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追问

追问

北京市十一学校 雷其坤

追问,促使自己的思考更深入、全面,能使议论文写作更有成效。
1.阅读时不断追问,有利于将阅读内容转化为写作材料。
同学写作议论文老是觉得没有材料可用,其实我们阅读过那么多经典文本,头脑中有丰富的储存。如果我们阅读时不断追问其内容可以运用于论证哪些观点,写作时就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选自《左传》的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其内容可以用于论证不同的观点:
【论点:关键时刻方显英雄本色】国难当头,烛子武在关键时刻被委于重任,出使秦国,挽救了国家危难,显出英雄本色。
【论点:顾全大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烛之武年轻时未被重用,难免产生委屈和不满,但国难当头,他不计个人恩怨,毅然担当重任。
【论点:语言的力量不可小觑】烛之武的外交辞令委婉曲折,柔中有刚,弦外有音,产生了强大的力量。当今世界,人际交往大大增加,善于辞令是一项重用的能力。
【论点:识别人才、推举人才功不可没】如果说烛之武是千里马,那么佚之狐就是伯乐。如果没有佚之狐对烛之武的充分了解和极力举荐,烛之武纵有多大才华也没有施展的机会。
【论点:责已恕人,宽容待人】面对烛之武的牢骚,郑伯没有表现出丝毫不满,而是深深自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这样的态度,烛之武甘愿临危受命。
在《庖丁解牛》中,庄子用筋骨聚集的牛体比喻纷繁复杂的社会,以运刀解牛比喻人们的处世养生,认为人们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里,也应该像庖丁解牛一样,顺应自然,避开矛盾。这样,人们的心性就不会受到损伤。很明显,庄子的本意是要宣扬“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但是,我们今天去读《庖丁解牛》,却能够从中获取许多启迪,诸如:
庖丁比同行高明的地方,在于他不停留在掌握解牛之“技”上,而是不断探索解牛之“道”。因而,他取得了别人无法取得的成就。解牛如此,其他莫不如此。可见,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庖丁对牛体的结构烂熟于胸,且解牛之时能“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故能游刃有余。由此可见,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并严格按照规律办事,才能得心应手,不受挫折。
庖丁解牛经历了目有全牛→目无全牛→“神遇而不以目视”的发展过程。高超的解牛技艺并非天生,而是来自“解数千牛”的反复实践。简言之,实践出真知。
庖丁虽身怀解牛绝技,但每到难解之处,也马上警惕起来,精神专注,行为谨慎。由此可见,即便有丰富的经验,演的是自己的拿手好戏,也必须戒骄戒躁,绝不可粗心大意,马虎从事。简言之,“谦受益,满招损”。
这样运用追问式思维语文教材有丰富的高质量的写作材料可以拿来巧妙剪裁为我所用。坚持这样做,思维会越来越灵活,写作文也不会有缺米下锅之虞。
2.审题立意时不断追问,有助于确立新颖、深刻的论点。
考试作文,要审题立意,即审明题意、确立主旨中心论点。古人云:“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元·陈绎曾《文说》)这就要追问思维,不能想到一个立意就行文,而要多想出几个立意,从中选出新颖、深刻的立意。例如:
选材的木匠来到山里,当他看到一堆奇形怪状的树根时,认为是无用之材,摇摇头就走了。不久,一位根雕艺术家也来到这里,看到树根,喜出望外,就把它们拾回家,加以雕琢,树根变成了精美的根雕艺术品。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呢?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此题可以有哪些立意呢?
木匠认为是无用之材的树根,在根雕艺术家眼里却成了有用之材,前者用实用的眼光,后者用艺术的眼光,由此引申开来,可以确定立意:用合适的眼光才能发现事物的价值;独到的眼光能化腐朽为神奇;要有发现美的眼睛;评价标准多元化有利于促进成才。
木匠没有将奇形怪状的树根选为有用之材,这就避免了因用材不当劳而无功的结局,也避免了因用材不当而“毁材”的恶果,由此立意,也是可以的:不选择不适合自己的是明智之举;不用也是保护。根雕艺术家将树根变成了精美的根雕艺术品,由此可以立意:选择适合自己的才能成功;因材施教;术业有专攻。
奇形怪状的树根不适合做木材,却适合做根雕,由此引申开来,可以确定立意:天生我材必有用;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实现自身的价值;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树根变成精美的根雕艺术品,必须经过“雕琢”,由此可以立意:玉不琢不成器;忍受雕琢方成器;顺其自然精心雕琢。
当奇形怪状的树根碰上根雕艺术家才有了奇迹的产生,由此可以立意:机遇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完美的邂逅创造惊人的奇迹。
树根等到机会实现价值是幸运,而人与树根的不同,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机会,而要积极创造机会去实现自身价值。这样立论,给人启迪。
3.构思行文时追问,有助于调理清楚地表达思想。
议论文一般按照“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的思维模型进行说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样不断追问,能促使思考深入下去。
易中天教授在著作《闲话中国人》中谈到,人生有三“得”,即沉得住气、弯得下腰、抬得起头。如果着眼于“沉得住气”写作议论文,可以用追问来逼自己深入思考:
什么叫沉得住气”?
——就是在遇到情况能保持镇静。沉得住气才成得了事。(中心论点)
为什么要沉得住气
——沉得住气才能化解危机。鸿门宴之前,刘邦沉得住气,利用张良与项伯的关系,与项伯约定为儿女亲家,让项伯甘愿在项羽面前为他说话,并在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危急关头“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上,刘邦沉得住气,张良、樊哙也都发挥了作用,终于化解了危机。这才有以后的楚汉相争,才有项羽兵败自刎乌江,才有大汉一统天下。
——沉得住气才能迎来转机。2009年,卡梅隆执导的科幻电影《阿凡达》上映,大获成功,全球票房空前,超过27亿美元。而卡梅隆在10多年前就想要拍摄这部电影,但当时的技术条件还达不到要求,于是,卡梅隆沉住气,在等待中筹划。时机成熟,《阿凡达》震撼问世。
——沉得住气才能把握时机。康熙8岁登基,鳌拜专权擅政。康熙逐渐长大,想要除掉鳌拜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但鳌拜势力强大,一时难以清除。于是康熙沉住气,假装贪玩不问朝政,以学习摔跤掩人耳目,实则亲兵习武。经过数年的准备,等到时机成熟,便把鳌拜诱进宫中,将鳌拜及其爪牙一网打尽。
——沉得住气才能掌握先机。沉得住气,踏实努力,潜心奋进,处惊不变,沉着冷静,从容应对;沉不住气,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情绪失控,感情用事,遇事方寸大乱,容易做出有违常理之事。等到清醒时后悔不已,但悔之晚矣。
怎样才能沉得住气
——沉得住气要有控制情绪的理智。俗话说得好,冲动是魔鬼。如果不能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冲动的魔鬼就会肆虐;反之,用理智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冲动的魔鬼从不会兴风作浪。
——沉得住气要有博大的胸怀。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英雄气概,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包容、大度,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旷达、从容,自然不会心浮气躁,睚眦必报。
——沉得住气要有坚韧的意志。陈景润沉得住气,在艰难的处境中向数学难题发起进攻,演算的稿子装了几大麻袋,最终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攻克难关,必然困难重重,只有意志坚韧者,才能沉得住气,坚持不懈。
——沉得住气要有耐得寂寞的心态。“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不甘寂寞行吗?“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耐不住寂寞行吗?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在漫长的道路奋力前行,寂寞长相伴。沉得住气才能厚积薄发,一鸣惊人。

中国知网还记录着我曾经发过的一些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给入门根雕爱好者的寄语箴言:心无旁骛,心静为先 - 基础知识 - - Powered by...
作文技巧:概念分解法的作文流程
根雕靠的都是天性美,那三分的人工到底重不重要?
【议论文满分方略】论点为根,论据为干
写作高手应具备的条件-----议论文写作(一)
高三议论文分论点的设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