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公由帝而圣,荣登中天玉皇的历史进程

关公,在华人社会中具有着崇高且广泛的影响力,世界上有华人聚居的地方就有关帝庙,有华裔生活的族群就有关公信仰。关公,是华人社会的精神信仰,也是华人心中万古不灭的精神图腾。

在中华传统文化大观园里,关公信仰堪称一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线。

关公是史书上有明确记载和传记的历史人物。

史书《三国志关羽传》字数虽不多,仅有九百多字,却真实记录了关公忠义神勇的传奇一生,为后世展现了一位忠肝义胆、智勇双全、神威盖世、威震华夏的英雄形象。

千百年来,关公的英雄故事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留下了诸如: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土山约三事,夜读春秋,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过关斩将,义释曹操,单刀赴会,战长沙,刮骨疗毒,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等脍炙人口的优美传说。

元末明初,罗贯中以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为蓝本,综合民间传说故事和戏曲、话本,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由于《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广泛传播,使关公的忠义英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清初评论家毛宗岗将关公崇誉为集儒雅、英灵、神威、义重于一身,“作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霁月光风”的“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

在中华民众心中,关公是正气正义的文化象征,也是精忠大义的精神符号。

关公忠义神勇、义薄云天的英雄气概,一身正气、光明磊落的气度风范,文韬武略、智勇双全的儒将典范,使得关公成为中华儿女备加尊崇膜拜的忠义化身、道德楷模、君子人格的风范,及大丈夫形象的标杆。

关公的传奇故事、民间传说,高大伟岸的英雄形象,成为中华社会教化民众,劝善抑恶,端正身心的实用教材;关公信仰的普及,表现了传统的儒家道德思想,从学堂的说教,向全社会成员道德自觉的转化,使得道德教化不再束之高阁,成为中华民众接受得了、听得懂、学得会、做得成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规范。

关公在民间广受尊崇,祂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具有着鲜明的民族性,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华大地上,上至都城,下至村落,城镇郊村,乃至海外华人聚居区,大多建有关庙,人们把兴建关庙、敬崇关公,作为凝聚民族合力、弘扬中华文化的一种约定俗成的方式。

在人民心里,关公英灵赫赫,忠义参天,“樵夫牧竖、婴儿妇女,无不知其名,颂其德,奉其祠庙,福则祈之,患难则呼之。何以故?”蒲松龄说:“威灵之入于耳者久,功德之入于心者深也。”

宋元明清以来,上至朝廷,下至民间,关公信仰和精神成为全社会成员都能接受和认同的普世价值观念,关公也因此升华成为中华社会各界共同崇拜和效仿的精神偶像。

祭祀、崇拜、纪念关公的活动,自宋代开始,便此起彼伏,绵延不断。关庙周边,逐渐演变成贸易兴旺的集市、城镇,有的甚至发展成新兴城市。

每逢关帝诞辰,庙祀活动,朝野民间,士农工商,都会前来焚香祭拜,演剧献牲,场面盛大,成为中华民族一项重要习俗。

随着民间对关公信仰的推崇和炙热,历代王朝都以关公的忠义形象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君子人格教育的标准样板,向民间社会普及正能量的价值观及道德教化宣导。

唐代之时,关公进入国家祀典行列。唐建中三年(782),礼仪使颜真卿奏请武成王配祀增加关羽等共64人。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封关羽为忠惠公;大观二年(1108年)进封武安王,宣和五年(1123年)敕封“义勇武安王,从祀武王庙”。南宋朝廷一再为关羽加封徽号,淳熙十五年(1188年)在当阳特封“壮缪(穆)义勇武安英济王”。

宋元之时,主祀关公的关庙已有祀遍天下之说,元代大儒郝经在《汉义勇武安王庙碑》中说(关公)英灵遍天下,故在所庙祀,福善祸恶,神威赫然,人咸畏而敬之,而燕赵荆楚为尤笃,郡国州县、乡邑闾井皆有庙。郝经作此记时为蒙古海迷失后元年(1249年),即宋理宗淳熙九年。说明早在宋元之时,关公祠庙已遍布神州大地。

明初,明太祖朱元璋有感于关公显灵助战在鄱阳湖大胜陈友谅,重新恢复(汉)寿亭侯祠。洪武二十七年为关公建武庙于南京鸡鸣山,与历代帝王及功臣城隍诸庙并列,通称十庙。

嘉靖年间,关公祀典“从祀”升级到“专祀”,成为国家祭祀对象,祀典也日益隆重。《关帝志·祀典》称:“明嘉靖年间(15221566),定京师祀典,每岁五月十三日遇关帝生辰,用牛一、羊一、猪一、果品五、帛一,遣太常官行礼。四孟及岁暮,遣官祭,国有大事则告。凡祭,先期题请遣官行礼。”

万历十八年(1590年),明神宗朱翊钧进封关公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万历四十二年(1614)十月,朱翊钧封关公为“三界伏魔大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尊为护国佑民之神,此为天下关庙俱可称帝之始。自此关公成为儒释道教神权显赫的尊神。

清朝立朝后,不仅完整延续了明代朝廷民间对关公的崇奉,而且更加炙热鼎盛。徐珂在《中国风俗史》说:“国初出师,恒载关羽像以从,所向克捷。及入关,乃崇禩,尊于孔子并,满语称为关玛法。玛法者,祖之称,盖尊之至也。”

清世祖顺治九年(1652年)四月,顺治敕封关帝忠义神武关圣大帝”,称武圣,关王冢改称关林(洛阳关林)清圣祖康熙四年(1665年)尊关帝为夫子与孔夫子并称;清世宗雍正三年(1725年)敕命天下省直郡邑皆立关帝庙,赐春秋大祭外加延祭,并用太牢,敕封山西关夫子;雍正八年(1730年)追封关帝称“武圣”,解州关帝庙称“武庙”,洛阳关帝陵称“关林”,与文圣孔夫子享同等祭祀礼仪;清高宗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以壮缪原谥,未孚定论,更命神勇,加号灵佑。后又改曰忠义。嘉庆十八年,加封仁勇。道光中,加威显。咸丰二年,加护国。明年,加保民。同治九年,加号翊赞。光绪五年,加号宣德。

据统计,历朝有16位皇帝23次为其御旨加封。关公崇拜跨越千年,历久不衰,光耀千古,成为安邦治国、教化民众的重要精神力量。

明代文学家徐渭在《蜀汉关侯祠记》中说:“蜀汉前将军关侯之神,与吾孔子之道,并行于天下。然祠孔子者止郡县而已,而侯则居九州之广,上自都城,下至墟落,虽烟火数家,亦靡不醵金构祠,……以比于事孔子者,殆若过之。”

雍正皇帝也认为:“自通都大邑下至山陬海筮村墟穷僻之壤,其人自贞臣贤士仰德崇义之徒,下至愚夫愚妇儿童走卒之微贱,所在崇饰庙貌,奔走祈禳,敬思瞻依,凛然若有所见”。

明清两代,关公已被尊奉为护国佑民的国家神,得武帝、武圣人尊号,与文王、文圣人孔子并列,其庙被崇为武庙,与孔庙并祀。集人神帝圣于一身的关公,达到至尊至圣的地位。

关公信仰凝聚着中华民族独具特质的价值观念、思想方式、生活习惯、民风习俗,这些华人心中最为认同的代表华人身份和特征的东西,都可以通过关公信仰和关公文化传达出来。关公信仰伴随华人探索世界的脚步,信仰者遍佈世界五大洲168个国家和地区,其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中华民间信仰中的任何一位英雄或神明。故关帝庙匾额称:“万世人极”、“亘古一人”。

关公信仰穿越时空,跨越国界,超越阶层,成为儒释道三教共尊,朝廷民间共仰,古今中外同奉的至尊至圣之神。

儒家奉关公为“文衡圣帝”、“关夫子”、位齐文圣孔子的“武圣人”。道教奉关公为“协天大帝”、“翊汉天尊”、“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佛教奉关公为“伽蓝菩萨”、“护国明王佛”、“盖天古佛”。民间尊关公为战神、商神、财神等各种神祇于一身的“万能神”。

民间百姓尊崇关公,亲切地敬称关公为“关老爷”,“恩主公”,“圣祖爷”等。民间认为,关公法力无边,神通广大,天地人三界,无论大事小情,都归祂管辖。

前苏联汉学家、科学院院士阿列克谢耶夫,在其主编的《中国民间年画》中收录的关帝年画显示,关帝像在天地诸神、三界诸神或三教诸神画像中,常常置于正中,图像比玉帝还要大,或者与玉帝同样大小,这说明关公在清朝时被尊为“左玉皇”的民间说法已经广泛流传,关帝在民间信仰神殿中,已经拥有至尊无上的地位。

经过历代帝王的封谥,儒释道教的推崇,士农工商的膜拜,以及戏曲、文学及各类文艺作品的演义描述,逐步由一个“万人之敌,威震华夏”的武将,上升到“万世人极,乃圣乃神”的崇高地位,其神职不仅包括军神、战神,财神,文教神,护法神等,而且“掌道释儒教之权,管天地人之柄。上司三十六天星辰云汉,下辖七十二地土垒幽酆。秉注生功德,延寿丹书。持生死罪过,夺命黑籍。考察诸佛诸神,监制群仙群神”,成为全方位的“万能之神”。

可以说,在中华民族的民间信仰中,关公已经成为神权第一、无所不能的神上之神了。

中国第一部系统全面介绍道教文化诸多门类的大型工具书《中华道教大辞典》称:“明清以来,关帝信仰已不囿于教门……关圣帝君既是武神,又是财神,具有司命禄,佑科举,治病除灾,驱邪避恶,诛罚叛逆,巡察冥司,庇护商贾,招财进宝之职能,且法力无边。”

近代以来,鸾堂及部分道教信徒尊称关公为“第十八代玉皇大帝”,尊号玄灵高上帝,也就是第十八代的天公,将关帝神职又推高一层。

道教认为,玉皇上帝是道教的基本信仰和最高信仰“道”的神化,被认为是道的本体。玉皇上帝为众神佛之王,在道教神阶中地位极高,神权最大。上掌三十六天,下握七十二地,掌管神、仙、佛、圣、人间、妖魔、地府的一切事,布天之德,统御诸天,造化万物,济度群生。

此种说法以闽台一带为最为兴盛,海外华人聚居区也开始承袭此说法。这种说法的依据,源于民国九年庚申(1920)冬季开始、至隔年辛酉(1921)春三月期间,在云南洱源绍善坛扶鸾撰造的《洞冥宝记》。

2019年,黄国彰、林翠凤等人编辑出刊的《关帝荣登中天玉皇专辑》,内容包括有“关帝圣德”、“历代帝王诰封”、“关庙遍布五大洲”、“鸾章传达圣意”、“关帝荣登中天玉皇之过程考证”、“玉皇大帝之定义与职掌”、“玉皇大帝之任期探讨”、“唐宋元朝关公之灵与威”、“明清朝关帝扶鸾降笔济世”等章节,为有心研究或了解“关帝荣登中天玉皇的历史进程”的信众和教徒,提供了较为详实的历史依据和典籍佐证,为提升关公形象,扩大华人世界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视野和空间。

刘伯温在《司马季主论卜》中说天道何亲,惟德之亲。鬼神何灵,因人而灵。

关公作为中华民族忠义精神的代表,正气正义的象征,是人民群众、全社会成员共同创造出来的精神符号和文化符号。

关公“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的过程,反映了人民心中的真实诉求,反映了人民渴望社会公平,渴望国泰民安,渴望家人团圆、身体健康,渴望自己及亲人出入平安、趋吉避凶,渴望事事顺利,追求幸福美满生活的心理暗示和精神寄托,这才是关公信仰长久不衰,神职荣登中天玉皇地位的根本动力。

 作者  简介



 

        彭允好,字圣荃,号半禅。曾就职报社记者,工商行政管理局,政府宣传部,企业品牌战略顾问等。著有诗文集《清秋狂歌集》、杂文集《刚正木刀集》等。现为中国洛阳关公文化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关公文化促进会顾问、关公学院名誉院长,湖北省宜昌市关公文化研究会顾问,上海灌顶禅院关帝文化发展顾问等职。

了解《关公文化》的三观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你若喜欢,点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要供奉武财神--关公?
图文:关公如何从战将走上神坛?
来到山格桥头帝君庙,也说关公信仰
关帝祖庙│文化漫谈—释道儒三教与关公崇拜
玉皇大帝是如何坐上皇位的,坐上皇位之前他是干什么的?
收藏明信片欣赏山西省运城武圣关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