉襖加两条破单裤,是人们数九寒天的标配。棉襖的棉絮老旧得像''猪油渣'',因为年久,丝絮断裂,失去弹性,硬梆梆的,根本失去保暖功能。下半身的两条单裤,里面一条打满着布丁,外面一条也很旧了,几乎也有布丁。有的人甚至单裤过冬——那个时候,农民和农家孩子偶然做件新衣新裤,都是过年穿几天后,锁回箱子或挂在衣櫥里待来年再穿的,谁要是平时穿,会被人嘲笑不会过日子,是''沙锅''或''茶箩''(都是骂人话,意即吃光用光的败家子)。

那时,双手被冻僵冻木是常有的事。儿时我在田野上割野草(那时家家户户都养着猪或兔),穿的破衣不御寒,手被冻得木木的,僵硬得没有知觉,冻出的鼻涕水,也就无暇顾及了,任其自然——流鼻涕水本来是人在抗冻中自我保护的生理机制的反应,因为长期止不住,久之就成了鼻炎,鼻涕水就变成了黄脓鼻涕。黄脓鼻涕长年不止,很多孩子习惯用衣袖抹,日子久了,袖口抹得油光可鉴——由此可知,过去多数孩子是着拖黄脓鼻涕长大的,对小孩子的所谓''鼻涕大王''、''鼻涕将军''的戏谑,概出于此——现在的孩子,生活水平高了,穿暖了,常年拖黄脓鼻涕的,也就没有了。

我参加生产队劳动,一件破棉襖,两条单裤,无袜,穿着光脚鞋,哪会不冷?——那时袜是奢侈品,人们大多光脚穿鞋,且鞋多为破布鞋破胶鞋甚至草鞋,在零下数度的寒风中干活,冷的程度可想而知。于是,人们只能用提高劳动强度来抵抗寒冷,劳动''积极性''倒是提高了不少,可是当时粮食紧张,很多人出门前喝的是番薯粥,稍出汗,冷风一吹,胃酸就上来了,吐了一口,又冒上来一口,没完没了……

过去农民在严寒中劳动,没有手套,手指往往冻得生痛生痛。人,有一种应激性本能——冻得僵硬麻木的手指,碰撞到硬物疼得钻心时,会不自觉地把手指伸到嘴上咬住,一为止痛,二为呵气取暖。有一个冷笑话:零下数度,朔风凛冽,农民在田间打稻(晚稻)。恶作剧者拉了一坨屎,把割倒的一摞稻放在上面盖住,打稻的人双手捧来这堆稻,在打稻机上打完谷,感到手上滑腻腻的,同时闻到一股熟悉的臭气,奇怪地一看自己的手,发现了黄澄澄的污物,马上意识到是什么,手下意识猛地一甩,不想''嘭''地一声,手指甩在打稻机的硬木抬杆上,一时疼得眼泪流出,呲牙咧嘴昏了头,本能地把手指伸进嘴里咬住……

这个冷笑话肯定实有其事,否则农民是凭创作不出如此可笑又合乎逻辑的故事的。于是,当年在严寒天打稻,我最怕成为这个笑话的主角,所以对每一摞摊在地上的稻,都小心翼翼,生怕哪一个恶作剧者又故伎重演……

老农告诉我,冬天越冷,第二年的年成越好,因为严寒中冻死了过冬的虫子,第二年病虫害就会减少。此话有无道理,我没有作过考证。我只记得,当年冬天的严寒,比现在厉害多了,严寒中的农民,只能用苦熬的办法,一年一年地捱……


现在,因地球气候变暖,又加上我们地区工业发展快,大气中二氧化碳大量积聚在空中,天气变暖特别明显,冬天的大雪几乎绝迹了,零度以下的日子也不常见了,河面、水缸、石臼结冰只成了传说。又因为人们温饱问题解决了,身上的衣服保暖性能大幅提高,以上的双重因素,决定年轻人已经不会相信我以上讲的故事了。

不相信是好事情,因为大家的生活幸福多了。

(图片来自网络)

                                                           2023年4月3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描写冬天的句子
在零下二三十度画写生,在中国的油画家中我看只有他:肖育
东北男子醒来发现自家猪丢了,挖开院子雪堆后,变得不再淡定
《冬日回眸》作者:小满
在北方城市的哈士奇,冬天被冻得鼻涕都流出来了,是假雪橇犬吧?
三九话严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