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实践】我的 flomo 读书笔记方法(纸质书、电子书)

涂旦:读书的时候闪现出来的想法,是转瞬即逝的,而且没有什么组织性。在脑海中出现火花的时候,用 flomo 第一时间记录下来,然后等到读完这本书,把所有的笔记、感想放在一起,就能够展现出一些无意识的想法。你原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可以写出这样的东西。

Q:最近在读什么书、以及为什么选择读它们?

我个人习惯是主题阅读,一般都同时看很多本。

从最宏观来说,读书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看理性的方法论、知识和研究,获得马上可以试验的方法;一个是看文学和故事,获得感性的体验。

最近,我有两个细分主题,理性是最近对探索自己的童年有兴趣,所以在看《原生家庭生存指南》《学会自我接纳》《被忽视的孩子》等等。文学方面,在看台湾60后女作家这批《蒙马特遗书》《其后》《文青之死》。

Q:在读书的过程中是怎么使用flomo的呢?

我的读书笔记内容主要是:

1)摘抄:确保自己以后要用的时候,可以有电子档,能用关键词检索

2)记录激发出来的感想

3)感想多的话,可以直接拼成文章

这个是摘抄,只有一个tag。

这个写了感想,所以在book之外,也加了别的tag。

不同的书,我有不一样的笔记方法。纸质书我有自己买的、图书馆借的;电子书有微信读书、Kindle、iBook。

图书馆的书,我会在读的时候,就随时把白描打开,遇到一些想要摘抄的地方,用白描拍一张照片。等读完了这一章节、或者告一段落之后,可能有个四五张照片,就可以在白描里面进行OCR(文本识别),再复制黏贴到 flomo。最后统一加tag,比如《其后》 #book 。

因为我懒得每次都写标签,所以就最后开电脑,加一个书名/作者名,和#book,而且可能一本书就10-20张memo(批量加虽然有点麻烦,但是还行)。

如果读的时候超级有感觉,会在拍完照片之后,马上用白描OCR(文本识别),然后发送到 flomo,再接着写自己的感想。

如果是自己的书,我会写很多批注,看完再统一白描+flomo。因为是自己的书,所以可以在书上直接写感想,爱咋写咋写。

对白描感兴趣的,可以看下这篇文章

flomo weekly special - 纸质书如何做好读书笔记(弱弱联合第二弹)

有时候感想太多,书上写不下,就会写在一张小卡片上。正好卡片还可以用来做书签,读到哪里放到哪里,很方便~如果感想特别多,就会打开电脑 flomo,直接在 flomo 里面写。

另外,我对书后面提到的 reference 也很感兴趣,会用小卡片来统一记录自己未来的延展阅读。

之所以用卡片而不是用手机,是因为有时候一打开手机,看到别人给我发消息,我就忘记自己原来要干什么了。所以不希望自己特别多地用手机,以免我就干别的去了。

如果是电子书,我就用微信读书自带的划线功能。

但是因为划线阻力太小了,所以一本书可能划线的地方会很多。这些划线可能并不是内容本身特别好,只是当时看的时候觉得有意思,而且因为划起来很方便,所以才会忍不住。

所以我一般会最后把所有划线的地方看一遍,挑选一下,大概也是10-20条的数量,复制到flomo,不会一下子全部导进去,不然后面看笔记的时候,就会发现被电子书的笔记淹没了。

另外,如果在阅读过程中,看到很有感想的段落,我会把笔记复制到 flomo,再写感想。

举例来说,《斯坦福高效睡眠法》我当时是在地铁上拿微信读书看的。因为划线很容易,所以读的时候觉得有意思都会划,一共有54个笔记。但是因为是线性阅读、不知道整本书的结构如何,而且划线可能会有一些重复,所以我会稍微再浏览一遍笔记、筛选一下。

比如这个带体温图对我很有启发,当初看的时候,也是理解了一下才明白,这我就会存起来;但是图里说“睡眠不足的女性BMI高”,因为那一整章都在讲睡眠的危害,有很多重复的例子,我自己也知道睡眠不足不好,只想保留一些能实际操作的方法,这种我就不会复制到 flomo 里面。

总结来说,如果是电子书,因为笔记写起来很方便、不费力,所以会写的比较多。看完之后,笔记需要经过回顾筛选之后,有选择性地复制到 flomo 里面。而纸质书的笔记,会先在书上或者纸质卡片上写,因为写的时候就不那么方便,就会相对克制一些。然后通过白描OCR,复制黏贴到 flomo。

Q:在flomo写的读书笔记后续有什么用处吗?

如果是文学类的笔记,主要是后续可以通过搜索,快速找到,然后方便在其他地方引用。如果是偏理性、科学的笔记,可以转化为实践、指导。如果用了之后发现有问题,再回来看。

1、文学类笔记,引用为主,用于写博客

一本书读完大概是10-20张卡片,然后我会根据这些卡片,再写博客。以前是用Notion,现在我在 typlog 上有个自己的博客,可以说,没有 flomo 就没有写的习惯和草稿本,就没有我的博客。我以前其实也写了很多,只是都在豆瓣啊、投稿的公众号啊,就想借着这个机会全都集中到自己的博客里。

2、实践类笔记,用于解释、指导生活中的实践活动

当时看到这个觉得很有意思,因为它其实是反直觉的。

你可能一开始会认为,如果我要提高体温,那我不就该洗热水澡;我要降低体温,不就该洗冷水澡。但其实不是,它是先往反方向作用,然后再通过身体的这种弹簧一样的效应,弄回相反的方向。掌握了这个“体温下降会困,体温上升会醒”的原理,想睡觉的时候就洗热水澡、进冷空调房,想清醒的时候洗冷水、关空调、通风晒太阳。

Q:flomo对你的工作或者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吗?

1、因为flomo的输入门槛很低、输入体验很愉快,所以它给了我一种感觉,就是不管怎么样,在什么地方下都可以写、不管什么东西都值得写,脑海中出现的任何东西、生活中出现的任何事情都值得写。“写”真正地成为了一种手段,思考也越来越多了。

2、我以前是有点囤积焦虑的。如果我看完这本书,没有把我觉得好的地方都记录下来(除了想要用脑子记住,还想要电子存下来),如果没有记录下来,就会有种白读了的感觉。

到flomo这里后,更多地开始接受“为我所用”的观念,就是这个东西要能够为我服务。现在希望自己不仅可以记录看到的有用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产生了什么想法。现在我更关注自己的想法,以及我自己的实践、和实践后产生的经验。

3、因为在flomo里面写东西很轻松,所以我现在养成了不断去重新写一个东西的习惯。以前我会觉得写一遍就好了,就是我不想在纸质卡片上写一遍、再去flomo里面写一遍。但其实,第一遍写的时候可能没有想清楚。所以,反而是在重新写这些东西的过程当中,通过不断地遣词造句,我对它的理解更加清晰了。

4、因为养成了重写的这个习惯,感觉写字这件事情的门槛降低了,以前一直觉得,写文章特别困难,但现在因为,就是要不断地写、重新去写,然后通过这样的过程,打破了那种“我一定要第一遍写就可以写成文”的束缚,现在我可以就是写一个很烂的草稿,然后在flomo里面不断地重写,然后就能写出东西来。

写在最后

看书的时候,要多注重自己想到了什么,马上记录下来,书和自己产生的化学反应才是最宝贵的,单纯摘抄没啥用。

读书的时候闪现出来的想法,是转瞬即逝的,而且没有什么组织性。在脑海中出现火花的时候,用 flomo 第一时间记录下来,然后等到读完这本书,把所有的笔记、感想放在一起,就能够展现出一些无意识的想法你原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可以写出这样的东西。


题外话 · 壹

如果你也有一些故事想和我们分享,可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填写问卷,我们会主动联系你。

题外话 · 贰

如果你也希望找到更多同路人,一起交流使用心得,欢迎加入 flomo 共建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flomo weekly vol.032 - 如何用flomo,做好读书笔记(文末有彩蛋)
我如何用flomo写卡片笔记
当我们在读纸质书时,如何做好读书笔记
如何写一张卡片笔记-记闪念笔记,捕捉灵感
写在教师节
flomo:可以成为你的灵感检索器和人生日记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