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哈马斯突袭以色列,内因与法塔赫争领导权,外因干扰沙以和解|巴勒斯坦
当下全世界最大的热点,莫过于巴以冲突。前天,2023年10月7日,在“赎罪日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50周年的次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对以色列不宣而战,对以色列采取了代号“阿克萨洪水”的军事行动,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向以色列境内发射了至少5000枚火箭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即刻宣布以色列进入“战争状态”。
哈马斯袭击以色列的“阿克萨洪水”行动作战地图。
根据目前的最新消息,巴以新一轮冲突已致近千人丧生、超过4000人受伤。以色列公共广播公司等多家以色列媒体8日报道说,巴以新一轮冲突已致600多名以色列人丧生、超过2000名以色列人受伤。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当天发表声明说,以色列军队袭击加沙地带已造成370人丧生、2200人受伤。
这是2023年10月7日在加沙城拍摄的发射的火箭弹。
这篇文章分为四个方面来分析。
一、以色列的“9·11”时刻
这次巴以冲突是哈马斯先动的手,用先发制人的偷袭方式向以色列发射超过5000枚火箭弹,遇难的以色列人绝大多数都是平民。路透社报道,对以色列人而言,同胞横尸街头,军民遭哈马斯武装人员擒获并押回加沙甚至游街示众,这些场景会带来深深震撼。冲突一开始,堪称世界四大情报机构之一的以色列摩萨德几乎完全失灵,以色列处于被动防守状态,这确实不像是中东第一强国的风格,所以很多人把这次偷袭称为“以色列的珍珠港时刻”或“以色列的'9·11’时刻”。把它称为以色列的“9·11”,一是因为以色列本土遭受的平民伤亡是空前的,二是因为事件的突发性,这两点都很像2001年美国“9·11”事件。
10月7日在以色列南部城市阿什克隆拍摄的遭火箭弹破坏的车辆。
但“以色列的'9·11’”这一说法也蕴含着另外一层含义。就是这对以色列而言,确实更像是50年前“赎罪日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初期的表现,或者美国遭遇珍珠港事件和“9·11”事件之际的那种惊慌。但无论是第四次中东战争,还是珍珠港事件和“9·11”事件之后不久,战局都发生了转机。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以色列转守为攻、反败为胜,扭转了战局,迫使以埃叙为首的阿拉伯联军议和。珍珍港事件后,美国狠揍日本,最终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9·11”事件后不到两个月,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一度推翻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权。这次遭到哈马斯突袭后,依据以色列这个国家有仇必报、快意恩仇的脾气和性格,它的报复必然是雷霆万钧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也放出狠话,誓言“把哈马斯藏身的邪恶之城的所有地方变成废墟”。同时,他特别强调:请加沙居民现在就离开那里,以避免巴勒斯坦平民伤亡。相信不久之后,一旦战局扭转,哈马斯高层就会有人难逃二战时山本五十六那样的下场。根据最新消息,10月8日,哈马斯一名领导人艾曼·尤尼斯在以色列军队对加沙地带发动的攻击中丧生。以色列军队对尤尼斯位于加沙中部努赛赖特难民营的住宅进行了攻击。当地民防机构证实,人们在房屋的废墟中找到了尤尼斯的尸体。
10月7日,内塔尼亚胡(前右五)出席在特拉维夫举行的安全内阁会议
二、谁是“境外势力”?
哈马斯对以色列不宣而战,发动大规模突然袭击,一定有“境外势力”主使。因为以哈马斯的劣势武器装备,是没有能力对以色列发动如此大规模袭击的。而谁是“境外势力”呢?我个人判断,幕后主使很有可能是伊朗。至于俄罗斯,不太可能是幕后主使,因为俄罗斯目前深陷俄乌冲突泥潭,自顾不暇,无暇南顾。但不能排除俄罗斯为减轻乌克兰战场上的压力,分散西方的武器和精力,暗示伊朗支持哈马斯对以色列开战。
10月7日在加沙地带城市汗尤尼斯拍摄的向以色列发射的火箭弹。
三、内因与法塔赫争领导权
其实我不太赞成把这场冲突称为“巴以冲突”,更倾向于把这场冲突称为“哈以冲突”。因为冲突的双方并不是巴以双方的官方政府,而是以色列政府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而哈马斯并不能代表巴勒斯坦的合法政府,它只是巴勒斯坦内部的一个武装派别、激进组织,甚至连政党都算不上。而代表巴勒斯坦的唯一合法政府,是以阿巴斯总统为首的法塔赫主导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在巴勒斯坦内部,法塔赫是温和派,哈马斯是激进派。而法塔赫已经30多年没跟以色列发生过军事冲突了,早已由最初阿拉法特时代早期的激进组织转型为现代政权组织。我始终认为,应该把法塔赫与哈马斯区别看待,应该把巴勒斯坦合法政府与哈马斯区分开来。所以当下的这场冲突,只是以色列政府与哈马斯的冲突,并不是巴以双方合法政府的冲突。但“哈以冲突”实在太拗口,我们还是将错就错地把它称为“巴以冲突”吧。
2003年4月29日,阿巴斯(右)与阿拉法特在巴立法委全体会议上交谈
那么问题就出来了,哈马斯为何在此时对以色列大打出手?这其中有没有巴勒斯坦内部派别矛盾冲突的原因?我认为一定是有的。
阿拉法特创建的法塔赫是以武装暴力手段反抗以色列起家的。但1993年阿拉法特与时任以色列总理拉宾在白宫签署了《奥斯陆和平协议》。正是在与以色列谈判的过程中,原先动不动搞爆炸、以武力逼迫以色列谈判的法塔赫逐渐变得温和,更倾向于以外交手段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而非一味诉诸军事手段。尤其是阿拉法特逝世、阿巴斯成为巴勒斯坦最高领导人后,虽然与以色列矛盾也不少,但从未以军事暴力手段对付过以色列。
左起:1993年,拉宾、克林顿、阿拉法特签署《奥斯陆和平协议》。
但法塔赫自然而然引发了部分巴勒斯坦民众的不满:“你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叛变革命了?”毕竟在《奥斯陆和平协议》达成之前,法塔赫长期以来一直主张通过暴力斗争来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而协议出炉后,法塔赫却在收到西方的经济援助与以色列在安全方面的援助后,就放弃了枪杆子。
于是,哈马斯凭借其激进的反以立场,得到了越来越多不满现状的底层巴勒斯坦年轻人的支持。一句话,以色列和法塔赫基本靠谈,和哈马斯基本靠打。而且巴勒斯坦这个国家很特别,它对外以民族主义来凝聚民心,对内却是实行民主选举制度的。这就使哈马斯凭借底层民粹在2006年的巴勒斯坦立法选举中一度获胜,哈马斯高级领导人哈尼亚出任巴勒斯坦总理,开了宗教激进势力借助民主选举上台的恶劣先河。
2006年2月,阿巴斯(右)与哈尼亚(左)握手。
所以,不仅是这次,还包括2021年那次,哈马斯再三对以色列大打出手,实际上是提升自身在巴勒斯坦民众心目中的政治形象,是在同法塔赫争夺巴勒斯坦的领导权、合法性、民意、正统。哈马斯对以色列的强硬态度比起法塔赫对以色列的温和态度更能赢得底层民粹的支持,就使哈马斯不排除将来有再次通过民主选举获得执政权的可能性。
10月8日,以军将哈马斯武装人员曾躲藏的警察局办公楼拆除。
那么,以阿巴斯总统为首的法塔赫对此次哈以冲突是什么态度呢?阿巴斯虽然与以色列也有斗争,但斗争手段基本上是和平的、外交的手段,他对以色列的态度是相对温和的,甚至以“亲西方”著称。作为巴勒斯坦领导人,他嘴上肯定不可能说支持以色列,但在内心里,我估计阿巴斯多半是向着以色列的,他希望借以色列的铁拳削弱甚至铲除巴勒斯坦内部最大的政治对手哈马斯。
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右)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
四、外因干扰沙以和解
哈马斯疑似在伊朗的支持下对以色列大打出手,最直接的外因在于破坏目前正在进行的、美国主导下的沙特等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和解进程。
10月7日,在以色列南部城市阿什克隆,以色列警察展开行动。
此次巴以冲突爆发,绕不开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改善关系的大背景。近些年来在美国的斡旋下,阿联酋、巴林、苏丹、摩洛哥等四个阿拉伯国家先后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掀起了一股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的“建交潮”。眼下沙特也正在推进与以色列的和解。当前,沙特和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谈判正在进行中,且趋向于达成协议。
阿拉伯世界示意图(绿色部分为阿拉伯国家)。
本次冲突正值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关系正常化谈判期间,哈马斯发言人哈马德强调,此次行动是在向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阿拉伯国家发出信息,要求他们断绝与以色列的关系。哈马斯此前曾多次表示,该组织谴责任何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进展。“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关系一切形式的正常化都是不可接受的,必将损害巴勒斯坦事业。”
这是10月8日在加沙城拍摄的以色列军队空袭地面建筑造成的浓烟。
而沙特与以色列最近互动频繁。先是今年9月11日,以色列政府官员组成的一个代表团在沙特阿拉伯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会,这是以色列官方代表团首次公开到访沙特。半个月后的9月26日,以色列旅游部长卡茨率团前往沙特,参加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会议。这是以色列的部长首次访问沙特,被评为“里程碑意义”。同日,在以色列同意后,沙特高级代表团通过以色列控制的过境点,自1967年以来首次访问了约旦河西岸,向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递交了国书。
这是10月8日在加沙城拍摄的以色列军队空袭后的废墟。图据法新社
2002年,沙特带头提出“阿拉伯和平倡议”,宣布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前提条件,是以色列从占领区撤军,并承认巴勒斯坦的国家地位。但从最近沙以两国的频繁互动和关系转暖来看,沙特在坚守“阿拉伯和平倡议”方面有松动的迹象。
这是10月7日在加沙城拍摄的以色列军队空袭地面建筑造成的浓烟。
从美国方面看,2020年,以色列在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斡旋下,与有关阿拉伯国家达成《亚伯拉罕协议》,并先后与阿联酋、巴林、苏丹、摩洛哥等阿拉伯四国建交,实现关系正常化。这在当时也被视为特朗普的一大外交政绩。如今美国总统拜登不遗余力地撮合沙特和以色列,如果能够使沙以两国和解、实现关系正常化,无疑是可以与三年前特朗普促成《亚伯拉罕协议》相媲美的重大外交政绩,有利于明年拜登争取竞选连任。
2020年9月15日,巴林、以色列、美国、阿联酋签署《亚伯拉罕协议》
而以色列与其他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和解,尤其是与沙特的和解,将会使沙特、以色列、美国均从中受益。而沙特又是阿拉伯世界的老大哥,沙以一旦和解,将会改变整个中东的局势,对带动其他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和解起到极大的示范效应。而这些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尤其是沙特推动与以色列和解,令巴勒斯坦人感到深深的担忧。在沙以和解的进程中,沙特、以色列、美国都是赢家,最大的输家就是伊朗和巴勒斯坦了。以色列与其他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和解,尤其是与沙特的和解,将使巴勒斯坦问题进一步边缘化,巴勒斯坦将失去更多与以色列博弈的筹码。近期沙以关系的逐渐改善,哈马斯必将遭受孤立。所以伊朗和哈马斯急了,就对以色列开战了,通过打击以色列,警告那些已经与以色列建交的阿拉伯国家和想要与以色列建交的阿拉伯国家:不要和以色列走得太近!
10月7日,在以色列阿什克隆,以色列警察在保护妇孺、疏散民众。
所以,本轮巴以冲突的一个意外后果,就是会延缓沙特与以色列改善关系的脚步,因为作为阿拉伯国家老大哥的沙特不可能在巴以冲突中公开支持以色列,至少在面上不能公开背叛“巴勒斯坦兄弟”。这次巴以大规模冲突估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对沙以关系正常化肯定会造成不利影响。但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是搬不走的邻居,70多年来的历史表明,阿拉伯和以色列谁也消灭不了对方,这是历史的事实,阿以双方只能比邻而居、和平共处、实现和解,大部分的阿拉伯国家新生代领导人是很务实的,他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沙特短期内可能会因为巴以冲突暂停和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但长期来看,阿以关系正常化只是时间问题。历史大势不可违,历史规律不可抗拒,此次巴以冲突会延缓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和解的步伐,但从根本上难以改变阿以关系正常化的大趋势。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一次,哈马斯为何孤注一掷?
以色列杀红了眼,无差别轰炸加沙,沙特公开回应,美国打错了算盘
巴以冲突没结束,以色列总理迎来下台危机,沙特给美以“下马威”
巴以冲突:极为精心策划和准备的复杂袭击
巴勒斯坦及区域各方如何看待加沙新局势
刚刚,一夜之间,全局翻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