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氏孤儿》故事考辨与历史复原
赵庄姬
应采儿饰演的赵庄姬赵庄姬,又称孟姬,是春秋时期晋国权臣赵盾的儿子赵朔的夫人,晋成公长女,一说为成公之姊。
人物介绍据《左传》记载,前587年,庄姬与赵朔的叔叔赵婴私通,之后奸情败露,赵婴被两个兄弟赵同、赵括驱逐到齐国,庄姬对此怀恨在心。前583年,庄姬向晋景公告发赵同、赵括,说他们要叛乱,晋国于是灭赵氏,史书称之为“下宫之难”。这场惨祸中,只有庄姬的儿子赵武(谥号赵文子)因庄姬的关系,幸免于难。被接入宫中抚养。
《史记·赵世家》的记载完全不同,庄姬是晋成公的姐姐,晋文公的女儿。屠岸贾杀死赵朔一家,她因是国君的姑姑没有罹难,在宫中生下遗腹子赵武。通过赵氏门客公孙杵臼、程婴,将赵武救出宫外抚养[1]。这一历史事件在元代被戏剧家纪君祥演绎成《赵氏孤儿》的故事。
赵氏冤案罪魁是乱伦的庄姬公主
关捷 (2013-03-26 07:19:59) 新浪博客
昨夜,吴秀波摔碎了观众的心
程婴墓及其后裔近年的祭典盛况
艺术总是美的,而真的历史,往往很丑恶。
在《赵氏孤儿案》一剧中,台湾艺人应采儿饰演的庄姬公主端庄华贵,令人尊敬。是全剧中的一个好看的亮点。
然而,历史上的庄姬公主却不是这样的,却是完全相反的,她是赵氏被满门抄斩的真正罪魁,起因是她与丈夫赵朔的堂叔赵婴齐乱伦。
根据《左传》、《史记》记载,故事大致如下——
《《左传》鲁成公四年(前587)称:“晋赵婴通于赵庄姬。”“庄姬寡居通奸于赵婴,国人耻之。”赵婴又名赵婴齐,他赵衰之子,与赵同、赵括是同母兄弟,与赵朔的父亲赵盾是异母兄弟。“赵婴通于赵庄姬”,这是夫叔与侄媳通奸,属于乱伦行为。因此,赵婴齐遭其二兄赵同、赵括的放逐并致死。赵庄姬怀恨在心,于是诬告赵同、赵括谋乱。
晋景公趁机诛杀赵氏一门,以绝赵氏对晋王室的危胁。还有不同的是,赵朔不是死于晋景公之杀,赵武也不是遗腹子。庄姬诬告赵赵同、赵括的另一目的,是要儿子赵武无障碍登上赵家的宗主地位。因此,赵武也并没有遭到舅舅晋景公的追杀,而是相反,他正是在舅舅浸满族人鲜血的屠刀的护卫下,登上赵氏的最高权力宝座。“遂命外甥赵武续嬴姓之嗣,并命祈奚将封地还予赵氏……”赵武于是成为卿大夫,后任正卿。
如此说来,庄姬乃一春秋版的潘金莲。心术狠毒,先奸后杀,以丈夫全族的姓命来消解一己之怨,来满足一己之私。可是,赵氏的血也没白流。
史载,赵武有子名景叔,这个人似乎没有什么作为,作为晋国的大夫,不过是在郑国的子产来访时,问过一次世上有没有鬼这样低级的事情。倒是他的儿子赵鞅人称赵简子的厉害,就是《东郭先生》中的那个打猎的赵简子。赵简子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使赵氏家族重新强撼崛起。公元前458年赵简子死,其子赵无恤嗣立,称为“赵襄子”(赵无恤死,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是让大哥伯鲁的孙子赵浣继位,即赵献候。赵无恤此举维护了赵氏家族的团结。死后他被谥为“赵襄子”。“襄”是仁义的意思——和宋襄公看齐,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他的敬重。)
公元前403年,赵襄子与韩康子、魏桓子把晋国一分为三给分掉了,并且逼迫周威烈王承认了这一事实。从此,战国七雄登台了。
子虚乌有的《赵氏孤儿》
2008-07-01 酸枣 敏思博客-酸枣树下
有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春秋大戏。戏中有一群感天动地、光照日月的千古义士。这支义薄云天的义士群体,至少从元代有戏剧始,就已浸入我们民族的骨髓,文明的血脉。千百年来一直感召着戏台下一茬茬陶醉其间的看客们,甚至征服了二百七十多年前高鼻子蓝眼睛的西洋艺术家,如德国诗人歌德、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英国谐剧作家默非等。如今它已成为各大剧种、各大流派久演不衰的经典大戏,甚至有人把它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相提并论,至今人们仍在不停地对它进行重新演绎改编。王国维把它与《窦娥冤》并列,称之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这部大戏就是影响中国近千年的经典名剧——《赵氏孤儿》。
在这部荡气回肠的千古大戏中,昏君奢靡无道,奸臣穷凶极恶,忠良惨遭诛戮,义士舍身取义,慷慨悲壮,自始至终荡涤着一股磅礴的英雄主义冲天气势。为我们塑造出勇士锄麑、殿前太尉提弥明、桑下饿汉灵辄、草根郎中程婴、暮年烈士公孙杵臼、刚烈将军韩厥、社稷重臣赵盾和贞烈公主赵庄姬等一系列皇权时代楷模典范式人物。
千百年来,人们每每以该故事源自煌煌史家巨著《史记》为由,把它奉为深信不疑的历史真实。殊不知,完全真实的历史是个没有解的方程,永远也不可能找到它真正的谜底。司马迁也不例外,自从他抛出这段悲壮的历史事件以来,围绕赵氏孤儿事件的真伪,历代学者们就踏上了孜孜不倦的漫漫求索路。自汉代王充的《论衡》始,到唐代李翰的《蒙求记》、刘知己的《史通》,宋代的《容斋随笔》、《困学纪闻》、《梁氏史记志疑》,一直到当今的各路学者专家,从未停止过对该事件探究与争鸣的脚步。
让我们继续沿着历代学者的足迹,走入卷帙浩繁的典籍黄卷,去亲近“赵氏孤儿”中一个个令我们灵魂悸动的久远先人吧!
一、锄麑、提弥明、灵辄——借问英雄何处
作为纪君祥大戏舞台上第一个披着夜色登场的勇士——锄麑(也作鉏麑),他的使命简单而残忍——奉奸臣屠岸贾之命夜刺赵盾,剪除其政坛上的冤家对头。然而,英雄的锄麑与莽撞刺客最大的区别是,在夜幕下的摇曳灯光中,他能一眼看出赵盾是位正气浩然的忠臣良将。侠肝义胆的勇士,竟一时不忍下手,毅然决然地一头撞向那棵似乎早已为他准备好的老槐树,悲壮而死。
舞台上倒下一位刺客,看客们的心中站起了一位义士!大戏一开幕,就被一种愤懑悲怆的气氛所笼罩。锄麑第一个完成了皇权时代义士兼大侠形象的塑造使命。后来《铡美案》中的韩奇,就是锄麑不折不扣的形象翻版。
关于锄麑的刺杀行动,《国语·晋语五》的《赵宣子为政》和《史记·晋世家》只是简单地一笔带过,远没有大戏舞台上那么酣畅壮烈。不过史书与大戏的一点重要不同之处是,锄麑并非受屠岸贾雇凶杀人,而是奉国君晋灵公圣命行事。面对凛然正气的赵盾,老刺客突然遇到了新问题,《晋世家》中的他不禁喟然长叹:“杀忠臣,弃君命,罪一也。”正义感十足的他,既不愿杀忠臣,也不愿违君命,在他的眼中都是一样的罪过!义士只能用义气的手段了断此事——碰死了事!这就是侠客与恐怖主义组织的最大不同之处,但戏台下的看客们大都把这笔血债记在了奸臣屠岸贾的头上。
应该说,是纪君祥先生拭去了锄麑身上的历史尘埃,对他进行了重新包装演绎,一千五百多年后浓墨重彩地重新闪亮登场。戏台上的锄麑“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从而使上至皇族权贵、下至普通百姓,都欣然接受了这位英雄人物。从此,锄麑的舞台形象丰满正当起来,一代代国人认识了这位春秋时代的肝胆侠士。
纪君祥大戏中第二个闪亮登场的英雄叫提弥明(也作示眯明)。他是在屠岸贾放出饿犬神獒追扑赵盾的千钧一发之际,突然现身的。这位身居晋灵公殿前太尉要职的武官,比撞树的锄麑更富有正义感和超人胆略,竟明目张胆地在君王面前“弃君命”,临阵反戈,一瓜槌打断神獒的腰骨,随之力劈神獒,当场解了忠臣赵盾的燃眉之危。
赵盾趁机乘车逃跑,可他的驷马锦车已被蓄谋已久的屠岸贾提前偷走两匹马,卸掉一只轮子,动弹不得半步。在此危难之际,晋灵公的殿前卫士、当年受过赵盾一饭之恩的饿汉灵辄同时反水,挺身而出。他一臂抬起车轴,一手挥鞭驭马,一路狂奔,杀出重围,救下赵盾一命。
灵辄是纪先生大戏中第三位登台亮相的慷慨勇士。
激战中提弥明被晋灵公的卫戍部队杀死,弃君命者,终遭君诛;灵辄不知所终,即使再回到桑树底下,估计也做不成他的潇洒饿汉了。
戏台上个性如此鲜明的二位英雄,在《史记》中却是隐隐约约,模棱两可的形象。《赵世家》仅提到“桑下饿人”回身救顿,而不见饿人姓名。《晋世家》仅提及提弥明一人而不见灵辄现身,而此处的提弥明成了灵公的厨师,根本不见戏台中二人精彩搏杀的救顿场景。有学者说,这是司马迁把灵辄和提弥明二人混为了一谈,致使《史记》中的英雄都仅以含糊其词的桑下饿人身份出现。
在此稍前的《吕氏春秋·报更》中记载的桑下饿人同样没有姓名,只是以“何以为名,臣骫桑下之饿人也”,自报家门。后来的散文家刘向在《说苑·复恩》中,也记载过赵盾救治桑下饿人之事,但饿人在《说苑》中依旧没有名字,故事仅以“赳赳武夫,公候干城。济济多士,文王以宁”而作结。唯有更早的《左传·宣公二年》指出过桑下饿人为灵辄,并提及提弥明杀獒救盾之事,使我们终于得以在正史中找到了义士的名字。
学者们尚且如此木讷,而不读书的普通百姓们,更难得识其庐山真面目了。还是该感谢纪君祥先生,是他让二位英雄高大鲜活起来,走入芸芸众生的视野。在游侠辈出的春秋时代,出现提弥明、灵辄这样的侠客并不奇怪。
同样,史书中二位义士勇救赵顿的业绩,与纪先生笔下的奸臣屠岸贾没有关系。欲置赵盾于死地的仍是晋灵公本人。可见当时国君灵公与权臣赵盾之间的矛盾已是势不两立,不共戴天。这才导致了后来赵盾的弟弟赵穿弑杀灵公,继任的景公诛杀赵氏所谓的“赵氏孤儿”事件的最终爆发。
二、真假韩厥
纪君祥大戏中的韩厥形象更为高大闪光,他大义凛然,舍生取义,不但仗义放走义士程婴,而且为打消程婴救孤的后顾之忧,慷慨自刎。刚烈不折的韩厥,像苍穹中一颗耀眼的流星,为人世间掠过一道凛然的正义蓝光之后,便匆匆消失在重重帷幕的舞台深处。
其实,这更是纪君祥先生一手包装的典型戏剧式英雄。可韩厥压根儿不是《铡美案》中韩奇式的小人物,在铿锵激越的舞台上一死了之后,便能消失于岁月的漫漫尘埃,再无人问津。史书上的韩厥,不但没有自杀,而且一直是晋国政坛上炙手可热的专权六卿贵族之一。他不仅是赵氏灭族的铁杆儿反对派,还是极力扶植赵氏重新崛起晋国政坛的幕后策划与支持者,更是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开山掌门人——赫赫有名的韩献子。如果他当时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自杀了,就不会再有后来的赵氏崛起,三家分晋,以及登上战国历史舞台纵横捭阖的韩国。
实际上,韩厥与赵氏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政治渊源。早在《国语》的《晋语》五——《赵宣子为政》中就有赵盾举荐韩厥为晋军司马,以及韩厥在河曲之战中严格执法,力斩赵盾车夫的记载。赵盾非但不怪罪韩厥,反而大加赞赏。韩厥也由此成为司马一姓的鼻祖。从此韩厥在赵盾的扶持下,在晋国政坛扶摇直上,成为赵氏牢不可破的政坛同盟军。各种史书对韩厥政坛活动的记载更是络绎不绝。
让他慷慨赴死,是纪君祥给他,也给历史及后来的我们,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正是由于韩厥与赵氏之间的这层政治联盟,《史记》称,当赵氏被诛族时,韩厥极力为赵氏辩解,力阻屠岸贾,并及时向赵朔通风报信。他的努力失败后假称有病,闭门不出,以示抗议。据《左传》及相关史料分析,仅仅两年后,韩厥利用晋景公病重期间做的恶梦,大做文章。他引经据典,含沙射影,极尽口舌之功,甚至不惜安排亲信装神弄鬼,对景公连唬带吓,恩威并施,终于得以为赵氏平反昭雪。可以说政坛地位显赫的韩厥,才是赵氏复兴至为关键的人物。
是纪君祥先生刻意拔高了专权贵族们的道德情操,为他的传世大戏添一份悲壮色彩而已。
三、莫须有的程婴与公孙杵臼
程婴和公孙杵臼,无疑是纪君祥这部经典大戏中最有分量、最出彩的明星大腕儿。
在这部大戏中,程婴是个身份卑微的地道小人物——草泽郎中。他只是贵族赵朔一位游走江湖的布衣朋友,可正是这位不起眼的草根小人物,胸怀王公贵族不可能有的仁心仁术,用自己卑微的孱弱双肩,扛起了赵氏救孤复兴的猎猎大旗。
他第一时间赶到下宫,把孤儿藏入药箱,带离险境;慷慨陈词,说服宫门守将韩厥,大义放行,慷慨自刎;他吞下血泪,缴出襁褓中嗷嗷待哺的亲生幼子,桃李代僵,换下孤儿赵武;救孤双簧戏,他选择了公孙杵臼认为难办的抚孤复仇;他红心白脸,忍辱负重,用小人物的可怜尊严,换取了奸贼屠岸贾的信任,才得以苟延残喘,苟活于世。
在孤儿幸福成长的十几年漫长岁月中,他独自吞咽着卖孤求荣的恶名、戟指唾骂的侮辱,在生不如死的政坛魔爪下左右逢源,含辛茹苦,终于把孤儿赵武拉扯成人。为使一张白纸般的赵武燃起复仇的烈焰,他煞费苦心,画图说古,痛说家史,控诉奸佞,终于策动懵懂的赵武,挥舞起复仇的利剑,杀向十恶不赦的屠岸贾。当赵武如日中天登上晋国权贵豪门的风光舞台时,本该坐享富贵的程婴却悲壮自杀,赴阴曹地府向他的同道盟友韩厥、公孙杵臼,还有托孤的好友——赵朔夫妇,报告托孤的胜利消息去了!
大戏中的退休老臣公孙杵臼,本已归隐山林,万事无忧,任凭庙堂之上波诡云谲,血肉横飞,与他已毫不相干。可纪先生这部大戏中的义士没有一个是官场油条,哼哈先生,公孙老人虽已烈士暮年,但血性依然刚烈如火,足以使朝堂上那些荷枪执戟的各路将军贵族们黯然失色。苍髯公孙闻讯挺身而出,白发与银须共舞,与程婴的双簧戏配合得鬼哭神泣,天地动容。老迈之躯被屠岸贾“打的来不知一个颠倒”。没有钢铁般的意志,岂能“熬的住这三推六问”?最终老义士酣畅淋漓地选择了他认为简单的任务——为救孤儿轰然撞阶献身。
这部经典悲剧瞬间推向高潮!二位义薄云天的千古义士,从此光照日月,润泽后世,共同托起了这部大戏惊心动魄的不朽灵魂!
但翻开《史记·赵世家》,程婴的形象反差,就像吃了苍蝇一样令人倒胃。不但韩厥未死,而且程婴桃李代僵,献出自己宝贝儿子的事,也压根儿就从未发生过,而是纪先生移花接木式的乾坤大转移。司马迁明确告诉我们,“乃二人(程婴、公孙)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史记·赵世家》)是程婴伙同公孙杵臼,把“谋取”的“他人婴儿”慷慨缴给了屠岸贾!这事与戏台上程婴的同龄幼子没有丝毫关系。这不能不令我们世代敬仰的义士形象注水,英雄气概褪色。
更为遗憾的是,这部取材于《史记》的经典大戏,不知寄托过多少仁人志士理想化身的程婴和公孙杵臼,被众多的学者指出,这是司马迁杜撰出来的彻头彻尾的小说式人物。翻开《史记》,其中的《晋世家》对二位义士只字未提,《韩世家》仅有躲躲闪闪的寥寥数字,就一笔带过,唯有《赵世家》详细记载了两位敢死志士的英雄壮举。其他或前或后如《左传》之类的相关史书,更是无从谈起。这只能成为令人遗憾的历史孤证,其说服力大打折扣。
并且司马迁的《赵世家》还有一个奇怪现象,那就是从赵氏先祖中衍到赵简子之父赵景叔,时间跨度起码涉及到赵氏家族二十多代,太史公共用了两千多字,单赵氏孤儿的故事居然占据了一半的篇幅。且赵朔之前和之后的事情都叙述得非常简单,唯独这个事件故事性极强。整个事件过程、人物对话,完全是小说式的生动语言,不能不令人怀疑它的真实性。
程婴把屠岸贾带到山中,随便指着一个叫公孙杵臼的老头儿,说他怀中的孩子就是赵武,并要求屠岸贾给他一千金的赏赐,狡诈的屠岸贾能相信吗?其实程婴完全可以把假孤儿直接放在赵庄姬的下宫,然后带着屠岸贾来杀,这样还可以使公孙老人免去一死之灾。
看来,惨遭汉武帝摧残的司马迁,在叙述这段洋溢着英雄主义悲壮色彩的历史时,还是过多地融入了他个人的人生理念和道德取向。面对尘世中太多的邪恶与不公,他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多么渴望有程婴、公孙杵臼之类的侠客义士从天而降,路见不平一声吼,拔刀相助,去踏翻世间那些张牙舞爪的鬼魅魍魉。
四、假烈女 真淫妇
在我们击节感叹舞台上一个个男性英雄义士的同时,一定也不会忘记那位同样慷慨悲壮的贞节烈女——庄姬公主。
当赵朔被屠岸贾假传圣旨,赐三般朝典自杀身亡后,孑然一身的公主没有被黑云压城的血腥阴霾所吓倒,而是“遇急思亲戚,临危托故人”,把高贵的王室贵族之膝,跪向了卑微的草根郎中程婴:“你则可怜见俺赵家三百口,都在这孩子身上哩!”“你怎生将这个孩儿掩藏出去,久后成人长大,与他赵氏报仇。”
当程婴表露出她娇嫩的金枝玉叶难以承受屠岸贾的残酷拷问时,公主的表现同样不逊色于一个个慷慨赴死的男性义士,只一句“罢,罢,罢,我教你去的放心”,掷地铿然有声,转身慷慨自缢。以死来取信并托孤于程婴,彻底打消了程婴的担心和疑虑。同时也体现了这位刚烈女子对其丈夫的那腔深情大义:“他父亲身在刀头死”,“为母的也相随一命亡!”
巾帼不让须眉的公主,死的同样悲天怆地,摄人魂魄!后来明代传奇作家徐元久创作的《八义记》,其中“一义”就是这位刚烈贞节的庄姬公主。
司马迁《赵世家》中的庄姬公主可没有纪君祥笔下这么刚烈侠义,她只管生下赵武,剩下的工作都是程婴操办的事。
其实在庄姬问题上,我们大家都让纪君祥给蒙蔽忽悠了。戏是养眼好看了,可原谅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蛇蝎般坏女人。《左传》及历代学者们众口一词地指出,庄姬根本不是这起事件的受害者,而是这起事件彻头彻尾的始作俑者,赵氏灭族最直接的罪魁祸首。如果还能在她身上读出什么贞节侠义,那简直就是对所有义士英灵的摧残与亵渎!
幸亏还有更老的《左传》白纸黑字地记着这事:
鲁成公四年(前587年):“晋赵婴通于赵庄姬。”——赵婴与赵庄姬勾搭成奸。
鲁成公五年(前586年):“原、屏放诸齐”,“之明日而亡。”——原、屏即赵同、赵括,因此将赵婴放逐到齐地,不久赵婴客死他乡。
鲁成公八年(前583年):“晋赵庄姬为赵婴之亡故,谮之于晋侯,曰:'原、屏将为乱。’栾、郤为征。六月,晋讨赵同、赵括。……以其田与祁奚。”——赵庄姬因情夫赵婴被逐而死之故,怀恨在心,三年后向晋侯诬告赵同、赵括将要犯上作乱,政敌栾氏和郤氏趁机出面做伪证,倾轧二赵。于是,当年六月赵同、赵括被晋侯所灭,其家产划拨给了祁奚。
《左传》的这段记载清晰地告诉我们一个完全不同于《史记》的另一版 “赵氏孤儿”,已被众多的历史学者揭示并认可。这完全是赵氏集团萧墙之内一起彻头彻尾的乱伦加火并事件,直接导致了赵同、赵括的灭族惨祸。
相关史料显示,赵同、赵括与赵婴是亲哥仨,与赵盾是同父异母兄弟,都是赵衰的儿子,赵朔的叔叔。赵朔英年早逝后,庄姬公主耐不住青春寂寞,红杏出墙,与丈夫的叔叔赵婴勾搭成奸。作为家族掌门人的赵同、赵括,自然不能容忍这种乱伦之风的蔓延,辱没赵氏门庭,于是行使起掌门的权力,把赵婴流放到齐地,致使赵婴客死他乡。由此遭到庄姬的疯狂报复,凭借其公主的特权身份,向晋景公告赵同、赵括的黑状,诬陷他们哥俩要犯上作乱。同时,也得到赵氏的政敌栾氏和郤氏家族的大力支持,因此赵括、赵同两家遭到了灭族之灾,田产也都转给了祁奚。
同时,在《国语·晋语六》中韩厥也说:“昔吾畜于赵氏,赵孟姬之谗,吾能违兵”。赵孟姬就是庄姬,再次旁证了庄姬的罪恶。在这次灭赵行动中,韩厥按兵不动,没有落井下石。至此,庄姬公主狰狞肮脏的嘴脸,已是一览无余。
说她是假烈女,真淫妇,应该没有冤枉她!
纪君祥是写戏的,戏要编排的好看,这或许无可厚非,而万世敬仰的太师公,在《史记》中不但对庄姬的通奸和诬陷行为只字未提,还把她的罪责全都安在那个叫屠岸贾的头上。并让屠岸贾三番五次兴风作浪,翻出当年“赵盾轼其君”的历史旧账,假传王命,擅自发兵屠杀了赵同、赵括、赵婴、赵朔整整四家,并非《左传》中提到的赵同、赵括两家,极大渲染了这起事件的戏剧色彩及血腥程度。
五、残酷的历史逻辑
其实,无论是司马迁,还是纪君祥,都在这段事件中过多地掺入了个人浓烈的感情色彩,把舍生取义、重信守义的道德光环无限放大,从而掉入小说戏剧的俗套巢臼,让人们仅仅停留在其张扬的道德层面上回味反刍,而忽略其背后真正的深层次历史密码。
沉重的历史真相远非如此富有道德传奇色彩,而是有其自身残酷血腥的逻辑规律。庄姬的诬陷仅仅是事件的导火索,根本原因应归结于赵氏家族在晋国政坛上势力的无限膨胀,一族独大,以致无人能与之比肩,已严重威胁了晋国国君及其他同僚的切身利益。
物极必反,盈极必亏,同样适用于赵氏一门。
赵氏家族从赵盾这代起,就开始了独揽晋国朝纲、左右王国政局的专权时代。“如夏日之可畏”的赵盾,远没有其“如冬日之可爱”的父亲赵衰那样高风亮节般的政治风范。他一上台就排挤他人,打击异己,培植自己的亲信,一权独大,擅自废立新君。先驱逐了与赵氏争权的狐氏,后又提拔了自己的亲信韩厥。晋襄公死后,他敢犯“先君之余威”,不立襄公的嫡太子夷皋为君;不顾王后及其他卿族大夫的反对,擅立襄公的庶弟公子雍为王。虽然最终未能成功,但足以显示其在晋国政坛一权独大、令君权旁落的跋扈之威。他严修政令,整肃刑狱,追捕逃亡,推行契券,削除积弊,实施新政,史称赵宣子之法。曾先后两次代表晋国国君在扈、衡雍两地与各国诸侯会盟;多次以天下盟主自居,兴正义之师,讨伐那些纲常混乱的诸侯小国。当时天下诸侯中可能没人不知道晋国的赵盾,而知道晋国君王的可能不多!
成年后的晋灵公,已到是可忍,孰不可忍的程度了!几次欲置赵盾于死地,赵盾被迫逃亡,激怒了气焰嚣张的莽撞赵穿,一怒之下竟杀死了灵公。虽然董狐直笔,赵氏势力依然如日中天,赵盾又擅立襄公的弟弟黑臀为君,史称晋成公。赵盾如执傀儡,玩晋国君王于股掌之中,翻云覆雨,已使君权形同虚设。
晋成公上台后,吸取了晋灵公的失败教训,不敢再与赵盾明火执仗地对峙,但暗斗仍在继续,也更讲究策略。他曾借三军增加编制之名,把朝中卿大夫名额增加到七姓十二卿。试图扩大其他氏族势力,以期打压赵氏的政治空间。
晋成公六年(公元前600年),不可一世的老赵盾终于死去,君权一族并未由此感到轻松。他的儿子赵朔接班,赵氏势力依然不减,依然掌控着晋国的军政大权,还居然娶了成公女儿庄姬为妻。
晋景公继位后,继续实施韬光养晦的斗争策略,不动声色地提拔栾武子为正卿、中军将,借助栾氏家族势力,继续排挤赵氏。赵婴被放逐时曾向赵括告饶:“有我在,栾氏不敢轻举妄动;我不在了,两位兄长就有性命之忧了!”(我在,故栾氏不作。我亡,吾二昆其忧哉!(《左传》))《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前550年)也说:“赵氏以原、屏之难怨栾氏。”可见,当时赵氏与栾氏之间的矛盾,已到了尖锐化、表面化,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这也同时表明晋景公借力打力的韬光养晦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赵氏的反对派势力已经形成,其衰落已是水到渠成,早晚之间的事了。
这其实是春秋时代国君与卿族、卿族与卿族之间,错综复杂的长期无法调和的争斗乱象的一个缩影。后来晋国又发生的三郤灭门案、国君被弑案,都是同一类历史悲剧的重演和继续。
同时,有学者推测,赵氏家族内部的嫡庶之争,也加速了其诛族的历史进程。
早在赵盾在世时,就已嗅到家族内部的不和气息。为维护赵氏家族整体利益,使家族嫡庶各成员都能和衷共济,共同对付来自君权和异姓势力的双重围剿,他不惜牺牲自身利益,把赵氏的公族“嫡”位慷慨让给了同父异母兄弟赵括,自己甘居庶族之位。
史料显示,赵盾嫡庶位置的变换,可能没有影响他儿子赵朔的地位,但对赵朔儿子赵武的未来可能构成了威胁。到了赵朔时期,也许这小子觉得他老婆是公主,后台强硬,对自己一支在家族内部地位的下降,心存强烈不满,试图伺机为儿子赵武争回“嫡”位大宗,于是对老爷子曾经的良苦用心,不管不顾了。可能由此引发过赵朔与几位叔叔之间的不少龃龉。赵氏家族内部矛盾的日益凸现,加剧了其颓势的迅速蔓延。
必然中潜伏着偶然,赵朔死后,赵氏家族又爆赵婴与侄妻庄姬私通的性丑闻。赵括、赵同为此放逐赵婴致死,引发庄姬报复泻愤,更不能排除她为儿子赵武争夺嫡位大宗的图谋,诬陷赵同、赵括谋反。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早已磨刀霍霍的栾氏和郤氏,趁机同时倾轧;长期遭受赵氏打压的君权代表——晋景公终于盼到了其朝思暮想的这一天。以景公为首的各方势力同时扑向赵括、赵同,于是公元前583年(景公17年,并非《史记》记载的景公3年)下宫之役终于爆发。
因这次行动主要针对赵括、赵同两家,随母蓄养在宫中时年八岁的赵武毫发未损,甚至应该是这次事件的受益者(见《左传·襄公十三年》鲁叔孙豹、穆叔见赵武部分,并非《史记》记载的赵武为命悬一线的遗腹子)。虽然赵武成年后,在晋国也曾有过一番作为,但赵氏一族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再也无力与君权争锋,结束了赵氏家族专权晋国政坛长达四十年的历史格局。
但令景公始料不及的是,请神容易送神难,他前脚送狼,后脚又来虎,赵氏衰落后,国政转而落入栾氏家族的掌控之中。一山不容二虎,随后,栾氏与郤氏之间又开纷争,晋国从此陷入卿大夫无休止的争权夺势的多事之秋。王室已无力左右局面,最终导致晋国末年的“六卿专权”局面。
一部霸主纷争的春秋史,同时也是一部各大家族你方唱罢我又登场的血腥兴衰史。
六、关屠岸贾屁事儿
屠岸贾无疑是纪君祥大戏中十恶不赦的头号反面人物。似乎他头上长疮,脚底流浓,丧尽天良,邪恶透顶,做尽了人间坏事。
他先派锄麑实施暗杀伎俩,失算后丧心病狂,又放饿狗咬盾。黔驴技穷后凶相毕露,矫诏拥兵,诛杀赵氏满门三百口。孤儿漏网后,惨无人道,不惜株连全国同龄婴儿。对付义士,穷凶极恶,不择手段。大戏闭幕前夕,恶贯满盈的屠岸贾,终遭报应,被赵武灭们九族。
以暴易暴,邪恶终能被正义战胜,成为我们民族戏剧写作的经典范例。
屠岸贾简直成了世间所有邪恶的化身。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屠岸贾的成功塑造,成全了纪君祥及其这部千古经典大戏。没有屠岸贾,也就没有赵氏孤儿,天下也不会有人知道元朝还有一个叫纪君祥的人。
然而,屠岸贾很可能是实实在在被冤枉的。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过屠岸贾其人,非常值得怀疑。按照司马迁《赵世家》的说法,屠岸贾得宠于晋灵公时期,任晋国的司寇高位。单从他敢于不请而围攻灵公下宫,擅诛赵族,且不受责罚的情况推断,他应该是专擅晋国国政的大腕儿权臣。但在同一部《史记》的《晋世家》灵公、成公、景公时期的全部记载中,对他均不置一词,且《春秋》、《左传》也未见有此人的记载,更不要说他率领诸将讨伐赵氏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了。
据《左传》及《晋世家》记载,至少在晋景公十七年赵氏灭族之前,晋国势力较大的卿大夫是栾氏、韩氏、郤氏、士氏、赵氏,并没有什么屠氏。如果屠岸贾真的像《赵世家》说的那样,是晋国轰动一时的权臣,《左传》及《晋世家》不应该漏掉这么一位重量级历史人物,至少在记述晋国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时,应该披露一些关于他的蛛丝马迹。然而,研究此事的学者们都很遗憾。
如果说在晋景公灭赵事件中,真有某个权臣能起主要作用的话,那么,这个人应该是趁机倾轧赵氏的栾氏家族中的栾书,而不该是屠岸贾。
大戏锣鼓喧天,史书浩瀚如烟,凭谁问,屠岸贾,你究竟是谁?
七、样板戏就这样炼成了
其实,正如哲人所言:世上既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无论司马迁《史记》的史料取舍,还是纪君祥《赵氏孤儿》的人物演绎,无不饱含着作者旗帜鲜明的阶级立场和价值取向,尤其是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它能成为传唱近千年的经典样板戏开山鼻祖,更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典型的政治伦理特征。
帝王将相们一手遮天的家天下,需要一部这样主旋律色彩鲜明的样板大戏,去诠释和弘扬他们政治伦理的合理性;一家家王朝的独裁者们,也需要这么一部生动鲜活的普及教材,去给想入非非的芸芸众生洗脑愚化,统一思想。王朝中如赵盾之流的主子们,理应要打造得如神似圣,令怀有非分之想的野心者打消觊觎之念;奴才们如程婴之流,要塑造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忠义标本,以资更多的草根生命去膜拜效仿,王朝的一姓江山才有希望保持稳固而常青,这几乎是几千年来家天下的既得利益者共同的心里诉求。《赵氏孤儿》的应运而生绝非偶然,无疑是家天下政治土壤中精心哺育的王朝宠儿。
纪君祥的生卒年代资料不详,但他生活在宋元交替时期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偏差。正是这个王朝更迭、乾坤倾覆的纲常混乱时代,为《赵氏孤儿》的诞生和成长造就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以及顺风顺水的政治气候和土壤条件,使其携带着那个时代典型的王朝烙印,走近我们眼前。
在那个特殊时代里,坐《百家姓》头把交椅的赵姓,高处不胜寒,是处在风雨飘摇中大宋王朝的江山国姓。历任宋王爷也都以赵武的嫡传正宗自居,于是赵姓便有了其政治领域中敏感而特殊的意识形态意义。在那个王朝老态龙钟的晚年,不称职的徽钦二帝被剽悍的蒙古人掳至北国,不无悲壮地成了大宋遗老遗少们心中一对年龄不菲的赵氏老孤儿。此时的宋朝臣民们再次捧读《赵世家》中的赵氏孤儿,其灵魂震动及共鸣程度,就不能与别人同日而语了。赵武不再是距此一千多年前程婴襁褓中那个咿咿呀呀的孩童,更不是寄托着当年赵国基业复兴崛起的一代先祖,而是具有了当下实实在在的现实政治意义。救孤复仇,也就不仅是赵氏家族及其同盟者的不朽使命,更成了大宋王朝一个个忠臣良将、孝子贤孙们的黄粱大梦。
“君不见,韩献子,晋将军,赵孤存;千载传忠献。两定策,纪元勋。”
这是宋王朝抗金名将、著名词人辛弃疾写在《六州歌头》中的《赵世家》读后感。
“夜读程婴存赵事,一回惆怅一沾巾。”(《无锡》);
“祖逖山河志,程婴社稷功。”(《自叹》)。
这是宋王朝最后那位叫文天祥的著名丞相,即使身陷囹圄,还在感念一千多年前的义士程婴,自责没能为赵姓江山力挽狂澜而耿耿于怀,最后在赵氏帝国大厦的坍塌声中,留给我们一声悠远的长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到了蒙古人铁蹄践踏下的元代,大宋遗民纪君祥胸中的这种块垒,可能更是如鲠在喉,但他再也不能明目张胆地像他的前辈们那样,赤裸裸地大声疾呼了。他只能借助那个时代流行的杂剧形式,为自己搭建一个虚拟的王朝舞台,把一个个伶人戏子们的脸,涂白抹红;在丝弦锣鼓营造的时空隧道中,狠狠抒发一把胸中恋赵的郁闷情结,为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大宋遗老们,找回心中曾经魂牵梦萦的大宋王朝梦。
于是,这个在《史记》中并不太显眼的事件,在纪君祥元朝版《赵氏孤儿》的锣鼓铿锵声中,找到了自己枝繁叶茂的良田沃土,落地生根,茁壮成长起来。同时,也恰如其分地搔到每一家王朝既得利益者的痒处,一朝朝开动机器,渲染造势,一代代铿锵咿呀地传唱至今,终于唱响了整个惺惺惜惺惺的家天下时代!
一部诞生于元代,经历代王朝追捧支持的经典革命样板戏,就这样炼成出炉了!
责任编辑: 由之
《赵氏孤儿》故事考辨与历史复原
史良昭   2010-12-30 10:11:00
如果将《史记·赵世家》中关于“赵氏孤儿”的记载同更早的《春秋左传》、《国语》,甚至同司马迁本人记载晋国正史的《史记·晋世家》对读,便会发现多处疑问和矛盾。
《赵氏孤儿》,在京剧中叫做《搜孤救孤》,这个名字比较一目了然。因为故事的主角并非襁褓中的婴孩,而是同赵氏毫无血胤关系而全力“救孤”的程婴与公孙杵臼。两人为了所遵奉的人生信条,一个舍生取义,一个忍辱负重;知难而进,见义勇为,视死如归,百折不回,可以说泯灭了人性中除执著以外的一切弱点。现代人对他们的盖棺定论,所谓“燕赵之风”的前驱、“忠义文化”的代表等等,都不是过头的赞誉。
当然,赵氏孤儿也并非只是道具。相反,他对故事的成立和推广,起到了莫大的号召力的作用。原因十分简单,就在于“赵氏”二字。“赵氏”,即春秋晋国正卿赵盾的家族。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同周天子一样,实行的是家族制的国家统治,大小臣子七拐八弯,总能找到与某代国君的亲戚关系。国君的同姓称为公族,姻亲称为卿族。公族的发展脉络单一,而卿族却能通过再联姻的方式滚雪球般不断扩大队伍,所以其势力到头来总能压倒国君,造成国中或明或暗的权力转移。赵盾便是春秋霸主晋文公连襟赵衰的长子(后来晋文公又把女儿赵姬嫁给赵衰,亲上加亲,关系更近一层),历仕文公、襄公(文公子)、灵公(襄公子)、成公(文公子、襄公弟)四朝。他具有杰出的治国才干,集军政重权于一身,为晋国国务实际上的执政者,后两位国君灵公、成公均由他主持迎立,其中灵公还因荒淫无道而被他的堂弟赵穿刺杀。赵盾逝于晋成公六年(前601),去世后不长时间便有所谓“赵氏孤儿”故事的发生,所以从历史背景来看,这应当是继君晋景公对赵氏势力的反扑。而赵氏孤儿赵武劫后余生,重返政治舞台,其实是卿族总体势力强大的一条旁证。终于在一百多年之后,公元前453年,其四世孙赵毋恤会同其他卿族“三家分晋”,建立了赵、韩、魏国,赵武被尊为赵国的先祖。从其间所覆盖的历史涵面来看,可以说“赵氏”加上“孤儿”,才是“赵氏孤儿”的完整版。先前赵盾的德在人心,之后赵国的惨遭秦灭,都是“孤儿”情节萌生垂远的助因。
故事考辨
“赵氏孤儿”的故事,最早见于《史记·赵世家》:晋景公三年(前597),司寇屠岸贾以清算已故赵盾弑君之罪为借口,“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盾子)、赵同、赵括、赵婴齐(均为赵盾异母兄弟),皆灭其族。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这生下的男孩便是赵氏孤儿。屠岸贾听到风声,入宫搜索,必欲斩草除根。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与友人程婴见情势危急,密谋定计,设法搞到一名婴儿穿上华丽衣服藏入山中,然后由程婴故意出首告密,领屠岸贾杀了杵臼、婴孩,以这种李代桃僵的缜密部署,保全了赵氏孤儿——赵武。十五年后晋景公得了重病,大夫韩厥说是赵氏冤魂作祟的缘故,并说出了赵氏孤儿的下落。景公从深山中召回了程婴、赵武,让他们攻灭了屠岸贾一族,重新恢复了赵武的爵位。程婴志向已遂,自杀以谢公孙杵臼,赵武为两人“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赵世家》的记载长逾千言,情节曲折,具有引人入胜的传奇色彩,成为后世搜孤藏孤故事取材的母本。不幸的是将它同更早的《春秋左传》、《国语》,甚至同司马迁本人记载晋国正史的《史记·晋世家》对读,便会发现多处疑问和矛盾。
从最小的地方看起,“赵朔妻成公姊”,是说赵朔的夫人(史称赵庄姬,“庄”为赵朔谥号)是晋景公父亲晋成公的姐姐。这不像是笔误,因为《赵世家》此前便有“晋景公之三年……朔娶晋成公姊为夫人”的明载。成公为文公之子,庄姬则为文公之女。上文提到,晋文公曾把女儿赵姬嫁给了赵朔的祖父赵衰。祖孙分娶同一辈分的姊妹,实在匪夷所思,不合情理。文公卒于前628年,即使末年得女,庄姬照此推算至少也已三十多岁,在女子“十五适人”的春秋时代,国君宫中会留下如此一名“剩女”,是绝无这种可能的。
按照汉儒贾逵的修正,“成公姊”当作“成公女”,降了一辈,那么庄姬该是景公的姐妹。新婚燕尔,晋景公便忍心违背父亲的选择,让自己的姐妹当寡妇,绝后代,也实在有违常情。《赵世家》文中将景公写成不知情的局外人,把事件责任全盘推在屠岸贾身上,说他是“不请而擅”,并介绍其背景,“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司寇负责民间的治安管理,攻打赵氏的“下宫”(《史记·晋世家》:“成公元年,赐赵氏公族。”故居邸称“宫”)已是越权,更何况还去搜索庄姬所匿的“公宫”,那可是景公的住所!更不可思议的是,如此一位炙手可热,据说从灵公至景公三朝得宠的权臣,翻遍《史记·晋世家》,竟然如蒸发一般,不见片言只字,自然我们也找不到程婴、公孙杵臼及争夺“赵氏孤儿”的任何记载。
尤为要害的是赵氏灭族的时间。在所谓“尽灭其族”的晋景公三年后,《左传》与《晋世家》却多次记录了赵同、赵括、赵穿、赵婴齐活动的情形,包括赵婴齐与赵朔遗孀赵庄姬通奸遭驱逐的秽事。《晋世家》对“族灭”的叙述是:
十七年(前583),诛赵同、赵括,族灭之。韩厥曰:“赵衰、赵盾之功岂可忘乎?奈何绝祀!”乃复令赵庶子武为赵后,复与之邑。
司马迁在这里将“下宫之变”足足推迟了十四年,却极为正确,因为他符合经传的说法。《春秋》鲁成公八年(前583)《经》:“晋杀其大夫赵同、赵括。”《左传》:“晋赵庄姬为赵婴(齐)之亡故,譛之于晋侯,曰:'原(赵同)、屏(赵括)将为乱。’栾(栾书)、郤(郤錡)为徵(作证)。六月,晋讨赵同、赵括。(赵)武从姬氏(赵庄姬)畜于公宫。”
至于“赵氏孤儿”赵武,《左传》在以后的记载中提供了他年龄的线索,说他于前543年时“未盈五十”。杜预注“盖四十七八”,照此扣除虚岁,则赵武当出生于公元前590或589年,“下宫之变”时已七八岁,与“婴儿”的说法相去甚远。《国语·晋语》“昔先主文子(赵武谥文子)少衅于难,从姬氏于公宫”的记载,也是一条旁证。有此种种显迹,无怪后人声称《赵世家》记事“妄诞不可信,而所谓屠岸贾、程婴、杵臼,恐亦无此人矣”(清梁玉绳《史记志疑》)。
由此可见,《赵世家》与《晋世家》的内容出入巨大,几如出于二人之笔。前人很早就对此大惑不解,如毛奇龄就断言《晋世家》为司马迁父亲司马谈所作,“凡《史记》中其说多有矛盾处,皆谈创而迁改之也”(《经问》);崔东壁则以为是刘向父子的增补(《史记探原》),这都是缺乏根据的。《汉书》记司马迁撰写《史记》,“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接其后事”(《汉书·司马迁传》),足见其广闻博采,而《世本》就是赵国史官的作品。秦始皇焚书做不到“靡有孑遗”,太史公完全有可能见过赵国其他的国史或野记。而其中的“赵氏孤儿”故事,有声有色,令他不忍割爱。故事在整篇《赵世家》中占了绝大篇幅,颇显突兀,支持了迻录现成作品的可能。司马迁逝世四十年后,刘向奉诏整理内阁秘书,著《新序》,其中也收有大同小异的赵氏孤儿故事,足证《赵世家》所载为战国赵国人的记载。
历史复原
现在我们根据《左传》、《晋世家》,尽可能复原“赵氏孤儿”相关的一段历史,当然必须从“赵氏”的代表人物赵盾说起。
公元前621年,晋襄公以中军将(正职)贾季与中军佐(副职)赵盾职位互换,揭开了赵盾专权,赵氏家族一枝独大的序幕。赵盾其时兼任执政大夫,晋国因而第一次出现了同时担任军政一把手的“正卿”。同年襄公去世,将自己的爱子夷皋郑重托孤于赵盾,所谓“此子之才(成才),吾受子之赐;不才,吾唯子之怨(只埋怨你)”云云,至今读来也令人感动。夷皋继位为晋灵公,不幸竟然属于“不才”一类,不仅在国务上经常掣肘赵盾,私生活中也贪图享受,残虐非常。一次因熊掌没有炖烂,他就砍下厨师的双足双手,让宫女放在竹篮里出门扔掉。结果让赵盾看到了,自然正色规谏。前607年,灵公终于按捺不住,决心拔除这颗眼中钉。他先派刺客鉏霓乘夜去暗杀赵盾。鉏霓不忍下手,触槐自尽。到了九月,灵公请赵盾喝酒,席间埋伏甲士,被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发觉,将主人从虎口中挟出。灵公放出“灵獒”,狗高四尺,西戎进口,当是类似今日藏獒的品种,被提弥明一脚踢毙。甲士涌出,寡不敌众,提弥明战死。危急之时,突然有一名叫灵辄的甲士反戈,保护赵盾撤退,原来当初他在翳桑挨饿,曾受过赵盾的慷慨救济。晋灵公不能像对厨师那样随心所欲,将赵盾大卸八块,固然是因为春秋国君要接受“礼”的制约,“刑不上大夫”;但他不敢明正典型,公开讨伐,只能采用这些下三滥的手段,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晋国君权的衰落。
赵盾于是选择逃亡,未及走出国境又调头返回都城,因为当月月底,灵公就在游玩桃园时被赵盾堂弟、襄公女婿赵穿杀死。《左传》用了“攻灵公于桃园”的笔法,可见是堂堂正正的讨伐。赵穿的起事是否得到赵盾的授意,史无明载,但晋灵公与赵氏家族为敌必然自取灭亡,则是不争的事实。司马迁就说“赵盾素贵,得民和”,灵公“民不附,故为弑易”。这样便发生了著名的“董狐笔”事件:史官董狐大书“赵盾弑其君”,在朝堂公布。赵盾不服,董狐云:“子为正卿,亡不越境,返不讨贼,非子而谁?”赵盾容忍了这一记载。可能他认为应当尊重史官的职守,却不曾料想到这种口实竟会对赵氏家族日后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亡不越境(越境是不问国事的标志)”的罪名恐怕是对赵盾的冤枉,不过他确实“返不讨贼”,不仅不讨,还让赵穿作为使节去周朝迎回襄公的另一位弟弟公子黑臀继位,即晋成公。他倒不是故意示威,而是认为既然一名国君死了,又来不及生下儿子,就应该尽早补上空缺,以保持国家的正常运作。成公继位元年,即前606年,便发布了一项奇特的法令:恢复公族大夫制度,并且各卿(执政大夫,上中下三军中的六卿)的嫡子(正妻所生子,特指其中的法定继承者)均可得此职爵。原来晋国自献公时期起,便规定除太子外,国君的其他儿子以及上代国君的血胤都要移居国外,未经召请不得随便回国,故有“晋国无公族”之说。公族大夫一职,本是掌管公族事务,兼管卿族,至此则巧妙地转换概念,使卿族也能参加国家的祭祀与推举活动,大大提高了地位与权力。毫无疑问,这是赵盾的主张。这一法令不仅为后世的历史学家所瞩目,它也竟然成了日后“赵氏孤儿”悲剧的起因。
赵盾是在晋文公重耳十九年流亡时期出生的,从小生活在狄地。赵衰流亡后回到晋国,娶文公女儿赵姬,生下赵同、赵括、赵婴齐。赵姬贤惠,坚持让丈夫把赵盾接回来,并把正妻的位置让给赵盾的生母叔隗,赵盾这才成为赵氏嫡子,掌握收族之职。这回重设公族大夫,他没有传给自己的儿子赵朔,而是推举了赵括,让赵同、赵婴齐、赵朔只任下一等的“公族余子”。他作出这种决定,固然是真诚为了报答赵姬之恩,却也显示出他对赵氏家族多年赫扬的现实和前途信心满满。至于赵括掌握宗主权后骄横坐大,赵括、赵同与赵朔、婴齐感情不和以至势同水火,这些后果当然是他预料不到的。
前601年,赵盾病逝。第二年,晋成公去世,其子据继位,是为景公。前时潜伏着的危机终于一一爆发。
晋景公不甘像成公那样明哲保身,他的应对是利用卿族间的矛盾倾轧,各个击破。他上台第三年,前597,“赵盾弑其君”的旧话就被重新拾起。这未必定是起于屠岸贾(从职务中推见。《赵世家》反复强调“景公三年”,是年荀林父擢升正卿,荀的可能性最大),也未必有什么实际的制裁动作,却对赵氏成员的心理产生威慑,从此家族变得低调。作为三朝正卿嗣子的赵朔,虽仍跻身于卿,却长期只任下军将,排名仅列第五。前589年可见的名单上其职已被栾书代替,赵朔销声匿迹,可知此时他已去世了。
前587年,赵婴齐被指控同赵朔遗孀庄姬通奸,遭宗主赵括驱除出晋。婴齐提到自己走了,两位哥哥会受到正卿栾书的祸害,赵括、赵同却不以为然。《左传》记录人物对话往往有预言的意味,果然没过几年,前583,庄姬出面揭发赵同、赵括打算叛乱,栾书、郤錡立即出来充当伪证。赵同、赵括固然狂妄自大(《左传》前594年载“赵同献狄俘于周不敬”就是一例),但两人眼光短浅,苟于安乐,我们实在找不出他们作乱的理由。晋景公却正中下怀,下令讨伐。卿族除韩厥(他小时曾由赵盾带大)外,全都参加了对下宫的攻打。结果赵同、赵括惨遭灭族,赵氏的宗祠采邑全部没收。赵庄姬作为举报人,又是景公的姐妹,自然能安然无恙地带着儿子置身事外,“畜于公宫”。两年后,经韩厥说情,景公也需要制约别的卿族膨大,“乃复令赵庶子武为赵后,复与之邑”。
这么说来,程婴杵臼,搜孤救孤之类,莫非真是子虚乌有?却也未必尽然。推据只有一条,即《赵世家》“服其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的数句。这是赵人的记述,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也说:“今河东赵氏祠先人,犹别舒一座祭二士焉。”赵国人其他可以造假,对祖先的祭祀却不容含糊。古人不允许家祀没有血缘关系的外姓,因为这等于剥夺祖宗的血食,是最大的不敬。《五礼通考》就对“越族而祀”程婴杵臼的合法性作过辩论。“别舒一座”如果属实,那必定是对保存宗族作出极大贡献的外人。就赵氏而言,只有在赵武这一代上才有可能,也只有“存孤”的这一行为才最符条件。
如此考察赵武的生年便成了关键。赵武在“下宫之变”前早已出生,这是没有疑问的。我们只能把发现赵庄姬通奸的前587年定为一个坐标。奸情的发展与败露需要一定时间,姑且定为半年。而此前庄姬还必须同赵武一起“服齐衰三年”,这是仅次于“斩衰三年”的重孝,想必庄姬至少在前面的两年中没有轻举妄动的胆量。把这些加在一起,上文提到过前590、前589的赵武生年,便是不中不远的了。再按照《赵世家》“遗腹”的提示,可以认定赵朔正是在庄姬怀胎期间去世的。
这样推理便指向唯一的结论:庄姬是受到了家族内部赵同、赵括的迫害!他们利用赵朔去世的时机,设法剥夺赵武的生命,以取得赵朔名下的采邑和权力。于是才有了程婴、公孙杵臼的用武之地,带着孤儿匿藏宫外,掉包婴儿以杜绝危险,都成了可能的情节。也许正因掉包过程中的“谋取他人婴儿负之”,牵涉民事案件,才会轮到司寇屠岸贾的介入(《国语》载文公时有大夫名屠岸夷,屠岸贾恐为其后代)。最后想是由于赵婴齐的斡旋,在公孙杵臼付出生命的代价下,赵氏孤儿终于平安回到母亲身边,而程婴则自杀以谢友人,赵朔一支遂以两人为祭祀对象。作乱是灭门的罪名,庄姬捏词告发赵同、赵括,明显是要置二人于死地,单为情人拆散的缘故,不至于下此毒手。其中正透出了“深仇大恨”的讯息。
宋神宗时因赵氏为大宋国姓,而程婴、公孙杵臼保全有功,在山西太平(今襄汾)找到二人坟墓,下诏为他们封侯立祠。而今传藏孤的所在(当然不止一处,此择最著名者)却在千里之外的盂县。盂县属晋国东部边邑,当时为狄人聚居处,而狄人恰为赵朔祖父的娘家。这样看来,程婴确实可能有匿婴入山的经历,只是时间不长而已。
话说回来,赵庄姬通奸叔伯、挟嫌诬告,赵氏家族内部喋血纷争,毕竟都是大辱门风的事。“为尊者讳”,自成为赵氏后人的任务。所以即使以上的推测成立,我们读到的《赵世家》也仍是另一副笔墨。
来源:文汇报  作者: 责任编辑:张丽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氏孤儿(元代纪君祥创作杂剧)
《史记》中记载的“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一个流传千年的假故事
十八赵氏孤儿真相
《史记》为什么会有两个版本的“赵氏孤儿”
还《赵氏孤儿》的真相【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