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1麦种

山东省2011年中央财政小麦良种补贴项目推介品种  

2011-07-17 13:25:44|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 订阅


关于公布山东省2011年中央财政小麦良种补贴项目推介品种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1-03-30   


山东省农业厅文件

鲁农种植字〔2011〕9号



关于公布山东省2011年中央财政
小麦良种补贴项目推介品种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农业局(农委),厅属有关单位:
  为提高我省小麦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省厅按照“生态适应性好、符合生产需要、市场前景较好”的品种择优原则,通过广泛征集、专家论证,筛选出济麦22等45个小麦品种,作为山东省2011年中央财政小麦良种补贴项目推介品种(详见附件)。现予公布。
  各市、县(市、区)农业局(农委)要加强推介品种的宣传和引导,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指导农民选择经过审定而且适宜当地区域特点的小麦品种,不得强制干预农民选种。各补贴项目县(市、区)要广泛征求农民(农场职工)意见,充分考虑小麦生产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需要,合理确定良种补贴采购品种,力求最大限度满足农民生产需求,并避免品种过多过乱。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三日

 

附件:

山东省2011年中央财政小麦良种补贴项目推介品种

 

根据我省气候、土壤特点,结合小麦品质区划研究和生产示范情况,推介小麦品种45个。分为强筋品种、中大穗品种、多穗型品种、旱地品种和晚播早熟品种五种类型。

(一)强筋品种(6个):烟农19号、济南17号、洲元9369、济麦20号、藁优9415、师栾02-1

(二)中大穗品种(10个):泰农18、临麦4号、临麦2号、汶农六号、郯麦98、山农21、聊麦18、潍麦8号、鲁麦23号、多丰2000

(三)多穗型品种(23个):济麦22、良星99、良星66、烟农24号、泰山23号、山农15号、青丰1号、汶农14号、良星77、青农2号、聊麦19、烟农5158、山农17、齐麦一号、鑫289、鲁麦21号、烟农2415、邯6172、烟农15号、山农18、邯00-7086、山农紫麦1号、鲁垦麦9号

(四)旱地品种(5个):青麦6号、烟农21号、山农16、青麦7号、烟农836

(五)晚播早熟品种(1个):济宁16号

一、品种选择注意事项

1.根据地力状况和管理水平选择适宜品种,如土壤肥沃,管理水平较高,常年亩产在550公斤以上地块,建议选择中大穗类型(泰农18、临麦4号等)或多穗类型中的抗(或较抗)倒伏品种(济麦22、良星99等)。对于地力水平中等,常年亩产500公斤左右的地块,建议选择多穗类型品种。中大穗品种一般产量潜力大,但对地力的要求较高,否则会造成亩穗数少、穗子小,尤其对千粒重影响较大,籽粒不饱满,影响籽粒品质。

2.根据品种特性及当地种植习惯制定管理措施。一般说来,适期播种多穗型品种每亩基本苗以8—12万为宜,大穗型品种每亩基本苗以15—20万为宜,肥力高取低限,肥力低取高限。晚播早熟品种济宁16号,适宜鲁南、鲁西南种植,不要扩大区域种植,同时注意播期后移,在10月25日左右为宜。旱地品种应选择在旱肥地种植,旱薄地对产量影响较大。以上类型品种在不能适期播种的地区,随着播期的推迟适当加大播量。

3.强筋小麦类型藁优9415、师栾02-1两品种品质较好,产量潜力一般,山农紫麦1号为紫色类型品种,以上三品种在推广应用时应规模种植、订单生产,实现优质优价。

二、推介品种主要特点

(一)强筋品种

1.烟农19号

原代号:烟优361

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1]001号

育种单位:烟台市农科院

品种来源:烟1933为母本,陕82-29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匍匐,株型较紧凑,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株高84.1厘米,叶片深黄绿色,穗型纺锤,长芒、白壳、白粒、硬质,千粒重36.4克,容重766.0克/升,生育期245天。经抗病性鉴定:中感条锈、叶锈病,高感白粉病。抗倒性一般。1999-2000年生产试验取样测试,粗蛋白含量15.1%,湿面筋33.5%,沉降值40.2毫升,吸水率57.24%,稳定时间13.5分钟,断裂时间14.2分钟,公差指数19B.U,弱化度24B.U,评价值61;面包烘烤品质:重量160克,百克面包体积825立方厘米,烘烤评分88.8。

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了1997-1999年山东省小麦高肥乙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483.6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减产0.3%;1999-2000年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7.4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1.3%。

栽培技术要点:适期播种,高肥水地块一般每亩基本苗8-10万;中等肥力地块一般每亩基本苗12-14万。对群体过大地块,春季肥水管理适当推迟,以防倒伏。

适宜范围:在全省亩产400-500公斤地块作为强筋专用小麦品种种植利用。

2.济南17号

原代号:924142

审定编号:鲁种审字第0262-2号

育种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临汾5064为母本,鲁麦13号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叶片上冲,株型紧凑,株高77厘米,穗型纺锤、顶芒、白壳、白粒、硬质,千粒重36克,容重748.9克/升,较抗倒伏,中感条,叶锈病和白粉病。品质优良,达到了国家面包小麦标准。落黄性一般。

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了1996-1998年山东省小麦高肥乙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02.9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4.52%,居第一位;1998年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1.25公斤,比对照增产5.8%。

适宜范围:在全省中高肥水作为强筋专用小麦品种种植利用。

3.洲元9369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40号

育种单位:山东洲元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PH82-2-2为母本,866-34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偏冬性,幼苗半匍匐。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41天,比潍麦8号早熟1天;株高72.4厘米,株型紧凑,叶片上举,较抗倒伏,熟相好;亩最大分蘖95.1万,有效穗35.7万,分蘖成穗率37.5%;穗型长方,穗粒数48.3粒,千粒重35.4克,容重799.6克/升;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硬质。2007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结果:中抗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高感秆锈病。2006-2007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14.9%、湿面筋32.5%、沉淀值34.4ml、吸水率64.1ml/100g、稳定时间8.6min,面粉白度75.1。

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了2004-2006年山东省小麦高肥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44.20公斤,比对照品种潍麦8号增产0.54%;2006-2007年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8.75公斤,比对照品种潍麦8号增产4.8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上旬,每亩基本苗10-15万。

适宜范围:在全省高肥水地块作为强筋专用小麦品种种植利用。

4.济麦20号

原代号:955159

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3]029号

育种单位: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鲁麦14号为母本,鲁884187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弱冬性,幼苗半直立,苗色深绿,分蘖力强,成穗率高,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最大分蘖102.7万个,亩有效穗44.0万穗,成穗率42.8%;生育期237天,比对照晚熟1天,熟相中等;株高76.8厘米,穗粒数33粒,千粒重38.6克,容重781.1克/升。株型紧凑,叶片较窄、上冲,叶耳紫色,旗叶中长、挺直。穗型纺锤,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度较好,硬质。抗倒性中等。2002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性鉴定结果:中感条锈病,高抗叶锈,感白粉病。2002-2003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试:粗蛋白含量13.23%,湿面筋29.3%,沉降值37.1毫升,面粉白度(L)94.88,吸水率58.4%,形成时间8.0分钟,稳定时间14.9分钟,软化度30FU。

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了2000-2002年山东省小麦高肥乙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07.05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减产0.78%;2002-2003年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3.37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8.69%。

栽培技术要点:施足基肥,适宜播期10月上旬,每亩基本苗10万左右。及时防治病虫害。

适宜范围:在全省中高肥水地块作为强筋专用小麦品种种植利用。

5.藁优9415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43号

引种者:泰安市五岳泰山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从河北省藁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引进。8515为母本,安农8455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省级审定情况:2003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匍匐。引种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33天,比济麦19晚熟2天;株高82.1厘米,叶片深绿色,较抗倒伏,熟相中等;亩最大分蘖88.8万,有效穗40.5万,分蘖成穗率45.6%,分蘖成穗率较高;穗型纺锤,穗粒数38.4粒,千粒重34.9克,容重793.3克/升;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硬质。2002、2003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结果:条锈病2-3级,叶锈病3-4级,白粉病3级。山东省引种试验白粉病发病较重。2006-2007年引种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14.8%、湿面筋34.7%、沉淀值49.5ml、吸水率63.8%、稳定时间10.4分钟,面粉白度74.1,主要品质指标达到强筋品种标准。

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了2001-2003年河北省冀中南优质组冬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32.39公斤。2006-2007年山东省引种试验(中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7.73公斤,比对照品种济麦19增产4.62%。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1日-10月10日,每亩基本苗15万。注意防治白粉病。

适宜范围:在全省中高肥水地块作为强筋品种订单种植。

6.师栾02-1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7016

选育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栾城县原种场

品种来源:9411/9430,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熟,成熟期比对照石4185晚1天左右。幼苗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高72厘米左右,株型紧凑,叶色浅绿,叶小上举,穗层整齐。穗纺锤型,护颖有短绒毛,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角质。平均亩穗数45.0万穗,穗粒数33.0粒,千粒重35.2克。春季抗寒性一般,旗叶干尖重,后期早衰。茎秆有腊质,弹性好,抗倒伏。抗寒性鉴定:抗寒性中等。抗病性鉴定:中抗纹枯病,中感赤霉病,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秆锈病。2005年、2006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803克/升、786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6.30%、16.88%,湿面筋含量32.3%、33.3%,沉降值51.7毫升、61.3毫升,吸水率59.2%、59.4%,稳定时间14.8分钟、15.2分钟,最大抗延阻力654E.U、700E.U,拉伸面积163平方厘米、180平方厘米,面包体积760立方厘米、828立方厘米,面包评分85分、92分。

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了2004-2005年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1.7公斤,比对照石4185增产0.14%;2005-2006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91.5公斤,比对照石4185减产1.21%。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0.9公斤,比对照石4185增产1.7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上旬,每亩基本苗10万-15万苗,后期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等。

适宜范围:山东中部和北部中高水肥地块作为强筋品种订单种植。

(二)中大穗品种

7.泰农18

原代号:泰农2413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8056号

选育单位:泰安市泰山区瑞丰作物育种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品种来源:莱州137为母本,烟369-7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直立。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38天,比潍麦8号早熟1天;株高73.7厘米,叶片上举,抗倒性较好;亩最大分蘖83.8万,亩有效穗32.9万,分蘖成穗率39.2%;穗型长方,穗粒数43.6粒,千粒重40.8克,容重795.4克/升;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较饱满、半硬质。2008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结果:中抗赤霉病,中感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条锈病和叶锈病。2007-2008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含量12.3%、湿面筋30.4%、沉淀值33.1ml、吸水率59.7ml/100g、稳定时间6.2min,面粉白度77.3。

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了2006-2008年山东省小麦品种高肥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72.56公斤,比对照品种潍麦8号增产8.64%;2007-2008年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0.57公斤,比对照品种潍麦8号增产8.25%。

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对肥水要求较高。适宜播期10月1日-10月10日,每亩基本苗15-18万。

适宜范围:在全省高肥水地块种植利用。

8.临麦4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6046号

选育单位:临沂市农科院

品种来源:鲁麦23号/临9015,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直立。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42天,与潍麦8号相当;株高78.9厘米,株型半紧凑,叶片上举,茎叶蜡质明显,较抗倒伏,熟相中等;亩最大分蘖82.4万,有效穗31.8万穗,分蘖成穗率38.7%,分蘖成穗率中等;穗型棍棒,穗粒数44.3粒,千粒重45.8克,容重776.3克/升;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半硬质。2006年委托中国农科院植保所进行抗病性鉴定:中抗至抗叶锈病,中感纹枯病,感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2005-2006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14%湿基)13.2%、湿面筋(14%湿基)36.1%、出粉率64.0%、沉淀值(14%湿基)20.7毫升、吸水率55.8%、形成时间2.2分钟、稳定时间1.3分钟,面粉白度82.4。

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了2004-2006年山东省小麦高肥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80.45公斤,比对照品种潍麦8号增产7.31%;2005-2006年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1.17公斤,比对照潍麦8号增产6.20%。

栽培技术要点:施足基肥,足墒播种。适宜播期10月3日-10月12日,每亩基本苗15-18万。及时防治白粉病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在全省高肥水地块种植利用。

9.临麦2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4]021号

育种单位:临沂市农科所

品种来源:鲁麦23为母本,临90-15为父本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冬性,幼苗半直立。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41天,比对照晚熟1天,熟相中等;株高78.6厘米,亩最大分蘖97.1万个,亩有效穗35.5万穗,分蘖成穗率中等,穗粒数43.8粒,千粒重44.2克,容重769.3克/升;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抗倒伏,叶色中绿,穗棍棒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度较好,半硬质,有黑胚现象。2003-2004 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结果:中感条锈病,中感至高感叶锈病,感白粉病和纹枯病。2003-2004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试:粗蛋白含量(干基)14.14%、湿面筋32.0%、出粉率70%、沉降值20.3毫升、面粉白度94.7(aacc测试法)、吸水率57.1%、形成时间2.0分钟、稳定时间0.8分钟、软化度248FU。

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了2002-2004年山东省小麦高肥甲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49.93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12.38%;2003-2004年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0.11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9.24%。 

栽培技术要点:对地力要求较高,施足基肥,足墒播种。适宜播期10月3日-10月12日,每亩基本苗14-16万。及时防治白粉病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在全省高肥水地块种植利用。

10.汶农六号

原代号:742223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6056号

育种单位:泰安市汶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915021//鲁麦18/876161,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匍匐。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40天,比鲁麦14号晚熟3天,较晚熟;株高71.5厘米,叶片宽短,旗叶上冲,株型较紧凑,茎杆粗壮,抗倒伏,熟相较好;亩最大分蘖92.0万,亩有效穗30.2万穗,分蘖成穗率32.9%,分蘖成穗率一般;穗粒数44.0粒,千粒重44.0克,容重767.0克/升;穗型长方,长芒、白壳、白粒,粉质,籽粒较饱满。2006年委托中国农科院植保所进行抗病性鉴定:中感条锈病、叶锈病和纹枯病,感白粉病和赤霉病。2005-2006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14%湿基)12.7%、湿面筋(14%湿基)33.3%、沉淀值(14%湿基)24.3毫升、出粉率62.1.0%、面粉白度82.6、吸水率54.1%、形成时间2.7分钟、稳定时间2.2分钟。

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了2003-2004年山东省小麦高肥甲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2.42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4.15%;2004-2005年高肥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5.21公斤,比对照潍麦8号增产4.04%。2005-2006年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0.16公斤,比对照潍麦8号增产7.90%。

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对肥水要求较高,足墒播种,施足基肥。适宜播期10月1日-10月10日,每亩基本苗15万。注意防治蚜虫和病害,适时收获。

适宜范围:在全省高肥水地块种植利用。

11.郯麦98

原代号:原代号980402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57号

选育单位:山东省郯城县种子公司

品种来源:济宁13为母本,942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直立。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37天,比对照品种济麦19晚熟1天;株高82.0厘米,叶色深绿,叶耳紫红色,株型紧凑,较抗倒伏,熟相中等;亩最大分蘖86.8万,有效穗32.9万,分蘖成穗率37.8%;穗型长方,穗粒数41.8粒,千粒重44.4克,容重779.7克/升;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度中等,硬质。2009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结果:慢条锈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2008-2009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含量12.5%、湿面筋36.8%、沉淀值33.5ml、吸水率65.2ml/100g、稳定时间2.5min,面粉白度73.4。

产量表现:在2006-2008年山东省小麦品种中高肥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529.06公斤,比济麦19增产5.06%;2008-2009年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7.37公斤,比济麦19增产7.4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1-10日,每亩基本苗15-20万。注意防治病虫害。

适宜范围:在全省高肥水地块种植利用。

12.山农21

审定编号:鲁农审2010071号

育种者:山东农业大学、泰安市泰山区瑞丰作物育种研究所。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系莱州137/烟辐188杂交后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冬性,幼苗半直立。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39天,比济麦19晚熟1天;株高82.3厘米,株型中间偏紧凑,抗倒伏,熟相好;亩最大分蘖104.7万,有效穗33.4万,分蘖成穗率31.9%;穗型长方,穗粒数41.8粒,千粒重42.3克,容重794.3克/升;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较饱满、硬质。抗病性鉴定结果:中抗条锈病,中感白粉病,高感叶锈病、赤霉病和纹枯病。2009~2010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含量12.5%、湿面筋34.0%、沉淀值45.8ml、吸水率56.5ml/100g、稳定时间8.6min,面粉白度80.0。

产量表现:在山东省小麦品种高肥组区域试验中,2007~2008年平均亩产561.57公斤,比对照品种潍麦8号增产3.30%,2008~2009年585.18公斤,比济麦对照品种19增产5.78%;2009~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5.97公斤,比对照品种济麦22增产3.8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5~10日,每亩基本苗15~18万。注意防治叶锈病、赤霉病、纹枯病。

适宜范围:在全省高肥水地块种植利用。

13.聊麦18

原代号:原代号聊9629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6052号

选育单位:聊城市农科院

品种来源:89B08-3-10-1-8/鲁麦23号,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半冬性,叶色浓绿,幼苗匍伏。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41天,比鲁麦14号晚熟3天,较晚熟;株高70.8厘米,株型紧凑,较抗倒伏,熟相较好;亩最大分蘖79.3万,亩有效穗33.1万穗,分蘖成穗率41.7%,分蘖力一般;穗粒数44.4粒,千粒重46.5克,容重773.4克/升;穗型长方,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2006年委托中国农科院植保所进行抗病性鉴定:中感至感条锈病,感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和秆锈病。2005-2006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14%湿基)13.3%、湿面筋(14%湿基)39.2%、沉淀值(14%湿基)27.1毫升、出粉率70%、面粉白度73.6、吸水率61.6%、形成时间3.2分钟、稳定时间2.4分钟。

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了2003-2004年山东省小麦高肥甲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9.70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7.53%;2004-2005年高肥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1.90公斤,比对照潍麦8号增产6.34%。2005-2006年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6.57公斤,比对照潍麦8号增产5.33%。

栽培技术要点:精细整地,施足基肥。适宜播期10月上旬,每亩基本苗15-16万。春季重施拔节肥,后期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

适宜范围:在全省高肥水地块种植利用。

14.潍麦8号

原代号:潍62036

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3]028号

育种单位:潍坊市农科院

品种来源:88-3149为母本,Aus621108为父本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弱冬性,幼苗半直立。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最大分蘖107.5万个,亩有效穗27.0万穗,成穗率25.1%;生育期238天,比对照晚熟2天,熟相较好;株高84.5厘米,穗粒数43粒,千粒重48.7克,容重780.2克/升。株型紧凑,叶片上冲,穗型长方,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度较好,半硬质。茎杆粗壮,抗倒伏。抗病性鉴定结果:中抗条锈病、叶锈病、高抗白粉病。2002-2003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试:粗蛋白含量(干基)15.34%、湿面筋33.0%、沉降值34.1毫升、面粉白度94.9(aacc测试法)、吸水率58.3%、形成时间3.7分钟、稳定时间3.5分钟、软化度109FU。

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了2000-2002年山东省小麦高肥甲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35.46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6.57%;2002-2003年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1.28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12.48%。

栽培技术要点 :对地力要求较高,选择肥水条件较好地块种植,采用高产栽培技术。施足基肥,多施有机肥及磷钾肥。适宜播期10月1日-10月10日,每亩基本苗15-18万,该品种穗大粒多,行距不宜过窄,以平均行距23-26厘米为宜。注意预防冻害和倒春寒。后期防贪青晚熟。

适宜范围:全省高肥水条件种植利用。

15.鲁麦23号

原代号:滨州89-2

审定编号:鲁种审字第0201号

品种来源:鲁麦8号/高赖小麦,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冬性,抗寒性能强。分蘖成穗率低,熟期比鲁麦14号晚2天。穗型纺锤,穗大粒多,穗粒数44粒左右,千粒重46.5克,长芒,白壳,白粒,株高88厘米,株硬抗倒。经抗性接种鉴定:对条,叶锈病主要流行小种中感,对白粉病中抗.

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了1993-1995年山东省小麦高肥甲组区域试验,两年区试平均亩产466.93公斤,产量相当于对照鲁麦14号;1994-199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1.17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3.91%。在两年区试亩产500公斤以上的11个点次中,平均亩产521.80公斤,比对照增产3.46%.具有亩产500-600公斤的产量潜力.

栽培技术要点:分蘖力低,对肥水要求高。适宜播期以冬前大于0℃积温600-700℃。每亩基本苗13-18万。施足基肥,重施拔节肥。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

适宜范围:在鲁北、鲁西北地区亩产500公斤以上的高产地块种植利用。

16.多丰2000

原代号:26-5-39

育种单位:菏泽市牡丹区农业局农技站

品种来源: 9118(肥48/113杂交材料)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弱冬性,幼苗半直立。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亩最大分蘖97.0万个,亩有效穗28.1万穗,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低;生育期241天,比对照晚熟1天,熟相好;株高83.5厘米,穗粒数45.2粒,千粒重46.6克,容重767.0克/升;株型稍松散,叶片上冲,叶色浓绿,抗倒伏;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较饱满,半硬质。2003-2004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结果:中抗条锈病、纹枯病,高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2003-2004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试:粗蛋白含量(干基)13.65%、湿面筋30.3%、出粉率70.2%、沉降值27毫升、面粉白度94.56(aacc测试法)、吸水率54.8%、形成时间2.2分钟、稳定时间1.2分钟、软化度185FU。 

 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了2001-2003年山东省小麦高肥甲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22.81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9.01%;2003-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0.20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7.12%。

栽培技术要点:对地力要求较高。适宜播期10月上旬,每亩基本苗12-15万。施足底肥,足墒播种。注意防治病虫害。

适宜范围:在鲁中、鲁南、鲁西南高肥水地块种植利用。(三)多穗型品种

17.济麦22

原代号:984121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6050号

选育单位: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935024/935106,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弱冬性,幼苗半直立,抗冻性一般。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39天,比鲁麦14号晚熟2天;株高71.6厘米,株型紧凑,抽穗后茎叶蜡质明显,较抗倒伏,熟相较好;亩最大分蘖100.7万,亩有效穗41.6万穗,分蘖成穗率41.3%,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粒数36.3粒,千粒重43.6克,容重785.2克/升;穗型长方,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2006年委托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中抗至中感条锈病,中抗白粉病,感叶锈病、赤霉病和纹枯病,中感至感秆锈病。2005-2006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14%湿基)13.2%、湿面筋(14%湿基)35.2%、沉淀值(14%湿基)30.7毫升、出粉率68%、面粉白度73.3、吸水率60.3%、形成时间4.0分钟、稳定时间3.3分钟。

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了2003-2005年山东省小麦中高肥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37.04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10.85%;2005-2006年中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7.24公斤,比对照济麦19增产4.05%。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1日-10月15日,每亩基本苗12万左右。抽穗后及时防治蚜虫,适时收获。

适宜范围:在全省中高肥水地块种植利用。

18.良星99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6049号

育种单位:山东省良星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91102/鲁麦14号//PH85-16,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直立,抗冻性较强。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38天,比鲁麦14号晚熟1天;株高75.6厘米,株型紧凑,旗叶上冲,较抗倒伏,熟相中等;亩最大分蘖94.5万,亩有效穗40.6万穗,分蘖成穗率43.0%,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粒数35.4粒,千粒重43.3克,容重789.4克/升;穗型长方,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2006年委托中国农科院植保所进行抗病性鉴定:抗白粉病,中抗至慢条锈病,感叶锈病,中感纹枯病,中感至感秆锈病。2005-2006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14%湿基) 13.1%、湿面筋(14%湿基)34.9%、沉淀值(14%湿基)31.8毫升、出粉率73.1%、面粉白度75.2、吸水率63.4%、形成时间3.3分钟、稳定时间2.9分钟。

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了2003-2005年山东省小麦中高肥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40.89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11.44%;2005-2006年中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4.80公斤,比对照济麦19增产5.57%。

栽培技术要点:施足基肥、足墒播种。适宜播期10月上旬,精播每亩基本苗10-12万,半精播15-18万。抽穗后及时防治蚜虫和病害,适时收获。

适宜范围:在全省中高肥地块种植利用。

19.良星66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8057号

育种单位:山东良星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济91102为母本,935031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直立。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38天,比潍麦8号早熟2天;株高78.2厘米,抗倒性中等,熟相好;亩最大分蘖103.2万,有效穗45.3万,分蘖成穗率43.9%;穗型长方,穗粒数36.7粒,千粒重40.1克,容重791.5克/升;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较饱满、硬质。2008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结果:高抗白粉病,中感赤霉病和纹枯病,慢条锈病,高感叶锈病。2007-2008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含量13.4%、湿面筋35.8%、沉淀值33.9ml、吸水率60.9ml/100g、稳定时间2.8min,面粉白度74.5。

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了2005-2007年山东省小麦品种高肥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71.42公斤,比对照品种潍麦8号增产8.69%;2007-2008年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5.21公斤,比对照品种潍麦8号增产7.2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上旬,每亩基本苗10-12万。

适宜范围:在全省高肥水地块种植利用。

20.烟农24号

原代号:烟475

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4]024号

育种单位:烟台市农科院

品种来源:以陕229为母本,安麦1号为父本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直立。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亩最大分蘖106.6万个,亩有效穗38.9万穗,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生育期241天,比对照晚熟1天,熟相好;株高79.8厘米,穗粒数36.3粒,千粒重41.9克,容重776.1克/升;株型紧凑,较抗倒伏;穗纺锤形,顶芒、白壳、白粒,籽粒较饱满,粉质。2003-2004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结果:高抗条锈病,中抗叶锈病,中感白粉病和纹枯病。2003-2004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试:粗蛋白含量(干基)12.86%、湿面筋28.6%、出粉率69.0%、沉降值23.8毫升、面粉白度95.28(aacc测试法)、吸水率53.3%、形成时间2.7分钟、稳定时间3.4分钟、软化度122FU。 

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了2001-2003年山东省小麦高肥甲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20.14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8.45%;2003-2004年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3.46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7.82%。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1日至10月10日,每亩基本苗10-15万。施足基肥,足墒播种,控制越冬肥、返青肥,重施、巧施拔节肥,浇好拔节水。

适宜范围:在全省中高肥水地块种植利用。

21.泰山23号

原代号:泰山008

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4]023号

育种单位:泰安市农科院

品种来源:以881414为母本, 876161为父本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直立。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亩最大分蘖101.6万个,亩有效穗41.2万穗,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生育期240天,比对照晚熟1天,熟相较好;株高74.6厘米,穗粒数32.5粒,千粒重45.7克,容重762.3克/升;株型紧凑,叶片上冲,抗倒性中等;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较饱满,半硬质。2003-2004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结果:高抗条锈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中感纹枯病。2003-2004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试:粗蛋白含量(干基)14.47%、湿面筋33.6%、出粉率71.9%、沉降值31.7毫升、面粉白度94.98(aacc测试法)、吸水率54.8%、形成时间3.2分钟、稳定时间2.0分钟、软化度150FU。

产量表现:该品种2002-2004年参加了山东省小麦高肥乙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38.14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11.38%;2003-2004年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6.23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8.41%。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1日至10月10日,每亩基本苗8-10万。早春适当推迟灌水,年后追肥宜在小麦拔节末期(第一节间基本定长)进行,注意预防倒伏。注意防治蚜虫,后期浇好灌浆水。

适宜范围:在全省中高肥水地块种植利用。

22.山农15号

原代号:山农8049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6057号

选育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济南17号/济核916,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匍伏。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37天,比对照早熟1天;株高73.6厘米,株型紧凑,叶片较窄短、上挺,抗倒性一般,熟相较好;亩最大分蘖103.5万,亩有效穗42.1万穗,分蘖成穗率40.7%,分蘖成穗率较高;穗粒数31.5粒,千粒重45.5克,容重789.0克/升;穗型长方,顶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饱满。2006年经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结果:中感条锈病和纹枯病,感叶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2005-2006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14%湿基)14.7%、湿面筋(14%湿基)36.7%、沉淀值(14%湿基)33.8毫升、出粉率75.9%、面粉白度73.4、吸水率64.0%、形成时间4.2分钟、稳定时间3.8分钟。

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了2003-2005年山东省小麦品种中高肥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20.76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6.67%;2005-2006年中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4.61公斤,比对照济麦19增产5.53%。

栽培技术要点:施足底肥,足墒播种,适宜播期10月1日-10月10日,每亩基本苗13-16万。注意预防倒伏。及时防治蚜虫,适时收获。

适宜范围:在全省中高肥水地块种植利用。

23.青丰1号

原代号:954(5)-4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6054号

育种单位:山东省青丰种子有限公司、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品种来源:鲁麦14号/烟农15,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冬性,幼苗半匍伏。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38天,比鲁麦14号晚熟1天;株高78.9厘米,茎杆蜡质明显,株型紧凑,较抗倒伏,熟相好;亩最大分蘖96.1万,亩有效穗39.2万穗,分蘖成穗率40.8%,分蘖成穗率较强;穗粒数34.8粒,千粒重41.0克,容重783.0克/升;穗型纺锤,长芒、白壳、白粒,半硬质,籽粒饱满。2006年委托中国农科院植保所进行抗病性鉴定:抗叶锈病,中感纹枯病,感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2005-2006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14%湿基)11.4%、湿面筋(14%湿基)30.6%、沉淀值(14%湿基)27.6毫升、出粉率75.8%、面粉白度73.4、吸水率60.5%、形成时间3.9分钟、稳定时间3.6分钟。

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了2003-2005年山东省小麦中高肥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28.29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8.02%;2005-2006年中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0.29公斤,比对照济麦19增产6.67%。

栽培技术要点:施足基肥,足墒播种。适宜播期10月上旬,每亩基本苗10-12万。春季管理:早春及早划锄,推迟肥水管理,拔节中后期追肥浇水。及时防治蚜虫,浇足灌浆水。

适宜范围:在全省中高肥水地块种植利用。

24. 汶农14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10068号

育种者:泰安市汶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系84139//9215/876161杂交后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直立。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39天,与济麦19相当;株高80.8厘米,叶色深绿,旗叶上冲,株型紧凑,较抗倒伏,熟相较好;亩最大分蘖95.4万,亩有效穗41.6万,分蘖成穗率43.5%;穗型纺锤,穗粒数34.7粒,千粒重42.1克,容重793.3克/升;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较饱满、硬质。抗病性鉴定结果:慢条锈病,高抗叶锈病,中感白粉病,高感赤霉病和纹枯病。2009~2010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含量12.9%、湿面筋37.2%、沉淀值32.3ml、吸水率62.3ml/100g、稳定时间2.6min,面粉白度75.8。

产量表现:在山东省小麦品种高肥组区域试验中,2007~2008年平均亩产584.94公斤,比对照品种潍麦8号增产7.67%,2008~2009年平均亩产563.70公斤,比对照品种济麦19增产8.21%;2009~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7.26公斤,比对照品种济麦22增产9.79%。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5日左右,每亩基本苗15万。注意防治赤霉病、纹枯病。

适宜范围:在全省高肥水地块种植利用。

25.良星77

审定编号:鲁农审2010069号

育种者:山东良星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系济991102与济935031杂交后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直立。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38天,与济麦19相当;株高74.0厘米,叶色深绿,旗叶上冲,株型紧凑,抗倒伏,熟相较好;亩最大分蘖107.3万,有效穗42.3万,分蘖成穗率39.6%;穗型纺锤,穗粒数33.3粒,千粒重44.1克,容重789.9克/升;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较饱满、硬质。抗病性鉴定结果:中抗条锈病,叶锈病近免疫,中感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2009~2010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含量12.9%、湿面筋38.1%、沉淀值34.5ml、吸水率63.0ml/100g、稳定时间3.3min,面粉白度76.7。

产量表现:在山东省小麦品种高肥组区域试验中,2007~2008年平均亩产570.15公斤,比对照品种潍麦8号增产4.95%,2008~2009年平均亩产589.18公斤,比对照品种济麦19增产6.50%;2009~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4.94公斤,比对照品种济麦22增产7.4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5~10日,每亩基本苗15~18万。注意防治赤霉病。

适宜范围:在全省高肥水地块种植利用。

26. 青农2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10070号

育种者:山东省青丰种子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系鲁麦14号/烟农15//矮杆麦杂交后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直立。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38天,与济麦19相当;株高77.8厘米,叶片略窄,叶色深绿,茎秆蜡质多,株型稍松散,抗倒性中等,熟相较好;亩最大分蘖95.9万,有效穗42.0万,分蘖成穗率43.9%;穗型纺锤,穗粒数36.7粒,千粒重41.1克,容重788.0克/升;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较饱满,硬质。抗病性鉴定结果:中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和白粉病,高感赤霉病和纹枯病。2009~2010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含量10.7%、湿面筋32.0%、沉淀值32.8ml、吸水率59.4ml/100g、稳定时间3.9min,面粉白度75.1。

产量表现:在山东省小麦品种高肥组区域试验中,2007~2008年平均亩产571.42公斤,比对照品种潍麦8号增产5.18%,2008~2009年平均亩产562.42公斤,比对照品种济麦19增产5.97%;2009~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1.07公斤,比对照品种济麦22增产8.61%。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1~10日,每亩基本苗15万。注意防治赤霉病、纹枯病。

适宜范围:在全省高肥水地块种植利用。

27.聊麦19

原代号:聊9638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41号

育种单位:聊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陕160为母本,鲁麦22号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匍匐。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38天,与济麦19相当;株高78.9厘米,株型紧凑,叶片窄长,叶色淡绿,抗倒性中等,熟相中等;亩最大分蘖111.4万,有效穗40.7万,分蘖成穗率36.6%,分蘖成穗率较高;穗型纺锤,穗粒数33.5粒,千粒重40.6克,容重782.3克/升;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较饱满、硬质。2007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结果:高抗条锈、秆锈病,中抗白粉病,中感纹枯病,高感赤霉病。2006-2007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14.8%、湿面筋35.8%、沉淀值28.5ml、吸水率64.2 ml/100g、稳定时间4.7min,面粉白度72.1。

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了2004-2006年山东省小麦品种中高肥A组区域试验,2004-2005年平均亩产526.62公斤,比对照品种鲁麦14号增产8.26%;2005-2006年平均亩产528.66公斤,比对照品种济麦19增产4.69%。2006-2007年中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6.61公斤,比对照品种济麦19增产6.56%。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5日-10月15日,每亩基本苗12-15万,注意预防倒伏。

适宜范围:在全省中高肥水地块种植利用。

28.烟农5158

原代号:烟5158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42号

育种单位: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烟航选2号为母本,烟农15为父本杂交,经空间诱变处理,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冬性,幼苗半匍匐。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37天,与济麦19相当;株高77.0厘米,株型较紧凑,叶色深绿,叶片上举,较抗倒伏,熟相好;亩最大分蘖101.9万,有效穗40.4万,分蘖成穗率39.7%,分蘖成穗率较高;穗型纺锤,穗粒数36.4粒,千粒重40.4克,容重797.0克/升;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较饱满、粉质。2007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结果:高抗秆锈病,中抗纹枯病,中感条锈病、白粉病,高感赤霉病。2006-2007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13.5%、湿面筋30.6%、沉淀值24.7ml、吸水率58.7ml/100g、稳定时间5.7min,面粉白度80.1。

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了2004-2006年山东省小麦品种中高肥B组区域试验,2004-2005年平均亩产537.98公斤,比对照品种鲁麦14号增产11.62%;2005-2006年平均亩产510.21公斤,比对照品种济麦19增产0.54%。2006-2007年中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9.74公斤,比对照品种济麦19增产7.25%。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5-10日,每亩基本苗8-12万。

适宜范围:在全省中高肥水地块种植利用。

29.山农17

原代号:山农2149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55号

育种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泰安市泰山区瑞丰作物育种研究所

品种来源:L156为母本,莱州137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直立。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38天,比济麦19晚熟2天;株高80.3厘米,叶片上冲,叶色深绿,株型稍松散,抗倒性中等,熟相较好;亩最大分蘖104.4万,亩有效穗44.2万,分蘖成穗率42.3%;穗型纺锤,穗粒数38.2粒,千粒重38.3克,容重783.6克/升;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较饱满、半硬质。2009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结果:中感条锈病,中抗赤霉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2008-2009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含量11.3%、湿面筋29.1%、沉淀值34.0ml、吸水率60.2ml/100g、稳定时间7.2min,面粉白度74.8。

产量表现:在2006-2008年山东省小麦品种中高肥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541.48公斤,比对照品种济麦19增产6.38%;2008-2009年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3.98公斤,比济麦19增产8.71%。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1-10日,每亩基本苗10-12万。加强春季麦田管理,适当晚浇返青、拔节水,预防倒伏。注意防治病虫害。

适宜范围:在全省中高肥水地块利用。

30.齐麦一号

原代号:齐丰1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56号

育种单位:济南永丰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长95-8为母本,运丰早21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直立。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39天,比对照鲁麦14号和济麦19均晚熟1天;株高72.5厘米,叶色中绿,株型较紧凑,较抗倒伏,熟相中等;亩最大分蘖104.6万,有效穗43.0万,分蘖成穗率41.3%;穗型纺锤,穗粒数32.6粒,千粒重45.1克,容重758.3克/升;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较饱满、粉质。2008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结果:中抗赤霉病,中感白粉病和纹枯病,中抗至中感叶锈病,高感条锈病。2008-2009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含量11.9%、湿面筋32.4%、沉淀值28.0ml、吸水率61.2ml/100g、稳定时间2.4min,面粉白度77.2。

产量表现:在2004-2006年山东省小麦品种中高肥组区域试验中,2004-2005年平均亩产523.60公斤,比对照品种鲁麦14号增产8.00%;2005-2006年平均亩产527.96公斤,比对照品种济麦19增产3.70%;2008-2009年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0.17公斤,比济麦19增产7.98%。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5-10日,每亩基本苗15-18万。注意防治病虫害。

适宜范围:在全省高肥水地块利用。

31.鑫289

原代号:鑫2899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59号

育种单位:山东鑫丰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935031为母本,鲁麦14号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直立。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36天,与对照品种济麦19相当;株高80.8厘米,株型半紧凑,抗倒性中等,熟相好;亩最大分蘖102.3万,有效穗42.0万,分蘖成穗率41.2%;穗型纺锤,穗粒数34.4粒,千粒重43.5克,容重767.2克/升;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较饱满、半硬质。2009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结果:慢条锈病,高感白粉病、叶锈病、赤霉病和纹枯病。2008-2009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含量12.4%、湿面筋38.5%、沉淀值31.0ml、吸水率64.8ml/100g、稳定时间1.9min,面粉白度73.1。

产量表现:在2006-2008年山东省小麦品种中高肥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529.50公斤,比济麦19增产5.39%;2008-2009年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0.10公斤,比济麦19增产6.0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上旬,每亩基本苗10-12万。加强春季麦田管理,预防倒伏。注意防治病虫害。

适宜范围:在全省中高肥水地块利用。

32.鲁麦21号

原代号:烟886059

审定编号:鲁种审字第0199号

育种单位:烟台市农科院

品种来源:烟中144作母本,宝丰7228作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多穗型品种,分蘖成穗率较高,株型较紧凑,株高83厘米,叶片较窄短、上举,穗型纺锤、长芒、白壳、白粒,穗粒数34粒左右,千粒重39.1克。抗寒性较强,产量稳定,适应性广,熟相和品质好于对照,熟期稍晚于对照。经抗性接种鉴定,对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的抗性接近对照。

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了1993-1995年山东省小麦高肥乙组区域试验和1994-1995年生产试验。两年区试平均亩产486.87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3.65%,居第一位。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3.34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2.15%。

适宜范围:可在全省亩产450公斤左右栽培条件下种植利用。

33.烟农2415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6048号

育种着:烟台市农科院

品种来源:烟849/鲁麦21号,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匍伏。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39天,与对照鲁麦14号相当;株高82.8厘米,叶片上冲,株型较紧凑,抗倒性一般,熟相好;亩最大分蘖106.9万,有效穗42.8万穗,分蘖成穗率40.1%,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型纺锤,穗粒数39.1粒,千粒重37.2克,容重808.1克/升;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粉质。2006年委托中国农科院植保所进行抗病性鉴定:抗叶锈病,中感纹枯病,感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2005-2006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14%湿基)11.6%、湿面筋(14%湿基)29.0%、出粉率71.2%、沉淀值(14%湿基) 23毫升、吸水率55.5%、形成时间4.2分钟、稳定时间4.2分钟,面粉白度76.6。

产量表现:在2004-2005年山东省小麦品种中高肥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555.89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13.10%;2005-2006年平均亩产535.81公斤,比对照济麦19增产5.24%。2005-2006年中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2.93公斤,比对照济麦19增产5.19%。

栽培技术要点: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一般每亩施有机肥1500-2000公斤,全生育期亩施标准氮肥25-35公斤,标准磷肥20-25公斤,钾肥5公斤,提倡氮肥后移。适宜播期10月1-10日,精播高产田每亩基本苗8-12万,半精播中产田12-15万。视苗情于11月底-12月初浇冬水,春季及早划锄。拔节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标准氮肥15公斤。一般忌浇麦黄水。及时防治病虫害,蜡熟期及时收获。

适宜范围:在全省中高肥水地块种植利用。

34.邯6172

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2]021号。

育种着:河北省邯郸市农科院。

品种来源:邯4032为母本,中引1号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匍匐。叶片中等,色深绿。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最大分蘖117.5万个,亩有效穗44.6万穗;生育期244天,与对照相当,熟相好;株高81厘米,穗粒数33粒,千粒重39.6克,容重787.6克/升;株型紧凑,抗倒性中等;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较饱满,硬质。抗病性鉴定:条锈病免疫、慢叶锈病、中感白粉病。2001-2002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试:粗蛋白含量13.61%、湿面筋31.5%、干面筋9.8%、沉降值25.8毫升、面粉白度71.6、吸水率63.08%、形成时间2.5分钟、稳定时间2.2分钟。 

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了1999-2001年黄淮海北片冬麦区高水肥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41.01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7.3%;2001-2002年山东省小麦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1.97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6.97%。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为10月5日-10月15日,每亩基本苗12万左右。注意预防倒伏,及时防治病虫害。

适宜范围:在全省中高肥水条件下种植利用。

35.烟农15号

认定文号:(82)鲁农审字第4号。1982年认定。

育种单位:烟台地区农科所

特征特性: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株高75-80厘米,株型紧凑。穗圆锥形、顶芒、白壳、白粒、卵圆形。穗小、粒小,千粒重较低,一般31-35克。容重较高, 850-860克/升。后期叶片易干尖。冬性。中早熟品种。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每亩成穗高达50万以上。茎秆粗壮,耐肥水,抗倒性强。抗小麦条锈病,轻感小麦叶锈、白粉病。落黄好。不耐干旱,不耐瘠薄,播种过早易感小麦土传花叶病、丛矮病及黄矮病。

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了1978-1979年山东省高肥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426公斤,比对照增产7.8%,每亩增产30公斤;1978-198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26公斤,产量幅度315-512.8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土质肥沃,排灌条件好的田块种植,适宜播期10月1日-10月10日,每亩基本苗10万-15万。该品种芽鞘短,出土能力弱,要求地平土细,播种深度3-5厘米。行距一般以20厘米左右为宜。

适宜范围:在胶东和鲁中地区种植利用。

36.山农18

原代号:SN02-3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58号

育种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兰考大粒为母本,924142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直立。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37天,比对照品种潍麦8号早熟2天;株高81.2厘米,株型紧凑,较抗倒伏,熟相较好;亩最大分蘖88.6万,有效穗40.3万,分蘖成穗率45.6%;穗型纺锤,穗粒数35.9粒,千粒重40.8克,容重774.6克/升;顶芒、白壳、白粒,籽粒较饱满、硬质。2009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结果:慢条锈病,中感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叶锈病和赤霉病。2008-2009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含量12.7%、湿面筋37.2%、沉淀值40.0ml、吸水率69.5ml/100g、稳定时间3.4min,面粉白度72.0。

产量表现:在2006-2008年山东省小麦品种高肥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558.92公斤,比潍麦8号增产6.05%;2008-2009年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3.81公斤,比对照品种济麦19增产6.75%。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1-10日,每亩基本苗12-15万。注意防治病虫害。

适宜范围:在全省高肥水地块种植利用。

37.邯00-7086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7014

育种单位:邯郸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邯93-4572/山农太91136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熟,成熟期比对照石4185晚1天左右。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株高75厘米左右,株型略松散,孕穗期叶片稍大,叶披,成熟落黄好。穗较长,小穗排列稀,结实好。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均匀,外观商品性好。平均亩穗数38.4万穗,穗粒数37.9粒,千粒重38.3克。较抗倒伏。抗寒性鉴定:抗寒性较好。抗病性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感纹枯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秆锈病。2005年、2006两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799克/升、800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3.6%、13.98%,湿面筋含量29.6%、30.7%,沉降值33.8毫升、35.8毫升,吸水率58.6%、58.2%,稳定时间6.0分钟、7.6分钟,最大抗延阻力288E.U、352E.U,拉伸面积56平方厘米、72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1.7公斤,比对照石4185增产2.66%;2005-2006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23.9公斤,比对照石4185增产3.35%。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2.5公斤,比对照石4185增产3.85%。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0万-15万苗,后期注意防治叶锈病、白粉病、秆锈病等。
  适宜范围:在全省中高水肥地种植利用。

38.山农紫麦1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10072号

育种者:山东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红高粱农家品种总DNA通过花粉管通道导入济核916,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芽鞘紫。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38天,比济麦19早熟1天;株高86.0厘米,株型中间偏松散,抗倒性一般,熟相中等;亩最大分蘖100.0万,有效穗43.0万,分蘖成穗率43.0%;穗型纺锤,穗粒数37.1粒,千粒重36.5克,容重777.0克/升;长芒、白壳、种皮紫色,籽粒较饱满、硬质。抗病性鉴定结果:慢条锈病,高感叶锈病和赤霉病,中感白粉病和纹枯病。2009~2010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含量12.2%、湿面筋38.8%、沉淀值35.2ml、吸水率61.5ml/100g、稳定时间2.5min,面粉白度74.5。

产量表现:在2007~2008年山东省小麦品种中高肥组和2008~2009年高肥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508.21公斤,比对照品种济麦19减产3.68%;2009~2010年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9.15公斤,比对照品种济麦22减产3.17%。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1~10日,每亩基本苗15万。注意防治叶锈病、赤霉病。

适宜范围:在全省中高肥水地块订单种植利用。

39.鲁垦麦9号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10

选育单位:山东仁和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省农垦科技发展中心

品种来源:徐9935/烟优361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晚熟,成熟期比对照石4185晚熟1天。幼苗匍匐,叶片绿色,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株高83厘米左右,株型紧凑,旗叶上冲。茎秆弹性一般,抗倒性一般。熟相好。穗层整齐度一般。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光泽度中等、饱满。2008年、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41.2万穗、44.0万穗,每穗粒数37.6粒、36.2粒,千粒重41.1克、39.6克,属多穗型品种。抗寒性鉴定:抗寒性1级,抗寒性好。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叶锈病,中感条锈病。 2008、2009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826克/升、821克/升,硬度指数57、55,蛋白质含量14.31%、13.32%;面粉湿面筋含量31.4%、27.4%,沉降值34.8毫升、32.9毫升,吸水率56.8%、58.2%,稳定时间4.6分钟、4.1分钟,最大抗延阻力344E.U、205E.U,延伸性147毫米、144毫米,拉伸面积68平方厘米、42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0.9kg,比对照石4185增产2.9%;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38.8kg,比对照石4185增产5.9%。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7.4 kg,比对照石4185增产7.9%。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6万~24万苗。加强中后期病虫害防治。

适宜范围:在全省中高水肥地块种植利用。

(四)旱地品种

40.青麦6号

原代号:莱农0301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46号

育种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原莱阳农学院)

品种来源:莱州137为母本,978009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匍匐。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33天,比鲁麦21号早熟1天;株高76.1厘米,株型较紧凑,较抗倒伏,熟相好;亩最大分蘖89.5万,亩有效穗36.5万,分蘖成穗率40.7%;穗粒数35.5粒,千粒重39.8克,容重796.7克/升;穗型长方,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饱满。抗旱性较好。2007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结果:中抗白粉病,中感纹枯病和秆锈病,高感条锈病和赤霉病。2006-2007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12.7%、湿面筋28.7%、沉淀值23.7ml、吸水率60.2ml/100g、稳定时间6.3min、面粉白度72.6。

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了2005-2007年山东省小麦品种旱地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427.93公斤,比对照品种鲁麦21号增产6.81%。2006-2007年旱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96.46公斤,比对照品种鲁麦21号增产6.53%。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上旬,每亩基本苗15万。

适宜范围:在全省旱肥地块种植利用。

41.烟农21号

原代号:烟96266

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2]023号

育种单位:烟台市农科院

品种来源:烟1933为母本,陕82-29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旱地品种,冬性,幼苗半匍匐,叶灰绿色。两年区域试验平均:生育期239天,与对照相当;株高72厘米,株型紧凑,抗倒伏性中等,熟相较好;亩最大分蘖92.7万个,亩有效穗40.4万穗,分蘖成穗率41%;穗粒数31粒,千粒重40.1克,容重780.4克/升;穗型长方,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饱满。区域试验田间表现:中抗条锈病、叶锈病、轻感白粉病。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试:粗蛋白含量(干基)13.51%、湿面筋31.7%、干面筋10.5%、沉降值37.9毫升、吸水率63.28%、形成时间2.5分钟、稳定时间4.4分钟。

产量表现:1999-2001年参加了山东省小麦品种旱地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380.64公斤,比对照鲁麦21号增产3.14%;2001-2002年旱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42.3公斤,比对照鲁麦21号增产6.8%。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1日-10月10日,每亩基本苗15万左右;及时防治病虫害。

适宜范围:在全省旱肥地块种植利用。

42.山农16

原代号:旱丰3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47号

育种单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泰安市五岳泰山种业有限公司、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济南13号为母本,旱635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匍匐。两年区域试验平均:生育期238天,与鲁麦21号相当;株高72.4厘米,株型较紧凑,较抗倒伏,熟相好;亩最大分蘖108.6万,亩有效穗39.3万,分蘖成穗率36.2%,分蘖成穗率较高;穗粒数35.2粒,千粒重38.7克,容重767.9克/升;穗型纺锤,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2006-2007年经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结果:慢条锈病,高抗秆锈和纹枯病,中感白粉病,高感赤霉病。经鉴定抗旱性较好。2006-2007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12.2%、湿面筋29.1%、沉淀值22.7ml、吸水率60.5ml/100g、稳定时间3.4min、面粉白度75.4。

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了2004-2006年山东省小麦品种旱地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448.31公斤,比对照品种鲁麦21号增产2.96%;2006-2007年旱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99.49公斤,比对照品种鲁麦21号增产7.3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上旬,每亩基本苗15万。

适宜范围:在全省旱肥地块种植利用。

43.青麦7号

原代号:莱农L155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61号

育种者:青岛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烟1604为母本,8764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匍匐。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36天,比对照品种鲁麦21号早熟1天;株高76.4厘米,株型紧凑,较抗倒伏,熟相较好;亩最大分蘖87.9万,有效穗42.0万,分蘖成穗率47.7%;穗型纺锤,穗粒数33.5粒,千粒重38.9克,容重774.3克/升;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较饱满、硬质。2009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结果:中感条锈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2008-2009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含量12.0%、湿面筋34.0%、沉淀值30.5ml、吸水率66.5ml/100g、稳定时间3.1min,面粉白度74.7。

产量表现:在2006-2008年山东省小麦品种旱地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410.24公斤,比鲁麦21号增产6.70%;2008-2009年旱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46.31公斤,比鲁麦21号增产6.56%。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上旬,每亩基本苗15万。注意防治病虫害。

适宜范围:在全省旱肥地块种植利用。

44.烟农836

审定编号:鲁农审2010073号

育种者: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烟9292卫星搭载处理后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偏冬性,幼苗半直立。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37天,与对照品种鲁麦21号相当;株高79.0厘米,株型紧凑,叶片上冲,抗倒性中等,熟相中等;亩最大分蘖91.2万,有效穗38.7万,分蘖成穗率42.4%;穗型纺锤,穗粒数34.7粒,千粒重43.5克,容重792.0克/升;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硬质。抗病性鉴定结果:慢条锈病,高感叶锈病、赤霉病和纹枯病,中感白粉病。经鉴定抗旱性中等。2009~2010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含量10.8%、湿面筋32.2%、沉淀值29.4ml、吸水率58.9ml/100g、稳定时间4.0min,面粉白度76.1。

产量表现:在2007~2009年山东省小麦品种旱地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476.89公斤,比对照品种鲁麦21号增产5.17%;2009~2010年旱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47.00公斤,比对照品种鲁麦21号增产9.7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1~10日,每亩基本苗13~18万。注意防治叶锈病、赤霉病、纹枯病。

适宜范围:在全省旱肥地块种植利用。

(五)晚播早熟品种

45.济宁16号

原代号:1072-1

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4]028号

育种单位:济宁市农科院

特征特性:弱冬性,幼苗半直立。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最大分蘖82.9万个,亩有效穗30.0万穗,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低;生育期223天,比对照晚熟1天,熟相好;株高70.9厘米,穗粒数32.9粒,千粒重45.7克,容重797.2克/升;株型半紧凑,抗倒性一般。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硬质。抗病性鉴定:高抗条锈病,中感纹枯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2003-2004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试:粗蛋白含量(干基)13.95%、湿面筋29.8%、出粉率72.3%、沉降值47.5毫升、面粉白度95.62(aacc测试法)、吸水率57.6%、形成时间3.2分钟、稳定时间11.8分钟、软化度29FU。

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了2001-2003年山东省小麦晚播早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411.09公斤,比对照鲁麦15号增产4.57%;2003-2004年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34.12公斤,比对照鲁麦15号增产7.58%。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25日左右,每亩基本苗25万。蚜虫发生较重,应及时进行预测防治。

适宜范围:鲁南、鲁西南地区作为晚播品种种植利用。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转发至微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0年山东省第四十二批农作物审定品种介绍
高光效风味佳小麦新品种百农4199的育种设计与选育
2018年国审适宜区域包含山东省的小麦品种简介
小麦品种
【成果推介】麦类作物新品种、新技术
警惕玉米购种几个“坑”(一):轴细粒深,暗藏风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