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做人必须打出去的七张王牌与深埋心底的7条心计:什么人才算成熟,城府怎么理解

有些 东西应该藏而不露,那叫成熟,叫有城府;有些东西却必须露而不藏,不仅应该让人看见,而且必须像旗帜一样高高举起,最好使之成为你的一种符号,一种身份的代名词。

所谓打出去的牌,就是要给人看的牌,这种牌要大,要正,要能说明问题,还要镇得住人,让人一说就竖大拇指,故称之为王牌。 做人做事顺遂成功必有的七张王牌助你做人做事一帆风顺。

第一张王牌    信得过,靠得住,高素质,做人的金字招牌

靠得住是做人的一种素质,也是一种智慧,更是做人的一面金字招牌。靠得住,才能被人信任,被人信任才能获得机会,有机会才能展现和锻炼自己的能力,有能力才能创造一番事业--这是一务生存与发展的越由之路,适用于任何时代。

谁都想出人头地,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一个人能否成大事是由众多因素决定的。其中,可靠处处受信任是至关重要的基础部分,而一个不讲信用、做事不负责任、说话不算数的人,就不可能通过这一关。

第二张王牌    宽胸襟,更坦荡,能容人才能容天下

人与人不一样,事与事有区别,不可能人人都合我们的心思,事事都如我们所恳,但是,生活还得继续,我们依然每天要与人交往,每天要办事,解决这一矛盾的惟一途径就是学会宽容。能客人才能与人相处,才能最终容天下。

宽胸襟是一种做人的肚量,也是一种修练之后的大悟大彻。求同存异,是不变的生存法则。懂得宽容他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

胸怀宽广,是一个人心态处世风格的整体反映,没有人不喜欢与这样的人打交道。他周围总是充满人气。

第三张王牌    善结缘,更惜缘,左右逢源方能事事顺达

朋友多可以互相帮忙,共同发展;朋友友越多可供选择的路就越多,办事就越发通畅、快捷,成功机率就会大大增加。而少树敌会使自己少受一些恶毒的抵抗和损伤,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善于结缘,多交朋友,编织一张结实的"关系网",就能聚集自己的人脉,使自己做人如鱼得水,做事左右逢源,一生颇顺、事事如意。

第四张王牌    厚而精,精而益,做人要厚道,办事要精明

厚道不是愚钝、蠢笨,不是死心眼,一根筋,厚道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实用大智慧.是让人信服并且愿意与之交往的一张王牌,是我们聚积人脉、获得机会的"吸铁石"。精明不是耍滑头、玩小聪明,更不是使小伎俩坑害别人,精明是解决问题使双方获利从而实现"双赢"的必要手段,真正的精明应该体现在结果上而不是过程中,是别人感觉很舒服却看不出来的东西。

第五张王牌    高心气,志更远,志存高远,生气不如争气

俗话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看到别人功成名就,有名车有别墅有丰厚的收入,我们该怎么办?眼红、生气是无济于事的,那样永远也没有机会超过别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别人的大富大贵、腰缠万贯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生气不如争气,相信自己,别人能我们也能,化心动为行动,做人只有志存高远,才能有所成就。

第六张王牌    好共事,方可圆,求同存异,单打独斗难成气候

好共事不是简单的好说话好脾气,而是优势互补、求同存异的生存策略与艺术。好共事,能够与人和谐相处,建人与人合作的基础,也是成就大事的必然选择。

合作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那种想凭借一己之力,靠单打独斗成事的个人英雄主义,已经不适应时代的步伐,不与人合作或者不会与人合作就不可能成大气候。

第七张王牌    能办事,事则亦,做人要有几样真本事

靠天靠地靠关系,不如靠自己。做人不能全是虚的,有本事、能办事,才能在社会上稳住脚跟。一切都会改变,唯有真才实学是别人无法抢走的。也无须担心时运不济。没机会时我们可以韬光养晦为别人服务,那时我们是一块有价的"香饽饽";逮着机会立刻就能趁势而起,那时想停都停不下。有些东西应该藏而不露,那叫成熟,叫有城府;有些东西却必须露而不藏,不仅应该让人看见,而且必须像旗帜一样高高举起,最好使之成为你的一种符号,一种身份的代名词。

1、雨中送伞  雪中送炭  胜过锦上添花

人活于世,必然有助人之时。但是一定要记住:救人要救急,要做到雪中送炭而不是去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都是常用的感情投资的手段,虽然二者都是"给",都是感情投资,但聪明的^翁,^识到,由于给的对象不同、东西不同、时机不同,效果也自然不同。两者相比,前者更好。因为:第一,对给者来说,相对成本低。一篓"炭"的价钱比一篮"花"要低,如果是金枝玉花,花就更贵了。对聪明之士来说,雪中送炭要比锦上添花更划算。

第二,对被给者来说,相对价值高。这个相对价值,主要是实际效用大小的问题。炭对于雪中人来说,实际效用很大;而花对于锦上人来说,实际效用就小得多。

第三,对给受双方来说,道义价值都高。锦上添花,有趋炎附势之嫌,道义价值是负的;雪中送炭,有扶危救困之名,道义价值之高,可想而知。

第四,受者对给者的回报高。雪中送炭的回报有多高?保守的估计,是投入一碗饭,回报一千金。这是汉代名将韩信对漂母的回报。韩信饿肚子时,漂母经常给他饭吃,待韩信封侯后,回报漂母一千金。这个回报还算是小的。吕不韦得到回报更大。他花费了一批金银、一个宠妾、一个儿子就夺来了一座江山。这是聪明人的大生意经。

第五,给者对受者的约束力强。一旦有人给你雪中送炭,你为送炭者无论回报多少东西,都不为过。你如果不回报或不能按要求回报,你就会背上不仁不义之名。

所以说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当他人口干舌燥之时,你奉上一杯清水,这胜过九天甘露。如果大雨过后,天气放晴,再送给他人雨伞,这已没有丝毫意义了。

【编者点评】

结人缘、拉关系也有个成在和边际效应问题,在他人困境时,主动上前叫帮,在别人发达时上前叫攀,效果自然不同。所以,平时就要善于从落泊的人群中寻找"可靠"之人,给于帮助。在别人最困难之时伸出援手,会让人感动一生,一辈子记住你的好处,那么当你需要帮忙时,他必定会竭力相助。这样,你为人处世还就必然会左右逢源,事事顺达。

2、记住对方的名字

国外一则格言说,人对自己的名字比地球上所有名字的总和还要感兴趣。因此记住别人的名字,而且很轻易就能叫出来,等于给人一个很巧妙而又有效的赞美。

人的社会是复杂的,和人打交道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有很多方法可以让我们在和别人交往时游刃有余,得心应手。记住别人的名字并在适当的时候叫出他,也是需要我们把握的一项和人交往的技巧。这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基本的礼貌,我们会因记得对方的名字而获得他人的好感,而且有时还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准确地记住别人的名字并叫出它或者很好利用别人的名字,很可能对你的人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安德鲁·卡内基被称为钢铁大王,他成功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实际上他对钢铁的了解并不比一般人多。他成功的原因,是由于他知道怎样为人处事。小时候,他就表现出组织才华和领导天才。等到十岁的时候,他发现了人们把自己的姓名看得惊人的重要。而他利用这项发现赢得了别人的合作。当他还是个苏格兰小孩的时候,他抓到了一只母兔子。后来他发现了一整群小兔子,但却没有东西喂它们。

他想出了一个很绝妙的法子,他对邻居的孩子们说,如果他们能找到足够的苜蓿和蒲公英喂饱那些兔子的话,就可以用他们的名字命名那些兔子。这个法子太灵验了,因此所有的兔子都活了下来。卡内基对此一直不能忘怀。好几年之后,他用同样的方法赚了好几百万美元。比如,有一次他想把铁轨卖给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而该公司当时的董事长是艾格·汤姆森。

因此,卡内基在匹兹堡建立了一座巨大的钢铁厂,取名为艾格·汤姆森钢铁厂。当汤姆森听到这一消息时,他觉得自己很受重视,得到了尊重,便很高兴地和卡内基签了购买合同。

谁都希望自己能够被人记住,谁都希望自己的名字受人重视。留心记住那些看来对你有用的人的名字,这不仅仅是礼貌的问题,而是你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你就需要他的帮助。

吉姆没有进过一所中学,但是在他46岁的时候,有4所学院已经援予了他荣誉学位,他同时也成为民主党全国委员会的主席、美国邮政总局局长。

记者去访问吉姆,请教他成功的秘诀,他说:"努力工作。"于是记者说:"别开玩笑了。"他接着问记者认为他成功的理由是什么。记者回答:"听说你可以叫出一万个人的名字。""我能叫出五万个人的名字。"他说。

他的这项能力使他帮助富兰克林·罗斯福进入了白宫。在吉姆为一家石膏公司推销产品的时候以及在升为小镇上一名公务员的那几年,他创造了一套记住别人姓名的方法。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每次他新认识一个人,他首先问清楚那个入的全名、家庭人口、他的职业以及政治观点。他把这些资料全记在脑海里。第二次他又碰到那个人的时候,即使过了一年,他还是能拍拍对方的肩膀,询问起他妻子和孩子的情况,以及他家后面种的那些植物。难怪他有一大群拥护他的人!在罗斯福竞选总统活动开展前的好几个月,吉姆每天都写好几百封信,给遍布西部和西北部各州的人们。然后,他跳上火车,在19天内足迹踏遍了19个州。那1200英里的路程,他以马车、火车、汽车和轻舟代步。

每天到一个市镇,就和他所认识的人一起吃早餐或午餐,喝茶或者吃晚饭,跟他们谈肺腑之言。然后,又继续他的下一站。等他回到东部,他就写名单,然后加以整理,于是他就有了成千上万个人的名字了。这名单上的每一个人,都会收到一封吉姆的私函。那些信都以"亲爱的比尔",或者"亲爱的杰克"开头,结尾总是签上"吉姆"。

由此可见记住别人的名字对一个人的成功有莫大的帮助,同样也使自己多了许多朋友,记住别人的名字在给别人带去惊喜的同时会给自己的事业带来意料不到的收获。

【编者点评】

名字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你记住了他的名字,即使很久不曾谋面也能轻易地叫出来,你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许多善于交际的人就是记住别人名字的高手,记住他人的名字是人际交往中左右逢源的重要方法或手段。

3、关心对方最关心的事情

每个人都希望受到别人的重视,都希望别人把目光聚集到自己身上。如果你能够先重视他,对他所关心的问题或事情,你能够为他办理得很好、很妥帖,那么,别人才会把目光投向我们,重视我们,并为我们办理一些事情。对别人显示你的兴趣,关心他最关心的事或人,是与人交际中必须要学会的一件事。它不仅可以让你交到许多朋友,有时候还会有意外的收获。

查尔斯·华特尔就职于纽约市一家大银行。一次,他奉命写一篇有关某公司的机密报告。他知道某人拥有他非常需要的资料,那人是一家大工业公司的董事长。于是,华特尔去见那个人。当华特尔被迎进董事长办公室时,一个年轻的妇人从门边头探进来,告诉董事长,她这几天没有什么邮票可给他。

"我在为我那12岁的儿子搜集邮票。"董事长对华特尔解释道。华特尔说明他的来意,开始提出问题。董事长的说法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很显然,他不想把心里的话说出来。这次见面时间很短,没有任何实际效果。

华特尔当时真不知道怎么办好了,后来,我想起了董事长秘书说的话--邮票,12岁的儿子......联想起自己在银行的国外部门搜集邮票的事--从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件上取下来的邮票,华特尔有了主意。

第二天早上,华特尔又去找那人,传话进去,说有一些邮票要送给他的孩子。华特尔被很热诚地带了进去。那个董事长满脸带着笑意,客气得很。 "我的乔治将会喜欢这些。"他不停地说,一面抚弄着那些邮票, "瞧这张!这是一张无价之宝。"

华特尔回忆这次见面说:"我们花了一个小时谈论邮票,看他儿子的照片,然后他又花了一个多小时,把我所想要知道的资料全都告诉了我--我甚至都没有提议他那么做,他把他所知道的,全都告诉了我,然后叫他的下属进来,问他们一些问题。他还打电话给他的一些同行,把一些事实、数字、报告和信件,全部告诉我。用一位新闻记者的话来说,我大有所获。"

这个关于邮票的故事,我们似乎在别的成功人士的传记里也看到过。相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件也不少。假如我们像华特尔那样对别人的工作、生活能够充满热情,并给予积极的帮助,双方之间的关系一定会越来越近,那还会有什么事情是干不成的呢?

当我们对他人感兴趣、关心他最关心的人或事时,别人就会感觉到我们对他的诚恳与尊重,同时也会对我们报以微笑。如果我们总是一种不理不睬或高高在上的姿态,对他人没有半点兴趣,试想谁还能够对我们充满好感呢?

只有关心他人所关心的,才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从而使自己得到自己想要获得的东西,也才能在人际交往中左右逢源。

【编者点评】

只有让人关注、重视,我们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才会在人际交往中左右逢源。那么先关注别人、关心他最关心的人或事,并投其所好、拉近距离,这样就会使我们得到别人的回报。

4、交友不拘泥   诤友不能缺

结交朋友不能固定在一个圈子、一个范围内,而应该各行各业的人士都有所交往。但是在交往的过程中,有一种朋友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诤友",就是能及时指出我们的错误并帮我们纠正的人,拥有诤友,会使我们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没有一个人是完美无缺的,以至于完全不需要向他人讨教。不听入劝的人,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傻瓜。即使是最有独立见解的人,也应当注意友善的忠告。

人的一生受朋友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很多人因为朋友而成功,也有很多人因朋友而失败,甚至因朋友而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害怕因为朋友而失败,那不交朋友可以吧?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因为没有朋友,也就差不多无路可走,寂寞一生了,即使你闭紧心扉,还是会有人来用力敲。当有人来敲你的心扉肘,你应还是不应?应的话,可能那是个坏朋友;不应的话,可能失去一个好的朋友。

因此,你总是要面对"交朋友"这个问题。交到好的朋友,你可能会受益一生,得到无限的乐趣,至少不会受到伤害;而若交到坏的朋友,想不走入歧途、不倒霉是很难的。

一样米 养百样人,人有很多种,在对待朋友的态度上也有很多种类型,有每天说好话给你听的,有看到你不对就批评、指责你的;有热情如火、喜欢奉献的,也有冷漠如冰,只考虑个人利益的;有憨厚的,也有狡诈使坏的......

这么多类型的朋友,好坏很难分辨,而当你发现他坏时,常常是来不及了,因此平时交往经验极为重要。不过有一种类型的朋友肯定是值得交往的,那就是会批评、指责你的朋友。

和只会说好话的朋友比起来,那些只知道批评、指责你的朋友是令人讨厌的,因为他说的都是你不喜欢听的话,你自认为得意的事向他说,他偏偏泼你冷水,你满腹的理想、计划对他说,他却毫不留情地指出其中的问题,有时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地就把你做人做事的缺点数说一顿 ...... 反正,从他嘴里听不到一句好话,这种人要不让人讨厌也真难。

但是这种朋友,如果你放弃,那就太可惜了。

基本上,在社会上做过事的人都会尽量不得罪人,因此多半是宁可说好听的话让人高兴,也不说难听的话让人讨厌。说好听话的人不一定就是"坏人",但如果站在朋友的立场,只说好听的话,就失去了做朋友的义务了;明明知道你有缺点而不去说,这算是什么朋友呢?如果还进一步"赞扬"你的缺点,则更是别有居心了。这种朋友就算不害你,对你也没有任何好处,大可不必浪费时间和这样的人交往。

但实际情形如何呢?很多人碰到光说好话的朋友便乐陶陶,不知是非了;其实他们顺着你的意思说话,会让你高兴,为的就是你的资源--你的可以利用的价值,很多入被朋友拖累就是这个原因。

比较起来,那些让你讨厌、像只乌鸦、光说难听话的朋友就真实得多了。这种人绝对无求于你 (不挨你骂,不失去你这个朋友就很不错了),他的出发点是为你好,这种朋友是你真正的朋友。

因此交友不可只结交一些顺着你的入。真正的朋友是不会一味奉承,一味顺着你的人,有什么缺点,有什么短处,他们就会指出来,这样的诤友是人生中最不可缺少的。有了他们的真诚相帮,我们才能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在人生路上顺畅前行。

【编者点评】

诤友的话虽不顺耳,但诤友的心是赤诚的,他之所以指出我们的缺点只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好。拥有诤友,就会使人及时纠正错误,少犯过失。这是人生无比宝贵的财富。

5、距离不可太远,也不要太近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两只刺猬相处一样,靠得太近则相互受伤,离得过远则觉得寂寞。因此与人交往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才能产生美感,交往中要注意:距离不可太远,也不可太近。

人一辈子都不断在结交新的朋友,到哪里都能够交到朋友是一件好事,但是人不能像熊瞎子掰玉米那样交朋友,而且新的朋友未必比老的朋友好,失去友情更是人生中的一种损失。有的时候,维持和老朋友的友谊比交新朋友更加重要,因为相知多年,彼此熟知,合作会更加默契。这样的老朋友做搭档,更容易成就一番事业。

但是要维持友谊,一定要注意"保持距离"!这是很多人不了解的。这似乎有些矛盾,好朋友应该整天呆在一块才对啊,古人交朋友常说的"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恨不得死都死在一起,为什么还要保持距离呢?

问题就在于很多"铁哥们"就是因为一天到晚在一起,所以才处腻了,处烦了,才疏远了,而保持距离则能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人与人之所以会产生"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感觉。之所以会有"铁哥们"、"死党"的产生,是因为彼此的气质互相吸引,一下子就越过鸿沟而成为好朋友,这个现象无论是异性或同性都一样。但无论如何相互吸引,双方还是会有差异的,因为彼此来自不同的环境,受不同的教育,有不同的利益,因此人生观、价值观再怎么接近,也不可能完全相同。

人与人之间有时和刺猬一样,离得太远觉得太孤单,靠得太近又相互伤害。朋友之间首先会经历一段"蜜月"期,当"蜜月"期一过,便无可避免地要碰触彼此的差异,刚开始还能够尊重对方,理解对方;随着友谊的加深,双方无话不谈,彼此之间的交锋和矛盾开始出现,逐渐变成容忍对方;到最后大家对谁也不客气,就成为要求对方,当要求不能如愿,便开始挑剔、批评、争吵,然后结束友谊。

朋友之间往往因为一些小事造成感情的破裂。有个人和同租一间房子的房客成为朋友,后来因为对方一直不肯倒垃圾,他认为这对他很不公平,于是愤然而搬了出去。还有就是有时因为一些问题起了争执,吵了起来,彼此伤害了对方的感情,相互再难以接受,于是逐渐疏远,成了陌路之人。早知如此,还不如当初注意一点,不要走的太过靠近,友情维持得更长久一些。

那么我们怎样"保持距离"呢?简单地说,就是不要太过亲密,不要一天到晚在一起,也就是说,心灵是贴近的,但是不要总是粘在一起。能"保持距离"就会尊重对方,便可以防止相互磕碰而产生伤害。

但是事情过犹不及,有时太过保持距离也会使双方疏远,尤其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大家工作忙,接触的人也多,很容易就忘了对方,因此对好朋友,也要打打电话,了解对方的近况。偶尔找机会碰个面吃吃饭、聊一聊,否则就会从"好朋友"变成"朋友",最后变成"只是认识了"!这样一来,就违背了保持距离的初衷了。所以为了人生有友情相伴,友谊长存于彼此之间,朋友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是最好的选择。

【编者点评】

"距离产生美"。不近,让人感觉生疏,太近了,缺乏安全感,真正的善于结缘就是会与入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会使彼此之间相处的更为融洽,把握好这个"距离"的度,是门学问,也是一种技能,需要用心地体味和修炼。

6、交友不挑剔  心中尺度明

处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交友是必不可少的。既要结交生死与共、患难不移的朋友.也要善于和三教九流、各式各样的人交朋友,在交朋友的时候是不能挑剔的,但是自己心中要有数、有个尺度。

既要广泛交友,又要谨慎选择。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鲁迅先生说过"要略小节而取其大"。略小节,取其大,就是不斤斤计较不足,而要从大处着眼。看人首先看大节,而不是盯住对方的缺点和错误不放,而要用发展的、变化的观点看人。如果不是略其小,取其大,就不能与人为善,就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一个人,就可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就可能把朋友推开,而得不到良好的人缘。朋友相交以"诚",此乃至理,但也要心中自有深浅分个等级。有人说分等级,不就不诚了吗?其实这并不矛盾。

有个地方绅士,朋友无数,三教九流都有,他也曾逢人夸耀,说他朋友之多,天下第一。后来有人问他,朋友这么多,你都同等对待吗?

他沉思了一下说:"当然不可以同等对待,是要分等级的!"他说他交朋友都是诚心的,不会利用朋友,也不会欺骗朋友,但别人来和他做朋友却不一定是诚心的。在他对朋友中,人格清高的朋友固然很多,但想从他身上获取一点利益,心存二意的朋友也不少。

"对方有坏意,不够诚恳的朋友,我总不能也对他推心置腹吧!"这位绅士说,"那只会害了我自己。"

所以在不得罪朋友的前提下,他把朋友分了"等级",即有"刎颈之交级"、"推心置腹级"、"可商大事级"、"酒肉朋友级"、"点头哈哈级"、"保持距离级"等等。

他就根据这些等级来决定和对方来往的亲密度和自己心窗打开的程度。

"我过去就是因为人人都是好朋友,受到了不少伤害,包括物质上的伤害心灵上的伤害,所以今天才会把朋友分等级。"他说。把朋友分等级听来似乎无情,但听了那位绅士的话,使我们觉得分等级的确有其必要--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要把朋友分等级其实不容易,因为人都有主观的好恶,要十分客观地将朋友分等级是十分难的,但面对复杂的人性,你非得勉强自己把朋友分等级不可。心理上有分等级的准备,交朋友就会比较冷静客观,可把受到的伤害降到最低。

要把朋友分"等级",对感情丰富的人来说可能比较难,因为这种人,往往在对方尚未把他当朋友时,他早已投入感情;而且把朋友分等级,他也会觉得有罪恶感。

不过,任何事情都要经过学习,做人和交朋友也是如此。慢慢培养这种习惯,等到了一定年纪,自然热情冷却,不用再提醒,也会把朋友分等级了。

分等级,可像上述那位绅士那样分,也可简单地分为"可深交级"和"不可深交级"。

可深交的,你可以和他分享你的一切,不可深交的,维持基本的礼貌就可以了。这就好比客人来到你家,真正的客人要请进客厅,像推销员之类的在门口应付就可以了。

另外,有一种"朋友"也是你不能忽略的,那就是在应酬场合认识,只交换名片,谈不上交情的"朋友"。这种"朋友"各种行业各种阶层都会有,你不应把这些名片丢掉,应该在名片中尽量记下这个人的特征,以备再见面时能"一眼认出"。但最重要的是,名片带回家,要依姓氏或专长、行业分类保存下来;你不必刻意去结交他们,但可以找个机会在电话里向他们请教一两个专业问题,话里自然要提一下你们碰面的场合,或你们共同的朋友,以唤起他对你的印象。有过"请教",他对你的印象也会深刻些。当然,这种"朋友"不可能帮你什么大忙,因为你们没有进一步的交情,但帮小忙,为你解决一些小问题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广泛交友对人是有益处的,但不可能对所有朋友都"全抛一片心",全都同样对待,在心中要有个尺度、交往时要分个深浅。

【编者点评】

多结交朋友是没错的,多个朋友多条路嘛!朋友越多我们办事就越方便、越顺利,但是朋友有许多种,不能对所有朋友都同等对待,在交往中要有个尺度。所谓看酒下菜,什么人给什么招待。

7、滥交友 祸患大:对贱人、小人、恶人 不可不设防

朋友本是互相扶持,互相帮助的,但是在利益面前,保不准会有朋友把你牺牲掉来保障他的利益、前途,故而交友时一定要慎重,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当作朋友的。

在南北朝时期,沈约和范云是很要好的朋友,当时南齐的大司马萧衍握有实权,他想让齐和帝把帝位禅让给他。沈约是萧衍身边的人,他对萧衍进言说: "如今连三岁小孩都知道齐朝的国运不久了,您英明神武,应该挺身而出,接受天命啊。天意不可违,人心不可失。"萧衍听了心里很舒服,说:"我正考虑这事呢。"

沈约走后,萧衍又召进范云,告诉他自己想让齐和帝禅让的打算。范云的回答与沈约一样,萧衍高兴地说: "果然是智谋之士啊,见识如此相通!你明天上午带着沈约一起来!"

范云出门后,告诉了沈约,沈约眼珠子一转,叮嘱范云:"明天上午,您可一定得等着我。咱俩一起去。"范云当即答应了。但到了第二天上午,沈约却提前去了。萧衍命令沈约起草接受禅让登基的诏书,沈约忙说: "我昨晚早就起草好了。"说着递了上去。萧衍很高兴,连连夸奖沈约会办事,并说: "事成之后,这头功是你的。"

不久,范云从外面赶来,到了宫门,却无法进去,只好在寿光阁外焦急万分地走来走去,口里不停地发出"咄咄"的声音,看来急得够戗。

等到沈约出门,范云赶忙上去问道: "怎样安排我?"沈约举起手来向左一指,暗示已安排范云为尚书左仆射一职,范云这才如释重负地说道:"这还差不多。"

沈约做人很成问题,为了抢头功,把朋友给涮了,一面叮嘱别人"一定要等着我",一面却提前进宫。兜售自己的私货,将开国的头功一把抢在手中。和这样的人共事,能不小心吗?

五代时期也有一件类似的事,当时有两员大将,一个叫张颢,一个叫徐温,他们在一起密谋,准备杀死节度使杨渥,然后二人取而代之。

但是,这是冒很大的风险的事,要是事情败露,只会招致杀身之祸,甚至牵连到九族的啊!怎么做才能既从事变中捞到好处,又不用担当失败的风险呢?狡猾的徐温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一天,两人在具体商谈事变事宜的时候,徐温对张颢说:"在行动的时候,如果我们两方面的兵马都参加的话,必然步调很难协调,不如全部用我的兵马吧,那样便于指挥,成功的几率也大得多。"张颢想到,徐温肯定想独占功劳,那可不能让他得逞。他便对徐温的提议表示反对。徐温于是顺水推舟说: "两方面的军队确实是不便于行动,你要是不同意全部用我的兵马,那就全部用您的手下吧!"张颢欣然同意了。事情就这样决定了下来。后来事变失败了,朝廷开始彻底追查叛党,由于发现被捕的士兵全是张颢的手下,因此大家都认为徐温当时根本就未曾参与谋反的事,徐温就这样得以置身事外。

不可否认,徐温是一个阴险奸诈之徒。但是,就事论事,他的方法真是绝妙:兵变成功,自己是一个参与者,自然可以分得一杯羹;兵变失败,自己可以安然置身事外.不担一丝风险。虽说多交一个朋友比多树一个敌人强,但若真正交到一个可疑的朋友就犹如引狼人室,这比看得见的敌人更可怕。现实生活中,由于长期的敌对关系,对手会去研究你的弱点,发现你的缺陷,并会以朋友的身份巧妙地攻破你的防线。因此,可疑的朋友就是最大的敌人。

公元23年,汉室皇族刘玄称帝,与此同时,有个名叫王郎的占卜者,自称是汉成帝的儿子,也自立为帝,建都邯郸。于是,刘玄派刘秀率军与谢躬的军队-起作战,结果打垮王郎,攻占了邯郸。谢躬一向与刘秀不和,曾经几次打算起兵攻打刘秀,只是怕不敌刘秀,才没有动手。他与刘秀的军队共同驻扎邯郸,难免要发生摩擦。

刘秀工于心计,决定慢慢收拾谢躬。谢躬的部将抢掠民物,谢躬知道后从不向刘秀通报,刘秀心里虽然不满,但不露声色,而且经常当面夸奖谢躬忠于职守。时间久了,谢躬渐渐不再对刘秀有所顾忌。

谢躬的妻子知道这种情况后,时刻告诫丈夫说: "你与刘秀长期以来互不亲善,千万别轻信他的虚情假意,如果不加以防备,终有一天要受他所害。"

然而,谢躬却把妻子的话当成耳边风,率领部下回到邺城驻扎。不久,刘秀率兵南下,攻打一支农民起义军,他借故请谢躬出兵配合,袭击另外一支农民起义军。

谢躬答应了他的要求,让大将刘庆、太守陈康留守邺城,自己亲自带兵去执行袭击的任务,不料那支农民起义军战斗力很强,谢躬的军队大败。

其实,请谢躬配合作战是刘秀的一条计谋。谢躬一离开邺城,刘秀一面派偏将吴汉率领军队进击邺城,一面派一个能说会道的辩士游说太守陈康,要他归附刘秀,否则,大兵一到只有死路一条。陈康见大势已去,便逮捕了大将刘庆和谢躬的妻子,向吴汉投降。谢躬完全没有想到陈康会背叛自己,带了少数败兵退到邺城,见城门开着,便骑马进去。

不料,刘秀的军队早已埋伏在城门左右,随着一阵鼓声,伏兵冲出来将谢躬拖下马,用绳索紧紧捆住,随即吴汉从腰间拔出剑来,手起剑落,将谢躬劈作两段。

谢躬未听妻子的告诫,对刘秀失去了防备之心,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我们要以古人为鉴,交友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所交非人、引狼入室,否则的话后悔都来不及。

【编者点评】

交友要广泛,更要慎重,要看清对方的为人,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因此不能把什么人都当作朋友对待。一旦交友不慎,不但不能事事顺达,反而会处处碰壁,甚至是惹火烧身,你要记住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好心态9-4
瞬间抓住人心的66个关键之怎样抓住朋友的心
揣摩透人心的五个技巧,学做一个有城府的人
城府深的女人,大多都很合群
精减你的朋友
可交与不可交的朋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