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主题性阅读课教学设计

主题性阅读课教学设计

-------《慈母情深》

【教学内容与同步拓展】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

同步拓展内容:

季羡林的《怀念母亲》和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标】

根据“主题性阅读”目标,本课将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来进一步感受母爱,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以及崇高的敬意,引领学生在分享各自阅读感受的同时,研习读书策略,深化主题内涵,领会习作方法,提升人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享阅读感悟和体会,积淀语言、感悟深情。

难点:拓展主题内涵,在围绕主题开展重点品读的过程中,感悟并升华主题。

学习方式

  围绕一个学习主题,以聊课的形式进行课堂活动,取代传统的、枯燥呆板的授课形式,学生为课堂的主持人,教师适时点拨,在轻松自由的交流中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字词积累运用;作者及背景。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类文赏析。

4.感悟提升。

【整体设计说明】

课堂以学生汇报为主,不过多讲解,重在读书,重在积累、积淀,真正把读书的权利交给学生,学生从中实现了“大阅读”,课堂成为学生尽情展示的舞台,畅谈交流的乐园。从主题入手,明其“意”,得其“要”,融其“情”,得其“魂”,用其“华”,阅读是大量的,主题性阅读是丰富的,练笔又是具体的。

 

活动环节及主持人

  基础:蔡震(学生)

  阅读:张盛云(学生)

  拓展:谭亦超(学生)

提升:王艳霞(老师)

活动过程

基础(预设时间:8分钟)

一、字词积累运用

  (1)积累检查。上课开始,各学习小组长组内听写本课重点字词,然后向基础部分主持人蔡震汇报本组字词积累掌握情况,目的是强调字词积累的重要性。

2)理解运用:释词比赛。主持人黑板上(部分使用课件,老师协助)展示本篇课文的几个重点词语,让大家巧设情境,自由运用。

[设计意图:字词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应让学生在大量的现实语言生活中运用,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二、展示课余时间搜集的有关作者以及文章背景的知识

  基础环节主持人蔡震补充了作者身世背景的资料,大家佩服他的见多识广。

阅读(预设时间:15分钟)

  1、师:(板书:慈母情深)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聊一聊母亲。

  主持人张盛云: 通过自主阅读,你们读懂了什么呢?

  大家踊跃发言,主持人板书记录:书、童年、母亲、钱。

  2、主持人:围绕母亲,文中出现了哪些人,哪些事,体现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大家针对文意及作者情感展开研讨。

  3、关于文章在写作上的特点。

4、词句的含义、文章的语言特色。大家积极探讨,气氛热烈。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拓展(预设时间:10分钟)

拓展环节主持人(谭亦超):推荐两篇类文----季羡林的《怀念母亲》和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两篇类文。

  (1)第一篇:《怀念母亲》。谭亦超推荐夏帆朗诵,夏帆读错了几个音。老师提议给大家读这篇文章的时间,不然夏帆同学都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情感来读。主持人同意,大家快速读文,并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主持人将几个重点字词写在黑板上,几个同学读后快速注音,词义也写上。大家评价赏析文章。

  (2)第二篇:史铁的《秋天的怀念》。大家精读后赏析。

  主持人:这两篇文章都表达了同一个主题——对母亲的怀念。

  生:应该是这三篇表达了同一主题!

主持人:是的,只不过《怀念母亲》中,思乡思家之情有了升华,爱国之情也有体现。

[设计意图:在学生学习了人教版教材本篇课文并阅读了同主题文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顾学习方法,领会主题意境,为下面的阅读分享做好铺垫。]

 

提升(预设时间:7分钟)

提升环节主持人(王艳霞老师):

1、“读了这些文章,哪篇文章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哪些景物引起了你的情感共鸣?”生各抒己见,气氛活跃。

[设计意图:用一问:“读了这些文章,哪篇文章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哪些场景引起了你的情感共鸣?”拉开学生读书汇报的序幕。与自我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文章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在多维互动中借读激情,深化主题,加深理解,积累语言。]

2、当你想家的时候先想到什么?请大家写一个思乡的片段。

  生:我没有体验,不知道怎么写。

  师:同学们没有远离过家乡和祖国,很难体会到文中对故乡亲人的这种怀念和感伤。每次读《怀念母亲》,我都会想起文中的这句话:“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我想那些远离故土的游子们听了,一定会潸然泪下。

游子离开故乡的这种情怀,在很多文章中都有渗透。但是表达这种情怀的时候,他们往往借助一些意象,《慈母情深》中的《青年禁卫军》一书,《怀念母亲》里面的日记,《秋天的怀念》里面的菊花,还有冰心的《纸船----寄母亲》(大家纷纷补充)。记得同学们刚刚入学来这里寄宿的时候,很多人想家,当你想家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谁?或者是什么?妈妈,还是别的亲人?或者是好吃的还是好玩的?觉得很难表达的话,大家可以把平时积累的有关思乡的文章诗词歌赋展示出来,只要它能表达此时你的心情。(大家有所领悟,还是无从下笔)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小练笔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把所学的课文归纳梳理,与主题进行有效融合,实际上是一个沉潜积淀的过程,是实现主题性阅读与作文整合的过程,是得主题之“情”的过程。]

  我们还是一块来欣赏两首歌吧!希望你能够从中体味这种情怀。(播放满文军的《望乡》、阎维文的《母亲》,多媒体展示歌词以及故乡特有的记忆图片)相信大家会有所领悟。当你想家的时候,先想到什么?请大家课后完成小作文。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课件,使学生阅读分享活动有所依恃,借助诗歌的品读、歌曲的情感渗透,使主题思想诗一般的意象深植于学生的心灵深处,回扣主题,得主题之“魂”。]

 

教育反思:放飞学生的心灵

语文从什么时候起变得不再枯燥乏味,是老师从传统的框架里走出来的那一刻,学生从沉闷压抑的时空里走出来的那一刻!自从“高效课堂”模式实施以来,结合校本研究项目-----“主题性阅读”试验,这几年,我把语文课堂变成了语文生活,把传统枯燥呆板的授课形式,变成了聊天形式:围绕一个学习主题,确立一个话题展开研讨,在轻松自由的交流中学习语文。带领学生大量阅读,将抽象、复杂的知识游戏化、简单化,把枯燥、单调的学习生活化、趣味化,让学生在快乐的语文活动中收获知识,滋润生命,放飞心灵。

讲课---聊天。让学生们对每一次语文学习活动都充满期待,都兴趣盎然!没有正襟危坐的讲课,貌似随意的聊天悄悄地实现了设定的教学目标。

僵化---灵活。学生的成长,要靠阅读。我的学生从教材的例子进入主题学习,再从主题性阅读进入更广阔的文化专题研究,培养了他们寻找有益于主题学习的阅读材料,并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上好实践课。我和孩子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下雪天陪他们跑进精灵漫舞的世界!突发奇想,进入情境,课堂转移……总会有意想不到的精彩和收获,学生的心灵随着快乐飞翔,思想灵活而不会僵化。  

课堂上很多时候,我的学生绘声绘色,一讲一节课,而我则做他们最专注的学生!课文中的话题探讨,引导同学们发表言论,各抒己见。接着让学生从其他材料中自由择取典型文段作为新的事例、新的话题开展学习。如果学生没有大量的阅读,是无法参与这样的课堂的。

真正洞悉教育问题的人都认为:语文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老师和学生都不能静下心来阅读;他们很难有时间去阅读,更不用说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进而形成习惯;现在,老师和学生的阅读多带有一种功利性。作为老师首先要改变阅读观念,树立教学中的长效观念。你不妨做这样一个尝试:建立一个或几个语文实验班级,把课文当作例子,开展主题性阅读,就是读读写写这么简单,不用太多重复的课外作业。短时间内可能效果不明显,一个学期之后,你会发现学生可喜的变化,一年或两年之后,你会惊奇地发现你的学生水平提高了,接下来你还会发现,你越来越比不上你的学生有才华了,意识到你也要学习了,学生语文成绩不好才怪!

课堂---生活。主题性阅读不是对故事的简单重复,所以在主题探讨课上绝对不要去重复讲述故事,而是对整个故事的回顾总结与提升,就是说,要领着孩子往高出走一走,这是老师在主题读书课上最重要的任务。在这里特别想强调的是这一点,与学生当下的生命相结合。如果没有这一点,那么主题性阅读的意义就打了折扣,甚至可以说失去了它最根本的意义。无论是多么优秀的拓展材料,如果它没有与学生的生命体验发生碰撞,没有与学生的生命结合起来,就不可能对他们有什么实质上的影响。

回首来时路,我有过初识实验的惊喜,有实验初见成效的欣慰,但更多的是实验带给我们的变化。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教师教学观的重新确立,课堂教学的丰富多彩以及实验路途中的坚持不懈,这才是师生们一生最大的收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单元主题教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我们都是好孩子(推荐)
《大象的耳朵》说课稿
一场教学技法“盛宴”
课改 | 李吉林和她的“情境主题性大单元活动”
核心素养导向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