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消失的中山路老邮局,难忘的老街里记忆
1978年电影《大河奔流》中的中山路邮局外景截图

在青岛的老街里,中山路与湖北路交界,如今的百盛大厦位置。曾有一座凝聚了无数老青岛记忆的老建筑,虽然已消失近二十年,但依然让许多人念念不忘,每每忆起,仍然感慨惋惜不已。


它曾经的门牌号是中山路42号,也就是老青岛记忆中的中山路老邮局,也有不少人一直叫它“湖北路邮局”。

中山路老邮局的历史旧影

你还记得老邮局的模样吗?那座标准的欧式老建筑,圆形角楼下的拱悬门窗。许多年来,这幢别致的建筑给无数人都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邮局按照行业标识,门窗内部设施也多是绿色。那个年代,物流不发达,每日在营业面积并不宽敞的大厅内,收发信、物的总是人流不断。

这幢别具一格的建筑,曾是老街里的一座标志性建筑物。旧影中,它与对面的德国水军俱乐部旧址,一东一西互相衬托,成为昔日中山路上美丽的一道城市风景线。

这座位于中山路与湖北路路口西侧的建筑,是阿米恩·奥托在1912年建造的商住综合楼,建筑面积3192平方米,其转角处耸立的那座蘑菇状的漂亮圆顶塔楼至今还会让许多老青岛清晰地记得。

1914年日德战争,中山路湖北路口,布满弹孔的德国咖啡馆。


大楼在1914年日德战争中曾经受创的老照片

富劳塞尔咖啡西餐厅旧影

1920年前后,德国人阿诺德·曼德勒在此开设了一家咖啡馆,他去世后,餐馆由富劳塞尔(Athur Flossel)接手,并改为富劳塞尔咖啡(Café Flossel)西餐厅。除了咖啡和西点,富劳塞尔还提供纯正的德国啤酒和牛排。

富劳塞尔咖啡西餐厅旧影

在德国学者马维立教授的记忆中,从1920年开始,这座咖啡面包店一直由德国人经营。他小的时候就很喜欢去咖啡馆喝带炼乳的巧克力。

据《青岛糕点食品发展史》中记载:青岛第一家西点厂是德国人富劳塞尔(也译作富劳斯)开办的。富劳塞尔面包房也经营西餐,有啤酒机,梁实秋说“他的牛肉最好,辅以鲜啤酒”。

富劳塞尔咖啡西餐厅旧影

1930年代初执教于国立山东大学的梁实秋曾多次在此用餐。三十余年后,已经去往台湾的梁实秋在其散文《忆青岛》中描述说:

“德国人富劳塞尔在中山路开一餐馆,所制牛排我认为是国内第一。厚厚大大的一块牛排,煎的外焦里嫩,切开之后里面微有血丝。牛排上面覆以一枚嫩嫩的荷包蛋,外加几份炸番薯。这样的一份牛排,要两元钱,佐以生啤酒一大杯,依稀可以领略樊哙饮酒切肉之豪兴。内行人说,食牛肉要在星期三四,因为,周末屠宰,牛肉筋脉尚生硬,冷藏数日则软硬恰到好处。……富劳塞尔店主善饮,我在餐厅之间看他在酒桶之前走来走去,每经酒桶即饮一杯,不下七八杯之数,无怪他大腹便便,如酒桶然。

    富劳塞尔咖啡西餐厅旧影

富劳塞尔咖啡西餐厅旧影,店铺外的黄包车与行驶的汽车。

这栋楼的楼上曾是1924年9月10日创刊的《青岛公民报》报社,创办人和主笔是胡信之,该报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青岛工人运动的影响下,大胆揭露邪恶,抨击时弊,运用报纸公开支持工人、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号召工人团结起来,向帝国主义、资本家开展斗争。1925年上半年在青岛日本纱厂工人大罢工时,该报连续刊登了《共产党宣言》全文,深得民心,被誉为“工人的喉舌”。1925年7月26日,山东军务督办张宗昌下令查封了青岛公民报馆,逮捕并杀害了胡信之,《青岛公民报》被迫终刊。

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山路、湖北路交界,老邮局建筑外的交通指挥台与交警。

        1978年电影《大河奔流》中的中山路邮局内景截图

1978年电影《大河奔流》中的中山路邮局内景截图
1946年1月4日,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邮政储金汇业局青岛分局在青岛一等邮局开办,同年6月在台东镇设办事处。1947年,邮政储金汇业局购买此楼,并将局址迁到此处。设立青岛分局办理储金及简易人寿保险。

这是老照片收藏家逄淑才先生收藏的一张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湖北路临近中山路的老照片,照片的左侧是一排读报栏,转角处那座漂亮的圆弧形老邮局,连同照片两侧的建筑均已消失......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青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邮电部接管青岛一等邮局和储汇分局。8月25日撤销储汇分局,人员并至中山路邮局。自青岛解放后,这里就一直是中山路邮局,湖北路一侧的墙上有一排读报栏,每天都聚集着不少的读者。

老照片左侧远处的圆顶塔楼清晰可见

同一位置的老建筑在1993年和2003年的两次大规模的改造中老建筑全部拆除,这一段中山路已失去了当年风采。

1993年拆除邮电局的老建筑后,原址新建了百盛大厦。

这座百年老建筑的消失根源于“百盛的来临”,老建筑的破坏和消失,与中山路的逐渐衰落,不能说没有原因。 

1993年,这幢漂亮的建筑和与其有关的所有故事无奈地就此定格,成为了青岛永远的遗憾……

中山路南端明信片,右侧经典的圆顶塔楼。
中山路的一次次改造,也伴随着一座座老建筑的消失,老街里的底蕴也随之没落而渐失。曾经,她的繁华与美景共存,两旁各式风格的老建筑收藏着无数世事变迁。她不仅仅是一条百年老街,更是青岛人心里的一个难以割舍的情节。如今,那些童年心底里的美好,只存在记忆里,在老照片里回味探寻了。

现在同一位置,曾经的老建筑已成为永远的记忆。

  

曾经承载的繁荣喧嚣已早已落幕,那些曾经的图片、资料,都是见证百年老街变迁的缩影。

     怀念中山路老邮局,怀念曾经的老街里……

记录曾经的历史,留下城市的记忆。

本组图文感谢青岛文史学者王栋先生、岛城作家迟守卫先生、老照片收藏家逄淑才先生、网友minibee等师友提供支持。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敬请扫码
关注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记忆中的中山路“老邮局”
中山路旧影,那些消失了的老街里记忆!
中山路历史建筑
话说堂邑路
中国的路
记忆中,青岛的天总是蓝蓝的 那种海水清澈的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