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札记:​同源录(三十则)

推前记:蒙《细读》杂志不弃,发表此三十则《同源录》。今早拿到杂志,细读一过,修订错误一处,别字三个,乃发表于此,推而广之。

小引:语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质之诗词,亦何莫不然?故古之作者,莫不历览遗编,研味前作。尔后心追手摹,自成面目。然其浸润既久,不免入而难出,或如王禹偁之暗合老杜,或如西昆派之挦扯义山,要皆为前人所笼罩,不得跳脱也。历来笺注之家,于句法之相似,篇章之雷同,多为指出。余读诗词,亦喜挖掘句法源流,遇平常笺注之家所不经见者,则批注简端,以之自娱。若夫老生之长谈,司空之惯见,则阙而不录,以省视听焉。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联,人但知其出于曹植《赠白马王彪》诗:“丈夫志四海,万里若比邻。”而不知其作意实本于谢朓《与江水曹至滨干戏》:“别后能相思,何嗟异封壤。”

    古诗十九首:“愿为双鸣鹤,奋翅起高飞。”又:“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曹植诗:“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其本皆出于刘细君:“愿为黄鹄兮归故乡。”(见《汉书·西域传》,后人题为《悲愁歌》)

    王禹偁:《感流亡》:“文翰皆徒尔,放逐固宜然。”盖出于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王禹偁《寒食》:“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颔联盖出于杜甫《江村》诗:“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又,末联:“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诗意近于老杜“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惟王诗自嘲复自得,杜诗则仅见其自嘲耳。又,其后苏轼贬居惠州,作诗有“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之句,又出于王诗,而并“惆怅”之意亦淡然抹去,无怪章惇见其诗,恼羞成怒,又加贬斥也。

宋人蔡居厚:《蔡宽夫诗话》曰:“(王)元之本学白乐天诗,在商州,尝赋《春日杂兴》云:'两株桃杏映篱斜,装点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其子 嘉祐云:'老杜尝有“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之句,语颇相近。’因请易之。元之忻然曰:'吾诗精谐,遂能暗合子美邪?’更为诗曰:'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杜甫是前身。’卒不复易。 ”然以上举诸例观之,元之作诗,常为老杜所牢笼,其言暗合,谁复信之耶?

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其手法作意,盖出于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两“忽”字皆倏忽而来,转折有力。

司马光《温公续诗话》曰:“惠崇诗有'剑静龙归匣,旗闲虎绕竿’。其尤自负者,有'河分冈势断,春入烧痕青’。时人或有讥其犯古者,嘲之:'河分冈势司空曙,春入烧痕刘长卿。不是师兄多犯古,古人诗句犯师兄。’”同时人刘攽《中山诗话》、江休复《嘉祐杂志》中皆记此事,皆以惠崇为抄袭前人成句。“不是师兄多犯古,古人诗句犯师兄”,古人焉能“犯”今人之诗?其间讽刺意味,一望而知。余尝检读《全唐诗》中刘长卿及司空曙之诗,皆未见此二句。后读文莹《湘山续录》卷下有云:“宋九释诗惟惠崇师绝出,尝有'河分岗势断,春入烧痕青’之句。传诵都下,籍籍喧著。余缁遂寂寥无闻。因忌之,乃厚诬其盗。闽僧文兆(雄按:九僧之一)嘲之曰:'河分冈势司空曙,春入烧痕刘长卿。不是师兄多犯古,古人诗句犯师兄。’”乃恍然大悟,盖因惠崇诗名过高,故其余诗僧造谣哄传,污其抄袭前人耳。文莹亦释子,于释流之内情,所闻必能独得其实。乃知名利所向,虽号与世无争如释氏者,亦不免无风起浪、勾心斗角,读书至此,可为一叹。

    陈与义《登岳阳楼》诗:“洞庭之东江水西。”盖出于杜甫《夔州歌》:“中巴之东巴东山。”又,五六两句:“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其句式盖出于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陈与义《伤春》诗颈联:“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上句出于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下句出于杜甫《伤春》:“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又,末联:“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盖出于杜甫:《诸将五首》其三末联:“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向春农。”此为陈与义名作,而全诗八句,四句全用前人成句,乃论者共推为两宋之际诗人第一,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曾几《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第三句出自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第四句出自杜甫《春日江村》:“春流岸岸深。”第五句全用唐·殷尧藩《喜雨》末联:“千里稻花应秀色,酒樽风月醉亭台。”全诗八句之中,三句袭用前人成句,“作贼”之诮,宁能逃耶?且全诗语意失之粗硬,质直少含蓄,惟其立意高,故掩盖使人不觉耳。

(修订:殷尧藩《雨》一诗,系明人摘取唐宋人诗句拼凑而成,“千里稻花应秀色”句,乃曾几独创,并非袭用前人成句。前说有误,今订正。)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诗:“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盖出于丁谓:“九万里鹏容出海,一千年鹤许归辽。”(见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三。)

    陆游《黄州》诗:“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后句盖出于黄庭坚《次韵答柳通叟问舍求田之诗》:“但令有妇如康子,安用生儿似仲谋。”(雄按:黄诗见《山谷外集》卷六。然宋人笔记如《宾退录》、《猗觉寮杂记》皆亦以此二句为苏轼诗,待考。)

    杨万里《檄风伯》:“峭壁呀呀虎擘口,恶滩汹汹雷出吼。溯流更着打头风,如撑鐡船上牛斗。风伯劝尔一杯酒,何须恶剧惊诗叟。端能为我霁威否?岸柳掉头荻揺手。”风伯劝尔一杯酒,盖出于《晋书·武帝纪》:“末年,长星见,帝心甚恶之,于华林园举酒祝之曰:'长星,劝汝一杯酒,自古何有万岁天子邪?’”

    戴复古《江阴浮远堂》诗:“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是神州。”盖出于辛弃疾《水龙吟》词:“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碧簪螺髻。”又,辛弃疾《菩萨蛮》词:“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亦为戴诗所本。惟辛词云青山遮不住望眼,戴诗则言无山可遮望眼,更进一层也。

    李清照《如梦令》词:“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盖出于韩偓《懒起》诗末四句:“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李清照《点绛唇》词:“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痩,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襪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盖出于韩偓《偶见》诗:“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

    李清照《醉花阴》词云:“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元人伊世珍《琅嬛记》曰:“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正易安作也。”不知此绝佳之三句,亦有所本,程垓《摊破江城子》词末句云:“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又,秦观《如梦令》词云:“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二词皆在李前,作意比拟亦皆相似。

辛弃疾《贺新郎》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注家(胡云翼《送词选》、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多举《新唐书》中唐太宗语:“人言魏征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以为出处。不知其意脉实源于李白《独坐敬亭山》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盖辛词言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亦觉妩媚,非“相看两不厌”而何?

宋徽宗《燕山亭》词末云:“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盖本于晏几道《阮郎归》:“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如推源溯流,则两者皆出于《论语·述而》:“甚矣吾衰矣,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也。”

姜夔《扬州慢》词:“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开。”盖出于秦观《满庭芳》词:“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

周邦彦《少年游》下片云:“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盖出于李商隐《留赠畏之》:“待得郎来月已低,寒暄不道醉如泥。五更又欲向何处,骑马出门乌夜啼。”畏之乃义山好友,而此诗绝类女子留宿情郎之语,人言义山好以艳情写友情,读此信然。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联当时以为工,后世亦艳传之。然其句式,齐梁时人已多有之,如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又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云:“夫麟风与麏雉悬绝,珠玉与砾石超殊。” 又,较王勃同时稍前之骆宾王,亦屡屡用之,如《冒雨寻菊序》:“参差远岫,断云将野鹤俱飞;滴沥空庭,竹响共雨声相乱。”《上丘韦明府启》:“飚金将露玉共清,柳黛与荷缃渐歇。”《晦日楚国思寺宴序》曰:“物我情均,缁衣将素履同归;迹混污隆,廊庙与江湖齐致。”且王勃此语不独见于《滕王阁序》,其《山亭记》亦曰:“良谈吐玉,长江与斜汉争流;清歌绕梁,白云将红尘并落。”则知当时文人皆为此等语,或以其句式新颖奇拗欤?

李清照《一剪梅》云:“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谁寄者,言无人寄也。雁字回时,言又过一年也。月满西楼,盖暗用韦应物“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之意。

    李清照《一剪梅》又云:“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同时稍后之杨无咎《锯解令》“一种恓惶,两处寻思”,盖从李词化出。

李清照《一剪梅》又云:“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高教版《中国文学史》第三版第106页认为:“此八字,生动地传达出心理的曲折变化:收到丈夫的来信,顿感欣慰而喜上眉梢,然独居的寂寞毕竟难耐,相思之情又袭上心头。”今按:此解恐误。前句明言“此情无计可消除”,言闲愁无计可消除,才从眉头上散去(暗指愁眉稍展),又涌上心头也(暗指心上愁闷)。且易安此语盖有所本,范仲淹《御街行》末句云:“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盖古人认为,愁之来时,或眉头紧皱,或心上抑郁,故言“眉间”、“心上”也。又,贺铸《眼儿媚》末云:“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盖亦暗用范仲淹之语,惟于“眉间”、“心上”加一“眼底”,扩二而为三耳。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末句云:“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盖出于晏殊《玉楼春·春恨》:“年少抛人容易去。”

辛弃疾《祝英台近》末句云:“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沈谦《填词杂说》以为稼轩词以激扬奋励为工,而此词乃“昵狎温柔,魂销意尽,才人伎俩,真不可测”。然此语亦有所本,辛弃疾同时人赵德庄《鹊桥仙》词亦云:“春愁元自逐春来,却不肯随春归去。”二者又同本自唐·雍陶《送春》诗云:“今日已从愁里去,明年更莫共愁来。”

钱塘有尼水美,因对客曰:“沈思细想,不若嫁人。”张子野词用之。(出莫君陈《月河所闻集》。)雄按:张先《一丛花令》词: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沈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东坡作《定风波序》云: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定国南迁归,予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用其语缀词云:'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予尝以此语本出于白乐天,东坡偶忘之耶?乐天《吾土》诗云:“身心安处为吾土,岂限长安与洛阳。”又《出城留别》诗云:“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又重题诗云:“心泰身宁是归处,故乡可独在长安?”又《种桃杏》诗云:“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出宋·吴幵《优古堂诗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入烧痕青”趣谈
(10)浅说诗词的借句、偷句和抄袭
黄庭坚“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说新论
评论|读杜甫诗感言
唐宋文学名词解释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夕阳红——硬笔书法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