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受教了!听罗振宇老师谈 “终活” 理念

作者:张琳

本文图片和音乐皆来自于网络


HELLO  2024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

子曰:“五十而知天命”。
我是74年生人,今年也到了知天命的年纪。
老子说的知天命,并不是指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也可以理解为人在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起事情便不再追求结果。
看看周围年龄相近的朋友,大部分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为“理想中的状态”而奔波,负重而行。
当然也有人运气好,已经卸下生活的重担,开始享受人生。
有的开始健身、沉浸在各种大汗淋漓的快乐里;
有的热衷于摄影,游走四方感受大自然的馈赠;
有的喜欢养生,依照生活习惯规划自己的余生;
还有的热心公益,发挥余热温暖他人。无论怎样,这些都是他们向内寻找、关注自身需求的方式。
我认为,一切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平静从容的人与事物,都是美好的。

倘若我们可以活到一百岁,那么五十岁就是人生的一道分界线。
虽然还不至于看到死亡,但是我们知道,它就在那里,我们已经离它越来越近了。
这么想来,人到了50岁,就应该开始看着生命终点做事。
罗翔说:“人最有魅力的时候,就是对周围的一切人和事物都不在乎的时候。”
从前去日本旅游,曾经听过远嫁日本的中国女孩,讲述日本父母与子女间亲情关系的凉薄状态。
或许正因为这种凉薄,反而使得他们更加能够正视死亡。
今年3月,日本新音乐教父坂本龙一去世,终年71岁。
抛开他在音乐上的成就,我最佩服的,是他能够提前安排好自己的后事,甚至包括葬礼上的歌单。
想必他绝不允许自己这一生,哪怕是最后终点之外的那一段时间失控。

罗振宇老师在访谈节目中讲过,日本人有一个理念叫做“终活”。
这个理念是指他们差不多从50岁开始,着手计划自己的后半段人生。
60岁左右,要把自己所有账户归结在一个账户里,便于管理。
65岁把自己不再使用的、与爱好相关用品卖掉(比如各种工具和器材)。
70岁会搬去闹市区的公寓生活,一是就医和生活方便,二是意外发生的时候比较容易被发现,并获得救助。
75岁要收拾好必备随身用品,放在一个手提袋里,拿起来就可以走的那种。
80岁要联络好可以安排自己后事的人,并交代好一切。
这样方便自己走后,别人可以简单、快捷地帮自己处理好后事,减少一切不必要的麻烦。
说实话,日本人这种理念我还是很认同的。
在我的认知里,一个能够安排好自己身后事的人,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
巴菲特说:“忠于自己,取悦自己。”
回顾我的前半生,身边就有曾经有过这么一个人。
这位老哥是我在工作中结识的,当时他是老板的朋友,我们来往得不多,他给我的印象也并不深刻。
因为是合作伙伴,所以除去工作以外,我们更多的交流也就仅仅停留在饭桌上。
他为人风趣,说话也直爽。记得有一次年底聚餐,同桌人都说他气色不好,建议他去就医。
他自己也说近日老觉得疲累,想着忙完年底这段时间,再去医院检查。
春节我们再次聚餐的时候,却惊闻他已经去世。
这也太让人感到意外了。

当时老板言语中满是遗憾和敬重,说他上次饭局后不久就医,一经确诊就已经是癌症晚期。
当医生告诉他只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后,任谁都没想到的是,他放弃了手术治疗的机会。
面对家人和老友们的劝说,他依然不同意入院治疗。
他说如果手术治疗并不能治愈癌症,只能延续生命,那他情愿不做这个手术。
因为续命的代价,不过就是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等死。
我记得那年老哥正好50岁。
那时候他儿子刚刚结婚、妻子刚刚退休,父母身体健康、银行储蓄够用。
若是坚持给他治病、花钱续命,他自己受罪不说,到最后家人们也落个人财两空,的确不值得。
他觉得能够把钱留下来给父母妻子养老、给儿子和未出世的孙辈留着就挺好。
老哥的家人虽然心痛,但又不得不承认他的想法也有道理,最后尊重了他的选择。

听说他向嫂子要了十万块钱,在剩下的时间里游山玩水、吃喝玩乐,按他自己的话说,算是真正享受了一把生活的乐趣。
开心两个多月,正值临近春节的时候,嫂子出门置办年货,老哥独自在家休息。
没多久他就觉得很不舒服,拨通120急救电话以后,他打开大门、坐在沙发上等待救援,医生到达的时候,他已经走了。
家人说他走得很安详、很满足,也没受什么罪。
这件事情当时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触动。
那会儿我年纪轻,只觉得他挺想得开。
如今我也到了这个年纪,才真正领会到,他当时做出的选择很了不起。
在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作为一个男人,他是非常有担当的。
他不愿意任人摆布,没有质量、没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的时光。
他担心家人今后的生活,愿意把自己能够给予的一切都留给他们,以备不时之需。的
他知道自己的离去,会给亲人们带去很大的打击,所以更加不想在经济上拖垮他们。
他肯定也有自己未来得及完成的心愿,但他能够做到豁达面对,达到了精神上的自由。
可以说他的选择在某种意义上,真正体现了爱自己的能力。
总而言之,这位老哥面对死亡的做法,非常体面、令人折服。

以前总是听人说,除了死亡以外,人生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
现在想想,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理解别人的做法,是因为我们没有处于他的境地,也就不能站在他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只有身在其中,才能真正理解一个人所承受的压力和困境。
所以说,当我们开始远远看见死亡的时候,真的不用假装回避它,更不要觉得谁会挡在我们的前面。
毕竟任谁也无法预料,死亡和意外,究竟哪一个先到。
随着时间的流动,所有的事物都无法让我们远离死亡,只会慢慢地一步一步接近。
在我国西南地区有一种风俗,老人过了60岁就要给自己准备好棺材,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棺材本儿”。
他们会订做一口自己满意的棺材,有时候甚至躺进去看看是否合适。
看着自己的棺材,他们并不会觉得害怕,反而会觉得踏实。
有些老人还会提前选好自己的坟地,把身后事都安排好。
换个角度来看,这是老人对未来的愿望。
我觉得当一个人可以平静地处理身后事,那么就可以认定他对死亡已经没有了最初的恐惧。
我们都是独自来到这个世界,也注定了今后将独自离开。
既然来的时候,没有人问我们是否愿意,那么走的时候,至少我们还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来安排。
这也算是为此生,画上个圆满的句号吧。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慈禧生命的最后一天:早晨在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就躺进了棺材
为续父亲十年寿命,孝子三跪棺材匠,求得瞒天棺,给活人发丧出殡
提前给自己做棺材
悲痛飞满天
1994年,美国男子艾瑞克的母亲去世,就在准备后事的时候,他突然
深夜暖文:做一个干净洒脱的人,往事不记,后事不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