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保定晚报2023年6月3日刊发 孙小帆《​曾经的保定青年路》
保定谣 音乐: 尚胜利 - 胜利之光
《保定晚报》2023-06-03
后排左一是父亲,前排右二是母亲,那时弟弟还没出生。摄于1965年。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小的时候,保定青年路(如今叫永华北大街)是一条宁静的风景优美的马路。路不算宽敞,也就能并排走两辆汽车吧,但它确是大名鼎鼎,这是因为它同附近相连的五四路、新北街、合作路构成了保定北部文化新城。
青年路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街,北起如今的七一路,南至小北门,也就是如今的东风路为止,中间还穿插了五四路,全长1500米。
当时的青年路还不是柏油路,就是那种只修了地基、压上了石子的半成品马路。
青年路两边是排放雨水的明沟,行道树是桃树和松柏。每到春天,这里桃花盛开,花团锦簇,满街花海,满街花香。
与保定老城区上千年的厚重历史文化不同,当年小北门外这一片被称为北关的地区则是新中国成立后至1958年保定作为省会时新开发建设起来的,幼儿园、学校、机关大院、家属大院等完全是苏式现代化建筑风格。
那时这条街上都有哪些单位呢?
北段,七一路至五四路:跳伞塔大院(国防体育俱乐部),省交通学校,军部礼堂,马家园村,邮电器材厂,省团校(东门)。
南段,五四路至小北门。路东:邮局,省戏校宿舍大院,地区团校,青年路幼儿园,青年路小学。路西:菜店,苏式宿舍楼,百货大楼,新华村口,新华幼儿园,被服厂,三中东门,人民电影院。与青年路交叉的五四路段从西至东:省歌舞剧院大院,三中操场,河北小学,邮电部宿舍,省安装公司宿舍,100号老红军干休所,省戏校,群艺馆,中医研究院,河北医学院,省水利专科学校(河大北院),省干部疗养院(现一中心东院),保定师范学院(河大南院),十中,前卫路小学。
上述这片建筑区连同火车站到东关省医院都是从保定解放后至1958年这10年,保定作为河北省省会时建起的。
与老城区那些明清时代的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青石板铺地的深宅四合院相比,新城的建筑物多以苏式现代风格为主。二、三层的楼房尖顶、砖木结构,办公楼门口带汽车道,宿舍楼绝对为筒子楼,公共水房加卫生间。
平房也是这种风格,以联排为主。
1963年,保定那场百年不遇的洪水刚过去,我们家从满城恵阳厂迁到保定市区,住进跳伞塔大院那栋“刀把型”筒子楼。
那时父母调来保定是参加一个新“三线”工厂的筹建。开始时他们的筹建处在保定饭店办公,后来搬至跳伞塔大院的行政大楼办公。这院以前是省交通学校,后来成了省人委,再后来成了华北电力学院。结果是那个“三线”工厂没“出生”就下马了,我父母及我们一家从此就留在了保定市。
那“刀把楼”是原来的学生宿舍,三层筒子楼,每层楼的中央部位都有个大水房,中间是几十个水龙头的大水槽,两边隔成几十个木板隔断,设有蹲便。
那时省交通学校刚搬走,这么大的院子没住几家人。院子里绿树绿植成荫,姹紫嫣红。
全院有十几个孩子,在空空如野的办公大楼里,在同样宽阔的大操场上尽情疯玩,全场无障碍。我们玩“尿泥”,玩“过家家”,玩“打仗”,玩“电报”,同对面马家园村的小子们开仗。后来我爸从北京奶奶家弄回来一辆表哥淘汰下来的小三轮车给我,这让我如虎添翼,骑车满大院疯,有时甚至敢到青年路上骑。
小孩们另一个喜欢的节目就是围坐在沙坑旁看人家国防体校学生的跳伞训练。把伞挂在伞架上用升降机升到塔顶,学员一拉绳,蓝天下几朵白云飘然而下,甚是壮观!常有女生被吊上去后不敢跳吓哭了的,只好又被升降机放下来。往往这时大孩子们会带头给人家起哄,喝倒彩。
青年路上有两家保定市最有名的幼儿园,一个是新华幼儿园,成立于1950年,是保定市一级幼儿园;另一个是青年路幼儿园,诞生于解放战争初期,以前叫冀中保育院,新中国成立后由饶阳迁来保定,那时叫河北省第一幼儿园,后来与保定第一幼儿园合并,迁入青年路新址,更名为青年路幼儿园至今。
不知什么原因,当时我没能进青年路幼儿园,而是入了其对门的新华幼儿园。
我在新华幼儿园上了两个学年,在这里接受了人生的启蒙教育,1965年暑假后升入河北小学。
我在新华幼儿园上的是全托,周一送周六接。
那时我妈送我去上幼儿园,我都是骑着我的小三轮车跟在她的车后边,车就寄存在传达室,接我时再骑上回家。那时青年路上只有一路公交车经五四路开往西郊新市区,此外绝对鲜有机动车驶过。因为整条街上整洁幽静,少有车马喧嚣,少有市俗凡尘,在街上骑车驶过总能召来路人羡慕的目光。
记得五四路与青年路交叉口中央有根木制电线杆,有个老人推着小车在那儿卖糖稀、炮纸、弹球、泥娃娃,我们每次经过都央求家长给买个礼物。
新华幼儿园那会儿是一水的有外廊沿的苏式尖顶平房,房屋内外装饰、门窗、桌椅全部为湖绿色调。每个班外间是活动教室,上课、吃饭都在这里。每个教室都配有风琴和各种教具,老师教唱歌、写字、算术、画画、舞蹈。吃饭时,小朋友们分桌坐好,由生活老师把饭菜给盛好,我们要先说谢谢老师才能开始吃饭。
教室的里间是寝室,晚上睡觉有生活老师管理,定点熄灯。但我们哪里服管?常常是生活老师睡觉后,这里就成了欢乐的海洋。因为各班的房间都是串通的,追逐打闹翻了天,枕头,被子扔得满地都是,还有人专门放哨,看到老师来了立刻报警,火速归位,立马平静。
新华幼儿园给我留下的终身难忘印象是其低调奢华和高端内涵。那扇平实无华的铁栅栏大门,还有门前那条曲径通幽的甬路是它的标志性名片,建园70年来一直保持老样子,没有变过。
1966年河北省会由天津再次搬回保定前,青年路经历了一次全面升级改造,取消了明沟,铺设了雨水排污管道,电线杆换成了水泥杆,重点是全段铺了沥青路面。
后来省人委机关搬进了我们院,医学院那个院变成了省委,南院成了书记处和省妇联机关。
1966年我们家迁到城隍庙街,但我还在河北小学上学,每天都经过青年路,直至1971年我小学毕业升入二中。我亲眼见证了那些年这条路上的风风雨雨。
岁月如梭,转眼间近60年过去了,但时间没有减弱我对这条街的魂牵梦绕。这些年来,每当我从北边复兴路进城,总喜欢拐到青年路来看看。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这里早已变得车水马龙,拥堵不堪,但这并不影响我对这条街的亲近和怀念,因为这里留下了我太多的踪迹和情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跳伞塔大院的故事】
【童年记忆-保定跳伞塔,青年路副八号院和“刀把筒子楼】
写写保定航校,我出生的大院
保定特色小吃大全
河北大学的学生们,终于在这个春天回到保定
跳伞塔一一残存的城市记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