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我和我的祖国》学作文之法(六)

六、得与失:波澜起伏

《北京你好》中出租车司机张北京意外获得一张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门票,于是向前妻显摆,向乘客夸耀,要当众给儿子一个惊喜……最终他却失去了这张门票——先是被动失去,在他向一个从外地来北京看开幕式却没有票的男孩炫耀时,被这个特殊的乘客用800元偷偷将票换走了;再是主动失去,他找到男孩,得知他的父亲是鸟巢的建筑工人,已在汶川地震中不幸遇难,男孩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就是想去摸一摸鸟巢里边由父亲所建造的护栏,张北京决定将票送给男孩。电影就由张北京这张门票的得与失,演绎出波澜起伏、生动感人的故事。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得”与“失”是一对具有思辨色彩的概念,记叙文写作巧妙运用“得与失”精心构思,可以演绎出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精彩故事。

常见的有如下三种构思:

1.得而复失

某件事物得到之后而又失去。

木心《童年随之而去》写满船的人兴奋地等待解缆启程,“我”却想起放在枕头边的一只越窑碗忘记放进箱笼里。母亲见“我”不肯上船,就轻声吩咐一个年轻的船夫去取。过了好一会,他终于回来了。我双手接过碗,谢了他,捧着上船。“我”不愿进舱去,独自靠前舷而坐。两岸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袅娜。“我”想把碗洗一洗。用碗舀了河水顺手泼去,阳光照得水沫晶亮如珠。“我”站起来,这样可以泼得远些,不料一脱手,碗飞出去了,在急旋中平平着水,像一片断梗的小荷叶,离“我”越来越远。母亲得知,安慰说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并轻轻地说“这种事以后多着呢”。越窑碗得而复失,文章波澜起伏。

2.失而复得

某种东西失去之后而又重新得到。

朱成玉《善良的种子》写不舍得花钱却乐于助人的父亲,有一年春播时节和几个乡邻去城里买种子。买完种子,坐上回乡的客车,却发现兜里的100块钱不翼而飞了,父亲差点晕倒过去。父亲正在心里痛骂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听到了车下一个女人声嘶力竭呼天抢地尖叫,原来她买的种子丢了,她说只离开一小会儿工夫,种子就没影了。父亲劝她上车,向乡邻要了个空袋子递给她,然后将自己购买的种子一捧一捧地往那个素昧平生的人的空袋子里装,一边捧一边说:“你少种点,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挺过去的。”乡邻也都纷纷打开袋子,往她的袋子里捧种子。那女人要给父亲和乡邻磕头。满车厢的人都亲眼目睹着父亲的善举。下车的时候,人很挤,他感觉被人紧紧地贴了一下身子。父亲再一次翻口袋的时候,发现那张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父亲把种子分给素不相识的女人的善举,感染了周围的人,也唤醒了偷钱人的良知。“善良的种子”一语双关,耐人寻味;父亲的100块钱失而复得,文章抑扬起伏。

佳作《老藤椅》开头说“婷在帮妈妈清理杂物的时候,扔掉了那把老藤椅”。老藤椅是外祖母用了很久很久的老家具。外祖母去世后,藤椅成了妈妈的专座。妈妈一次又一次修理老藤椅。前年夏天,妈妈请来了一位老工匠,用一整天的时间换上了新的藤条儿,老藤椅精神焕发了。老工匠索要的修理费,几乎可以再买一把新藤椅,,妈妈二话没说,慷慨解囊。妈妈坐在老藤椅上,安详地读书、看电视,比买了新沙发还高兴。婷总觉得这把老藤椅与这些新家具不协调。一次家里大扫除、大清理,婷趁妈妈不在家的时候,自作主张地把老藤椅扔掉了。妈妈得知,急忙去寻找。邻居家的小女孩,把老藤椅搬到树阴下,正坐在椅子上看一本画报,她说:坐在这老藤椅上,就像奶奶抱着我。婷理解了妈妈对老藤椅的情感,“婷把老藤椅擦拭干净,帮妈妈搬回了家”。老藤椅失而复得,文章起伏跌宕。

3.有得有失

得到某种东西的同时失去另一种宝贵的东西。

有一个故事说,李嘉诚先生有一次取车钥匙时,不慎掉出一枚2元硬币。估计车一开动,硬币便会滚落到沟渠中去,于是他蹲下身要去拾取。旁边有一位印度籍值班员主动替他拾起。李嘉诚收回那2元硬币,竟给那个值班员100元。事后,他的解释是:若我不拾那枚硬币,让它掉进沟渠,这枚硬币便会在世上消失,而100元给了值班员,值班员可以使用。这个故事通过李嘉诚得到2元而失去100元,表现了李嘉诚的理念:钱可以用,但不可以浪费。

也可以写失去宝贵的东西而得到更为宝贵的另一种东西。欧·亨利《麦琪的礼物》,写一对贫穷的夫妇在平安夜里想要送对方圣诞礼物。妻子德拉把自己一头金黄色的头发卖掉,为丈夫杰姆买了一条白金表链;丈夫杰姆把祖传的金表卖掉,给太太买了一套漂亮的发卡。得到表链的丈夫没有了金表,得到发卡的妻子没有了长发。他们虽然失去了心爱的东西,却得到了最珍贵的礼物——对方的挚爱。

请看以下佳作:

困惑

我16岁的生日,正好是星期天。16岁,再不是与小狗小猫为伍的年龄了,我准备去买几件“大气”的工艺品来替换房间里陪伴了我多年的布娃娃。

大街上,满街的摊贩,满耳的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在一个地摊上,我见一对瓷奔马栩栩如生,色泽柔和,让人顿生爱意。

“老板,这对瓷奔马多少钱?”我探问价钱。

老板是一位30多岁的汉子,他马上笑脸相迎:“不还价,25元。”

他说得是那样坚决,似乎没有半点儿讨价还价的余地。25元是不是被宰了,我并无多大把握,甚至觉得像这样漂亮的工艺品,40元一对也不算贵。但是几次陪母亲购物的经验告诉我,砍价是购物必不可少的程序,不会讨价还价的人就是白痴。店主要100元,最多还他50块,胡乱地砍价,砍得越离奇越能证明你是个明白人。

“老板啊,你真当我是孩子好欺负,开口就要这样的价?”我装出十分老练的样子。

“好,小姑娘,看在你是学生的分上,便宜点,20块钱好了,我只赚两块钱。”老板说得十分诚恳。可是经验告诉我,商贩的诚恳常常是装出来的。

“老板,你看这对瓷奔马身上的色彩有点褪色了,而且似乎不是一对的。”我努力寻找降价的理由。

“好吧,18元,照进价卖给你,算是为人民服务。”老板显得很爽快。

他越是爽快,我越觉得他说的话不够可靠。“老板,我今天带的钱不多,能不能再便宜点?”我慢慢跟他周旋。

“小丫头,亏本的生意我不做。”老板的脸马上“晴转多云”,并伸手夺过我手中的瓷奔马,“18就18,少一分也不卖。”

明眼人一看便知道他的“凶狠”其实是一种心理攻势。你有长枪,我有短剑,在他“强硬”地表态之后,我立即还他一句“不卖算了”,转身就要离开。

老板马上和颜悦色地说:“小姑娘,看在你是学生的分上,我再优惠一点,15元。好了,要就要,不要就走路。”

我见这一招还真灵,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努力装得很无奈:“老板,我身上只有10元钱,不买了。”说完我转身就走。

老板一见,急了,连忙说:“好吧,好吧,10块就10块。”

我停下脚步,转过身来,从老板手里取过瓷奔马,暗自高兴。可当打开钱包准备付钱时,我愣住了:里面只有一张50元的票子。我满脸发热,递过钱,结结巴巴地说:“老板,这里只有我的10块钱,其余40元都是我同学的。”

老板讪讪地笑了,递给我40元钱,冒出一句:“小丫头,真精。”

拿着瓷奔马,走在回家的路上,想着自己刚才的“表现”,我倍感得意,不由想起了《沙家浜》里“智斗”那场戏,心中产生了一种阿庆嫂战胜刁德一后的快慰。可是在高兴之余,我又觉得自己丢失了什么。回到家里,我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后夸我:“到底16岁了,静儿长大了,不再天真了。”天哪,成长竟要以丢失真诚为代价,我真不敢长大。

(温婷婷)

16岁生日那天,“我”与精明的老板机智周旋,讨价还价,文中不仅描写人物的言行,还揭示人物心理,表现“我”为什么会这么说、这么做,情节生动有趣,曲折多变。成功砍价之后,“倍感得意”,高兴之余却深感困惑:“成长竟要以丢失真诚为代价,我真不敢长大。”行文更增波澜,也表现出深刻的主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童年的傻事300字作文
祭母文
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第437篇《善良的种子》
越过山丘,才听懂那首《新写的旧歌》
两个真实案例道出杀生的过患
精美藤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