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概览、特点及其思考
张春
摘自:《山西基础教育网》
教材的变化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为了更好地做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为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集中教研力量,认真研究各版本实验教材,从各版本教材的内容选择、教学设计、编印安排、课堂使用等维度进行学习、分析、比较、讨论,并提出书面的评价意见,为学校教材的选用和进入实验后的教学引路导航。本刊将陆续刊发各学科各版本实验教材评析的有关文章,以飨每一位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参与者。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开始于2004年,至今已有3个多年头了。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指示精神,目前共有六种版本的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进入实验。这些教科书根据课程设计思路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课程的模块是固定的,共有五个,由“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组成;选修课程没有具体模块规定,只有五个系列的编写要求: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和文化论著研读。各出版社在选修教材的编写上模块数量不一,体例各异。因此,下面我们仅围绕五个模块的必修教材谈谈看法。
一、必修教材编写状况及体例概览
版别
主编
编写、出版单位
体例特点
人民版
童庆炳
人民出版社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组编
人民出版社教育出版中心出版
教材按文学的主题、文学的形象与文学美等三个层次来组合古今中外不同体裁的文章。
五个模块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文学的主题安排三个模块;文学形象与文学美形态各为一个模块作为阅读欣赏的深入。
每个模块设置三个文学单元和一个论述类、实用类单元,落实文学熏陶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文言与白话、诗歌与散文、国文与译文交错安排。
人教版
袁行沛
人民教育出版社
每册由四个部分组成: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
总体风格平实、稳健,按文体和人文内涵组元,重点较明确,教材设计比较周全,“梳理探究”有特色。继承了好传统,编写规范,技术手段成熟。表达与交流自成系列,有全盘考虑,参考题角度多。有好的新选文。“研讨与练习”坚持对文本理解、语言品味,有开放拓展题。
语文版
史习江
张万彬
语文出版社
文体和主题兼顾组元,课后有“理解鉴赏、拓展应用、相关资料”,单元后有“单元链接”。每册有2次“探究性学习”,2次“表达与交流”活动设计。选文大多质量高。“相关链接”设计有新意,资料针对性强。“理解与鉴赏”“拓展与应用”简明扼要,层次清楚。
练习设计注意对作品的品味,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写作与口语交际自成体系,重点明确。
苏教版
丁帆
杨九俊
江苏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编写组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
文化主题组元,将课文与学习过程融于一体,每单元有学习方式建议:“文本研习、活动体验、问题探讨”。
语文观、语文课程观、教学观上有新追求。
从四个角度设计22个专题,组织文本和辅助系统,形成教学单元。“人文母题”既是教学单元,也是教学目标取向。人文专题下,设置若干“教学主题”开展研习、探讨、体验。
教材在呈现方式和体例上作了大胆探索;选文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选文开发力度大。
山东版
谢冕
山东省教研室编
山东人民出版社
主题组元:课文以活动为线索,统整学习单元内容,重视学生自身体验。
两篇主课文读完后--学习活动设计:阅读提问-诵读-发言-查找资料-改写-小组座谈-全班交流-提供两篇选读文本。
每册一个活动性学习专题,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的自身体验。
从一线教师那里征集20个话题,组成教材。
广东版
陈佳民
柯汉林
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编
广东教育出版社
主题和文体混合组元:一个主题活动单元(认识自己、体验情感、感悟自然、关注社会);三个文体单元(诗歌、散文、小说、议论文、文言文等)
“三线两结合”:活动、文体、语体三线;阅读、表达相结合。
注重学习方式的引导,每册安排一个语文学习活动专题。关注评价改革。有一些时代气息的新课文。
“基本阅读”“拓展阅读”“参考阅读”层次清楚。
二、必修教材呈现出的特点
首先,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依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以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注重吸收新时期以来国内外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和改革理念,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教材要有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使其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材要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符合学生语文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在以上总的指导思想之下,各版本教材还有其独特的目标追求。如人民版的“文学”色彩,人教版的“守正出新”原则,语文版的“简明朴实”特点,苏教版的“语文观、语文课程观、教学观”的新追求,山东版和粤教版的从教学实际和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制定标准等。总之,所有版本的语文教材虽然目标同中有异,个性特色鲜明,但都坚持了以下三点:
一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广阔的成长空间,让学生通过学习教材,掌握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培育充沛的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继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突出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和工具性特点,走世界母语教材编写的道路,把语文素养尤其是把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作为最基本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具有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是适应时代的需要,正确处理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系,学科逻辑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学生经验的关系,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关系,学科的独立性与关联性的关系,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的关系。使教材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加符合我国中学语文教育实际。
其次,有多元的教材体系结构
从上表可以看出,高中语文课标必修教材的编写者力求突破现行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与体例上的成规,探索富有时代气息和开拓精神的编写理念与思路,追求教材的开放性、科学性、实用性和鲜明的个性特征。所有必修教材都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或以文体组元或以主题组元的体系结构,呈现出多元并存的崭新局面。这些源于编写者的共识,也是由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决定的。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设计思路,各版本必修教材在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之下,又建立了个性化的体系结构:
人民出版社必修教材按文学的主题、文学的形象与文学美等三个层次来组合古今中外不同体裁的文章。每单元分为“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两部分。“阅读与欣赏”设精读课两篇,泛读课两篇。课文设置如下栏目:作者、课文、题解、注释、练习与探究栏目。“表达与交流”分“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两部分。在形式上各种文体兼顾,既有文学性的,如诗歌、散文、小小说、随笔等,又有实用类的,如书信、调查报告、采访记、演讲稿等,覆盖面广;在内容上,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情感,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引发、组织学生在主动参与、观察、感受和体验的过程中进行书面和口头表达的训练。此外,还注意与每单元的课文文体或内容相结合。
人民教育出版社按文体和文化内涵组元,每册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板块。“阅读鉴赏”是主体,分单元编排,兼顾文体和人文内涵;“表达交流”包括“写作”和“口语交际”两部分,“写作”按专题编排,有指导、有练习,“口语交际”每册一个重点;“梳理探究”也是按专题编排,内容涉及语言、文学和文化,要求通过自主思考或合作探究完成。“名著导读”部分每册选两部,内容包括“背景介绍”、“作品导读”和“思考与探究”三部分。
语文出版社教材以文体组元,内容分为“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以及综合性的“探究性学习”三个系列。每单元围绕一定的主题(思想内容或文体特点、学习重点等),将三个内容综合编排,以“阅读与鉴赏”为主线,将读、写、听、说活动进行有机整合。
江苏教育出版社教材以专题组合单元,包括对专题内容起标识性作用的“专题名称”;用简练概括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专题的“导语”;每个专题有两至三个“学习板块”组成;侧重对文本记诵、课外语文活动、写作实践等提出要求并给予指导的“积累与应用”。教材中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融为一体,口语交际、小练笔大多结合专题具体情境安排。每个专题在“积累与应用”中安排一次大作文。总体设计上突出了有机性、选择性和体系性。
山东人民出版社教材五个模块各由4个单元构成,每个单元围绕一个话题组织选文,共20个话题。20个话题涉及八大学习领域:人生、情感、生活、自然、社会、艺术、科教、文化。不同领域的话题相互间隔分布,同一领域的话题在五个模块中循环出现,20个话题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关联。同时,五个模块还各设计了一个活动性学习专题,编排在教科书的后面,作为单元学习的进一步拓展和升华。
广东教育出版社必修教材是以“活动”、“文体”、“语体”三线安排单元,体现教材的基础性、传统性和时代性。以“文体”安排单元,理清了中学语文的文体,加强了语文的基础知识素养,以“活动”与“文体”兼顾安排单元,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集中编排语体单元,强调了语文教材文言文的基础性。同时,强化阅读,构建了三个层级的阅读系统:基本阅读----扩展阅读与参考阅读----推荐阅读,加强阅读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安排活动,促成写作、说话、阅读能力的培养。
第三,选文具有时代性、典范性,同时具有多元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教科书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眼界。”这些要求之中最根本的原则就是选文的“时代性”和“典范性”。“时代性”与“典范性”,看似矛盾,实则统一。“时代性”强调教科书要注意选取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文本,但又必须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即具有“典范性”,“时代性”包含着“典范性”。具有“典范”意义的文本,不必是当下的,但却是它特有时代的“典范”,“典范性”包含着“时代性”,此为其一。其二,“时代性”还意味着对传统文本的创造性解读,即作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辩证统一。比如选读古典诗文时,其历史意义就是希望学生学习这些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个人情感以及当时的社会心理;其现实意义就是借古喻今,满足读者所处时代的审美需求。因为语文教科书中的选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欣赏,无论哪部作品,只要被选入了语文教科书作为范文来供学生学习,它就必然承载了文化传播与培养教育下一代的双重任务。这是选文的根本所在。
在努力体现“时代性”、“典范性”特点的同时,各出版社的必修教材在选文上也呈现了“多元化”的特点。所谓“多元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地域上的多元化,二是指选文类型上的多样性。即选文要摈弃“一元化”、“本土性”传统观念,不能只轰炸式地介绍某一作家作品,或者只停留在文学创作方面,或者只选读大陆作家群体的作品等。
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教材的选文虽然还坚持保留大量的传统篇目,但无论是现当代作品还是古代作品都扩大了选材范围,有了明显的更新。
语文出版社必修教材的选文特色是“努力开发新选文”。编者认为,社会生活在变,人们价值观念在变,教育理念在变,教材的选文应该适应这些变化。他们认为开发新选文的过程就是用新的眼光对民族文化和人类文化成果重新审视的过程,是对其精华进一步挖掘的过程。据此,语文出版社必修教材中新选文在现代文中占到90%以上,在古诗文中占到50%以上,大多为名家经典之作,具有典范性,其内涵丰富,文字精美,为中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人民出版社必修教材的选文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大量选择文学作品,他们认为语文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培养学生对母语----汉语言的热爱。中国语文必须建立在中国文学的基础上,以文学带动语文教学,通过文学与语言的互动,全面提高语文能力。一切最美好的感情在文学作品中,一切最生动、活泼、简洁和优美的语言也在文学作品中。并且,只有在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过程中,以及受优秀文学作品的影响而激发的真诚而富有情感的表达与交流活动中,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汉语的热爱;同时,优美的文学篇章也是学生领略语言魅力、培养对语言的敏锐感觉所必不可少的“情境”。二是在尊重传统经典篇目的同时,注重发现新经典,即增加既富有时代气息、人文精神,又能充分体现民族语言特有的美质、诗意浓郁的优秀作品,其中也包括外国作品。
山东人民出版社的必修教材在选文上着力追求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注重对当代优秀文学作品的开发和选择。
可以说,各版本必修教材的选文除了多元化特色外,还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第四,有丰富的专题活动设计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对语文课程的要求。
各版本的必修教材在专题活动的设计上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有的活动设计与其他学习内容并列,像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与“阅读鉴赏”、“表达交流”和“名著导读”并列的“梳理探究”专题活动,其内容涉及到语言、文学、文化等方方面面;粤教版每册第一单元的与文体单元和语体单元并列的专题活动,其内容为认识自我、体验情感、感悟自然、关注社会和走近经济等;语文出版社的专题活动也不例外,每册安排一次,分别是“我看流行语”、“走近小说人物”、“民俗文化探究”、“广告语面面观”和“先秦诸子思想与现代社会”等。除了集中设计,还有分散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中的活动。如课后和单元后面的思考练习活动、写作和口语交际中的实践活动等。
山东版遵循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的宗旨,以语文学习活动为线索,建立教材的体系结构,统整单元内容,学习活动基本形式分为针对文本的学习和由文本向课外拓展的学习两大类。学习内容分为七类----基础类学习活动、成果展示类学习活动、探究类学习活动、鉴赏体验类学习活动、文本品读类学习活动、学习方法指导类学习活动、发现与创新等综合类学习活动。
苏教版的必修教材在专题活动设计方面最具个性化,打破了以知识能力点为体系的特点,代之以学习专题统整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等方面的发展目标,每个专题形成块状结构,进而构成新的框架体系。在专题的统领下,课文选文也改变了传统的方式,打破时代、国别和话语方式等界限,根据专题需要,把各种有助于探究学习的材料(如选文、背景资料、问题设计、思路、讨论题、音像资料、图表、索引等)有机地进行组合,努力创设新的语文学习情境,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拓宽学习天地。每个专题又衍生出各种语文活动内容,为学习提供多样化的途径,在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编者之间构建多重对话平台。
通过比较分析,各种版本的语文专题活动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于阅读文本的活动,二是基于学习资源的活动,三是基于社会实践的活动。基于阅读文本的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文本阅读活动中,整体感知文本、体悟作者情思、探寻意义。活动主要包括诵读、复述、质疑、讨论、批注等。基于学习资源的活动旨在让学生学会正确、自主地搜集和选择阅读材料,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了解有关文化背景材料,借助有关审美鉴赏性文字或诠释性文字,进行探究性、鉴赏性和批判性学习。主要包括获取信息的阅读、比较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和鉴赏性阅读等。基于社会实践的活动则鼓励学生在开放性的实践活动中创造性地应用语文,创造性地表达与交流,整体提高语文素养,促进个性健康活泼地发展,它突出了语文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活化特点。
语文专题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语文学习,除了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活动之外,还要进行多种语文社会实践活动。各版本的专题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活动设计的思路,对于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在活动中用各种方式不断呈现学习、鉴赏、探究的结果,在活动中不断地反思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对必修教材中呈现出来的问题与思考
一是以专题活动组织单元与教学实际的矛盾。以专题组织单元是一种教材编写上的重构和创新,它力图通过对传统选文和单元结构编排的颠覆,把语文的工具性功能通过语文的人文性功能传递出来,显人文而隐工具,先文学而后文章,这无疑给语文教学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但是按照专题编排的类似人文读本的教材缺少系统性和操作性,能否顾及学生理解能力的现状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否与教师的教学水平相吻合,还需要时间和实践来检验。
二是教材选文的“多元化”与“典范性”的矛盾。在教材的选文上,应该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时代性”和“典范性”,也应该体现“多元性”,但是不能一味地“求新”而漫天撒网,没有中心。比如有的必修教材当代文学选文多,现代文学选文少,且忽略了一些现代散文旗帜性人物的经典之作,这应该说是对“时代性”与“典范性”辩证关系的片面性认识。
三是教材印刷上的图文并茂与文字阅读效果清晰度的矛盾。在追求内容和体例上的创新和个性化的同时,各版本教材的印制质量也是比较高的。这表现在纸张的选择上、文字的排印上以及插图的设计上。但也出现了顾此失彼的情况,比如有的教材在课文的文字下衬以插图,其目的是好的,要通过看似不经意的图画,增强课文的文化色彩,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但是,插图大而色重,文字显得不清晰,反而会影响阅读效果。
当然,这些问题是教材建设中避免不了的,也是可以在课程实验和教材使用中得到改正的。
总之,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也是一个尊重个性发展、提倡开拓创新的时代!中学语文教材肩负着这个时代赋予它的历史重任,要做好这项工作确实很难。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大家都行动起来,成功自然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新版教材的“综合性”
从学习任务群的“三化”管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建构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统编版《语文》大变样,三分钟剧透“考点”
【关注】胡高敏 李娟︱因“体”阅读,因“类”研习——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建议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一)——阅读编排解析与教学建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