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同儿里的美食

 我的家乡在北京,作为首都,它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是政治文化交流中心等等等等,这些我还是都不说了吧,毕竟,中国人都知道…… 

至于我,是个地道的北京大妞儿,四合院里长大的八旗子弟,用老北京话讲,就是个典型的“胡同儿串子”。 

要说北京的美食,以汉、满、回、蒙族为主。作为一个老北京的小吃货,我很愿意带您感受一下北京小吃。 

不过,这里我不想谈那些百度上有的没的名家名吃,小女子乃一介草民,咱们就聊聊寻常百姓们常下的馆子,还有咱自家桌子上的美食吧! 

我家住在北京西城,往东走五分钟,是梅兰芳先生的故居,一直向西便是和珅宅邸恭王府花园;往西走五分钟,是满清王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的旧居(不对外开放);往南就是皇城根儿了。 

北京人大概能猜出来了,我住在护国寺。这条民俗街上,有着唯一的百年老店“护国寺清真小吃店”。 

它是看着我长大的,打小儿店里的售货员跟我们这些老街坊处得仿佛跟亲戚一般。如今街上还经常能碰到一位当年的售货员阿姨,她已经七十多岁了,身体很好,神采奕奕。

 打小儿我吃的是东西,品到的却是人情。

 (一)豆汁儿 ~ 锦馨豆汁店  在北京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语:“没有喝过豆汁儿,不算到过北京。”著名导演胡金铨先生也说:“不能喝豆汁儿的人,算不得是真正的北平人。

 按我们旗人的说法儿“北京的豆汁儿,旗人的命根儿”。由此可见,豆汁儿的地位是极高的。 

如果第一次喝豆汁,那犹如泔水般的气味一般人都难以下咽,捏着鼻子喝两次,感受就不同一般了。 

喝豆汁必须要配切得极细的酱菜,一般夏天用苤蓝,讲究的要用老咸水芥切成细丝,拌上辣椒油,还要配套吃炸得焦黄酥透的焦圈,风味独到。 

(二)面茶 ~ 护国寺小吃店 

说到豆汁儿,就不能不提起小吃店一道美食 —— 面茶。有诗曾云:“午梦初醒热面茶,干姜麻酱总需加”。 

它是以小米面为主的粥,上面用漏勺淋上麻酱,撒上椒盐。吃法也很有讲究,不用筷子、勺子等餐具,而是一只手端起碗足,沿着碗边儿转着圈喝下。

 此吃法,非老北京人是不会的,一旦用餐具搅匀,麻酱泻了,就失了味道。

 记住我教您的方法,真吃上面茶了,咱可别露怯。 

(三)爆肚儿 ~ 爆肚儿满、爆肚儿冯

 爆肚是具有独特风味的北京地方性小吃,下酒极佳。  梅兰芳、马连良、小蘑菇、小白玉霜、李万春等名流无不喜食。

爆肚又脆又鲜,不油不腻,蘸着麻酱汁吃下去,据说还可治胃病。

 吃爆肚的人一般都配酒,喝完酒,吃两个刚出炉的烧饼,更是一大快事。 

所以老北京都喜爱吃爆肚,特别是农历立秋之后,北京人讲究“吃秋”,流传“要吃秋,有爆肚”之说。 

 (四)褡裢火烧 ~ 老北京 

褡裢火烧是一种油煎食品,色泽金黄,焦香四溢,鲜美可口。它用面片装入馅,两面折上,另两面不封口,放入油锅煎熟。

 因其长型,有时对折。类似古代背在肩上的褡裢,故得此名。其口味类似锅贴,但形状不同。

 吃褡裢火烧时配用鸡血和豆腐条制成的酸辣汤,鲜香酸辣,余味无穷。 

 (五)卤煮火烧 ~ 小肠陈

 卤煮火烧是老北京纯粹的东西,土生土长,比京剧还要纯粹。

最初的卤煮出自于宫廷的“苏造肉”。  据说光绪年间因为用五花肉煮制的苏造肉价格昂贵,所以人们就用猪头肉和猪下水代替,经过民间烹饪高手的传播,久而久之,造就了卤煮火烧。 

地道的北京人估计没几个不好(hào)吃卤煮火烧的。

 汤里面的火烧切井字刀,豆腐切三角,小肠、肺头剁小块,从锅里舀一勺老汤往碗里一浇,再来点蒜泥、辣椒油、豆腐乳、韭菜花。

 最后淋点儿辣椒油,热腾腾的一碗端上来,火烧、豆腐、肺头吸足了汤汁,火烧透而不黏,肉烂而不糟。

 其中味道最厚重的还是小肠,肠酥软,味厚而不腻,没有任何异味。偶尔吃到一片白肉更是满口脂香。 

还有的就是 —— 奶酪卫的双皮奶、姚记的“炒肝儿”、都一处的烧麦、门钉儿李的肉饼、紫光园的炒疙瘩、烤肉宛的肉、东来顺的铜锅涮肉、砂锅居的白水煮肉、新川面馆的凉面 …… 更不用说全国闻名的庆丰包子了。

 芸豆卷,焦圈,豆馅烧饼、炸糕,腊八粥,白煮肉、馓子麻花儿糖瓜儿粘 …… 光是家门口的护国寺小吃店,里面就有百余种地道小食,感觉一下子也说不完啊! 

至于点心,估计您只知道稻香村吧? 

又错啦!  桂香村、尤其是中关村糕点,那儿的点心才是我小时候的味道。

 再看看自家饭桌儿吧!我就聊聊我最爱吃的两种美食。饭桌上的美味基本出自妈妈的手,其中我最爱吃的莫过于面条了。

 各式卤面、汤面、拌面,在妈妈的手里花样百出,层出不穷。

 面条有“长寿”的意思,所以北京人的面里边有长寿面。其实在北京,还有这样一讲儿:“人生有三面,即洗三面、长寿面、接三面”。

 所谓洗三面,就是小孩子刚出生第三天,举办个“洗三”仪式,亲戚朋友来吃孩子的面条,祝福他“长命百岁”。 

以后每年过生日,都得吃“长寿面”“挑寿”,意思是祝福他“福寿绵长”。 

人死之后的第三天,亲戚朋友要吃“接三面”,意思是表示对死者的感情连绵不断。 

老北京人吃炸酱面,冷天讲究吃热的,谓之“锅儿挑”(完全不过水),热天吃过水面,但汤要篦尽。根据季节佐以各种时鲜小菜,谓之“全面码儿”。 

最常见的是猪肉丁炸酱。妈妈用半肥瘦猪肉丁加葱、姜等在油锅炸炒,加黄稀酱,盖上锅盖小火咕嘟40分钟。

 不久,就有一重重的酱香味道弥漫开来,满院子飘香。 

第二种美味是麻豆腐,它属北京的特产,河南安阳也有类似食物,称为粉浆坨子。此物出自旧京的粉房。

粉房原来是出产粉皮淀粉的地方,把豆子放在石磨上一碾,随碾随加水,同时这豆子就分成了三种东西。

 顶细的成了豆浆,是正品,用来做淀粉;顶稀的成了汁儿,即是豆汁;中间一层稠糊凝滞的暗绿色粉浆,装入布袋加热一煮,滤去水份,就是麻豆腐。熬豆浆时,上面的油皮最有营养,它就是腐竹。

因为妈妈以前在豆制品厂工作,所以这方面我了解得多一些。 

炒麻豆腐一定要用羊油、加上黄豆或青豆以及韭菜要炒至黏黏糊糊的,呈灰绿色,炒好后,将炸好的红辣椒油泼在上边即成,呈红、绿、黄色,口感香醇味厚,酸咸适口,别有风味。

 北京胡同儿里的小吃,多的是。

 咱北京人实在、有面儿,说话也敞亮,得空,您来,想吃什么,支应一声儿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美食天堂:北京篇,北京十大不得不吃美食盘点
到了北京,除了烤鸭,这些美食一定要吃,不然会后悔
北京十大传统小吃
吃老北京小吃品百年京味--老北京小吃介绍
北京十大名吃
散文||品味北京特色小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