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中市南郑区延安精神研究会 会员交流专刊(第七期)

【会员论坛特刊】

《延安精神是汉烟发展的原动力》———吴元贵

【延安精神故事会】

《决不可成为特殊公民》

【珍贵历史老照片欣赏】


【编者按】延安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永恒的集体记忆的一部分,不是定格于延安时代,而是与时俱进的。直到今天,延安精神依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本会理事研究员吴元贵同志撰写的这篇《延安精神是汉烟发展的原动力》,从多角度诠释了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对于现代企业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深刻领悟延安精神的思想内涵,汲取延安精神的精神给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延安精神是汉烟发展的原动力

                  吴 元 贵

      汉中卷烟厂48年的发展历史,是一部践行延安精神的历史。

      从建厂的第一天起,烟厂人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为精神支柱和原动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一个作坊式的小企业发展成为国家大型企业、陕西烟草行业的支柱产业、汉中市的财税大户,先后荣获“陕西经济明星”“全国烟草行业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全厂职工用拼搏奋进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谱写了一曲振兴民族产业的壮歌。一路走来,汉中卷烟厂辉煌历程处处闪耀着延安精神的光芒。

     以延安精神为支柱    自力更生建烟厂

     南郑之名始于春秋,因“郑人南奔”而得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县治行政区划随历朝政权更替多次变化。

     20世纪30年代,南郑儿女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红军队伍,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数千南郑革命儿女,与国民党反动派英勇斗争,流血牺牲,谱写了可歌可泣的革命史诗,涌现了许多革命烈士和英雄人物。

      为此,南郑是陕南革命老区之一,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1949年12月6日,南郑县解放,分置南郑县和南郑市。

      1958年年底撤销南郑县,并入汉中市。

       1961年8月,市、县分设,恢复南郑县建制,南郑县人民政府由汉中铺镇搬迁到现在的南郑区周家坪西大街,辖原南郑县汉江以南的七个区工委,56个人民公社。

      新建的南郑县地处汉中盆地西部,山川交织,气候温和,自然生态良好,属农业大县,全县广袤的地域,49万人口,却没有工业基础,全县财税来源十分紧缺,被称为革命老区贫困县。

      1975年,南郑县委县政府根据南郑自古就有种植烟草的资源优势,经省地政府批准,决定在大河坎油坊公社渔营村创建南郑雪茄烟厂(地方国营企业),培育一个地方财源。8月,县上抽调4名干部和十几名乡镇企业的未婚青年组成南郑烟厂干部职工队伍,凭着建设自己的企业一腔热情起步建厂。

     当时,一无厂房、二无设备、三无技术、四无原料,可谓是白手起家。在此情况下,烟厂筹备领导班子想起我党在延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13年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精神,为创建烟厂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于是烟厂以我党延安精神为指导,组织员工自力更生,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没有厂房,借用油坊公社渔营二队的三间公房和一个破窑厂场地,自己动手平场地、挖基槽、搭工棚;没有技术,虚心向兄弟烟厂取经学习技术。当时的城固烟厂也是防了一手,哪肯轻易地给竞争对手教授技术。为了在短时间内学到兄弟烟厂雪茄烟生产技术,14名员工趁该厂受到洪涝灾害职工只顾抢救自己财物的时候,他们奋不顾身地抢救烟厂机械设备和卷烟材料和产品,以舍己救厂的实际行动感动了该厂技术人员,赢得了私下传授卷烟工艺技术的机会。       

     没有生产设备,就用两把家用的菜刀、三张案子、几张桌子,作为生产基础设备;没有原辅材料,一方面采用本地晒红烟做原料,一方面捡一些别厂的下脚料拓展之后手工卷纸雪茄烟。然后,慢慢摸索,找到生产厂家采购。他们手工切烟丝、做发酵、卷烟支,加班加点,反复琢磨,仅用一个月时间,全凭手工生产出第一批十几条雪茄烟,取名为“翠竹雪茄烟”。

      1975年10月2日拿上用红纸包装的样品烟向县政府“三干会”报喜。

     当时的南郑烟厂说起来是一家烟厂,其实就是一个手工作坊,一切都是因陋就简,白手起家,全凭自己钻研摸索,加上实干苦干。从干部到员工,一门心思为了建企业,创财源。为了抢时间多生产,厂里提出“八小时内拼命干,八小时外做贡献”的口号,员工们住工棚,顶酷暑,白天生产卷烟,晚上还要加班4个小时平整窑厂土地,挖基槽,修建工棚和厂房,每天工作达到15个小时以上。虽然大家工作时间长,体力消耗大,一身困乏,但是,人人怀着美好的未来和梦想,心里有担当,尽力干工作,虽苦犹荣,没有人叫苦叫累,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一步一步地为烟厂增加原始积累。

      1982年,南郑烟厂建筑面积3427平方米的烟厂生产大楼破土动工。职工一边生产一边修建生产大楼,陆续购进一批制丝卷制设备。随着生产大楼的建起,南郑烟厂才有了自己的厂房和部分机械设备,实现机械加手工的生产模式。当时研发生产的“鹰”“帅”“汉江雪茄”烟畅销西北地区,誉冠全国。当年,生产雪茄烟15928标箱,实现产值1078万元,上缴税金308.22万元,利润32.71万元。烟厂生产经营初见成效,一跃成为南郑县的税利大户,烟厂在全国也有了较大的名气。

      以延安精神为动力 自强不息求生存

     1982年1月,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1983年,国务院发布《烟草专卖条例》,正式确立了国家烟草专卖制度,整顿全国烟草行业,对建厂早、规模大的烟厂列入国家计划。南郑烟厂因建厂迟规模小,被列为计划外烟厂限期关停。《人民日报》公布了关停烟厂的名单。南郑烟厂接到被关停的指令后,只得封存设备,停工停产。全厂员工面对自己千辛万苦创建的烟厂就要被关闭下马,目望着被封存起来的心爱的卷烟设备陷入万分痛苦之中,一千名烟厂职工心酸的热泪夺眶而出,泣不成声,心存万分求生的一线希望。

      这时,南郑县委县政府和烟厂领导怀着焦灼的心情一同向地区领导汇报,又到西安向省政府汇报,说好话述苦情,“南郑是革命老区,南郑人民需要烟厂”,恳求保留南郑烟厂。省政府组成报告团专程向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烟草总公司汇报,争取把烟厂保留下来。烟厂员工一个多月地等待盼星星盼月亮,含泪唱起了电影《创业》的主题歌《满怀深情望北京》:“青天一顶星星亮,荒原一片篝火红,石油工人心向党,满怀深情望北京……”。他们把歌词“石油工人心向党,”改成“烟厂工人心向党”,十次百次千次地吟唱,千百次地抒发着对企业生存的呼唤和无限期盼。烟厂和地方政府的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和南郑烟厂的业绩感动了国家主管领导,最终作出决定:国家的关停计划外烟厂的决策不能更改,以变通的方法将南郑烟厂并入城固雪茄烟厂,南郑烟厂作为城固雪茄烟厂的分厂,独立生产经营。就这样南郑烟厂以“城固雪茄烟厂南郑分厂”的名义得以继续生产。

     随着烟草专卖法的进一步规范,关停计划外烟厂进入实质性整顿,1983年10月,南郑烟厂又改名为“城固雪茄烟厂大河坎车间”,1988年4月6日,陕西省烟草专卖局党组在此下文,又改为“城固雪茄烟厂二车间”,使南郑烟厂以寄人篱下的方式继续生存下来。南郑烟厂的生存来之不易,干部职工不以寄人篱下而气馁自卑,更是万分珍惜,暗自发力,逆境中更激发出南郑儿女自强不息的精神,决心埋头苦干,做大做强自己,争取更大的生存机遇。南郑烟厂本来就是一个上千人独立企业的存在,现在成为一个车间,没有法人资格,在严格执行《烟草专卖法》的情况下,一个没有独立厂名的车间对外开展业务根本没有独立自主的权利,一切都要依赖于兄弟烟厂的名义对外开展业务,这对于南郑烟厂无形之中是一个无法展示拳脚的桎梏。

     当时,在《烟草专卖法》管理下,烟草加工设备、原辅材料采购、卷烟销售都实行专卖管理,南郑烟厂虽说挂靠在城固烟厂名下生产,但毕竟皇榜上没有大名,全国各界都知道南郑烟厂是计划外烟厂被国家关停,烟草加工设备、原辅料和卷烟销售都受到专卖法的制约,没有一个生产厂家和烟草公司敢于冒着违法的风险给南郑烟厂或一个车间供应烟草加工设备和原辅材。在这种制约情况下,南郑烟厂要想前进发展的确是步履维艰寸步难行。但是,困难挡不住南郑烟厂的拼搏精神和远大理想,他们不甘心就此坠落,因为危险和机遇同在,只要千方百计图谋发展,总是可以蹚出一条生路的。面对原材料和先进设备购进受到限制的困境,尽管显得寸步难行,也要自强不息,克难制胜。于是,烟厂干部职工团结一心,维持生产。厂领导亲自出马,主动与烟叶生产地区和设备生产厂家联系,力争得到对方的通融和支持。

      烟厂生产需要质量较好的云贵烟叶,而云贵产烟区大都是贫困地区,南郑烟厂主动帮扶他们,用大米、小轿车等支持他们,换来烟叶;提前给设备厂家预支资金,让他们额外加工烟厂急需的卷烟设备;甚至,与动用关系从国外购回几台高档卷烟机械,开发自己的产品。烟厂又从省烟草公司聘请富有经验的工艺师为烟厂总工程师,加强企业质量管理,研发出价廉物美的“公主牌”和红玉牌系列卷烟,迅速拓开销售市场,公主烟迅速成为西北地区的畅销品牌和烟民的抢手货。


  尽管南郑烟厂只是城固烟厂的一个车间,但是,由于自己的不懈努力和主动出击,加之产品质量的过硬和诚信经营,企业规模逐年壮大,生产效益逐年增长,产值、销售收入突破亿元大关,成为陕西和汉中的骨干企业。1991年8月21日,国务院批函给国家烟草专卖局,将南郑烟厂纳入国家计划内烟草企业,定名为“汉中卷烟厂二分厂”。南郑烟厂坚持16年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国家计划内烟厂的正果。当全厂职工听说自己的烟厂被列入国家计划内,激动得流下了热泪。回想起来,再苦再累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幸运的。

    烟厂的崛起是南郑的奇迹,是南郑人民的荣耀,更是南郑乃至汉中国营企业的骄傲。烟厂员工更是信心百倍,唱起了自编的《南烟之歌》:

汉江畔,机声扬,

咱们工人生产忙。

自力更生创大业,

红玉闪烁公主香。

艰苦奋斗拼搏上,

争创名优厂兴旺,

我与烟厂共命运,

烟厂明日更辉煌。

      功夫不负南烟人。1992—1994年,企业连续三年被列入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之中,成为汉中地区第一财税大户。    

     2005年5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再次整顿烟草企业,关停部分生产规模小的烟厂,汉中卷烟一厂(原城固雪茄烟厂)被关闭。汉中卷烟二厂接收汉中卷烟一厂分流员工316名。自此,汉中卷烟厂成为汉中地区唯一的烟厂,也是陕西三大支柱烟厂之一。有人风趣地说“小弟弟吃掉了大哥哥”。

    之所以陕西烟草工业格局出现这一戏剧性变化,这是南郑烟厂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延安精神的必然结果,更是全国烟草行业践行延安精神的典型案例。

     以延安精神为武器    不断创新强实力

     烟厂的发展并非一劳永逸,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汉中卷烟厂经过30多年的艰难创业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烟草行业的骨干企业。尽管有了自己的独立的厂名,拥有了年产40万箱的生产规模,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世界烟草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以及《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实施,消费者日益提高的消费水平,全国烟草行业的竞争依然是十分激烈的。国内许多先进企业未雨绸缪,超前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工艺技术更新,成为全国烟草工业的领头羊和“巨无霸”,汉中卷烟厂如果稍有迟钝,故步自封,随着烟厂设备技术的老化和员工队伍知识的滞后,不经意间,烟厂的科技水平、生产质量就将远远落后于其他厂家,经济效益将会一落千丈,成为输家被市场淘汰。烟厂领导班子面对企业潜在的进与退、生与死的挑战,敏锐地认识到,止步就要落后,慢行就是退步。科技进步时不我待,居安思危超前应对,长远发展才是硬道理。于是,领导班子紧盯世界科技进步和全国强势企业的发展趋势,紧紧抓住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知识换代这个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命运的关键,超前制定五年发展规划,举全厂之力加强技术改造,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发展与科技进步同行,立于不败之地。

      建厂以来,烟厂先后进行了三次大的技术改造,使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逐年提升,企业实力不断增强,跻身于全国烟草骨干企业之列。虽然烟厂从“六五”到“九五”期间进行了一些技术改造,但是由于受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大都是局部改造或更新,其技改水平还处于那个时代的水平,加之“九五”“十五”10年期间没有进行大的技改,如今烟厂的科技实力与国内先进厂家相比,已经又落后了10年,直接制约着企业的长远生存和持续发展,瞻前顾后,潜在落后的严峻现状不容漠视和等待。

     2005年,以厂长任立、党委书记蒋正林为核心的烟厂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技术改造对于企业生存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壮士断腕的气派大胆决策,前瞻性制定“十一五”技术改造总体规划。经申报省中烟公司和国家烟草专卖局批准立项,并全力筹资推进实施。烟厂“十一五”技改规划坚持就地改造、设计超前、一次到位、建筑与环境和谐的原则进行,重点立项新建卷烟生产联合工房,旧的厂房和设备全部更新,年生产能力50万箱,产品以中档卷烟为主,打造一个全新的汉中卷烟厂。

        2007年,被称为烟厂生命线的“十一五技术改造工程”联合工房在厂生产区开工奠基。在老厂房坚持生产,新厂区进行技改的情况下,全年生产卷烟41.9万箱,同比增长8.89%,销售收入19.7817亿元;实现税金8.25亿元,同比增长16.91%;实现利润2.83亿元,同比增长108%,主要经济指标为历史最好水平。2008年6月30日,烟厂投资3.7亿元的“十一五”技术改造——联合工房主体工程封顶,总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加上设备更新换代项目总投资5.0756亿元。新建的联合工房集烟叶配方、制丝车间、储丝房、卷包车间、薄片车间、膨胀烟丝、原料立体库、成品、除尘、空调等工艺、公用、生产为一体,核心项目是新建一条6000kg/h制丝线。此次技改项目总体水平达到国内同等规模企业的先进水平。当年,烟厂生产卷烟43.1万箱,实现销售收入22.2014亿元;实现税利13.5亿元。

      2009年9月26日,联合工房新的制丝、卷包生产线全线投产。联合工房建成投产,烟厂设备技术得到大幅提升,产品结构得到优化,经济效益大幅提高,为企业与兄弟烟厂合作加工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年生产卷烟44.5万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16亿元,税金11.61亿元,利润2.18亿元,各项效益达历史最好水平。2010年,烟厂生产卷烟42万箱,实现销售收入30.07亿元,实现税金20.85亿元,实现利润4.115亿元。“十一五”技术改造的全面完成,使企业赢得了跻身全国烟草工业先进行列的实力和企业持续发展的时机,年产值、税利以亿元的数额逐年递增,年年刷新烟厂经济效益纪录。

    “十二五”期间,烟厂先后投资1.025亿元、1.74万㎡的汉中卷烟厂生产指挥中心、职工食堂和投资1.43亿元、6.64万㎡的片烟醇化库建设等项目,有效优化了企业办公、职工生活环境和企业辅助设施条件。2014年9月,汉中卷烟厂MES管理系统全面投入使用,烟厂信息化管理、精益化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2005年至2020年,烟厂又前进了15个年头,“十一五”技改的设备技术对于飞速发展的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相比又显得滞后于烟草科技新趋势。市场竞争无止境,科技进步不停歇。一个大型企业发展只有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设备技术和管理水平,才能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021年,烟厂领导班子放眼未来远谋发展,实施“十四五”技改规划。“十四五”技改是决定企业超越现状谋求未来发展,与先进企业同步前行的关键举措。烟厂经申报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国家烟草专卖局批复同意,烟厂立足于建设现代化卷烟工厂的目标,实现卷烟制造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新要求,实施制丝线升级改造和综合库建设、库区配套设施建设项目,2023年5月开工实施,2024年底完成整体改造并投产运行。本次技术改造完成后,保持现有年产40万箱卷烟的产能规模,凸显工厂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环保的生产理念,实现工艺质量和产品结构上水平的总体目标,烟厂科技实力攀登一个新的水平,进一步推动工厂高质量发展。

       以延安精神为内涵 铸造特色汉烟魂

     南郑县是川陕革命根据地之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延安精神深深融化南郑儿女的血液之中代代相传,成为全厂员工永续传承克难致胜的法宝和汉烟之魂。

     汉烟之魂这种潜质每逢挫折或困境就会激发不可估量的精神力量,坚持不懈地铸造自己的企业精神构建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几十年来,烟厂党政组织发扬我党历来重视宣传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运用多种形式,对全厂员工进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延安精神引导,进行“爱厂如家、敬业爱岗、我为烟厂作贡献”的思想教育。并根据企业发展的各个时期的目标任务,提出鼓舞士气的企业精神和理念,鼓励员工自己动手积极劳动建设烟厂,号召职工树立“爱岗爱厂,建功立业”“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思想理念;在企业因产品质量不稳造成产品滞销积压时,厂委会提出“谁砸了烟厂的品牌,就砸了谁的饭碗”的口号和“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奋发图强、埋头苦干、争做奉献”的理念,狠抓产品质量管理,生产优质产品,拓展产品市场;厂党政办公室还创作了《南烟之歌》,举行厂歌大赛和振兴烟厂演讲会、优秀员工事迹报告会,将企业精神和理念融化于职工血液之中,增强员工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形成凝心聚力的强大精神动力。烟厂还开展创先评优劳动竞赛活动,每年评选奖励生产能手、红旗机台、先进班组、先进员工、十佳青年、优秀共产党员、共产党员示范岗,增强员工荣誉感和主人翁精神。

     1975年8月,南郑烟厂员工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提出“卧薪尝胆、苦干三年、建设烟厂”口号,白手起家建起烟厂,逐年发展,成为南郑县的骨干企业和财税大户。

      1981年至1990年,国家烟草专卖局整顿规范烟草市场,南郑烟厂被列为国家计划外烟厂,其生产原料、市场经营和设备购进都受到诸多限制,企业几度更换厂名,多次被国家局叫停,面临被关停的危机,烟厂干部职工没有被困难吓倒,提出了“求实创新,拼搏奋进”的企业精神,企业在夹缝中艰难地求生存求发展,引进人才,深化改革,狠抓技术改造和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参与市场竞争,使企业得到持续发展。

     烟厂将“求实、创新、拼搏、奋进”的“南烟精神”八个大字,高悬于厂房之上,书写于显眼之处,成为全厂职工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力量,并召开“南烟精神”研讨会,研讨“南烟精神”的内涵和实施措施,激励着全体员工拼搏奋进,规范管理,发展生产,创造辉煌。

    1991年8月21日,南郑烟厂被国务院批复,列为全国计划内烟厂,结束了建厂16年没有合法厂名,在夹缝中生存的历史。1995年,烟厂被评为“全国烟草系统先进企业”。1996年,烟厂在市场封锁、生产经营下滑、经济效益亏损的情况下,烟厂提出“狠抓基础、从严治厂、规范管理、追求卓越”的经营理念,实干三年,开拓省外市场,企业实现扭亏为盈。

     2000年,面对税制改革,地方政府追加税赋,烟厂盲目扩大生产,市场供大于求,造成产品积压,货款回笼困难的局面。在此困境下,新一届领导班子发扬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提出“一年搞理顺,两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的工作思路和“以人为本,调整理顺,规范管理,狠抓销售,开拓市场,增加效益”的经营方针,运行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和营销理念,调结构、减产量、降库存、抓质量、降消耗、拓市场,增效益,把企业拉入稳步发展的轨道。

     通过整顿作风、规范管理、竞争上岗、挖潜降耗、减员增效、盘活资产、提升产品质量、开拓销售市场等措施,并与外省强势烟厂联系合作加工品牌。企业很快摆脱困境,良性运转,产销、税利等经济指标稳步上升,四年迈出四大步,再现产销两旺的好势头。

     2005年起,烟厂积极践行国家局提出的“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共同价值观,用“两个至上”价值观规范企业管理和员工行为,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创建高质量发展的优秀企业。

    2006年,陕西中烟工业公司、卷烟总厂对企业文化做了统一规划,印发《陕西中烟企业文化手册》,烟厂按照总厂部署,在全厂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同年,陕西中烟工业公司“智·行”企业文化建设在烟厂全面启动贯彻。全厂职工积极践行“自信点燃激情,进取成就卓越”的“智·行”企业文化理念。公司选拔专业内训师对烟厂“智行”文化理念体系进行全面宣贯和培训,按照公司VI标识管理要求统一了全厂VI标识,规范全厂职工行为,在全厂开展“树立标杆人物,弘扬巅峰精神”“感恩汉烟人物”“党员时代先锋”等富有特色的文化系列活动,树立了一批标杆人物。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的情况下,全厂干部职工一方面抢修被地震损坏的设施,一方面恢复生产,确保生产经营正常进行。

     2009年,烟厂被授予“文明单位”称号。

      2013年,烟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感恩、责任、包容、创新”的汉烟人文精神,通过“好书导读”“十百千”文化教育系列活动,努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通过“文明家庭”“感恩汉烟人物”“党员时代先锋”“标杆人物”评选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岗、巾帼文明岗、工人先锋号、全国青年文明号的示范作用,激发职工拼搏进取、无私奉献,构筑特色企业文化。

     2015以来,烟厂根据发展历史,结合践行“智行”文化体系提出践行“感恩责任包容创新”的汉烟人文精神。组织开展“奋进40年,我与烟厂共成长”“感恩中烟、回馈社会”主题征文活动和“包容创新汉烟企业文化故事”宣讲活动。

       加快视觉识别系统(VI)导入,把全省烟草工业系统统一企业文化理念植入到职工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在厂区围墙铁艺护栏上设置PVC材质UV数码异型雕刻文化长廊;生产指挥中心广场南侧安装87.5平方米企业文化长廊;在厂区草坪和办公区墙体安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栏,统一企业电脑屏保,建立企业文化微信平台,拓展文化载体,全方位宣传企业精神和文化理念。

     2020年2022年,在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下,全厂干部职工一方面加强疫情防控,一方面坚持生产,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受到上级政府的表彰。2022年,汉中卷烟厂生产卷烟39.8万箱,实现产值67.89亿元,调拨卷烟40.92万箱,实现收入69.75亿元,上缴税费50.35亿元,在产量基本持平的情况下,主要经济指标自2016年起连续六年递增,

     经济效益再创历史最好水平。汉中卷烟厂48年的发展历程,凸显了延安精神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延安精神鼓舞着汉烟人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使企业在逆境中奋争发展,在坎坷中成长壮大,创造了振兴民族产业的奇迹。         

      在此,笔者用以前为烟厂谱写的一首歌词《希望之星》作为本文的结尾:     

《希望之星》

百花争艳向太阳,

希望之星有希望。

希望在哪里?希望在烟厂!

进了咱烟厂,一派新气象,

机器在飞转,马达在鸣唱;

人心在欢歌,金叶凝幽香。

情义缕缕万里长,巧手播希望!

青春放光芒,理想谱华章,

科学管理好,效益年年长,

质量争第一,市场宽又广,

振兴经济创名牌,咱厂有希望。

    本文为《南郑区延安精神研究会》专栏而写。2023年7月5日于南郑。


【作者简介】吴元贵,南郑人,烟厂退休职工,曾任汉中卷烟厂宣传科科长、厂报主编。中国民协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汉中卷烟厂志》主编。汉中市南郑区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研究员;南郑区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


【延安精神故事会】

    延安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延安有说不尽的“红色”故事,凤凰山、枣园、杨家岭、王家坪.....走进延安,倾听故事,“延安”和“故事”也从历史深处向我们走来。


  决不可成为特殊的公民

     延安时期的大生产运动是延安精神的重要体现。毛泽东既是大生产运动的组织领导者,又是参加者;不仅号召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而且以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全体军民树立了光辉榜样。

    大生产运动开始时,中央机关生产委员会也研究部署了中央机关的生产任务,并将这个报告送毛泽东批阅。毛泽东聚精会神地看完了这个报告,提笔在报告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对着这个问号,他凝神沉思了好一阵,让警卫员请来中央办公厅主任兼机关生产指导委员会主任李富春:'富春同志,这个报告中怎么没有规定书记处几位同志的生产任务呢?'李富春回答说:'我们考虑书记处的几位同志工作太忙。所以……'毛泽东打断李富春的话说:'不、不、不,这不能成为理由。不能因为工作忙就站在生产之外嘛!'李富春连忙解释:'书记处的同志要抓那么多的大事,哪能事必躬亲呢?'毛泽东笑着摇摇头说:'不,该躬亲的事,一定要躬亲。'他点上一支烟,重重地吸了几口,若有所思地说:'目前,我们全党集中精力抓两件大事,一是整风,二是生产,这是整个革命链条上的两个中心环节。如果抓不好这两个环节,我们就无法抓住整个革命链条;就无法克服困难,渡过难关,坚持抗战;就无法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对于这样的大事,我们不能只是发发号令,而必须身体力行,必须用实际行动为全党、全军和全边区人目作出榜样。作为党的领导机关的成员就更没有理由将收起自己置身于大生产之外!'接着又说,'我们动员全党、全军和全边区人民参加生产运动,我们应该首先站在生产的前列。我们决不可成为特殊的公民!'

    毛泽东的意见被采纳了,中央领导同志都分得了任务。毛泽东也分到了生产任务,只是因为不能走得太远,便在杨家岭他居住的山脚下分了一块地。地虽不多,但靠近河沟,地板硬,石头多,工作之余,毛泽东便扛着撅头去挖。警卫员怕他过于劳累,也扛着撅头去帮忙。毛泽东劝阻他们:'你们有你们的生产任务,我有我的生产任务。这一点地,你们都干完了,我就没有干的了,我的任务怎么能完成呢?'

他的衬衣都被汗水湿透了,还不停地干着。警卫员关切地劝他休息一下,毛泽东笑着说:'不要紧,这算什么累,劳动锻炼,就是要出点汗水!'地挖好后,毛泽东又在田边垒起水坝,准备引水浇地。地整理好后,毛泽东先后种植了辣椒、西红柿、土豆、南瓜等蔬菜。菜苗出来后,出身农家的毛泽东管理非常细致,经常浇水、施肥、锄草,蔬菜长得茁壮、水灵。每当收菜时,毛泽东亲手采摘,用筐子背上交给食堂,并向管理员详细了解一共交了多少斤,还差多少斤。按中央机关规定,每年每人的蔬菜任务为360斤,毛泽东年年都超额完成了。

      1942年6月,斯大林派飞机送医务人员到延安,并给毛泽东捎来了一些礼品。第二天飞机返回时,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并让人缝了个小布袋,装上他自己种的红辣椒,请机组人员转交斯大林。毛泽东微笑着说:'延安这里,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我就给斯大林同志这点礼品,表示我的谢意吧。'毛泽东给斯大林的不仅仅是一袋红辣椒的谢意,更重要的是送去中国共产党人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


【延安精神知识】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艰苦奋斗13载,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诞生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的一百五十八篇文章中,有九十二篇写于延安,为新中国的成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延安精神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宝贵的精神财富。


【历史珍贵老照片】

       1946年1月,大雪后的延安,毛主席在空旷的院子里打起了乒乓球。这张珍贵照片真实记录了毛主席在战争年代也坚持体育锻炼的精彩瞬间:照片中的毛主席穿着厚厚的棉袄,手持不规则的光板乒乓球拍,在桌子拼成的“自力更生牌”案子挥动着球拍。

审核:熊举华

主编:路汉旭

统筹编辑:吴元贵    何祥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春卷烟厂的80年沧桑巨变
烟标收藏:浓缩我国香烟的发展历史(组图)
烟厂与烟标丨兰州卷烟厂
宁波卷烟厂发展史
“美丽”烟标与华成烟公司
长春卷烟厂80多年的沧桑巨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