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芈月传》和氏璧道具遭吐槽?像蛋糕像砂轮像厕纸
《芈月传》和氏璧道具遭吐槽 像蛋糕像砂轮像厕纸
2015年12月24日08:01    来源:华西都市报
网友将剧中的和氏璧与砂轮对比。
《芈月传》剧照
自《芈月传》热播以来,多次被网友吐槽“道具组太穷”,特别是在严谨较真的文博爱好者眼中,有些道具不符合时代背景,“错得离谱,简直不能忍”。这一次,大家伙又把火力集中到了剧中大名鼎鼎的“和氏璧”上。
近日,《芈月传》中害得张仪差点被割舌头的和氏璧终于现身,令芈氏姐妹反目成仇。不过,网友并不关注芈氏姐妹如何开撕,而是吐槽这么大白圆的东西是啥子鬼——像蛋糕像砂轮更像厕纸,就是不像玉璧。
这是和氏璧?卞和活该断脚
在最近更新的《芈月传》中,一块和氏璧再掀后宫争斗。宫中传言“得玉者得天下”,芈姝打算与芈月竞价到底,明争暗斗。双方僵持不下,穆监带着大王的旨意将和氏璧带回宫中。孙俪扮演的芈月对着这“稀世珍宝”赞叹:“这就是和氏璧啊!”
然而,就是这件稀世珍宝,一出场就令观众大跌眼镜,直呼“三观尽毁”。网友“脊梁in上海 ”吐槽道:“这是和氏璧?我书读得少你不要拿塑料来骗我……这么白的一块,卞和是眼瞎看不出这不是玉吗?活该断脚啦。芈月传真是不断刷新我的三观啊……”
剧中“和氏璧”的截图在网上疯传,被网友咆哮不休:“大王,你的双面胶!”“为什么看着像加了荧光粉的大卷厕纸?”“分明是巨无霸版的薄荷糖。”“为什么和XX牌砂轮长得一毛一样啊!”“其实是个年轮形状的奶油蛋糕。”
明明是璧中翘楚,却被网友吐槽得像蛋糕,像双面胶,像薄荷糖,甚至像大卷厕纸,负责道具的工作人员大概要哭晕在厕所了。脑洞大开的网友,纷纷晒出某宝同款的图片,力证剧组节俭得也是没下限了。
和氏璧啥样?反正没人见过
博主“文物医院”对这个大号和氏璧的重量提出了质疑,他做了一道计算题,假设玉璧直径为30cm,厚6cm,一般白玉的密度在2.90至3.10g/cm 之间,如此推算这块“和氏璧”足有10余公斤。而剧中人物却能一只手轻松握起“和氏璧”,他吐槽道“秦人好腕力”。
《芈月传》中出现的和氏璧是什么玉?你一定想不到!
2015-12-23 14:56:03 来源: 沉檀世家
近日热播剧《芈月传》中老是出现和氏璧,它是赵国的国宝,你知道它是什么材质的吗?从小学课本中我们就知道“完璧归赵”的典故,而这其中的“壁”指的就是和氏璧,和氏璧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呢?看着就像是大块和田玉吗?
和氏璧是和田玉吗?对于它的材质其实也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今天小编整理一些资料,就为大家介绍和氏璧的其中的玄机,供大家参考,来看看吧!
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传的数百年间,被奉为“无价之宝”的“天下所共传之宝”,又称和氏之璧、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璞。为天下奇宝。
在《芈月传》中不但屈原、张仪、公孙衍等历史名人纷纷登场,就连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美玉和氏璧也没有错过这场盛宴。剧中和氏璧出现在咸阳城,神秘卖家将它装在设有机关的木匣当中,令人只能看到其一面的光彩,却不得窥探全貌。
关于“和氏璧”的记载,最早见于《韩非子·和氏篇》:春秋时,楚人卞和得璞于荆山,奉献楚厉王。厉王以为石,刖其左足。武王即位,和复献之,王以为诳,刖其右足。后文王即位,和抱璞泣于荆山,泪尽而继之以血。王见状,使人问其故。和答曰:“臣非悲刖,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为诳,所以悲也!”王命匠剖之,果得宝玉,名为“和氏之璧”。因感其忠,悯其刑,封和为零阳侯,和辞而不就。
“和氏璧”产生的时间和地点:
1.时间:春秋时期楚厉王至楚文王,即公元前757至公元前677年约80年之间。
2.地点:楚国的荆山,即今湖北襄阳市南漳县境内。
问题之一:和氏璧是什么材质?
猜想1:独山玉河南南阳独山玉的产地与卞和所在的湖北襄阳最近,所以独山玉的可能性较大。然而独山玉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被开采利用,至卞和所处的春秋时期已普遍流传,楚国的玉石鉴定高手们没理由不识独山玉。
猜想2:和田玉不管是和田籽料还是山流水料,都特征明显,当时宫中不乏玉石鉴定高手,由此可见卞和所献的一定不是和田玉,所以造成冤案。
猜想3:拉长石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和氏璧为拉长石的可能性最大,原因是根据唐末道士杜光庭的记述“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符合拉长石的变色光学效应,且杜光庭曾随唐僖宗入蜀避乱,亲眼见过传国玉玺,其描述应该可信。但拉长石和玉石肉眼看有明显的区别,而且传说中的和氏璧是玉璞状,有较厚的皮壳,拉长石却未曾见到似有皮壳的形态出现过。
和氏璧它看起来完美无瑕,非常的像和田玉,但是,其实也不一定,这也成为了一大迷,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玉石方面的有趣知识,那么,敬请关注哦!
文献里语焉不详,谁都没见过的和氏璧,究竟长什么样?文博爱好者莫衷一是。
和氏璧真的是白色的吗?“文物医院”引用史料举证,可能并不如此。至于形制,文博爱好者之间也有争议。有人推测,道具之所至做这么厚,源于秦王能将和氏璧改为玉玺的传说。不过文博专家“秦蜀”表示怀疑,可能为后世谬传。南宋史学家李心传曾说“以礼制考之,璧五寸而有好,则不得复刻为玺”,同时,目前出土的先秦玉璧的厚度一般很薄。“文物医院”进一步补充,历史上最大的璧为四川广汉地区出土的(约为西周后期)用灰黑色石头制成的璧,厚度只有6.8厘米。
“谁也没见过和氏璧,何谈道具像不像呢?只是从颜色、形制、重量几个方面综合考量,电视剧中的和氏璧,似乎有不妥之处。”“秦蜀”的朋友圈,这两天都被这颗“薄荷糖”刷屏了,他们在调侃道具的同时,也在切磋文博知识。(记者曾洁)(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芈月传》和氏璧遭吐槽:像蛋糕像砂轮更像厕纸
来源:今日头条   作者:分享到   2015-12-23 14:47:00
【摘要】:一边追剧一边吐槽,如今已是大众的观剧习惯,正在热播的《芈月传》当然也不能幸免。...
1、战国人用东汉铜镜
芈月的亲妈向氏被人谋害,脖子上长出红色的疹子,她使用的铜镜被指穿越。网友“簋簠盨盉”写道:“我想告诉芈月的娘亲,您作为一个战国时候的楚国人,怎么拿了一个东汉中晚期的画像纹镜呢?战国那么多漂亮的铜镜,怎么就没有入剧组的法眼?还有,铜镜的照容效果有这么好么?”
2、一边大的编磬
芈姝陪嫁的编磬,居然是一样大小、一样厚度。“渣沙”吐槽:这块数再多有啥用?再多块也只能奏出一个调,怎么配合?有人回应:这你就不懂了吧,不奏乐的时候还可以当衣架使,多有效利用资源。
3、九尾天狐灯
靳尚送给郑袖的九尾天狐灯,被网友吐槽成“无脸怪”:“这明明就是个无脸怪啊!还九尾天狐的骨头化成美女形态……人家真文物男的都比你这美女美。再说用骨头做灯,你不怕点了两天就变骨灰啊?”
4、坐枰当食案
枰,本意是独坐的板床。而在电视剧中,枰被用作了食案。网友一边吐槽道具组买不起食案,一边关心演员的腰不疼吗?
初审编辑:张丽  责任编辑:郑云歌日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啥说“有眼不识金镶玉”?
不是传国玉玺:无价的“和氏璧”究竟流落何方?
和氏璧到底是什么玉
安徽“天下第七泉”竟能“涌乳”浮起硬币 国宝和氏璧在此被发现!
关于“和氏璧就是和田玉”的误解
卞和献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