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热点评论】在“叛逆的十字路口”德育何为


  找到学生思想品德问题的具体切入口

  两年前,山东省临沂市教育局曾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中学生思想品德状况调研,通过访谈、问卷等多种方法,发现中学生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理想信念模糊,缺乏远大目标;责任意识、法制意识、感恩意识不强;生活自主能力较差,虚荣心较强;受网络影响较大,有时因上网、玩手机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人际交往能力不强,沟通能力、合作意识不强,与老师、父母沟通少,与同学交往容易走极端,自闭、早恋、小团体主义不同程度地存在;承受挫折能力较差;自私自利心理较重,国家观念不强,相对缺乏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青春期心理反应较强,逆反心理较强,容易冲动,等等。

  针对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近年来临沂市启动了“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建设工程,在60所学校进行了中学德育课程课改实验。课程内容目前主要以孝道、诚信、感恩、美好的友谊、责任的重量、在合作中成长、虚拟与现实、冲动与自控等15个德育专题课为主,主要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而设计。课程开展方式为:学生首先观看课程开发人员精心挑选或者录制的视频,然后分组讨论或者展示、辩论有争议的观点,最后教师以拉家常的口吻,轻松活泼地总结一些需要澄清的问题,试图于无形中启迪学生的道德认知。

  帮助学生认识与管理自己的叛逆

  “在叛逆的十字路口”是“冲动与自控”专题中的一节课,下面以这节课为例,具体说明一下我们的课程实施过程。

  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叛逆现象,令家长苦恼、教师头痛,其实很多学生自己也经常为此痛苦不堪。通过充分调研论证,我们将本专题课的教学重点和目标确定为:正确认识叛逆,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努力克服叛逆带来的负面影响,及早走出叛逆期。我们先播放精心剪辑的两段视频材料:

  其一是湖南卫视的一期节目“变形记”——处于青春叛逆期的李锦鉴脾气暴躁,不爱学习,上网成瘾,在学校稍不如意就打老师,他父亲每周至少两次被叫到学校训话。在家里,他推打妈妈,扛摔妹妹,骂爸爸是猪,父母为此伤透了心。后来在父母爱的感召下,通过改变生活环境,体验到不一样的生活,内心受到触动,学会了体谅关心别人,自己也变得懂事了。

  其二是中央电视台励志栏目“开讲啦”之“叛逆的征途”。王澍是第一位获得世界建筑学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的中国建筑师,他讲述了自己的“叛逆”经历,通过对叛逆的另一种解读来启发学生如何走出叛逆,实现人生辉煌。

  教学环节一:感悟叛逆。师生一起观看视频,感悟讨论叛逆的后果和危害。

  视频中李锦鉴和初中学生年龄相仿,其生活状态学生很熟悉,发生的事件学生也都能感同身受,因此在小组内的交流非常热烈。通过交流,学生明白了叛逆带来的后果和危害:对个人心理的负面影响、对自己健康成长的影响、对家庭与社会和谐的影响,等等。

  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连线”一位心理专家,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之口告诉学生:叛逆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现,不叛逆反而是不正常的。叛逆说明孩子生理上成熟了,叛逆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一种成长和进步。叛逆是一个好的开始,但好的开始并不意味着好的结束。叛逆对孩子的发展有利,但不意味着可以对自己的叛逆放任自流。只有处理得当,才能顺利度过青春叛逆期,才能在叛逆中成长。

  同时,教师告诉学生: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精神萎蘼。叛逆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有可能向病态心理或犯罪心理转化。

  这种“连线专家”的方式,使学生对叛逆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帮助部分学生克服了自己的负疚心理,为下一个教学环节进行了很好的铺垫。

  教学环节二:反思叛逆。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在反思自己的环节容易敞开心扉。

  一个学生说,有一次考试没考好,被老师批评,我很生气,觉得老师太过分了,以后凡是他的课我都不专心听,作业也不做,导致我的成绩下滑,现在感到很后悔。

  第二个学生说,有一天因为我玩游戏耽误了学习,被妈妈唠叨了一顿,我就和她大闹一场,感到她太不理解我了,还曾想离家出走。

  学生还谈道:“如果父母再三叮嘱同一件事就会感到厌烦;经常跟父母吵架或发脾气,有时跟父母冷战;佩服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认为父母、老师的话很多都有漏洞;喜欢与众不同,爱做令人大吃一惊的事情,喜欢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违反某些规定的时候会感到一种快乐;别人的批评常常引起反感和愤怒;认为父母和老师不应该为一些事小题大做……”这些边玉芳教授在《叛逆是一个好的开始》一文中列举的现象,学生几乎都谈到了。

  学生反思交流之后,教师进行了简要的小结:叛逆是成长的一个阶段,但如果不加以控制,会让人走上一条充满荆棘的坎坷之路。我们要主动认识叛逆,正确面对叛逆,学会管理好自己的叛逆。

  教学环节三:“管理”叛逆。引导学生结合李锦鉴的经历讨论如何“管”和“理”好自己的叛逆。

  学生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指出,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和宽容,合理渲泄情绪,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此时,教师适时组织了模拟情景体验:学生两人一组,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扮演“妈妈和懂事的子女”“妈妈和叛逆的子女”“老师和叛逆的学生”等场景。由于有生活经历,学生模仿得惟妙惟肖,当教师问那个被学生顶撞得面红耳赤的“英语教师”什么感受时,她说,我太伤心了,我在这站着讲课,他不但不尊重我,还听音乐,叫他好好听课还跟求着他似的!旁边的其他同学都频频点头。有了这种体验和认识,学生在处理与别人的关系时,就多了一些理智,少了一些冲动和叛逆。

  引导学生走近另一种“叛逆”

  “在叛逆的十字路口”专题课在不同学校的班级实施之后,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学生身上的变化。第一,课程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叛逆”这个问题来源于学生的切身生活体验,我们精心准备的视频从不同角度触动了学生的心灵,教师亲切、随和的授课方式也容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我们看到,课堂上几乎没有学生分心走神、心不在焉的现象。学生目不转睛地观看视频,认真思考讨论,与同伴交流看法,寻求解决之道,听取教师指导。很多时候不需要教师再多说什么,德育已经不露痕迹地润物无声。

  第二,从课后实践作业及家长和教师的反馈来看,相关课程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有位家长说,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就一直和我们“拧巴”着,最近竟然主动向我们道歉,还请我们在他发脾气时提醒他,真没想到孩子这么快就懂事了!有一位教师收到了学生偷偷塞进办公桌的小纸条:老师,那次您阻止我在班里玩手机,我因此顶撞您,真是太不应该了!冲动是魔鬼,我会好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让“叛逆”随心所欲!班主任的反馈中也指出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学生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明显减少,班级氛围更加和谐了。

  师生一起观看的王澍演讲视频“叛逆的征途”,其中王澍先生所说的“叛逆”,其实是一份对真善美的坚守,他敢向老师挑战、不向世俗低头的行为,都与中学生青春期的叛逆不是一个概念,所以说是另一种“叛逆”。我们想以此启发学生,风物长宜放眼量,尽早地走出叛逆,勇于承担责任,实现自己的理想。

作者:陈秀虹 山东省临沂市教科研中心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6年03月16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大全
“课程育人”:才是回归教育本真路径
教育学案例分析
教育学经典案例分析之2010版 -考研资料-体育考试-体育人
教师第一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经典试题100例(41—8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