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岭土的前身一麻仓土、御土

麻仓土即高岭土

综观与景德镇瓷用原料有关的文献,在明嘉靖以前,还没有“高岭土”这一名称。但嘉靖至万历初年的文献中却出现了一种与高岭土的形态和功能相近的粘土,这种粘土就是“麻仓土”。

明·王宗沐《江西省大志》卷七《陶书·砂土》条谓:

陶土出新正都麻仓山,曰千户坑、龙坑坞、高路坡、低路坡,为官土。土埴垆匀,有青黑缝、糖点、白玉、金星色。……麻仓官土一百斤值银七分,淘净泥五十斤,曝得干土四十斤。

又记“湖田石末”时,夹行小字批注谓:“和官土造龙缸取其坚。”

我们知道,元代以来景德镇制造瓷胎的原料仅瓷石与高岭土两种,那么,王宗沐所记述的究竟是瓷石还是高岭土呢?把这段记载印证瓷石与高岭土的形态、加工情况和功能便能揭晓。

瓷石:为石质原料,莫氏硬度4-7度,必须舂打成粉,和水作不。

高岭土:为土质原料,不需粉碎,仅用淘洗法去掉粗砂即可获得净泥。

瓷石,其矿物组成主要为石英、绢云母和少量的高岭石、耐火度1350℃-1400℃。

高岭土,其矿物组成以高岭石(或埃洛石)为主,在1700℃以下不会软化,把它掺和在瓷石中制胎可增加制品在高温下的强度,减少瓷器变形。

由于王宗沐把麻仓土列为砂土,并未说需要粉碎,仅记淘洗而已。而淘洗出土率为50%,与德国奢则尔记述的世界上大多数原生高岭土矿淘洗出土率一致,而与瓷石不同。“夹注”再说加官土“取其坚”,可见王的记述与高岭土的形态功能吻合。因而我们就比较有把握确定:麻仓土就是今天人们概念中的高岭土。若印证遗迹,更可证实。《江西省大志·陶书》记麻仓在新正都,考新正都即今东埠地区以东。高岭山东北,,麻仓尚保留明代的名称。1979年,我们曾至麻仓考察,发现有矿洞遗迹和大片的尾砂堆积。1981年9月,我们又邀请景德镇陶瓷学院地质学者许垂旭等先生至该地考察,才明确是原生高岭土的产地,坑洞走向与花岗岩风化脉走向一致,因而进一步确定为高岭土采掘故址。

遗迹与文献吻合,可以证明明人所说的“麻仓土”就是高岭土,可见在高岭山开采之前,。景德镇人是在麻仓获得这类粘土的。高岭开采在后,麻仓开采在前。麻仓土为高岭土的前身。

御土即麻仓土

本文在第四章论证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制造瓷胎的方法始于元代,但是元代陶工是从哪儿取得高岭土呢?元代的高岭土又叫什么名称呢?

元·孔齐《静斋至正直记》卷二谓:

饶州“御土”,其色白如粉垩,每岁差官监造器皿以贡,谓之“御土窑”。烧罢即封,土不敢私也。

以上所说之“御土”,仅描写了它的外貌和所有者,而未明其具体产地。但我们以为是高岭土。因为:

1.南宋人把景德镇制胎原料统称之为“石泥”,而未以土名。本文在第三章中考证元代瓷胎中确曾引进过高岭,且该镇除高岭外尚无其他的“白如粉垩”的粘土,故知“御土”必为高岭土。

2.在元代以前,景德镇一带的窑场所用的瓷石分布极广,就我们调查不下五十馀处,其蕴藏量也十分丰富。官府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常用原料收为官业,而商岭矿在景德镇地区仅见三、四处,当官府了解它的作用与意义后予以垄断并宣布为“御土”者,只能是比较难得的高岭土。

至于元代的高岭土—御土,我们以为产于麻仓。因为:

1.通过对景德镇境内各高岭土矿进行调整,除麻仓外,古高岭矿仅高龄山、李黄、大洲三地区。高岭始开于明万历,大州始开清嘉庆;李黄始开于清乾隆后期。三地的始开年代,几乎均有文献可考。即使麻仓缺乏始开年代的记载,但记述麻仓土的文献(明嘉靖间)也要比以上三矿古老得多。

2.乾隆七年《浮梁县志·陶政》记明万历间同知张化美已把麻仓矿洞称之为老坑,故知其开采年代必早于明。景德镇在宋代或宋以前尚未使用高岭土制胎,故知麻仓老坑当始开于元。

3.从文献记载来看,景德镇瓷用原料被朝廷独占并宣布为“御土”者始于元。明代人虽列麻仓为官土,但文献不载收麻仓为官土的时间与原因,故知明代把麻仓土作为官业也如明初的官匠一样,必从元代继承而来。明代的所谓“官土”就是元代的“御土”,含义相同,仅字面差异而已。

但是元代陶工是从哪一年开始使用所谓“御土”制器呢?我们以为不会早于“浮梁瓷局”的设置之年——1278年。因为蒋祈在南宋后期撰写的《陶记》中没有记述高岭类型的粘土,现今陶瓷界测试南宋瓷器的化学组分时亦未见使用高岭土的迹象。但也不会晚于公元1322年。

前引《静斋至正直记》卷四《窑器不足珍》条谓:

在家时,表兄沈子成自余干州归,携至旧“御土窑器”径尺肉碟二个,云是三十年前所造者,其质与色绝类定器之中等者(笔者按:极有可能是质量不佳的落选之物),博古者往往不能辨。……至正癸卯(1363年)冬记。

以上所述之“御土窑器”,显然是指浮梁瓷局的工匠们使用“御土”——麻仓高岭土掺和瓷石所制造的供御之器。这条笔记虽有纪年,但不能以此为作者离开家乡的那一年。《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四十三《子部·小说家类·存目一》考《至正直记》作者孔齐略历谓:

其父退之为建康书掾,因家溧阳,元末又避兵居四明。从上可知,孔齐所说的家是江苏溧阳,他所避的元末兵祸,应指红巾军。1351年,红巾军在颖州起义,次年攻克溧阳。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四《忠烈》条记述了当时的情况:

溧阳儒学教授林梦正,字古泉,吾乡(天台)人,中书以著述荐,得官。是岁(至正壬辰,1352年),贼众寇溧阳,获其魁张某。先生问曰“尔何人也?”、应曰:“我父为军千户,红巾入境,逼我父为帅,父以年老,不堪从事,令我代”。先生痛骂之曰:“尔之父祖世为国家臣子,而尔忍伪邪?”既而其势复盛,竟夺张去。下令曰:“生得林教授者有赏”。先生匿他处,搜得。张曰:“前日驾我者非尔邪?”先生曰:“然”。张曰:“降我,则俾尔为元帅,同享富贵”。先生曰:“尔伪也,我何为降”!再三,终不屈。缚于树,、不解衣冠而杀之。

从《南村辍耕录》来看,红内军攻克孔齐的家乡——溧阳后,一方面镇压元王朝的官僚贵族,一方面又强制他们共同举事,作为圣裔的孔齐势必在这前后逃亡。如以至正12年(1352年)为孔齐离家避兵的那一年,那么沈子成所说的那两件“御土窑器”,必制于1322年以前。可见“御土”——麻仓高岭土的发现与应用,最晚不得晚于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

综上所考,我们以为从元代早期开始一直到明嘉靖、万历之际的两个多世纪,官府烧造的瓷器都是采用这种麻仓土和瓷石混合制备而成的。

但是,至万历初,麻仓老土开始枯竭了。乾隆七年(1742年)《浮梁县志》卷十《陶政·陶土》记: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管厂同知张化美见麻坑(仓)老坑土膏已竭,掘挖甚难,每百觔加银三分。

至万历中期以后,文献已不再见麻仓土开采的记载,代之而起的,则是“高岭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麻仓土还是麻仑土?它和高岭土什么关系?瓷器鉴定真知堂
文献:明代官窑的制瓷用土研究
胎土与瓷器鉴定
磨洗历史的陈迹:以元代浮梁瓷局为中心(1)
价值上亿的元青花制胎秘方
景德镇还有高岭土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