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子泰的作文

 

谈人文关怀

金子泰

(前段时间与好友讨论,谈及人文关怀时产生了不同的见解,引发我思考颇深。阅读本节的三篇著作后,有感而发,故略作讨论。)

人文关怀一词源自西方,同人道主义,人文主义等一同构成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社会思潮。其核心为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重视人的价值。广义上的人文关怀思想则需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古文明。中国作为古文明之一,自然也有人文关怀的论述与思想基础。比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中人之老、人之幼与“我”并无亲缘关系,“我”却以相当的爱来关怀他们,这正是人文关怀最直接有力的体现。人文关怀思想从人类社会财富、责任等方面展开,致力于使人类社会达到和谐相处的状态。

以我之见解,在当今时代,作为新青年的我们,应当拥有人文关怀思想,关爱他人,胸含寰宇,心怀世界。

人文关怀精神是必要的。我们是社会关系中的人,如果只关注自身的利益,那么必然会受社会的排斥,承受逆趋势而行的后果。再加上怜悯心是人本身具有的美德,我们不应压抑它,而应发扬它,使社会环境愈发稳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愈发和谐。

人文关怀精神又是重要的,在如今的社会,我们不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强调人对社会、他人、集体的贡献。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全力实现共同富裕。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终极价值,就是使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成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我想,这就是一种人文关怀。我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不损害他人的利益,才能造就更伟大的奇迹,走更长远的路。随着贫富差距的缩短,代替那象征着旧社会的剥削的,势必是人文关怀。生活在那样充满温度的社会,人又有什么遗憾呢?

拥抱人文关怀思想的同时,要注意三个“不应该”。

人文关怀不应该迟到。作为传递力量与温暖的火炬,人文关怀不应该在悲痛至极后到来。生之人杰不能只在化为鬼雄时才受到咏叹。有一则新闻:“公安局为派出所所长下发强制休息令”,媒体评论称这纸强制休息令虽然听起来强硬,背后却是关爱,是人文关怀。可我们必须思考是否能够做得更好,这样的人文关怀是否算是迟到。也许优化体制与机制,保障基层人员的基本休息,将平常却深厚的人文关怀渗透进生活,才是更优的做法。再如中印边境牺牲的烈士,我们怀着最崇高的敬意去怀念他们,才更要铭记有无数战士是为我们而战,为我们而死。我们应当在平日的生活中为戍边的战士们提供平和但稳定的关怀与尊重,做到关怀无迟徊,且积时累日。

人文关怀不应该被曲解。人生而俱来的倾向,不应该成为所谓的“道德绑架”。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我们在乎彼此,同情彼此,以真挚的情感触动他人。如果所有的人文关怀都被人打成是“圣母”,是“道德绑架”,这不荒谬吗?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在乎他人的生死,那么这种人与冷血动物又有何异?在受用着来自他人的善意时,在恬不知耻地曲解着人文关怀的含义时,他们是否会感到生活中的善良格外沉重,压得他们骨子里传出羞愧的叹息呢?

人文关怀不应该成为幌子。我们要认清和不去效仿以此作为筹码的政治骗子,他们尽管满口仁义道德,可实质上与视利如命的人无异。真正的关怀首先发自内心,如果人文关怀不是出自对他人的考虑,那么它将毫无意义。在思想上认同人文关怀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以此为起点,再去进行不断的实践,才能到达关怀的彼岸。我们渴求人文关怀,我们追求关怀他人,但要注意不可滥用人文关怀。

作为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人,人文关怀应当成为最根本的品质。关怀的意义在于世界,在于社会,在于集体,在于你我之间。

 

反对虚无主义

金子泰

恩格斯写给青年的回信中,在尾声部分有这样一句话:“请您不要过分推敲上面所说的每一句话,而要把握总的联系。”这给了我深刻的触动与思考。我认为我们需要质疑,年轻一代需要质疑,只有推翻陈旧的错误的思想,才能建立起创造出新的观念。但正如恩泽斯之言,无论是学习马列主义时,还是面对日常学习生活时,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反对虚无主义。

与本本主义相对,虚无主义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它本来的意思是认为一切事物都没有价值、目的与意义。而具体到学习这个话题中,虚无主义则表现为完全不认同书中的观点、处处质疑。与其说虚无主义是一种立场,不如说它是与主流针锋相对的一种意见。

质疑精神是进步的必需品,是推进知识、思想甚至时代发展的关键。但正是因为我们提倡质疑精神,我们才必须去思考什么是有价值的质疑。我认为,有效质疑应当是能引发人思考、激发思维活力的。著名教育家陶文濬受王守仁“知是行之始”的思想影响,改名为陶知行。后来,他在教育中主张知识从实践中来、做到知行合一。便有学生提出问题:先生既然是相信行是知之始,为何仍名为知行?他面对质疑,毅然将名字改为陶行知,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学生的质疑中受到激发进行思考,取得了进步。像这样的质疑便是有效质疑,是有价值的。

那么,我们如何求取有效质疑,从而规避虚无主义呢?

先认同,再质疑。这里的认同,不是将书中的思想不加否定地全盘吸收,而是对作者的思考角度产生认同。试想两人争辩,若谈论的都不是同一件事,这不可笑吗?因此,我们要进入到作者的论域中,以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其中的内涵。不仅如此,“回到历史的现场”也是必要的。文章所著之年代与我们所处年代不一致时,就一定不能全以当今社会主张的价值观来认识其中思想。因为几十年甚至几百年过去,价值观已然发展或产生变化。我们要参考着那个年代的时代背景来理解内容,这样才能更接近作者想表达的真正含义。“我理解,但我不赞同”是我们应采纳的良好态度,只有建立在理解与认同的基础上的质疑,才能指导我们辩证地、理性地看问题。

先思考,再质疑。不要为了质疑而质疑;不要为了显示自己的“特立独行”就打起反对一切的旗号;不要将问题提出后,就将它抛给别人,而不从自己角度思考。这几样态度都是不正确的,我们务必要反对它们、改正它们。在指出问题的同时需要提出改进的方案,哪怕只是一个不成熟的想法,也是有益的。而这是一个负责任的质疑者应有的做法。除此之外,带着思考的质疑还可以促进个人素养的提升。在得到解决后,对照自己的思考,便可以进行改良思路,更正方向的提升。如果一个问题稍加思考就能得到解决,那么它就没有被提出的必要。将多于质疑的时间、精力用以思考与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拥有更高的眼界,更广的视野,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先尊重,再质疑。在自由发表意见的同时,也应注意到自由发表意见,也是他人的权利。君子和而不同,应时刻谨记质疑的意义在于解决疑惑,引起思考,而不是要驳倒他人,不容许别的意见存在。我们的质疑从书本中来,就应尊重这个基础与环境,根据先贤或作者记载的话延伸思考,寻找更好解释的可能,而不是气势汹汹地推翻一切,不管不顾,留下一地狼藉。无论是质疑还是其他形式的交流,都要以尊重做前提。

我们在反对本本主义,坚持勇于质疑之精神的同时,也要反对虚无主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通过有效质疑来收获更高效的思考,得到长足的进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院回忆:读《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中国老规矩,这就是教养!
做智慧型教师
清明祭祀重人文关怀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特鲁多
虚无主义是什么意思|虚无主义的解释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