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统过年方式将只存在于回忆,年味为什么越来越淡?
   今天大年初九了,机关单位,企业,店铺商家大多都开工了,这个春节也基本上算是过了。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里,热热闹闹过新年,一直是最重要,最隆重,最讲究的传统民俗。但是,这些年来,很多人都有一个感觉,除了放了个长假,过不过春节没多大差别,传统的年味基本上都消失了。
   我的老家是湖南,儿时的过年记忆特别深刻。
   离过年还有几天,各家各户就开始忙碌,杀年猪,干鱼塘,杀鸡,蒸米酒,打年糕……

    大年三十,天将黑未黑的时候,千家万户的鞭炮开始炸响,略微刺鼻的火药味伴着鸡鸭鱼肉的香味一起钻入鼻孔,让人感觉到一种特有的清香。吃完年夜饭,小孩接过盼望已久的压岁钱,欢呼着跑出门,开始燃放着各种烟花。大人们再炒制花生,瓜子,以备新年待客之用。
    大年初一开始,大街小巷,田间阡陌,到处都是人。人们穿着崭新的衣服,挨家挨户拜年。即使路上碰到陌生人,相互之间也会拱手作揖,互道一声“新年好”。
    走东家,串西家,凡是沾亲带故的人家都要走到。大人们脸色和孩子一样绯红,说话时嘴里喷着酒气;小孩子依然是最幸福的,兜里装满了零食,不时摸出一个鞭炮,朝天上一扔,“砰”的一声脆响,提醒你现在是新年。
    那时候,村道还没有硬底化,村庄之间还是田间小路连接,下雨天泥泞不堪,村庄也没有路灯照明,平时漆黑一团,显得格外冷清。即便如此,在过年期间,农村的夜晚也是格外热闹。随着耳畔锣鼓声渐渐大了起来,你会看到,在田间小道上,一列长长的舞龙、舞狮子的队伍在慢慢向你的村子走来。主人马上放鞭炮迎接,发烟,发红包,又是好一阵热闹。
    这些热闹场景,在几年以前就基本上见不着了。
    不让放鞭炮,春节在气势上就矮了一大截。中国人喜欢热闹,少了鞭炮声的助威,好像年都过的没劲了。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一年到头辛苦劳累却省吃俭用,过年就是一种报复性消费,也寄托着对来年过上好日子的一种期盼,所以,人们才会用那么长时间去准备年货。
    这些年人们生活也渐渐好起来了,鸡鸭鱼肉也成了家常菜,年夜饭的吸引力和仪式感顿时没有了。年年有鱼已经变成了天天有鱼,准备年夜饭的热情也没了。要喝酒,直接买瓶装白酒,没有人自己去蒸米酒了。年糕也商品化了,人们也不喜欢费那么大劲去自己打年糕。
    亲戚朋友趁着过年聚在一起大吃大喝也很少年了。人们走亲访友的程序变得很简单了,开车着直奔某户人家,进门打个招呼,给小孩发个红包,连饭都不吃掉头就走了。既然开着车去拜年,摆明就是不想在人家家里吃饭喝酒,嫌麻烦,还要赶下一家呢。
    关系一般的人之间,拜年的仪式就更简单了,直接在微信里复制一条拜年短信,手指一点发出去就算完成拜年任务了。感觉大家都忙,整那么多无聊的事情干嘛?
    几千年来浓浓的年味,就在这十来年慢慢消散,而且很难再回去了。
    在物资贫乏,交通、通讯不便的年代,春节承载着人们太多的需求。
    过去的春节, 人们用鞭炮声振奋自己的精神;用丰盛的饭食抚慰一下一年到头辛劳的自己;用拜年和问候温暖养育自己的长辈;用鸡腿和压岁钱疼爱一下孩子;用聚餐联络一下亲戚之间的感情;用拜年走访巩固一下邻里关系……
    因为贫穷,人们更懂得团结协作,相互守望的重要性,相互依赖而报团取暖。平时太忙碌,也没什么钱,亲情,乡情只有在过年期间才能很好融合。
    现在人们更独立了,联系更方便了,反而距离更远了,就连门对门住着也未必熟悉了。
    不要抱怨年味淡了,这是必然的,因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淡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年味,家乡的味道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嘉禾年俗 | 过大年是从除夕开始的
打捞记忆中的年味
千千万万中国人的记忆——《年味儿》精读
过大年和过小年有什么区别?过小年有什么习俗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