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曹阿瞒之“瞒”

写在前面:

昨天,在高一年级的年会上,我以伯乐的身份为千里马们颁奖。其中有这样一句:“赞赏你在思维发展与提升上的努力追求与取得的成效。”会后,这位同学带她写的两篇论文来听取我的意见。她写的论文内容丰富,看得出花了很大的功夫。但选题太大,写起来很费力。我的建议是:初学者宜选小题,开小口,巧融会,深挖掘。言不尽意,今天特以学生阅读过的《世说新语》为例,写作下面小文,希望对这位同学有所帮助。

 

曹阿瞒之“瞒”

曹操,小字阿瞒。以“瞒”为字,恰合其性格:生性多疑,好用计谋,多有欺瞒。

品评曹操为人处世,“瞒”的体现不一而足。

一、“瞒”体现其奸诈

提起曹操,人们自然会想到他的奸诈。

【事件】魏武常云:“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斫人,亦不自觉,左右宜深慎此!”后阳眠,所幸一人窃以被覆之,因便斫杀。自尔每眠,左右莫敢近者。(《世说新语·假谲第二十七》)

【译文】魏武帝曹操曾说:“我睡觉时不可随便靠近我,一靠近,我就杀人,自己也不知道。身边侍从们应该特别小心这件事。”有一天,曹操假装睡熟了,他所宠幸的一个侍从,偷偷地拿条被子给他盖上,曹操趁机把他杀了。从此以后,每次睡觉的时候,身边侍从没有谁敢靠近他。

【评点】曹操多疑,身边最亲近的人也信不过,他为了让人在他睡觉时不要靠近他,于是上演了“梦中杀人”一出戏。他的目的达到了:“自尔每眠,左右莫敢近者。”这样的“瞒”表现了曹操奸诈的一面。但是,这虽然能“瞒”过许多人,却瞒不过杨修这样的明眼人,《三国演义》中有如下精彩片断:

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惟修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杨修眼光犀利。而杨修之死,不知藏锋是重要原因。曹操的欺瞒被人揭穿,他自然会恼怒。

二、“瞒”体现其自卑

曹操叱咤风云,却也有自卑的一面。

【事件】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

【译文】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臣,他自认为形貌丑陋,不足以威慑远方的国家,就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他自己则握刀站在崔季珪的坐榻边做侍从。接待完毕,(曹操命令)间谍问匈奴使者:“魏王这人怎么样?”匈奴使者评价说:“魏王风雅高尚、仪容风采,但是坐榻边上握刀的那个人才是真英雄。”曹操听后,就派人追去杀了这个使者。

【点评】曹操对自己的形貌很不自信,于是让崔季假扮曹操,曹操则假扮侍从。曹操这样弄虚作假,显出其自卑的一面。没有想到的是,匈奴使臣眼光犀利,认为假侍从才是真英雄,匈奴使臣所说的话,本是对真曹操的肯定,相对而言,假曹操也就相形见绌。曹操弄虚作假反而弄巧成拙,于是杀掉匈奴使臣,这也是曹操奸诈、残暴的体现。匈奴使者没有想到,说实话却招致杀身之祸。

 

二、“瞒”体现其机智

曹阿瞒之“瞒”并非全是贬义,也有褒义。

【事件】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世说新语·假谲第二十七》)

【译文】曹操率军前行,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大片梅林,果子很多,酸甜可以解渴。”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评点】“望梅止渴”这个成语还活现代汉语中,虽然与“画饼充饥”相近,含有贬义,但是,在这特定情景中曹操的“瞒”却是机智的体现,虽然也是欺诈,但用语言中的梅子,让士兵们口舌生津,暂时解决的口渴难耐的问题,激励的士兵走出了困境。这是远在巴甫洛夫之前的条件反射理论的鲜活事例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些人,生在现代的话会不会抢了小李子的影帝?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
历史成语故事:倩人捉刀
捉刀人,这个词竟然和曹操有关
崔琰:曹操的替身
'捉刀"的由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