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唐女冠风流诗豪,季兰幽香情比才高

李唐女冠风流诗豪,季兰幽香情比才高 

文:南海沉沙   来源:新浪博客 

  李冶(?---公元784年)李冶(一作裕),字季兰(《太平广记》中作“秀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是开元、天宝至大历年间的一位风流放荡才华出众的美艳女道士、是中唐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冠诗人。晚年被召入宫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诗叛将朱沚,被德宗下令乱棒扑杀之 .

  李冶当属女冠中的风流人物,其智慧与文才可与薛涛相踵武,与其齐名,其风流却比薛淘更胜一筹,常在与文人骚客的聚会上大讲黄段子,很是我行我素。一生自由社交,自由谈笑,自由创作。

  她容貌俊美,天赋极高,从小就显露诗才,六岁那年,曾写下一首咏蔷薇诗:“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其父见诗大惊,无不担忧:此女富于文采,然必为失行妇人。不幸被其父言中,出家为女道士。她神情潇洒,专心翰墨,生性浪漫,爱作雅谑,又善弹琴,尤工格律。当时超然物外的知名作家陆羽(鸿渐)和释皎然均同她意甚相得,著名诗人刘长卿也与她有密切联系,她还与朱放、韩揆、阎伯钧、萧叔子等人情意非常投合。其中诗歌《寄朱放》、《送阎二十六赴剡县》等诗一扫从来女性作家的羞涩之态,坦然男女社交,在千后千年的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天宝年间,玄宗闻知她的诗才,特地召见她赴京入宫,那时,她已进入暮年,正栖身著名的花都广陵。接旨后,只得应命北上。她有七律《恩命追入留别广陵故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为“其详词意,不类冶作”,似乎缺乏根据。

  刘长卿对李冶的诗极其赞赏,称她为“女中诗豪”。高仲武评论说:“士有百行,女唯四德。季兰则不然。形器既雌,诗意亦荡。自鲍照以下,罕有其伦。”又说她“上方班姬(婕妤)则不足,下比韩英(兰英)则有余。不以迟暮,亦一俊妪。”她与薛涛、鱼玄机、刘采春被人称为唐代四女大诗人。

   李冶的诗以五言擅长,多酬赠谴怀之作。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李季兰集》一卷,今已失传,仅存诗十六首。

  部份诗作

  八至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相思怨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感兴
  朝云暮雨镇相随,去雁来人有返期。玉枕只知长下泪,银灯空照不眠时。
  仰看明月翻含意,俯眄流波欲寄词。却忆初闻凤楼曲,教人寂寞复相思。

  春闺怨
  百尺井栏上,数株桃已红。 念君辽海北,抛妾宋家东。

  送阎二十六赴剡县
  流水阊门外,孤舟日复西。离情遍芳草,无处不萋萋。
  妾梦经吴苑,君行到剡溪。归来重相访,莫学阮郎迷。

  寄朱放
  望水试登山,山高湖又阔。相思无晓夕,相望经年月。
  郁郁山木荣,绵绵野花发。别后无限情,相逢一时说。

  寄校书七兄
  无事乌程县,差池岁月余。不知芸阁吏,寂寞竟如何?
  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因过大雷岸,莫忘几行书。

  恩命追入留别广陵故人
  无才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
  驰心北阙随芳草,极目南山望旧峰。桂树不能留野客,沙鸥出浦谩相逢。

  唐朝习俗

  唐代尊崇道教,大量女子出家,甚至有一堆公主也赶时髦去当女冠。女冠者,道姑也。唐朝风气开放,让修行之地也同样荡溢着开放气息。 因此,女冠虽身为生活在寺院、道观等清静地的“方外”女子,实际在行动上更为自由,因无父母夫君的约束,交际可以更为广阔和自在。

  道姑李冶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自由而浪漫地与文人骚客云游四方,交游聚谈,陶冶情怀的。 《唐才子传》载有一次宴会上李冶豪放地大讲黄段子的事:“尝会诸贤于乌程开元寺,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诮曰:'山气日夕佳。’刘应声曰:'众鸟欣有托。’举坐大笑,论者两美之。” 说的是李冶与诸位名士在开元寺聚会,当时中唐名诗人刘长卿也在座,刘长卿患有“阴重之疾”,即中医称的“疝气”,肠子下垂,使肾囊胀大。当时医术还没高超到手术治疗疝气的程度,需要常用布兜托起肾囊,以减轻痛楚。李冶知道刘长卿患有这种病,便借用陶渊明的诗:“山气(疝气)日夕佳”来笑话刘长卿,而刘长卿则对曰:众鸟欣有托。引得在座的皆大笑。李冶作为一位女冠,居然讲黄色段子讲得全然不觉羞于启齿,豪放至此,真够大胆而疯狂。刘长卿后称她为“女中诗豪”,后人将她的诗与薛涛合编《薛涛李治诗集》。

  李冶的豪放可不是一天两天修炼而成的,李冶五六岁时就能做诗,《唐才子传》称李冶“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唐代的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中亦评价李冶说:“士有百行,女惟四德,季兰则不然也。形气既雄,诗意亦荡,自鲍昭以下罕有其伦。”这次李冶五六岁时做的咏蔷薇诗也可看出:“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已看云鬓散,更念木枯荣。”据说当时李冶的父亲看了此诗大吃一惊,断言:“此女子将来富有文章,然必为失行妇人矣。”于是才将她送入玉真观修行的。 李冶虽爱与名士为伴,狂放不羁,很是叛逆。为女冠,但一生不乏爱情,不乏异性,不乏热闹,世俗生活热闹辉煌,异常纷呈。但在真正的爱情面前,李冶始终情怯。 李冶结交了众多社会才俊、文人雅士,亲密往来的有名士朱放、僧人皎然、茶圣陆羽等人。有人说李冶最为深爱的应是陆羽。

  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奉为“茶圣”,祀为“茶神”。在李冶的情感世界里,陆羽亦友亦弟而已。

  在湖州,陆羽闻之李冶在观中患病,前去探望。李冶留下了她唯一写给陆羽的诗《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全唐诗》卷805)全诗描述是李冶看到陆羽来访,既感到自己凋零凄凉,又感到旧知没有遗忘她,心情十分复杂和激动。仅是将两人旧日友谊叙述得情真意切而已,与男女情爱无关。

  相传竟陵有智积禅师,得婴儿于水滨,育为弟子,及长,耻从削发。说的也就是陆羽被智积禅师水边拾得后,寄养在李季兰家。智积禅师与李季兰的父亲李文儒是至交,陆羽崇儒,受饱儒之士李季兰的父亲很大的影响。据有关史料,可知李冶是要比陆羽年长不少的。虽然陆羽终生未娶,李冶终生未嫁。但两人确实无男女之间的情感。但看李冶的爱情诗,却相思极深。李冶到底爱的是谁?

  李冶在《相思怨》里道:“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字浅意浓,情感真诚;情绪热烈,虽无半分华丽,却感人至深。可李冶这首《相思怨》真正写给的是谁,无人得知。

  李冶名士朱放、僧人皎然交情亦深,李冶与皎然无话不说,在写给朱放的诗《寄朱放》中亦情意绵绵,有无限相思盈怀。“望远试登山,山高清又阔。相思无晓夕,相望经年月。郁郁山木青,绵绵野花发。别后无限情,相逢一时说。”

  另外,李冶写给阎伯均的诗《送阎伯均往江州》同样是有情有义:“相看折杨柳,别后转依依。万里西江水,孤舟何处归。湓城潮不到,夏口信应稀。唯有衡阳雁,年年来去飞。”也许,终生未嫁的李冶的心谁也不属于。

  后来皇帝闻得李冶之名,特召李治进宫,那时的李冶风韵犹存,但毕竟老了,美人迟暮,远不如年轻时的美艳,但皇帝到底还是肯定了她的才情,“优赐甚厚,遣归故山。评者谓上比班姬则不足,下比韩英则有余,不以迟暮,亦一俊媪。”

  但后来的李治,终未享受完此待遇,因朱泚之乱受牵连(她与朱曾和诗),“遂令扑杀之”,李冶被乱棍扑死。李冶,曾为唐男子仰慕的中心女性,众星捧月过后,就这般香消玉陨,甚是可惜。

  不得善终的才女

  也许与笔者个人的喜好有关,笔者一直认为,在唐朝众多的女诗人中,属李冶的才气最高,每读李冶诗作,口齿噙香之际,却又为她的悲情命运伤怀不已。

  李冶生于唐玄宗开元初年,浙江吴兴人,自幼聪明伶俐过人,六岁那年写下一首咏蔷薇的诗,其中有这么两句“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父亲见诗大惊曰:“此女后必为失行妇人!”在李冶十一岁时,被送入剡中玉真观中做女道士,后栖身开元寺为女冠(唐朝的一般女人不戴帽子,只有女道士可以戴帽,因此把女道士也称女冠)。

  这些女道士没有繁杂的事务,她们的生活比较自由、浪漫,常常云游四方,与山水为伴,陶冶情怀,并且与文人骚客交游聚谈。李冶就是这样,做了女道士后便广结鸿儒,酬咏篇数斐然,加之容貌俊美,神情潇洒脱逸,善瑶琴,工格律,一时艳名远播,引得无数文人骚客风闻而至,道观一时成了艳帜高张的绣楼庭院。陆羽、皎然、韩揆、刘长卿、阎伯钧、萧叔子等当时有名气的文人很多都是她的密友。

  可是女人毕竟是女人,即使豪放如李冶,她割舍不下的还是爱情。在众多的密友中,她最钟情的当数阎伯钧,两人可谓鱼水情深如漆似胶。后阎伯钧调任江州,她的写给阎伯均的诗《送阎伯均往江州》也是情真意切。相看折杨柳,别后转依依。万里西江水,孤舟何处归。湓城潮不到,夏口信应稀。唯有衡阳雁,年年来去飞。可阎伯钧去江州后,似乎忘了李冶,回家守自己的老婆孩子热炕头,过自己的安宁日子去了。想是阎伯钧的冷淡疏离,让她心灰,心凉,心死之后,大彻大悟,千般滋味,万般思绪,一齐涌上心头。她又送给阎伯钧一首《八至》: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秋意渐近,娇躯不胜清寒,她病了。拖着病体独自卧于木榻之上的李冶,无人照料,连个说话倒水的伴儿都无从去寻,这时陆羽见缝插针,急切切前来对李冶关心备至。陆羽是当时有名的丑角,还对茶叶很有研究,写过几部关于茶的专著。可他的相貌才情比起阎伯钧就差远了,放在平时,陆羽根本入不了李冶的美眼。可在李冶这种环境这种心境下,他无微不至的关心渐渐博得李冶的欢心及爱情。

  陆羽老婆的娘家是名门,陆羽有惧内病,就在陆李二人的感情渐入佳境时,陆羽老婆河东狮吼,陆羽屁股一拍,赶紧回家不敢再来了。惹得李冶害起了相思病,并写了一首《相思怨》: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曾相邀望月,共饮一江水的人儿,如今一个个单飞而去。忆起朗朗在目的热闹光景,李冶自是满心善感,满心凄凉。

  天宝年间,玄宗始闻知李冶诗才,特地召见她入京面圣。此时的李冶,已然是美人迟暮,没有了青春时的绝代风华。玄宗见了风韵犹存的李冶道是“上方班姬(婕妤)则不足,下比韩英(兰英)则有余。不以迟暮,亦一俊妪。”可见她曾经有过怎样的倾城美貌。

  在京城,李冶又结交朋友,赠送诗文。可她没有想到,京城的政治斗争太复杂,她认为的一次很平常的赠诗,竟然惹下了杀身之祸。

  她曾经送给大将军朱渍一首诗,本来这事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兴元年间(784),没想到朱渍起兵叛乱,这次叛乱以朱渍的失败而告终,朱渍被满门抄斩,株连九族。本来株连九族,即使株连九十族,也没有李冶什么事,可偏偏在朱渍的府上查出了李冶曾经写给朱渍的诗。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朱渍还在朝廷做大将军的时候,给一位大将军唱唱颂歌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一个只谈诗谈情不问政治的李冶怎么可能料到他以后的反叛呢?李冶因曾经上诗给朱渍,也被德宗以通匪罪处死。

  可叹李冶一生风华绝代、才情横溢,最后香消玉殒不得善终。

李冶诗全

 《明月夜留别》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相思怨》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
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寄校书七兄(一作送韩校书)》
无事乌程县,蹉跎岁月余。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
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因过大雷岸,莫忘八行书。 

 《寄朱放(一作昉)》
望水试登山,山高湖又阔。相思无晓夕,相望经年月。
郁郁山木荣,绵绵野花发。别后无限情,相逢一时说。 

 《送韩揆之江西(一作送阎伯钧往江州)》
相看指杨柳,别恨转依依。万里江西水,孤舟何处归。
湓城潮不到,夏口信应稀。唯有衡阳雁,年年来去飞。 

《道意寄崔侍郎》
莫漫恋浮名,应须薄宦情。百年齐旦暮,前事尽虚盈。
愁鬓行看白,童颜学未成。无过天竺国,依止古先生。

感兴》
朝云暮雨镇相随,去雁来人有返期。玉枕只知长下泪,银灯空照不眠时。
仰看明月翻含意,俯眄流波欲寄词。却忆初闻凤楼曲,教人寂寞复相思。

《恩命追入,留别广陵故人》
无才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
驰心北阙随芳草,极目南山望旧峰。桂树不能留野客,沙鸥出浦谩相逢。

《八至》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送阎二十六赴剡县》
流水阊门外,孤舟日复西。离情遍芳草,无处不萋萋。
妾梦经吴苑,君行到剡溪。归来重相访,莫学阮郎迷。

《得阎伯钧书》
情来对镜懒梳头,暮雨萧萧庭树秋。莫怪阑干垂玉箸,只缘惆怅对银钩。

《结素鱼贻友人》
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

《偶居》
心远浮云知不还,心云并在有无间。狂风何事相摇荡,吹向南山复北山。

《春闺怨》
百尺井栏上,数株桃已红。念君辽海北,抛妾宋家东。

《句》
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已看云鬟散,更念木枯荣。
鞞鼓喧行选,旌旗拂座隅。不睹河阳一县花,空见青山三两点。

《蔷薇花》
翠融红绽浑无力,斜倚栏干似诧人。深处最宜香惹蝶,摘时兼恐焰烧春。
当空巧结玲珑帐,著地能铺锦绣裀。最好凌晨和露看,碧纱窗外一枝新。

《柳》
最爱纤纤曲水滨,夕阳移影过青蘋。东风又染一年绿,楚客更伤千里春。
低叶已藏依岸棹,高枝应闭上楼人。舞腰浙重烟光老,散作飞绵惹翠。

 

wqhr 补录诗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才女:唐代篇《李冶》
大唐李季兰。
史上罕见坦然男女社交的女作家
大唐最美女道士
【唐诗成语39】李冶之“朝云暮雨”:你的出现是美丽错误
大唐第一才女:有一种孤独叫“我很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