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国演义》中的“义绝”关公文学形象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现在传世最早的版本是嘉靖年间出现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清代初期毛纶、毛宗岗父子对明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进行删减和修改,成为如今最通行的版本。

《三国演义》开创了历史演义小说的先河。演义是小说体裁中的一种。《辞海》解释:演义“谓敷陈义理而加以引申”。明代学者蒋大器说: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盖欲读诵者,人人得而知之,若所谓里巷歌谣之义也”。

“义”是《三国演义》的思想精髓和灵魂。《三国演义》全书120含有“义”的标题就有:“宴桃园豪杰三结义”(第1回),“勤王室马腾举义”(第10回),“会古城主臣聚义”(第28回),“关云长义释曹操”(第50回),“关云长义释黄汉升”(第53回),“张翼德义释严颜”(第63回),“诸葛诞义讨司马昭”(第111回),“义”起领全篇,又贯穿全篇,成为全书的文眼。

《三国演义》塑造了许多有勇有谋、忠肝义胆的忠义英雄形象,其中最深入人心、影响力最大的便是被中华文化尊为武圣人的关公。

关公是《三国演义》重笔刻画的“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的忠义精神的代表和化身。清代文学评论家毛宗岗说,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亮为智绝,曹操为奸绝,关公则为义绝,即三国演义里最符合春秋义理,义薄云天、义重如山的人。

《三国演义》刚开篇,关公在自我介绍时说,在家乡仗义除恶霸,因此逃难江湖,体现了关公心怀怜悯,见义勇为的人物性格。关公与刘备、张飞一见如故、志趣相投,在“桃园结义”誓词中,三人誓约“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表明刘关张三人的桃园结义,不仅有兄弟情义,还有心系百姓、舍身报国的春秋大义,家国之义。

关公被困土山,张辽以三事相劝,关公土山约三事,也是饱含忠义之心:降汉不降曹,是对汉室朝廷的忠义;养赡二位嫂嫂,是对受托之重的忠义;“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是对刘备誓以共死的忠义。

关公身陷曹营,曹操百般拉拢,关公不为所动,“财贿不足以动其心,爵禄不足以移其志”,当得知刘备下落,毅然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追寻刘备而去。曹操慨叹说:“事主不忘其本,乃天下之义士也”。

关公立下军令状,在华容道拦截曹操,曹操以旧日恩待之情,苦苦哀告,关公义重如山,心中不忍,义释曹操。后人诗赞曰:“彻胆长存义,终身思报恩”;“拚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功名”。

还有诸如:夜读春秋,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的礼义、智义;践行承诺,于万军阵中斩颜良、诛文丑的勇义、信义;战长沙时,不斩马失前蹄的黄忠的仁义、侠义;北伐襄樊,志兴汉室,捐躯赴国难的耿耿精忠大义……

关公的“义”是全方位的“义”,是春秋大义思想的完美及忠实实践者,真正做到了“君子喻于义”(《论语·里仁》),“正其义不谋其利”(《汉书·董仲舒传》),“大丈夫重义如泰山,轻利如鸿毛”(傅玄《傅子》)等传统“义”德思想的精华及神髓。

随着《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义绝关公的文学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对于教化民众崇德重义、扬善止恶,起到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国学大师钱穆在《再论中国小说戏剧中之中国心情》中说:“《演义》中描写关公忠义恳切,乃成为此下六七百年来,中国社会最受崇拜之第一武圣人。中国小说在中国文化中之影响力量,据此可见,以关圣之故事言之,桃园三结义,以朋友之爱化为兄弟之爱,君臣之爱。后天之人伦,更深过先天之天伦。先斩颜良文丑,已可报封侯赠金之恩。而犹有华容道放行一节,其对曹操之仁至义尽,此在处朋友君臣两伦上,更可谓曲尽其谊。只此一颗心,而千古人生大道主要即已在此。此六七百年来,谁不读《三国演义》,又谁不崇拜武圣关公?”

-本文刊载于《香港商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义薄云天关云长(三国演义与三国志)
为什么明朝杨慎所写的《临江仙》,会出现在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华容道:成全关公大义
关羽是如何成神的,告诉一段你不了解的历史
浅谈《三国演义》,从演义原文中的细节来看关羽的忠义无双
关羽多次求娶的吕布艳妻终属曹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