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功败垂成的非洲军团,隆美尔的装甲部队真的强于英国人吗?

在远离欧洲大陆的非洲战场,战况同样激烈,在欧洲战场无所作为的意大利人向老牌殖民帝国英国人发动了进攻。结果可想而知,被打得一败涂地,差点输得精光,墨索里尼赶紧向德国求援。德国人派了隆美尔领衔的德国非洲军团前往助战。

艾尔温·隆美尔,德国非洲军指挥官,与曼施坦因,古德里安并称德国三大名将。同样他也赢得了敌人的尊重

在非洲,隆美尔要面对的英国装甲师主力坦克主要有三种型号,他们分别是“玛蒂尔达”“丘吉尔”“十字军”三型坦克。

“玛蒂尔达”坦克拥有四名成员。这种坦克的作用主要是协助步兵队伍。它的装甲厚达3英寸,连履带上也安了装甲,德军标准的37毫米反坦克炮对它无可奈何,即便是最可怕的“88反一切炮”也无法在瞬间将它击毁。不过它重达27吨,时速只有15公里/时。主要装备是一门液压推动的发射2磅重炮弹的反坦克炮。

英军装备的“玛蒂尔达”MK2型坦克,它厚重的装甲令德军叫苦不迭,更不要说缺少反装甲武器的日军了

“玛蒂尔达”在1941年前的战斗中出尽风头,德军现有的反坦克武器根本无法击穿它的正面装甲。但它的速度实在太慢,而且也不够灵活,装甲厚重不会被德军的三号四号坦克击穿,但它装备的2磅炮同样也打不穿敌人。英国人便放弃了这种坦克,将它们送到新几内亚打日本鬼子去了。

德军装备的Pak35 37毫米反坦克炮,由于它很难击穿英军坦克,所以它又被德军士兵戏称为“敲门砖”

而更加厚重的“丘吉尔”步兵坦克则更令德军反装甲部队头疼。

“丘吉尔”坦克是英国最后一种步兵坦克。自一战后,英国一直坚持“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的老路,直到二战结束后才完全放弃。步兵坦克在速度、反坦克火力方面不是很强,但是具有很厚的装甲,要求能够抗击敌方的反坦克火力。“丘吉尔”坦克之前,英国的主要步兵坦克就是著名的“玛蒂尔达”系列。比起“玛蒂尔达”系列,“丘吉尔”步兵坦克最有特色的就是行动装置。“丘吉尔”采用了小直径负重轮,重40吨的庞大车体每侧负重轮居然达到了11个。它有造价低、结构简单、易于生产等优点,即使个别负重轮被击毁也能继续行动。但是过小的负重轮也造成悬挂行程太小,越野时的舒适性太差。所以后来的坦克不再采用这种设计。

“丘吉尔”MK1型装备一门40MM炮,和车体前部一门76.2毫米短管榴弹炮,行动缓慢主要做步兵支援任务

“丘吉尔”坦克共有18种车型。1型主要武器为一门40mm火炮,类似法国的夏尔B1坦克,在车体前部装有一门76.2mm的短身管榴弹炮。这种火力配置体现了为步兵种击提供火力支援的思想,但事实上这已经不适合战场的实际情况了,所以自丘吉尔MK2型开始,均取消了车体前部的短身管榴弹炮,用7.92mm机枪取代。

丘吉尔MK3型于1942年5月开始装备英军,采用了焊接炮塔,其主炮换为57mm加衣炮,大大提高了火力。此后,许多1型和2型丘吉尔坦克也按3型标准加以改装。4型仍采用57mm火炮,但又改为铸造炮塔。后来有120辆4型开始采用和美国M3、M4中型坦克相同的75mm火炮,称为V/NA75型。NA是北非战场的缩写,这种改型坦克用于北非作战。

丘吉尔MK3型坦克及其内部结构,MK3型换装了57毫米炮其正面装甲高达114毫米厚,只有动用88毫米炮才能击毁它

丘吉尔Ⅵ型和Ⅵ型都采用了75mm火炮,均于1943年提供给英国陆军使用。后来还专门换装了290毫米臼炮的丘吉尔支援步兵。这门290毫米的巨大“喷子炮”可以发射重约18公斤,绰号“飞行垃圾桶”的高爆弹,内部装药将近13公斤。由于威力巨大,“丘吉尔AVRE”坦克能够快速铲平防御工事。

装备290毫米臼炮的“丘吉尔AVRE

丘吉尔坦克作为步兵坦克,最高行驶速度太低(20~25km/h),所以都说它是名副其实的“步兵坦克”。但丘吉尔步兵坦克有非常高的装甲防护能力,I~Ⅵ型的最大装甲厚度(炮塔正面)达到了102mm,X型的最大装甲厚度更增加到了152mm!这个防护水平已大大超过了德国的“虎”式坦克(炮塔正面100mm),只是当时英国的坦克制造水平并不是很高,而且没有倾角。不过丘吉尔步兵坦克凭着它优秀的防护能力,在北非战场上完全压倒了德国的Ⅲ号和Ⅳ号坦克。直到虎式坦克出场才挽回了德国坦克颓势。

丘吉尔MK4型跟MK3型有一些区别,但整体性能相差不大

十字军巡洋坦克MK3型,生产数量最多,战斗全重增加到19.7吨,车长5.98米,车第2.64米,车高2.24米,从外形轮廓上讲,比较小巧。由于空间狭小,取消了前机枪手和装填手,乘员人数减为3人。车长既要负责全车的指挥,又要负责装炮弹和对外通信联络,负担较重。与1型2型相比,3型“十字军”坦克换装了6磅(57毫米)火炮,炮塔也作了重新设计。火炮的口径增大的同时,炮弹的弹药基数减为65发。辅助武器是1挺7.92毫米并列机枪,弹药基数仍为5000发。到了二战的后期,由于火力和装甲明显不足被新型坦克替换。

十字军MK3型坦克拥有着出色的机动能力

它的动力装置为“纳菲尔德一自由”型v型12缸发动机,位于车体后部动力舱内,最大功率由400马力减小到了340马力。就算这样它的功重比也能达到17.3,在二战前期的坦克中名列前茅。它的传动装置为“纳菲尔德”定轴式变速箱。燃油箱布置在发动机的两侧。发动机的动力还带动压气机和液压泵。高压空气驱动操纵装置和制动器,炮塔旋转由液压泵带动。不过,火炮的高低俯仰没有用高低机,为自由摆动式,这种方式显然是很落后的。但是,动力传动装置后置的布置方案,和苏联T-34坦克一样,成为当今世界上主战坦克主流的布置方案。它的行动装置采用了克里斯蒂式行动装置,每侧有5个大直径的负重轮,主动轮在后,诱导轮在前。“十字军”坦克的最大速度能够达到43千米/小时,它的最大行程为160千米,这完全得益于它较高的单位功率和大直径负重轮。这点在二战前期的坦克中名列前茅。

十字军的后期型装备了57毫米反坦克炮,但是其薄弱的装甲,使它的损失很大

车体和地路以钢接式结构为主。1型各部位的装甲厚度为车体正面27毫米,侧面14毫米,尾部27毫米;炮塔正面39毫米,侧面19毫米,后24毫米。2型的正面装甲得到加强,车体和炮塔的正面装里厚度和倾角分别为32毫米和51毫米,炮塔的侧面和后部的装甲也有适当加厚。不过,“十字军”坦克的致命弱点仍然是装甲太薄。

激战阿拉曼

1940年7月,意大利进犯东非英军。1941年1月,英军对意军发动进攻,收复了东非的失地,并在北非重创意军,俘敌13万。2月,德国隆美尔将军率德国非洲军团进入北非地区增援意大利军队。强大的攻势之下,英军从利比亚败退。1942年7月。德意联军自利比亚突入埃及,进抵距开罗只有350公里的阿莱曼地区。大战一触即发。

大战形势图 隆美尔非洲军团一路凯歌,但受困于补给问题已成强弩之末 盟军总兵力占优大战一触即发

10月23日前,在非洲的德意军与英军在阿拉曼以西展开对峙,德意军“非”坦克集团军(司令为隆美尔元帅)下辖德军4个师和意军8个师,总兵力约8万人,坦克540辆,火炮1219门,飞机350架。采取纵深梯次配置,企图依托支撑点式环形防御与大面积布雷相结合的坚固防线,阻滞和粉碎英军进攻。英军第8集团军(司令为蒙哥马利将军)辖10个师和4个独立旅,总兵力为23万人,坦克1440辆,火炮2311门,飞机1500架。战役企图规定:钳制左翼德军,由阿拉曼西南地域向西迪哈米德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将德意军队滨海集团压迫至沿海一带,并予以歼灭

德军当时装备的最先进的坦克,拥有长身管火炮的4号坦克,直到它的出现才让德军与英军坦克处于对等状态

在主攻方向上,第30军右翼澳大利亚第师和英第51师、中路新西兰和南非第1师,起初进展顺利;左翼印度第4师在鲁韦萨特岭以北遭敌顽强抵抗,进攻受阻,20日凌晨2时,第10军第1,第10装甲师奉命参加进攻,由于雷区的纵深超乎了预料,最终通过雷区的部队很少。25日凌晨,新西兰师在通过雷区后遭到了德军第15装甲师反击。

盟军最高统帅蒙哥马利元帅,是他一手策划了阿拉曼战役,从而决定了非洲战场的主动权

此时,双方损失惨重,均暂停进攻,26日,隆美尔判明英军主攻方向,将第21装甲师调往北线,英军进攻受挫,暂取守势,仅以小分队出击和炮火袭击牵制敌人。26日,意大利向非洲运送燃料的油轮全部被英国海、空军击沉,德军后勤补给陷入困境,装甲部队无法组织大规模反击。29日,澳第1师和英第9装甲旅向海岸推进,被德军击退。德军主力第21装甲师沿海向北部机动,企图阻止英军沿公路西进。蒙哥马利决心对阿拉曼以北德军防御薄弱部位实施纵深突破。31日,澳第9师进抵沿海地区,切断德军第164师退路。德军第21装甲师、第90轻型装甲师组织反击,没有取得成功。此时,德意军坦克仅剩200余辆,而英军在战线北段尚有800余辆坦克没有投入战斗。德意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隆美尔想方设法阻止盟军的推进,但他的炮兵不够灵活,装甲部队损失过大又没有补充,同时留给隆美尔的时间又非常有限。蒙哥马利没有乘胜追击,他认为,应该先积蓄力量。周密的准备之后,他决定于10月下旬发动代号为“捷足”的反攻,在突破德意军的防御地域后,迅速向西挺进。与此同时,英国在美国的支援下不断加强其在北非的军事力量,积极备战。

一辆被击毁的盟军坦克

1942年10月,德意军队在北非共驻军12个师,10万余人。而英军此的在北非已拥有11个师和4个独立旅,总兵力达23万。10月23日夜,英军向德意军阵地南北两翼发起进攻。25日,英军在战线北部突破敌军防御阵地。28日,英军调集主力在北部战线继续猛攻,迫使南线德军增援。11月2日凌晨1时,英军按照“增压”计划发起新的进攻。第151、第152步兵旅和第9装甲旅发起冲击,道德军顽强抵抗。第1装甲师随即投入战斗,次日夜从德军第15、第21装甲师防线接合部达成突破。4日晨,第10、第7装甲师和印度第4师从突破口向纵深发展进攻。德军第15、第21装甲师余部实施反击,但由于没有空中掩护,大部坦克被击毁。在沿海地区被切断退路的德第164师余部,也被包围歼灭。隆美尔命令德意军全线撤退。由于油料和车辆不足,部分重兵器由人力后送,道路拥挤不堪,搬退行动迟缓。英军乘势转入追击,并出动大批飞机轰炸,给撤退途中的德军以重大杀伤。

非洲军团的三号坦克,在荒无人烟的北非一旦缺少补给后果不堪设想

11月4日,战局不利,隆美尔命令向西撤退,4个师的意大利军队向英军投降。6日,英军因雨停止追击,德意军装甲摩托化部队顺利撤退,仅意军第10军在退却中大部被歼,战役至此结束。此战是英军在非洲取得的第一次重大战绩。这一胜利使北非战局出现了有利于盟军的转折,盟军从此开始掌握战略主动权。阿拉曼战役中,德意军队伤亡和被俘5.5万人(俘获3万人、毙伤2.5万人),损失坦克320辆,火炮约1000门。英军亡4600余人、伤8900余人。

英军虽然击退了非洲军团,但损失也非常大图为英军坦克残骸,被摆放在一起

本次战役,蒙哥马利在拟制阿拉曼战役的作战计划时,决定先打垮隆美尔的装甲部队,尔后再歼其非装甲部队,因为当时的坦克部队是赢得战争的王牌,他的情报参谋成那斯少校看出了这个计划的毛病。因为隆美尔在部署兵力时,由于怀疑意大利军的战斗力,便把德军的步具和伞兵部队放在意军的中间和后方,以便在关键时刻支撑整个战斗。成廉斯少校称这种部署为“交叉部署”。他认为,要击败隆美尔,必须首先将意军和德军分制开,集中兵力吃掉意军和德军的弱的非装甲部队,起到孤立其装甲部队的作用,尔后乘其反击时,歼德军于运动中。蒙哥马利听取了威廉斯少校的建议,修改了原定的作战计划,取得了阿拉曼战役的胜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坦克在战争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丘吉尔不计成本发起“十字军西征”,隆美尔遭遇北非战场首败(上)
鬼师之称的第7装甲师,在隆美尔指挥下,成为插入法国的一把利剑
二战史潮洄1942年:隆美尔穷追猛打
阿拉曼战役中隆美尔为什么说只有一个选择,要在阿拉曼战斗到底
赫尔曼?巴尔克装甲兵上将
浅谈二战装甲部队战斗损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