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醫藥戲曲歌賦詩文賞析
userphoto

2013.03.15

关注

中醫藥戲曲歌賦詩文賞析

  严明尔

  前 言

  中医药为我泱泱中华之国粹;自古以来,是良医必精于文,精于文者多数亦精于医学和药学者。中医药与文学从来就结下不解之缘。从古至今,很多的文人骚客经常用中药名赋诗填词、撰联制谜,创造出了大量脍炙人口且又妙趣横生的文学作品;无论是文学、民俗、医学、药学、艺术等不同领域,都能窥见其活跃的身影。

  由于历史的原因,自古作者要留下著作并非易事;而将个似乎不好登大雅之堂的非主流文艺登堂入室流传下来,应该是格外艰难的实事。

  但是,何以我们仍然可以毫不费力地接触到不少精美绝伦的该类诗文? 为什么像辛弃疾这样的超级大师也对此情有独钟,而且在不同的时期于不同的境遇中,都要以此形制创作并留传此类别的不朽名作?

  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历来都有以之咏物言情的需要。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中药已然不只是治病救人的百草,而是深入人们生活中的精神食粮,与文学艺术甚至科学技术一样,上升到了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生存元素,而被人们传承。

  中国的诗词歌赋源远流长且丰富多彩,这是世界公认的中华文明之头筹。而以中医药名称巧妙地融入诗词歌赋的创作中,恐怕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奇葩。

  作为文字游戏,各国各民族在各个时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但要像中国诗文中巧妙的、自如地将个药物的名称充当思想和情感的生动表达之载体,在外国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东西,我们的文献中这样的经典却是俯拾皆是。大量的精品诗词,闪烁在诗歌的浩瀚天宇中,从古至今熠熠生辉。

  现代,数字时代,中医中药是否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从不时传来“围剿”、“消灭”、“取消”中医的叫嚣中,诚令我为其的生存和发展担忧。现代医学是以当代科技为依托的实用技术,她应该包含中医中药,因为中医是现代医学的组成部分。现代医学不等于西医。

  而当下中国的西医,将自己当成现代医学的唯一驾驭者,而肆无忌惮的诋毁和折磨在夹缝中生存的中医,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时代的悲哀。

  中医中药自古以来,就是与当代科技紧密相连而且一脉相承的科学;更为可贵的是,中医药学还承担时代文化艺术的相铺相成的桥梁或纽带作用,在维护国民生计的同时,也为时代的精神生活提供科学的、健康的、向上的既是形而上还是形而下的全方位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历史作用。

  消灭中医跟禁止中国人吃米饭没什么区别。

  说到这,我倒很想格外宽容的献给那些诅咒中医的“假洋鬼子”一句辛翁的药名诗: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骂客们可以坐下来看点关于中医药的科普书文,也许不用GPS就能知道自家住哪儿了。

  中国的非中医永远成不了西医。不管在何方谋生的华人西医也不是真正的西医。也不知道这中医西医是谁谁怎么分的。

  回归到一个没有偏见没有仇恨没有势利的平台,认真的学习和应用现代科技知识,同时也尽量了解一下历史特别是专业的历史,温故知新,才是报效国家服务民众的正确态度;若你还幸存丁点国人气质,也可以读读有关中医药的诗词歌赋,聊当补救一下国学的残疾。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也有从容起,弄水银塘的妙曼诗情体会,那时节你就可以大胆的用筷子夹牛排了。

  我们决非完谷不化的新古董,躺在祖宗的功劳谱上的“夜郎”还那么“巴适”;我们只是热爱自己国家,更加珍惜传统;任何有着渊源的文化符号,都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的警醒。中医中药的传承,不会止步于理化范畴的改造,而是在接受时代科技洗礼的情况下,去完善,去提高。中医药文化也是如此。

  文化艺术可以有明确的地域特色,但没有疆界;它应该是人类所共有的精神食粮。

  中医药与戏剧融合的成功范例举偶:

  (一) 试析中药文艺的典范《药戏图》

  很感激现代科技给予我们学习的便利;最近我通过网络得以接触到世界唯一以中药知识为题材写就并得以流传的《药戏图》。此剧流行于明末清初,有人认为是《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的著作;但从剧本的内容结构来看,恐非一个作家、一个学者所能达到的空前医学和艺术成功结合之高度。

  本剧不但人物以中药命名,就剧情的铺开和收放无一不与药理、医理相贯通。剧本的文学版本所应用的诗词歌赋,甚至唱腔道白,处处都体现中医药的常规法理,几乎没有什么地方因为故事情节的需要而杜撰瞎编,近乎完美地将剧情融合在法理中,虽然药味浓了些,但是非专业人员也能看得懂听得明白;因此上它的文艺水平之高,一定是其它剧种不可比拟的。

  作为“药戏”,在以河北安国药市为主的医药盛会上作特色的表演,从科普的角度言,先人的科技普及教育方法和水平上,就可以窥见其冲刺的高度,足令我们高山仰止。

  《药戏图》又名《草木春秋》。关于《药绘图》,我已着手整理并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作为学习心得期望抛砖引玉,而引发同仁对中医药文化艺术的继承光大之热诚。本文只引一小部分作为本话题的材料以资佐证;全文(本)的注释校勘还在进行中而不遑赘引。

  文献载:读先生诸作而知先生之于文也:一若洪水陡起,远峰耸翠,而其间之葱郁浓淡,无一不见于手笔之超脱。若徒有学、有识,而无超脱之才以达之,则如尺水无波,小山无云而已,又奚足耸人之望观哉!验天地间:岭不动,枝不鸣,忽嘘而为风;渊甚平,岳甚静,忽蒸而为气,惟其嘘与蒸之,倏忽莫之定。是以先生之才而可测,而其为文也又呜乎可测哉! 吾于《草木传》,又复信其为然也。

  《草木传》 “一名《药性梆子腔》”。淄博市张店傅家村民间一抄本,题名《药绘图》;据新加坡国立大学辜美高先生说:日本庆应大学“聊斋文库”所藏《药绘图》,在该书前有序说:“医之为道甚难也,医者意也,必得心领神会,方能应手,而药性之补泻、寒热、攻表、滑涩,种种不一,更得深识其性,然后可以随我调度。故用药譬诸行兵,奇正变化,神明莫测。晋之郭子秀叔先生,儒医也。究极《素问》,阐扶《灵枢》,而居心慈祥,其暇谱有传奇,则乃群药。”其所录之“目录”十回与其他版本完全相同。辜先生在同文中说:“该抄本在文前,注明是蒲家之老抄本。”据台湾著名学者刘阶平先生所著《蒲留仙传》后附日本庆应大学“聊斋文库”所藏蒲氏著作目录中,载有:“《草木春秋》旧抄本,一册”;“《药性梆子腔》抄本,一册”;“《药绘图》蒲文及旧藏抄本,一册”,就笔者所见及的几种版本,不管其名目如何,但其目录与内容是相同的(当然行文间亦有微小差异)。该剧何以有如此多的别名? 作者是否是蒲松龄? 抑或伪托?现在尚难定论;再者,该剧不见载于蒲氏碑,故辑校本暂列于附录中。这些问题留待专家去考证吧。作为学习与欣赏,我只想在忠于原著的前提下,就自己的所能,用现时通行的语言做些鉴赏方面的诠释;其主要目的还是局限于方便自己的理解。元本如下:

  开演

  生上。引:天有不时寒暑,人有旦夕灾殃。

  坐。(诗)白:药味君臣数丹经,逢场作戏亦可听。莫谓气血无少补,端资调和益性灵。

  白:在下神虚子,因吾善晓人意,能达众星,遂将《本草》一书,不免乘间融通一回。

  (词牌)西江月:

  医道宣妙莫测,精义入神莫加。《黄帝内经》奥无涯。玉版《灵兰》可嘉。 伊尹配做汤液,补泻俱有所差。雷公炮制更堪夸,犹要细心滕拿。

  明注:滕拿,当时口语,相当于拿主意、定夺之意。

  白:我今胡诌直演一番便了。

  唱:想古人尝百草,世人能救;甘国老和诸药,无病不康。扁鹊儿遣兵将,时常佐理;

  华佗子歼厥魁,妖孽尽藏。纵有些小贼寇,纷纷乱起;亦无妨横扫去,悉绝猖狂。

  节饮食调脏腑,经络有准;破积聚赞化工,神妙无妨。也有时膺高爵,王命并受;也自能回家乡,荣耀一堂。

  白:吾喜知其所谓,不妨借此登场,博一笑噱。道言未了,甘草来也,下。

  明注:这段文字可作为本戏的序曲。此生“神虚子”,用一诗一词牌和简约的道白及唱腔,开宗明义的将编排本戏的宗旨是以中医药知识为素材,利用中医药名词的文化意蕴安排下一些故事情节;目的还是以娱乐为主,同时兼及中医药专业知识的普及;虽然作者也深知此课题的难处,但作为一个消遣娱乐的“噱头”,只要人们不吹毛求疵上纲上线的“打假”,不要作为什么大腕大作的看待;就当她是一棵路边的小草,一个纯民间的草根文化之孓遗,看不看懂不懂由你;我想作者当时就这样想,所以就写下这些文字。

  原本通篇无明确句读;虽然有圈点,但并不适合当代人阅读。还有因为要刻意柔和中医药名字术语,通假的地方就会很多;如果非专业人士读之难免愕然。当然还有些明显的错别字,可能是传抄打字时遗落的瑕疵;明将这些问题凭自己的理解予以排解;原则上尽量不影响原作原意。因此上新的谬误也许又应运而生。冒犯之处,请不昧指教。

  作为一部完整的《药戏》,它的特色是不容忽视的圭臬:那就是因中药名字面和功效引申的剧情。人物可以因时代而改变例如服饰和语言习惯,但不可玩“穿越”。那样的篡改是不能接受的。

  如果按照现时剧本的通例,开篇应该是个故事梗概和人物表。如果将之改了,非但不忠于原著,那改的功夫可大了。说是“学习与解析”,又不是改编,所以能免的将就免了还好。但是,此戏要演出,就必须改编。否则分不清经纬主次,只会是乱弹琴了。

  为了读的明白些,将来还是弄个人物表,附挂在编首予予热,老牛老车也许才跑的顺些。

  开演出场的生(神虚子),相当于现在的主持人。别看其戏份不多,但至关重要。此老举手投足一板一眼都给全剧定下基调;虽然只是一诗一词一段唱和几句道白,既要为舞台演出安魂,还得与观众互动,还要为杜绝文痞官痞子和伪专家伪学者的发难而事先说明“文责自负;此故事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之类的预警告白,以免百日之忧。总之,就一噱头,玩儿罢了;不以其谋什么暴利的活儿,看官见饶,见饶!这话得先说明。

  至于念白和唱腔,那要看你用什么剧种演出;由了你套上去使劲发挥得了。

  本子开篇后分十回,分明只是个文学脚本。按折论,刻意返古,太繁杂简朴不来;按场,那改动(充实)的内容太多。回就回吧。

  从这戏引不难看出这个剧本的功力:文学与医药学的有机结合,独创的艺术形式,一旦经表演艺术家的二度创作,撇开其娱乐性不谈,一场中医药常识的营养大餐必然与人与世功德无量。

  古人有“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思想境界和身体力行;我想,中医药浓重的文化积淀一定得益于这些开明的文人的长期付出。一个矢志于医疗实践的能人,一生也许除了诊务无暇他顾,要完成这样的文艺创作难度太大。而文人,特别是有医药学爱好和功底的艺术家,用这样的方式普及“则为良医”的举动,才有可能完成这样工程浩大的创作。

  不要看到文本中的一些微小笔误或错误就否定它的价值。客观的说,通过现代便捷的文字处理手段却很难“翻译”的剧本,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疏狂:望其项背,肃然起敬者,才有起码的自知之明。

  虽然我手头只有这个完整的药戏资料,但我相信散落在民间的药戏段子应该很多,很多;欣赏之余,我们是否需要加强收集整理这些国粹的力度? 此外,传承和发扬也是值得我们行动的当务之急。我以为现代的药戏用头孢用支架MRI一定不另类;这些当下的新玩意儿就跟当年的“陀僧戏姑”没什么两样。

  对这么个原本给人以愉悦的东西,你持什么态度,有什么观点,我的建议是:“犹要细心滕拿。”

  限于篇幅,关于草木春秋话题不容赘述;就举这么个“引子”足以揭示该剧融中医药文化为一体的冰山一角。

  (二)《西厢记》药名拾粹

  1)《西厢记》第五本

  把药名写入戏曲者,见元代著名戏曲家王实甫的杂剧:

  裙染榴花,睡损胭脂;

  钮结丁香,掩过芙蓉扣;

  线脱珍珠,泪湿香罗袖,

  杨柳眉颦,人比黄花瘦。

  唱词中共用了石榴花、胭脂、丁香、芙蓉、珍珠、杨柳、黄花7个药名,构思奇特,含而不露,生动地表达张生眼中莺莺青春美丽的形象,还恰到好处地表露张生对莺莺的爱慕之情。能将药名如此无痕嵌入,非常人之能也。

  2)西厢记.小桃红

  桂枝摇影夜深沉,酸醋当归浸;

  靠着湖山阴里窖,这方儿最难寻。

  一服两服令人怨,忌的是知母来浸;

  怕的是红娘撤沁,隐情取使君子,星儿参。

  这首词含桂枝、当归、知母、红娘、使君子等药名。道出了红娘为小姐与张生牵线的良苦用心,张生因此害起相思病来这段剧情。实在讲,这段有些牵强,不过能将个剧情表现,这样的堆砌可以理解;看花容易绣花难哪。

  3)《西厢记》涉药台词:

  凑巧,这时崔莺莺的贴身丫环红娘来到,告诉张生: “有一药方送来与先生,用着几般儿生药,各有制度,我说与你:桂花摇影夜深沉,醋酸当归浸。"

  [末云]桂花性温,当归活血,怎么制度?

  [红唱]面靠着湖山背阴里窨,这方儿最难寻,一般两眼令人恁。

  [末云]忌什么物?

  [红唱]忌的是知母未寝,怕的是红娘撤沁,吃了呵,稳情取使君子一星儿参。

  这一剂药确实对症,治好了张君瑞的相思病。

  原来莺莺托红娘,前来与张生订约,红娘寓意药方,借用桂花、当归、知母、红娘子、使君子、人参六味中药名,巧妙而含蓄地传递了"情报",使医药充当了穿针引线缔结良缘的纽带。从这出戏里,我们可以看出剧作者是知医识药的,他嵌入药名十分贴切(知母、红娘)、含蓄(使君子、人参),一语双关,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三)曲艺与中药的成功融合

  《阳春白雪》元人孙叔顺著之《粉蝶儿》套曲 版本1

  全曲嵌集药名,述蒋太医骑马到东门外为人治病.与一乡妇通奸,后受刑罚的故事。

  开始曲云:

  海马闲骑,则为瘦人参请他医治。背药包的刘寄奴跟随,一脚的陌门东,来到这干阁内,飞帘簌地。能医其乡妇沉疾。因此上,共宾郎结成欢会。

  曲中海马、人参、刘寄奴都是药名。“陌门东”谐“麦门冬”、“干阁”谐“干葛”,“簌地”谐“熟地”,“乡妇”谐“香附”,“宾郎”谐“槟榔”。

  二曲《醉春风》云:

  说远志,诉莲心,靠肌酥,偎玉体,食膏梁,五味卧重裀,阳起是你,你。受用他笑吐丁香,软柔钟乳,到有些五灵之气。

  曲中远志、莲心、五味、丁香、钟乳,都是药名。“酥偎”谐“蕤葳”,“膏梁”谐“高良(姜)”、“阳起是”谐“阳起石”,“五灵之”谐“五灵脂”。

  三曲《迎客仙》云:

  行过芍药圃、菊花篱,沉香亭色情何太急。停立在曲槛边,从容在芳径里,待黄昏不想当归,尚有百部徘徊意。

  曲中芍药、菊花、沉香、当归、百部.都是药名。“停立”谐“葶苈”,“从容” 谐“苁蓉”。

  四曲《红绣鞋》云:

  半夏假蛇床上同睡,芫花边似燕子双飞。则道洞房风月少人知,不想被红娘先蹴破,使君子受凌迟,便有他白头公难救你。

  曲中半夏、蛇床、芫花、红娘子、使君子、白头公(翁),是药名。“房风”谐“防风”。

  五曲《耍孩儿》:

  木贼般合解到当官跪,刀笔吏焉能放你。使将白纸取招伏,选剥了裩布无衣。荜澄茄烤打得青皮肿,玄胡索拴缚得狗脊低。你便穿山甲应何济,议论得罪名管仲,毕拨得文案无疑。

  曲中木贼、荜澄茄、青皮、玄胡索、狗脊、穿山甲、管仲、毕拨,是药名;“笔吏”谐“薜荔”、“白纸”谐“白芷”、“裩布” 谐“昆布”。

  三煞 他做官司的剖决明,告私情的能指实,监囚在里人心碎。一个旱莲腮空滴白凡泪,一个漏芦腿难禁苦仗笞。吊疼痛,添憔悴。问甚么干连你父子?可惜教带累他乌梅。

  二煞 意浓甜有苦参,事多凶大戟,今日个身遭缧絏, 犹道是心甘遂。清廉家却有这糊突事,时罗姐难为官宜妻。浪荡子合当废,破故纸揩不了腥臭,寒水石洗不尽身肌。

  一煞 向雨余凉夜中,对天南星月底,说合成织女牵牛会。指望常山远水恩情久,不想这剪草除根巾帻低,那一个画不成青黛蛾眉。

  尾 骂你个辱先灵的蒋太医,我看你乍回乡归故里!蔓荆子续断了通奸罪,则被那散杏子的康瘤儿笑杀你!

  这段曲艺之短小精悍、引用中药名之多实在叹为观止! 纵观文中所引药名,覆盖面甚广,非只识中医药皮毛者所能为。

  笔者尝试着说唱这些段子,竟然朗朗上口,丝毫没有拗口结舌之虞;由此不得不叹服古人的文字声韵学功底。此曲艺加上些情节,也许可以改编成个剧本可供演出。与《药绘图》相比,此作品的警示意义更为贴近生活;寓教于乐,古人的智慧不可小看。

  谁说中医不科学? 小心 “则被那散杏子的康瘤儿笑杀你! ”

  《阳春白雪》元人孙叔顺著之《粉蝶儿》套曲 版本2

  孙叔顺,生平不详。其散曲《南吕·一枝花》套,自叙 “不恋蜗角名”,“本待要快活逍遥,情愿待休官罢职”,可见他曾入仕。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

  套 数

  【南吕】一枝花

  不恋蜗角名,岂问蝇头利?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闲是闲非,僻掉的都伶俐,百年身图画里。本待要快活逍遥,情愿待休官罢职。

  【梁州】谁待想锦衣玉食? 甘心守淡饭黄齑。向林泉选一答儿清幽地,闲时一曲,闷后三杯。柴门草户,茅舍疏篱。守着咱稚子山妻,伴着几个故友相识。每日价笑吟吟谈古论今,闲遥遥游山玩水,乐陶陶下象围棋。早起,晚夕,吃醉了重还醉,叹白发紧相逼。百岁光阴能有几? 快活了是便宜。

  【煞尾】都则是两轮日月搬兴废,一合乾坤洗是非。直宿到红日三竿偃然睡,那些儿况味谁知? 一任莺啼唤不起。

  【中吕】粉蝶儿海马闲骑,则为瘦人参请他医治,背药包的刘寄奴跟随。一脚的陌门东,来到这干阁内,飞帘簌地。能医其乡妇沉疾,因此上,共宾郎结成欢会。

  【醉春风】说远志诉莲心,靠肌酥偎玉体,食膏粱五味卧重止,阳起是你,你。受用他笑吐丁音、软柔钟乳,到有些五灵之气。

  【迎仙客】行过芍药圃、菊花篱,沉香亭色情何太急! 停立在曲槛边,从容在芳径里。待黄昏不想当归,尚有百部徘徊意。

  【红绣鞋】半夏遐蛇床上同睡,芫花边似燕子双飞。则道洞房风月少人知,不想被红娘先蹴破。使君子受凌迟,便有他白头公难救你。

       【耍孩儿】木贼般合解到当官跪,刀笔吏焉能放你!便将白纸取招伏,选剥了昆布无衣。荜澄茄拷打得青皮肿,玄胡索拴缚得狗脊低,你便穿山甲应何济?议论得罪名管仲,毕拨得文案无疑。

  【三煞】他做官司的剖决明,告私情的能指实,监囚在里人心碎。一个旱莲腮空滴白凡泪,一个漏芦腿难禁苦仗笞。吊疼痛,添憔悴。问甚么干连你父子?可惜教带累他乌梅。

  【二煞】意浓甜有苦参,事多凶大戟,今日个身遭缧绁,犹道甘遂清廉家却有这糊突事,时罗姐难为官宜妻。浪荡子合当废,破故纸揩不了腥臭,寒水石洗不尽身肌。

  【一煞】向雨余凉夜中,对天南星月底,说合成织女牵牛会。指望常山远水恩情久,不想这剪草除根巾帻低,那一个画不成青黛蛾眉。

  【尾】骂你个辱先灵的蒋太医,我看你乍回乡归故里!蔓荆子续断了通奸罪,则被那散杏子的康瘤儿笑杀你!

  (四)孙叔顺写的套曲《粉蝶儿·迎仙客》选段:

  岔曲,清乾隆时流行于北方的一种曲艺。这段药名小岔曲,写一个女性等她的情人,出出门等待,直至深夜,失望归户,又不死心,听到外面一点响声,便以为她的情人来了。描写曲折,刻划细腻。

  行过芍药圃,菊花篱,沉香亭色清情何太急。停立在曲槛边。从容在芳径里,待黄昏不想当归,尚有百部徘徊意。

  曲中借用芍药、菊花、沉香、停立(葶苈)、苁蓉、当归、百部等七味中药,把一个丽人思春,踟蹰花园,流连忘返的情态勾勒得活灵活现,没有丝毫斧痕,是一幅绝妙的游冶图。

  女贞子晚妆罢,红花在手内拿。移百步,下瓜萎,来至柴柴胡架下,等候冤家。顾不得鞋弓袜小冰片硼砂,黄莲蹙损胡麦芽。只等到天南星坠落,不见槟榔儿至。这佳人,归漏户,唤茯苓,秉灯芯,你与我点上三(卧牛)三黄宝蜡。忽听得鸡爪莲外环佩响,原来是黑白丑与金银花,捧定一碗孩儿茶。

  本曲用了女贞、红花、瓜萎、柴胡、冰片、硼砂、黄莲、麦芽、槟榔、茯苓、灯芯、鸡爪莲、黑白丑、金银花、孩儿茶等中草药名,嵌得自然成趣。

  中药与戏曲

  良良 百度空间

  中医药与戏曲结缘.是中国文化史上颇有意思的一段故事。相传,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创作《牡丹亭》,就是受了名医朱震享一篇“药名文学”的启发。明代万历年间,朱震享以医术高明而闻名于世,而汤、朱二人相交甚笃。一天.汤显祖来到朱家,见书房案头有一纸墨迹犹新,上题:

  “牡丹亭边,常山红娘子貌若天仙.巧遇推车郎于芍药亭畔,就牡丹花下一见钟情.托金银花牵线,白头翁为媒.路路通顺,择入月兰开日成婚.设芙蓉帐,结并蒂莲.合欢久之,成大腹皮矣。生大力子,有无志、持大戟:平木贼,诛草寇,破刘寄奴,有十大功劳,当归期,封大将军之职。”

  原来,朱震享是名也是才子,此乃他闲时巧借中药名驰运文思写下的一篇游戏文字。

  散曲家陈铎《秋碧轩稿》有云:“黄昏头唱到明,早晨间唱到黑,穷言杂语诸般记。把那骨牌名尽数说一遍,生药名从头数一回,有会家又把花名对。”由此可知,引药名入戏文的现象在明代梨园界已比较普遍。

  引中药名入戏,以《聊斋志异》闻名的清代小说家蒲松龄,曾创作名剧《草木传》,其中按生、旦、丑家色当采用拟人手法写药,有故事情节亦有科白、唱段,共列举介绍了500 多种中草药的性味和功用.构思奇绝,富有情趣。请看剧中:

  “那一日在天门冬前麦门冬后摇了摇马兜铃。闪出两位妇人,一个叫知母.头戴一枝冬花,搽着一脸元明粉。金莲来求咳嗽药方,黄芩抬头。看,即知头面各般所有结实,俱是止嗽奇药.放下兜铃,汇成一方,便把那痰喘嗽一并治好。”

      戏曲之中也有表现药名的念白

  川剧中有一段庸医以药名嘱咐儿孙的情节。

  庸医温德栋出诊前,连用许多中药名嘱咐告诫儿孙,应当干些什么、注意什么、防止什么,真可谓谆谆教导。 请看这段道白:

  "玄参听着,吩咐丁香、藿香,去到犀角之上,看守广木香。

  谨防金线虫、五谷虫咬坏我的大黄龙衣、腹皮被子、桔皮靴子、红花祆子。

  午时茶后,叫蒲公英牵牛到常山喂点豆蔻、甘草、车前草。

  再到羌活、石斛喝点无根水。

  路过连翘,莫走滑石,犹恐石膏、地丁、苍术之间,折断牛膝,要走熟地,莫走生地……"

  丁香、藿香、犀角、广木香、金线虫、五谷虫、大黄、大腹子、桔皮、红花、蒲公英、牵牛、常山、豆蔻、甘草、车前草等50味中药名连连妙用,一气呵成,晓畅流利,独具一格。

  前辈京剧名丑萧长华在折子戏《请医》中,有一大段以中药名连缀在一起的念白,插科打诨,妙趣横生,别具一格。这段念白是:

  “吩咐丁香奴、刘寄奴,小心看守麦门冬。

  谨防木贼子偷上十二重楼,别叫他盗去丹砂袍子、硇砂褂子、瓜蒌皮帽子、皂角靴子。

  必须放在陈皮箱内,外加玄胡锁(索)。

  若有人参来访,让在肉桂房中去坐。

  先泡午时茶,后沏益母膏,作为茶点。

  别忘了把我那匹海马拉到素沙滩,饮些水银,多加豆蔻、甘草。

  到晚上套紫河车接我当归。

  叫门时,当门子(麝香)在前,马钱子在后,车前子在左,牛蒡子在右,后面紧跟着大麦子、小麦子、枸杞子、蛇床子。

  若有一步来迟,绑在桑皮树上,责打三千竹叶子、五千灯草杠子,只打得使君子直流,定不饶。”

  这时店东插白:“求先生看在父子(附子)之情饶了他吧。” 接念:“若不看附子之情,就要共药研为细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典文学中的中医药
中药文化之药名拾趣
中医药里的药名诗词
中医药对联故事
药名诗
黄继烈诗话《中国趣味诗词》之十一:妙趣横生的药名诗〈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