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年的小公共,老青岛记忆里的难忘故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小公共就是青岛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八十年代,随着“小公共”的横空出世,随招随走,随停随下的灵活模式很快受到岛城市民的欢迎,至今仍令无数老青岛难以忘怀。

海泊桥,自行车、公交车、小公共,拥挤的道路上构成了一幅上班高峰期的城市奏鸣曲。(逄淑才收藏老照片)

那时的青岛公交车不像如今这般方便快捷,等车难、乘车难是件大事,不用说节假日或是旅游季节,平常日子车里的人基本都要踮着脚站,尤其是上下班时间。“小公共”这一特殊的汽车营运方式便在此时应运而生。小公共的方便为老百姓带来惊喜,一些公交大站之间还增加了所谓的“虚站”,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

小公共的出现,暂时解决了“乘车难”的状况,这是当时的1路小公共。


1984年6月25日,青岛市客车出租公司新辟了四方长途车站至青岛火车站、台东站至栈桥、中山公园至栈桥三条小公共线路。这种“招手即停”的小公共成了当时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很受市民欢迎。

1986年青岛市第一汽车运输公司也开通了小公共汽车营运线路,车型主要是“沪陵”和“华西”。后来公交公司购置了30辆北京面包车,并随后实行租赁承包。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租赁承包、挂靠等经营形式的小公共汽车相继上路,青岛的道路上随处可见或靠站揽客、或飞奔疾驰的小公共。

扬州路上的25路小公共(王挺摄影)

因为同学的关系,89、90年前后曾在小公共上帮忙卖过一段时间的票,可以说对于小公共,比其他人多了一些特别的记忆,这些之前也曾在公众号中编发过。前日翻弄书橱,在一本老票据的收藏夹中又看到那些张熟悉的小公众车票,三十多年前的一幕幕又在脑海中反复忆起,感慨颇多。从往期图文中精简整理出部分热心读者的留言,汇总后再次回望,那些年,青岛人念念不忘的小公共......

王济鹏
扬州路上那辆25路,车号1017的小公共当年我开过,全是回忆!

鹰扬虎视
开过2路小公共,开慢了抢不到客,车主不高兴,所以一起步油门就踩到底了,恨不得将脚伸到油箱里去。从台东到西镇单程都得让警察叔叔拦截一两次。
葛俊
太巧了,五路那辆车是我当年开的,门是我们改的拉门,胜利牌线上只有一辆这个模样的车,比较难看很丑的车~哈哈!

一辆25路小公共的售票员在车下拼命的揽客(王挺摄影)

梅龙
我跑的是201路,轮渡到石老人的,一般到啤酒城就掉头了。如果有一个两个的到石老人,就倒给后面的车,一般不给钱了,下次再给别人带,现在成回忆了!
丁香花
本人从94年到99年干小公共,从红叶到沪陵到出租捷达,满满的青春回忆!
本级玉刘桂兰
养过26路小公共是泸陵车,值得回味。记得在栈桥,晚上9点多有一帮盲人下班,那几天出租车都休息,没车了。我免费把他们送到了西镇,当时还被刊登载在报纸上。

台东邮电局对面的2路小公共

鲁米埃尔辰

记得小时候2路有区间车,一部分到台东终点站,另一部分是手表厂,电车进站售票员就喊到哪的来分流乘客,小公共在台东这一站会把去手表厂的调整成三毛票价,来吸引人别等大盒子了!后来部分小公共又挂着点11路线跑到彩印厂!

浩浩
青岛这个小公共,真正帮了很多国棉大厂,上班不迟到,为什么坐我们的车呢?那年代经常坐小公共叫有钱,我们服务也很好,别提那些打架斗殴的事,每个人都经历过那个年代。真正干过那个年代活的都知道啥不容易,真的拼死拼活的干真不容易,但是付出了也有回报,现在想起来永远值得回忆,青岛永远的回忆,永远想五路七路的朋友!
斌~纷灿烂
干过25路小公共,提到25路不能不提团岛总站,大叔家微波炉烤肉,老汤方便面,一家小卖店,四张桌子,那个方便面真是好吃。

一辆32路小公共司机,司机一般都是就近接班,那时候车上抽烟还是没管的。(王挺摄影)
隔壁老王
开过小公共,开车可以抽烟,午饭可以喝酒,那时候没有酒驾这个词。
梁青
我养车好几年,5路小公共,心酸苦累,处理关系,当然也有兄弟情深,同甘共苦,为了生活!不养车的人永远体会不到,蹲蹲看似简单,那只是相对的......
诸缘如愿
我同学曾经给小公共上开过几天车,然后高低不干了,说太吓人了,撵前面车、压后面车、别公交车,还要看着交警和路边招手上车的,再干就精神错乱了!

湖北路公交站,停靠的大、小公共汽车(陈昌礼摄影)


谷雨人1938
1路小公共大多在海云庵东边吃饭,烧焦碳鼓风机一吹炉火特旺,炒杂拌,海杂拌…美味!

文浩ZR1
后期小公共中间开始安装折叠座椅。广州路费县路红叶饭店的鱼香肉丝至今难忘,现在找不到那种做法了。

贵妇人

从90年开始跟小公共结缘,这一辈子就没离开车,小三丰、昆明、友谊,到了后来的出租车 哎!这辈子想想。应该多说说那些当初哈罐头瓶的和沿路的饭店,我只能想起辛家庄的福聚了,笔管鱼炖豆腐加个土豆丝,哈哈 ......

星语
跟弟弟干1路小公共,海慈医院附近上来一个满头是血的小伙子,直接送他到青医附院江苏路(小伙子当时自己说去的医院),大夫说送的及时,不然就没命了!后来小伙子妈妈到湖北路车站等了好几天才找到我们,带着桔子香蕉,千恩万谢!

上车走了昂,上车有座昂,没座不要钱啊,你看全是座昂~(王挺摄影)


不喜香菜
1路1路上车走了,有座有座,马扎子在座底下,上车走喽,都坐好了,关门走喽,大哥大姐,前面有警察帮忙裹裹腰,谢谢了!
浩尘
来来来五路七路三毛不上昂......这句话印象深刻......三十年了连腔调都还记得清清楚楚。
宝少爷
来来来,座位底下有马扎子,都坐下来!站着的师傅蹲蹲,前面岗楼子,有警察!

千里雪

小公共确实很方便,可以就近下车。就是那句“上来就走”挺害人的,经常上车要等半天。

李ꪗ富贵

小时候从四方去即米路,坐感觉5路电车太慢了!就喜欢坐小公共又快又刺激,记忆犹新的就是那句,来前面过路口有交警,中间的伙计都蹲蹲来~


赶紧蹲蹲,别叫交警看见,过了岗楼子就好了。(张建华摄影)


吴涛
来来来,往里挤挤,后面的大姐往后雇用雇用,好了。安阳来挤死了,上来八位开始买票了,一位、......五位、还有最后一位,哥帮忙给递一下,好的谢谢!小公共售票员的常话。
拾光
“马上就走”、“后面有座”、“前边有下滴,马上就有座了”......大概是那个年代听得最多的“谎言”~

俞美林
曾经熟悉的小公共,坐过好多次,马扎子放在那里,警察来了,快趴下,想想都觉得很刺激昂。这一幕多少年都没有忘记,幸好有小公共,晚上在中山路看完电影,可以回家,那时候工资少,舍不得打车。
海滩漫步
女儿92年出生的,满2岁生日就跟妈妈去上班,放在单位托儿所,下班再跟着妈妈回家,当时来回都是乘坐2路小公共,几乎每次一进家门嘴里都是奶声奶气的喊着“2路2路”,那叫一个惟妙惟肖!这大概是女儿会说的唯一一句青岛话吧,现在已经国外留学十年多了,想想仿佛昨日一般。

火车站车站上正在靠活的2路小公共(王挺摄影)

永芳
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当时在胶州路我店铺门口就是2路,5路小公共站点,售票员手扒车门吆喝着,上车走了,上车走了…....
楙盛
难忘的回忆,低俗、鲁莽、抢跑等等的小公共,为了争钱,压着大公交,公交司机们挨了他们多少骂......
$P1K
小时候和爸妈去姥姥家都是坐小公共,记得夏天坐在发动机那个大盖子上,烫的屁股快要熟了的感觉~

@@
都在记忆中了 ,过道上的马扎子和机器盖子上的坐垫,售票员的腰包还有青普的拉客声,这已经凝固在深深地记忆中......

33路小公共站,特殊的站牌还留在很多人的记忆里。(王挺摄影)


backstreet skate

以前过了湛山,东部最远就到浮山所。“25,25上车一块”,十五中和延安二路这两站,小公共抢生意很厉害!小公共上大连路的坡确实比济客“抖散骨头架子”的大通道要快的多,但是下大学路的坡却比不上大通道的冲刺!

007
上班时坐的25路线,人员一般都是爆满,路过警察岗楼司机都喊趴下,然后大家都很配合~
陈苦寒
水清沟三小区刚入住的时候,长沙路还是土路,一路小公共是当时三小区居民出门的“常用车”,大多数人都是坐它直奔水清沟倒车。长沙路修路前真颠,而且坡长,小公共开起来老刺激了。

青岛大学前拉客的小公共


胡子
说到小公共,有各种难忘。为了多挣钱,不仅仅有玩命的快跑,还有尽可能的多拉,超载才算正常,马扎子是必备的标配,没客时都放在座位底下,随上随拿出来坐,人下车后再收起来放到座位下面。有一次人下车后,售票员来收放马扎子,觉得少了一个,就很奇怪地说:哎,马扎子上哪了?有个乘客秒回:马扎子跟着腚走了!
毛毛虫凯蒂
小公共的出现的确缓解了那些年岛城公共汽车运力不足的状况,我那时候我有段时间坐车上下学,路途非常远,还要换乘,公交车车少人多,我又是个小孩子,能把我挤的夹在人群里两脚离地,压的胸口喘不动气,每次乘车都像打仗似的拼劲全力,现在的人很难想象的到。有小公共乘坐我也算是受益的人,但是小公共在我心里依然是负面印象较多的,在交通安全及服务态度上,是野蛮,鲁莽,不讲文明,不讲安全的。
peter
当年小公共是真赚钱,俺一个同学家来跑小公共,一天零花钱五块钱,那是1992年啊,贴画才五毛钱一大张的时代啊......


礁石上的海蛎子·弘
说起小公共就想起黄渤的经典台词:“上车走喽!”
牛毛山人
当时小公共确实对青岛的交通方便了不少。高虎,黄渤演的电视剧,一口青岛方言,302-302就是当时最形象的。还有当时一个小公共在晓翁村站为票价问题将一乘客杀了,当地一王姓青年将杀人者捉住,并获见义勇为奖。时光似箭,社会发展了,而我们也老了!
大海怪
上了小公共就跟上了床是滴,站着的,猫着的,撅着的,抱着滴,坐着的还带颠哒颠哒地。

金色深秋

当年青岛的“小公共”售票员,忙着招呼公交站上的乘客,还张望着后面的公交车,喊着“快点儿快点儿!大盒子来了!”经常是车内拥挤不堪,座椅破旧,走道上放着“马扎”。他们的驾驶员开起车来,就像是“玩儿命”!后来,公交集团上线一部分“专线车”,车况比小公共好得多。此后,“小公共”逐渐被淘汰了。

男儿本色
我是80后,小时候跟父母坐车听到最多的小公共叫喊就是五路七路,跑火车站到造纸厂(胜利桥)外加碱厂宿舍板桥坊。有坐有坐 ,结果上来只有马扎子,哈哈~遇到路口交警还得低低头......

Jerry Wong
想当年满马路的红叶,沪凌,春洲。还分个体和国营(其实是挂靠)山东02G和T的区别。上学时候家住在蒙古路,那时候刚好五路电车在长途站和华阳路之间没有站,21路车有长春路站,有时候起来晚了撵不上,就在门口拦小公共,到市立医院,售票员嫌弃,说四毛的不上,被撵下来了,于是上学迟到了。小公共,太有感触了,满满的回忆,真的是永生难忘!

肇良
当年的小公共从青岛造纸厂到振华路才四毛钱,过去叫沧口,八十年代小公共对青岛银来说太方便了,随叫随停而且服务态度很好可惜后来没了。
实诚月老师
96-99在沧口上学,从李村坐10路倒5路小公共,一次坐在后面,路面不平,司机开的又快,然后我整个人都被弹起来,脑袋顶到了车顶 ,美好的青春回忆啊……
金马玉堂
91年从湖北路到抚顺路,每天早晨从始发站挤1路公交“大盒子”,那时的人生理想就是有钱了,每天坐小公共去上班。

小公共停在辛家庄站上客,这张老照片有着太多老青岛难忘的记忆。


A.Meng
当时有条线是沿海团岛到辛家庄,好像是201来是吧,记不清了。94、95年我小学时候经常跟着亲戚的车来回转看光景。老汤方便面和微波烤肉在团岛站旁边,当时觉得那么好吃。
维克多or雨果
当年李村和台东小公共绝对是一大风景线,台东这里3路小公共喊“去李村的,去李村的,上车走了昂!去李村的!”,李村这儿3路小公共喊“去青岛的,去青岛的,上车走了昂,去青岛的”,和外地朋友说这事得时候,朋友还有点迷茫:李村不是青岛么,而且还问怎么李村还有个崂山百货啊,因为当年李村是崂山县的市中心……
润生
小公共是青岛市民的特殊记忆,有便利也有怨恨。不过培养了一批多拉快跑的司机。取消小公共多年以后,有一次乘坐长途车走济青高速,司机一路开得飞快,超过了很多轿车,只见他左右腾挪,遇车超车,一路急驰,看见测速杆立马点刹车,过杆马上加速。全程高速,稳稳当当,酣畅淋漓。下了高速一问,司机说:我以前是青岛开小公共的!怪不得!

姊妹,就差你一个了,上来就走昂~(张建华摄影)
飞翔鸟
当年小公共车方便实惠,岛城人都爱乘坐。
张克连
岛城的小公共在特定时期里,曾为城市的公共交通事业做出过积极的贡献。
那山那水
那真是一段难忘的青岛人的出行岁月故事, 现在的80后、90后可能正好上幼儿园、小学 ......多少父母们坐着那个三毛、五毛的小公共,穿梭在青岛的早晨......

i中峰
小公共,对青岛市当时的交通出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作为时代的产物,作为眼皮子底下的事物,社会习俗和城市管理水平,客观地折射出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留下了别有风味的身影。

1997年10月,市政府决定在3年时间内将小公共汽车转营为出租车。1997年11月28日,青岛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在市内四区逐步减少和取消城市小公共汽车营运方式的通告》,小公共渐渐退出历史舞台。至1999年底,全市市区内的小公共汽车全部转营为标准型出租汽车。

猴王

李村和崂山及城阳的小公共退出晚,李村3条小公共在2010年开始退出营运,城阳小公共主要根据城阳开通9XX公交后,小公共同时退出营运,城阳环城5路和城阳棉花班线也就是2010年底最后一批退出营运。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巨变,小公共的消失也是时代进步的一个缩影。曾经盛极一时的小公共虽然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曾经的那段过往,相信也会长久的印在所有老青岛的记忆里。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敬请扫码
关注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台东邮电局,难忘的城市记忆!
804路改线了
青岛,台东路
台东记忆丨三十年前的台东街头
巴士风情 | 一路巴士情
王挺镜头下的老青岛,那些逐渐消失的城市街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