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过,犹不及——关于“度”的思考
1.“度”客观存在,人可以认识和把握。
比如在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条件下,温度达到100度水会汽化。100度就是水变成水蒸气的“度”,这个“度”是客观存在的,人类已经认识到,并能够运用之达到自己的目的(把水烧开)。
在社会领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有一个“度”,也同样可以认识和把握,比如法律条文就是人类对“度”认识和把握的直观结果。
2.“度”动态变化,难以准确认识和把握。
客观存在之物,在理论上人都可以认识和把握,但未必现在、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并把握好。比如水在100度沸腾的“度”的标准是“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如果气压变低,水沸腾的温度也会变低,在青藏高原可能六七十度的水就沸腾了。
在社会领域也是如此,并更加难以把握,如古代男女大防,男女授受不亲;如今公开场合、电视节目上接吻都已经司空见惯。人的因素会反作用于“度”,人与“度”的互动,让“度”更加难以认识和把握。比如公款吃喝一直是禁止的,但实际追究、处分的“度”在十八大前后不同,之前是“吃点喝点没关系,不装到自己兜里就行”,甚至“装错兜掏出来”就没事了,“八项规定”之后,公款吃喝是绝对禁止的,显然“度”是不同的,而这个“度”的变化,人为因素影响至深。
3.把握“度”的最高境界是中庸。
中庸之道是不偏不倚,恰如其分,增之一分则太多,减之一分则太少,这并不是一般人理解的“随大流”。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狂者”过分了,“狷者”不到位,最合适的是“中行”。
恰如其分是人类行为的最高追求,亚里士多德有“中道”学说,释迦牟尼也讲“远离二边,至于中道”,核心思想都是要做到不偏不倚。做到了就是对“度”的最好把握。
4.把握“度”的目的是利益最大化。
如果做不到(低于度),利益会受损失。比如为山九刃,功亏一篑。挖井的“度”是挖出水来,如果挖了十口井也没挖到水,那功夫就白费了。过犹不及,如果过分了(超过度),利益同样会受损失。已经挖出水了,还要继续挖下去,那力气就白费了。
过度不仅是投入的浪费,还有可能适得其反。真理往前迈一步就可能是谬误。家长教育孩子本来是为了孩子好,但说的多了,反而引起孩子的逆反情绪,效果与目的背道而驰。
在微信上建了一个群,本来的目的是为了交流,但说话的人多了,可能冲淡了重要信息,可能因为言论过激而被封,所有人的利益都受到了损失;如果都不说话,建群也失去了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恍然大悟:踏破铁鞋无觅处,原来我们自身就是最终目的!
思想与矛盾的对话
3、思想的本质
论有无
公共利益的政治哲学考察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持续性改进及处事之道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