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平津战役大手笔:歼敌52万,仅5万守军逃脱,总结三招解决蒋军

主席的大手笔2: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作者:桅杆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规模空前,跨度约半年时间,可以写一部鸿篇巨著。谨以此文,说说主席布局大决战的脉络。昨天说了辽沈战役。由于平津平津战役与辽沈战役密切相关,今天就说说主席在平津战役上的布局。

辽沈战事进行期间,主席就开始谋划如何解决华北傅作义集团。10月31日,主席致电林罗刘等,提出“在沈(阳)营(口)线战斗结束后,应休整一个月左右,约于十二月上旬或中旬开始出动,攻击平津一带,准备于明年(1949年)一月至六月期间,协同华北力量歼灭傅作义主力”。此时,沈阳和营口尚未解放,辽沈战役还没有最后结束,主席已经开始考虑下一个目标,即华北的傅作义集团了。

东北全境解放后,当时双方的态势是:东北野战军成为我军强大的战略预备队。蒋氏对此非常恐慌,尤其对华北局势异常担忧:如果东北野战军入关与华北解放军会合,兵力将超过100万,傅作义集团50多万部队根本无力抵抗。为此,蒋校长设想放弃华北,将平津地区的军队撤向江南,以加强长江防线,意图保住半壁江山。但傅作义不是嫡系,对蒋校长有很强的戒备心理,不愿意南撤,宁愿必要时西撤去自己的“根据地”绥远。

1948年11月4日,即辽沈战役结束的第三天,蒋、傅在南京商谈下步行动时,蒋及傅作义等高级军事将领,均估计东北野战军在辽沈大战之后,至少需要3个月以上休整时间。因此,可以先行观察一段时间。从11月中旬开始,傅作义开始调整部署,将兵力收缩到张家口、北平、天津、塘沽一线,保持西撤、南撤的通道,做战、撤两手准备。摆了个一字长蛇阵,而且是条两头蛇:傅作义把自己的傅系兵力摆在北平至张家品一线,把中央系兵力部署在北平至塘沽一线。其如意算盘,是一旦形势不利,他的傅系兵力可西撤绥远,中央系可以从塘沽乘船南撤。

主席对华北蒋军的意图洞若观火,目标也很明确,就是要在华北就地消灭傅作义集团。因为无论其南撤还是西撤,都会大大增加后续作战难度,影响解放战争进程。由于华北军区部队实力较弱,三个野战兵团中,华北1兵团在徐向前的带领下正在围攻太原,华北2、3兵力只有13万人,无力对抗傅作义集团。因此,要达成就地消灭傅作义集团这一目标,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动员东北野战军提前入关,尽早加入平津战场;二是设法稳住傅作义集团,使其在东野主力入关前下不了撤退的决心。

按常规,一场大战之后,部队需要较长时间的休整。10月31日,主席在给林罗刘的电报中,主动提出在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野战军休整1个月左右。但针对华北蒋军在留、撤之间摇摆的状况,为防止日久生变,主席的态度开始变化。11月16日,主席在电报中分析了华北敌情后,与林罗刘商量要“早日入关”。17日,林罗刘谭复电主席“东北主力提早入关很困难”,并列举了一系列的实际困难。

同一天,主席再次致电,在通报了华北敌军有西撤或南撤迹象的情况后,要求林罗刘郑重考虑下述两个方案:一是提前于本月25日左右起向关内开动,如敌正在南撤,可歼其一部或大部,如敌尚未开动,可抑留该敌,继续休整;二是仍按原计划休整到12月中旬再入关,蒋、傅要撤就让其撤走,准备东野到平津后无仗可打。这次电报仍是商量,但倾向性已经很明显,已经有动员的味道了。18日,主席再次致电林罗刘,要求突然包围唐山、塘沽、天津三处敌人。这次已经不是商量而是命令了。19日,林罗刘回电:“我们决遵来电于廿二日出发”。主席同时还命令华北军区第2、3兵团准备阻击傅作义部西撤。至此,东北野战军提前入关问题得到解决。

为了稳住傅作义集团,一是命令华北3兵团(杨成武兵团)撤围归绥(今呼和浩特),秘密东进。二是要求东野主力秘密入关,夜行晓宿,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三是采取一系列的欺骗行动,如在东野入关行动开始以后,东北报纸继续宣传各部队开展庆祝活动及休整消息;林彪在12月2日到达喜峰口,《东北日报》当天发表消息说“林彪正在沈阳主持东北局会议”等。四是在12月中旬命令华东野战军暂缓歼灭包围中的杜聿明集团。此外,还通过地下组织积极开展争取工作。这一切的目的只有一个:让蒋、傅在撤、留问题上难做决断。

无论是东野提前入关,还是稳住傅作义,都是主席一手布局的,并且是全国战场一盘棋。

傅作义在“林彪至少要休整3个月以上”的美好愿望和撤与留的犹豫观望中,11月23日,也即辽沈战役结束才20天,东北野战军12个主力纵队和特种兵纵队约80万人,即开始秘密入关。东野部队晓宿夜行,到12月上旬越过长城后,被敌军发现。林彪随即下令后续部队一律改为白天行军。

对付傅作义这个两头蛇的一字长蛇阵,主席的破阵之法是掐其头、断其身:即掐住西边的张家口和东边的塘沽这两个头,然后隔断张家口、北平、天津至塘沽之间诸点的联系。为此,主席开始调兵遣将了,不仅指挥解放军,也“指挥”傅作义。请看:

11月22日,主席致电华北3兵团:“傅军有收缩各外围据点集中平、津向南逃跑之可能,为阻其逃跑,……你们迅速秘密东进,协同詹大南(冀热察军区司令员)部切断平张联系,包围张家口,使张家口之敌无法向平张收缩,吸引北平之敌派部西进救援张家口。”1948年11月29日,华北3兵团突然包围张家口,平津战役的大幕正式拉开。傅作义“服从”主席命令:一见张家口被围,果然立即从北平抽调3个军西进,其中王牌35军增援张家口,16、104军随后接应。

在这期间,傅作义得知东野主力进关,一面令35军撤回北平,一面将其他部队调到北平。主席包围张家口,一招引蛇出洞,傅作义非常“配合”,一番折腾下来,35军在新保安被华北2兵团(杨罗耿兵团)包围,16、104军在接应35军的途中被东野先遣兵团消灭,东野主力也利用这段时间进抵平津地区,隔断了塘沽、天津、北平之间的联系。主席掐其头、断其身的部署已经完成。到这个时候,傅作义集团50万大军被孤立在五个据点,想动也没法动弹了。

平津战役最能体现主席的军事思想,军、政、心理等综合运用,出神入化。例如12月11日,主席致电林罗等,正式提出平津战役的作战计划(即平津战役作战方针),其中“从本日起的两星期内,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例如对张家口、新保安),有些则是隔而不围,以待部署完成之后各个歼敌。”围而不打、隔而不围,可谓世界军事史上的巅峰之作。

从此以后,平津战役完全按照主席的逻辑的向前推进。除了塘沽靠海无法包围,天津、北平、新保安和张家口已被围死,我军占有主动地位和绝对优势,是战是和,可以从容选择,一步步逼傅作义就范。12月22日,新保安被攻克,傅作义起家的王牌35军被全歼;23日凌晨,张家口守军仓皇突围,途中被全歼;1月10日,决定组成平津战役总前委,由林彪和他前后搭档的两个政委聂荣臻、罗荣桓三人组成,统筹军事、政治、财经等一切事权;1949年1月15日攻克天津,傅作义讨价还价筹码彻底丧失;1月21日,《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签订,蒋军1月31日撤离市区,接受改编,解放军当天入城,北平和平解放;9月19日,绥远军政干部和各界代表39人联名通电起义,绥远和平解放。严格地说,平津战役至此才算结束。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蒋军52万余人,只有塘沽守军5万余人在天津攻克后的1月17日乘军舰从海路南逃。

平津战役中,主席还创造性地提出了解决蒋军部队的三种方式:即战斗消灭的天津方式,投诚改编(不保留建制,分散改编到解放军部队)的北平方式,起义改编(保留建制,暂不改编,傅作义绥远所部在1950年改编为解放军第23兵团)的绥远方式。但没有新保安、天津的战斗消灭方式,就不可能有后两种和平方式,能战方能和。

【征稿】亲爱的军事爱好者,热忱欢迎您加入作者团队,创作领域包括我军军史、国际热点、军情观察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放战争 —(平津战役)
新保安之战(1948年12月)——《百战成钢、卫我中华》之五十八
辽沈、淮海战役,挨打的多是中央军;为何平津战役被歼的都是杂牌
毛泽东主席指挥的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双方都犯了大大小小的失误,我军有机会改,老蒋可没有
平津战役简介资料 平津战役起因与结果 平津战役的过程与历史意义[第2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