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时间管理8:解决拖延症,可以靠认知!
几乎每个人都会有拖延,解决拖延有很多方法,最根本的方法是提升认知,就是提升对拖延症这个问题的看法。
按容易做还是难做、动机高还是动机低,可以分出4类事情:
1. 动机高,难度小。比如发奖金,当然很愿意做,做起来也比较简单,就会马上干,不会拖延。
2. 动机高,难度大。比如刚刚得到提拔,很想把工作做好,可是没有经验,工作做起来会比较难。这类事情要学着干。
3. 动机低,难度大。比如做“五年规划”,这个事情难度不小,做的主动性也不高,这类事情就会拖延。
4. 动机低,难度小。比如早上起来跑步,跑步本身没有难度,但暖暖的被窝吸引力更强。这类事情也会拖延。
可见,拖延的问题出在动机上,而提升认知就可以提高动机。 

1.分清拖延与推迟。

拖延与推迟都是在时间上的后移,但是两者有本质区别。首先,拖延是一个可以避免的问题,而推迟是指时间不够、时机不到、精力不达,没办法避免。比如抗疫从早上一直坚持到晚上,实在是头昏脑胀、精力不够,这种情况下,计划中的晚上读书没有做,就不是拖延,而是推迟,是迫不得已。
如果用是否可以避免和结果是否有害,可以分为4种情况: 


第一种:不做也无伤大雅的事。比如把买房子的钱用在孩子教育上,对于买房这件事来说,就是积极推迟而不是拖延。
第二种:不可避免、无伤大雅的事情。比如想买别墅但钱不够。买别墅是锦上添花,不是刚性需求,这样的事可以“断舍离”。
第三种:不可避免、结果有害的事。比如今天是看房的最后一天,可是父母突然生病住院,看房这件事就要往后推,这类事情属于推迟。
第四种:本可避免、结果有害的事。比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轻时可以努力,但是没有努力,而结果只能伤悲,这一类事情才是拖延。
可见,拖延仅指重要的事情、可以做但没有做的情况。
2.想清楚后,下定决心是关键一招。
如果能力不足,属于条件不允许,不能叫拖延,而只能是推迟,比如用初中生不会计算土方量,但学过了相关的计算方法就会了。
如果能干但不愿意干,有可能拖延。在这种情况下,要把这件事情想清楚,到底要不要干?为什么干?都想清楚之后,下定决心一定要干,拖延的问题就自然得到解决了。
乳山有一个人叫李振华,他骑着摩托车重走玄奘路,一直到达印度,后来写了一本书《新西游记》。有一次我问他:“你觉得这件事情能够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他说:“就是把决心下到底!”
有一首歌叫《童年》,歌词是:“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记起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童年可以迷迷糊糊,可是成年人要对自己负责;既然要负责,首先要把事情想清楚,或拒绝或接受,就不会存在拖延的问题,也不会成为困扰或烦恼。
3.事情不像想象的那么难,无需过分担心。
胶东党性教育基地建设项目中有一个“国家成就展”,已经设计制作完成了,但效果不好,最后决定重新做。此时距省里来验收只有两周的时间了,必须在一周内拿出方案、找全图片,用剩下的一周时间来设计、制作、安装,时间非常紧急。这个任务就交到了我和另一位同志的手里。我俩开完会,坐在办公室里大眼瞪小眼,不知怎么办。结果到了截止时间,从文字到图片全部都弄好了,领导一次性审核过关。
这件事情对我触动很大。在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退缩,要有一个认知:行政工作没有什么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凡是领导交办的工作,领导都有所考量,觉得你能胜任才交给你。下定决心去做,难事也是容易的;不去做,容易的事也是难的。
4.准备永无止境,完成 > 完善 > 完美。
清朝彭端淑的《为学》一文讲过一个故事: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人类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可以膨胀成无限规模,唯一的限制因素是时间。就像擦玻璃,可以先用报纸擦,再用抽纸擦,再用酒精擦……精益求精,结果永无止境。“精益求精”可以作为工作作风来弘扬,但不能作为工作标准来要求,因为做不到:精了还要更精,更精了还要再精,没有标准,没有尽头,其结果必然是拖延。
工作要设置截止时间,完成比完美更重要。要有成果意识,就是能干出一个结果,不管好坏,总比无限准备要好。特别是行政工作,往往一项工作影响很多人,工作不完美,起码有一部分人受益;而一直做准备却不去做,则一个受益的人都没有。
5.不要靠意志力,要靠习惯。
如果跟意志力较劲,将永远是失败者。意志力是一种资源,它是有限的,意志力消耗到了一定限度,人就失去了动力。如果跑步10公里还有体力,那么20公里呢?40公里呢?意志力就像人的体力,要尽量把意志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有一个心理学实验:两个屋子里的学生在等待考试,一个屋里有一个又香又甜的大蛋糕,但被告知不能吃;另一个屋里没有蛋糕。考试题目是一个无解的问题,目的是测试哪个屋子里的学生坚持的时间长。最终的结果是无蛋糕组长。
有蛋糕组的学生面对诱惑时,一部分意志力消耗在对抗蛋糕的香味上,再去解题的时候,意志力就不够用了;而另一组的学生意志力仍然满血,所以解题的时间就长。与意志力对抗,除了结果必定失败,还会产生一系列负面效应,比如自责、焦虑等,得不偿失。
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它不消耗意志力。虽然养成习惯的过程需要意志力,但是养成之后就会进入“自动驾驶”状态,省时省力且持久。关于怎样养成习惯,后面会有专题来谈。
6.区别一事成败与一生成败。
有些事没做好,不要觉得这辈子就完了,没这回事。据统计,类似遇到截肢这样的大事件,大概半年左右,心理也就恢复正常了。
网上有个小段子,说一个小学生在作文中写了一个错别字,老师很生气告诉了家长,家长很上火,于是影响了工作……推理的最后结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受到阻碍。哪有这样的事?自欺欺人罢了。自己工作中做错了一件事儿,也不会坏到哪里去。没有人那么重视你,自己也不要过敏。
退一万步讲,这辈子完了又怎么样?这辈子就应该成功吗?就应该好运气都落到自己头上吗?为什么别人倒霉没事儿,而自己倒霉就不行?想到这里,就别矫情了,赶紧做事去吧。
7.人不是机器,累了就歇歇,放过自己。
偶尔在一些事情上拖了,不要过分自责,只有保持弹性,才能行稳致远。
冗余是有价值的。自然界有种“懒蚂蚁”现象:蚂蚁群中总会有几只懒蚂蚁,它们天天什么正事也不做,到处溜达,像农村的二流子。但是,如果蚂蚁群遇到了危险,懒蚂蚁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它们知道哪些地方可以重建巢穴,能够带领蚁群走出困境。而那些总朝着明确目标而去的蚂蚁,眼光就很窄,一旦目标出了问题,损失就会很大。
人也一样。谁也不知道自己将来会在哪里、跟什么人在一起、干什么工作,保持一定的弹性,多学点儿“没用的”东西是有好处的。
人生不仅仅是做事儿,还有心理舒适等其他需求。有时候,拖延是在扩大自己的舒适圈,增强掌控感,只要不太耽误事儿,稍微拖一下不必过分自责,不要顾此失彼。当然也不能顾彼失此。人生最高的智慧就是平衡,如果一生只干一件事,其他所有的事全部放弃,最终的结果可能成就很大,也可能失败很惨。多些选择总是好的。
能否做成一件事取决两个要素:一是内在素质,比如个人能力、动机、努力程度等等;二是外部环境。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努力不一定成功,拖延可能会出现转机,即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现任领导重视对外搞好关系,那业务型干部就不太受重视;换一任领导重视业务,那业务型干部机会就来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古来如此。拖一拖,兴许比努力的结果更好。
针对一项具体工作,聪明人会先做一个判断:能不能拖黄?如果不能,那就赶快做;如果可以,就先拖一拖。所以拖延不完全是坏事,要辩证的看。
8.拖延,可能不怪自己。
 

“三圈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创立的一种管理分析工具,有三个要素:价值、能力和支持。所谓价值,就是这件事情值不值得做,涉及的是价值观问题;能力,指能否干得了,取决于自己;支持,是由外界决定的。
很多情况下,有些事情不值得做;即使值得做,也可能缺少外部支持,即使自己再怎么努力,最终还是做不成。这表现为拖延,原因却不在你。如果努力就有成果,那这个世界上怎么还有人做生意亏本呢?难道他不努力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半途效应?如何避免半途而废的发生
101不可思议的洞察生活和工作
要想孩子自律,我们不应只关注意志力
瑜掌门:懒人养成自律习惯的必经之路,简单实用,建议收藏
三招治愈拖延症
前半生碌碌无为后半生悔恨终生,不是的!丨自我管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