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夜思丨学会与自己和解
userphoto

2022.06.19 安徽

关注
文丨周景; 图丨pexels


我们总以为自己很特别,其实就是别人眼中的普通人。——马赛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01

痛苦的来源通常有两个,一个是客观事实,第二个是内心纠结。

我们常常产生这样的想法:如果当初自己做了什么事情(或者不做什么事情),就不会有当前的困局了。

  • 比如说当初一鼓作气考完驾照,就不会拖延一年多才学完。
  • 当初如果少说几句气话,可能就不会失去那个朋友。
  • 如果当初填志愿的时候再勇敢一点,就可能去了更好的学校。

一旦这样想得多了,我们就会给自己的情绪施压,觉得当下的局面都是过去的原因导致的,然后就容易否定自己,一想到过去的失败,就变得焦虑和痛苦,找不到下一步行动的方向,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论断,被人们称为“费斯汀格法则”: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有时候我们对过去的自己要求太严格了,站在当下的角度,很多事情已经有了结果,我们再去判断过去的自己是否做出了最恰当的决定,显然是不妥当的。

如果我们的朋友遇到了困难,我们常常会安慰他们,倾听他们的抱怨,帮助他们走出痛苦。但是轮到我们自己的时候,却忘了我们也应该多安慰自己。

习惯善待他人却总是苛求自己,和习惯苛求别人却总是善待自己一样,都是我们很多烦恼的根源。



02

客观事实无法改变,内心的纠结倒是有机会调节,那就是学会和自己和解。

首先,我们可以把自己的焦虑和痛苦与家人朋友诉说,从而释放出情绪的压力,不要让情绪的水位停留在高位。

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把这些感受写出来,通过写作梳理过去的痛苦。

说和写,都是放下的好方法。

产品战略专家、《产品思维30讲》主理人梁宁老师在《福格行为模型》一书的推荐序中写道:“我自己也曾被卡在自我指责的黑洞中好久。读心理学,在自我设限的那一课,我在本子上列了一下自己深以为耻、不愿意提起的事情,大概有30件。那一瞬,我明白自己为什么充满了疲惫感,其实是被失败和自我指责吓破了胆。”

麦家在畅销书《人生海海》中提醒我们:“人要学会放下。放下是一种饶人的善良,也是饶过自己的智慧。”



03

其次,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坦然接受过去的结果和当下的状态。

之前有一个读者曾经说自己很害怕在公众场合发言。我当时给他的建议是,参加这样的场合时,可以提前写好发言提纲,甚至是逐字稿,来减轻自己的不确定感。

后来我发现,害怕发言的人通常并不是因为自己对某件事情没有看法和建议,而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讲话,让他产生天然的逃离感,害怕自己的观点会遭到别人的嘲笑,一如当年原始人被其他部落或者野兽围观一样,第一反应就是迅速逃离现场。每次一想到公开发言,他就会感到特别焦虑,从而无法启动举手发言这一简单的动作。

如果真的没有办法改变这样的状态,我们也要学会去接纳自己,而不要因为别人能够侃侃而谈,而不断地去否定自己,拿别人的优势去压迫自己的短处,让自己的短处无路可逃。

我们甚至可以大方地承认,在公众场合发言会让自己感到特别有压力,特别焦虑,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书面文字的形式去表达意见。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和领导去协商,如果需要发言,自己能否通过文字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建议。

每一个人都有不足,只有坦诚面对这些情况,我们才能有机会去包容自己,就像我们包容朋友的缺点那样。让把这一根刺从心里拔掉,这样的话才能够避免这件事情对我们长久的伤害。

接纳自己,允许自己失败,允许自己在某些方面无能为力,是达成自我和解最重要的一步。

和解不是躺平,也不是摆烂,而是主动选择和过去告别。



04

最后,我们可以积极尝试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当我们接纳了自己,坦诚面对现实和自己的不足,然后才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既然情况已经这样了,我们还能做出哪些改变,从而能让事情变得不那么糟糕?

如果我们在某一些方面不具备优势,我们可以选择避开这个竞争的领域。

比如说,有人刚开始开车上路的时候发生交通事故,然后再也不敢开车了,这个时候如果硬逼着他开车,可能会导致他陷入恐惧和痛苦,怎么办呢?

解决方案很简单,那就不开车呗,以后有事的时候可以选择其他出行方式,可以打车,也可以让家人开车。如果他以后不再恐惧,可以再去练习,如果他以后一直恐惧,那就不再碰方向盘。

没什么大不了的,天塌不下来。这样一想,似乎很多问题都不再有资格成为问题。

有个微信群里曾经发起过每天使用手机的挑战,看看谁每天用手机的时间最少。最少的两个多小时,最多的八九个小时。之前也有人问,怎么样才能减少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

我们当然有很多限制使用手机的方法,但是方法好归好,但是我们常常忘记使用,以至于总是跌入这个陷阱,这可如何是好?

除了在《夜思丨“手机控患者”自愈指南》这篇文章中提到的方法以外,其实我们可以不那么强制要求自己限制使用手机的时间,只要把问题换成怎么样增加自己阅读、散步、写作、思考工作陪伴家人、带孩子玩耍的时间就行,当这些时间的份额提升上来了,使用手机的频率自然会降低。

选择与过去和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保留更多的心力去探索新的方法,开启新的机会。

别和过去的自己较劲,就已经赢了一半。

近期更新文章,点击下方链接阅读:

夜思丨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夜思丨如何通过微信优雅地向别人提问?

夜思丨丢掉“纠错心”和“胜负心”

夜思丨毕业之后存点钱

夜思丨目标太多,压力太大,怎么办?

夜思丨2021年公众号文章合集

夜思丨2020年公众号文章合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到中年,不要做这几件“蠢事”
情绪的力量与自我和解
与自己和解,只需养成这5个自我关怀的好习惯(上)
人这辈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学会跟原生家庭和解
李军 | 学会面对,既是原谅别人,也是与自己和解
让我们感到痛苦,是不允许一些事情的发生,学会接受跟生活和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