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推荐 | 杜传海: 闲话高楼里的邻里关系

闲话高楼里的邻里关系

文 | 杜传海

邻里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人际关系。邻里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接触频繁,来往密切。处理好邻里关系,做到互敬、互信、互助、互让,和睦相处,不仅有利于各自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而且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邻里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随着一栋栋商品住宅楼的拔地而起,住在里面的人与人之间关系也在发生着意想不到的变化。高楼里的邻里之间没有了居住在农村或市井大杂院的热情、好客,人与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淡漠,逐渐形成了一种“各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新型”邻里关系。

早些年,我随着孩子住进了城市的一个小区十八楼。七八年下来,我忽然发现对周围的这些邻居竟然还是那么陌生,别说整个小区的住户,就连同一栋楼,每天乘一台电梯上下楼的住户都不是很熟悉,甚至于同一楼层的邻居都叫不清姓甚名谁。有时与人同乘电梯时,有心帮人按楼层,还要问一下“你上几楼?

作为上班族,我每天除了上班,回家后把门一关,一家人生活在百十平米的小天地里,很少过问房间外面的事情,从不打听小区内发生了什么事?与同楼住户包括隔壁邻居也少有搭讪。前几年,我所住的楼层仅住有包括我家在内的两户人家,隔壁住的王姓人家共四口人,夫妻俩常年在外地打工,很少回来,两个孩子一个在外地上大学,一个在本地读高中,全家人只有到春节时才能在家里团聚。前年春节,年前王先生的妻子提前回来置办年货,我在楼道见着感到惊奇:“你回来了?”打个招呼算是见了面。随后,包括春节期间都没有再见。直到小年过后,我爱人在电梯里遇到王先生,他告诉我爱人:“我老婆在年初二回老家喝喜酒时被车撞死了。”我爱人听了顿时发懵。当爱人告诉我这个不幸的消息时,我很诧异,年前还见到的活生生四十多岁的邻居,竟然在十几天前就没有了。更可悲的是:发生这样的事,作为邻居,我们竟然不知道。当晚,我怀着复杂的心情首次敲开了邻居家的门,问明情况,对王先生爱人的不幸遭遇感到十分惋惜,同时对王先生一家表示深切慰问。虽然王先生说他爱人的后事是在农村老家办的,但我还是感到心灵的不安。

通过这件事,我反思自己,如此的邻里关系是我的过错,还是社会的共性?我有心调查发现,高楼里如此淡漠的邻里关系并非我的专利。自从进入高楼林立的商品房时代,传统意义的邻里关系就开始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了。那种“远亲不如近邻”的社会关系已被逐渐瓦解,过去认知中的邻里关系已经不复存在。有爆料说武汉市某花园住了三、四年的药商穆先生下班回来,发现钥匙不见了,他只好联系了一家开锁公司。开锁师傅赶来,请穆先生的邻居为他作证。没想到,连敲几家门,没有一个人说认识穆先生,就连住在对门的夫妇,也说从未见过他。这使穆先生哭笑不得又感慨不已。穆先生的尴尬和无奈,绝非只是他一人所独有。比邻而居数年,见面仍旧陌生已经成了现代人的一种“都市流行病”,这往往除了住户来自天南海北、城乡各地外,多是因为工作忙,人们白天上班见不着,晚上下班各自回家,同一个楼道同一个楼层,即使偶尔碰见,也多是“点头之交”。

这种漠视与传统意义上的邻里关系相去甚远。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住在远离城市的农村。我们的村庄不大,约有30多户人家,大家住在一个村子里,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大人们在一起劳动,小孩们在一起玩耍。哪家有什么事,全村人立马都知道,并且会互相帮忙。晚上,邻居坐在一起聊天,谈的都是张家长、李家短,没有隔夜的消息。虽然那时各家都比较困难,但大家互相信任,互相帮助,村民之间、邻里之间非常和谐。谁家来了亲戚,如果碗筷或柴米油盐不够用,直接到邻居家借来使用。吃饭时,端一碗饭可以从东头吃到西头,或几家人聚在房前的树荫下一起吃饭,你吃我家菜,我尝你家饭并不稀奇。邻居之间串门是一种习惯,小孩偶尔睡在邻居家也是有的。哪家两口子吵架,声音刚起来,便会惊动四邻前来相劝。过年时,小孩子跑东家、到西家拜年讨糖吃,玩的那是开开心心、高高兴兴。

参加工作以后,我有幸住进了单位分配的福利房,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大院里,大家因在一个单位工作,互相认识,邻里之间相对融洽,见面“你好!”、“你吃了吗?”有说有笑地打个招呼。哪家有个红白喜事,都能不请自到。有的单身汉想到同事家蹭个饭,也会受到主人的热情款待。

本世纪初,我离开了那个住了十几年的单位福利房,搬进了有各色人物共同居住的社区街巷,大家由陌生到面熟,由面熟到认识,虽然处的没有单位同事、同学之间亲热,邻居见面便会点头微笑打声招呼,也是有理有貌的。遇到哪家有喜事则会上门送我个请柬,到时,我会亲自前往祝贺,讨杯喜酒喝。

在我看来,撇开农村的邻里关系不说,那些年在城里的邻里关系也还过得去。但看看现代高楼里的邻里关系怎么变得如此冷淡呢?是我的不近人情,还是城市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是现在邻里间缺乏了基本的信任,还是少了相互沟通呢?

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我想,其实人们的内心并非不想建立一种和谐温馨、亲如一家的邻里关系。这样的邻里关系对每个家庭都是互惠互利的。一个院,一座楼,即便同一楼道,关起门来容易,打开门就难了。但既然是邻居,就少不了邻里关系。所以,怎样打开门就是让邻里有情的关键。对此,我想有必要让生活在高楼里的人们深入思考,大家想想办法、出出主意,共同打开封闭的邻里关系之门,如由业主委员会组织住户开个运动会、或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或评选小区好人好事等等,通过组织一些趣味活动,把大家组织起来,互相认识,互相交流,增强信任,加强沟通,既让人心情愉悦,又增进了邻里之情。当然,更好的还是希望邻居与邻居之间自己主动打开门,不图古代邻里之间的生死相依,只图个邻里之间能有个三言两语,拉拉家常。让热情、和睦的邻里关系重新回来。

给读者的一封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京军休如何处理好邻里关系?
高楼里的邻里关系
请问怎么处理邻里关系? 爱问知识人
用爱呵护邻里关系
邻里关系需要经营
【提示篇】如何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