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今名镇栾任集(一)

        齐鲁大地,泰山西南,汶水之滨,五鸡台畔,有一个远近驰名古今繁华的大集镇一一栾任集,她,就是现在的栾任村。

        栾任村,源于栾任集。栾任集的形成和发展,得益于其便利的交通,优越的位置,肥沃的土地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加之人文荟萃、商贾云集,造就了栾任集的经济繁华和文化历史地位。

      《诗经》曰:“泰山岩岩,汶水汤汤”。

        发源于沂蒙山区的古老大汶河,自沂源经莱芜、新泰、泰安、肥城、宁阳、汶上、东平等县市,过戴村壩、大清河汇注东平湖,进黄河入渤海。总长239公里,流域面积9098平方公里。

       大汶河流域,特别是中下游,汶水之阳,自东往西冲积出一片肥田沃土,形成了绵延百里的平原,这就是广义的“汶阳田”。早在6000多年前,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汶阳田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气候适宜。春秋时期,这里已成为富甲天下的“膏腴之地”。为了争夺这样一个天然粮仓,齐鲁两国多次在这里展开“拉锯战”,这就是“自古文明膏腴地,齐鲁必争汶阳田”的由来。汶阳田原属鲁国,最终被齐国占有。齐王派孙膑驻守望鲁山西南护鲁山口西侧,在此屯兵征战,后孙膑死后葬于此地,称“孙伯陵”,孙伯即源于此。

        栾任集地处汶阳田腹地偏西,这里原为五县(泰安、肥城、宁阳、汶上、东平)交界处,背靠九岈(九山、岈山)二山,坐拥东土山、栾青山(与北栾各半),村东北有人造湖,南面滔滔汶水,形成了天然渡口,水旱码头,陆路驿站。东西大道穿村而过,当年宋真宗泰山封禅在此经过。鲁西南以及河南等地去泰山进香者,或北去济南、东去泰安、大汶口等地的客商,均在此陆路通过或渡口登岸。由此,人来人往,车水马龙,酒肆兴旺,店铺林立,商贾聚集,市井繁茂。久而久之,繁华集镇初具规模。

        隋唐时代,富贾名商会同山西盐商,与地方上同谋共筹,在东西大道路口,村西寨门外路北,建罗音寺(亦称雷音寺)一座,坐北朝南,供奉观音菩萨,保祐福祉安泰。自此,香客如梭,商贩络绎,罗音寺名扬百里。此后,人们单知罗音寺,赶罗音集,不知村名几何。经年累月,受地域和口音影响,罗音集演变成栾任集,简称栾任。为了区别北栾,栾任集又称南栾任,简称南栾,直到现在。

       栾任集,原属泰安州泰西县,亦称泰邑西南乡(第八区),与安驾庄同属一个区。1949年以后划归肥城县,1958年成立孙伯人民公社,而后改为孙伯区,后改为孙伯乡,乡又改镇,栾任一直是孙伯辖区内的建制村。

       栾任集,总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村居占四分之一,1100多户,4200多人。原有姓氏60多个,现仍有近40姓,即:刘武朱孙李,张王聂赵徐,周陈薛潘陆,谢宋牛于姬,尹颜雷杨罗,孔侯马胡史,井司姚杜高,仇辛再加吕。其中,刘武朱孙四大姓占总人口的80%左右,刘姓居四大姓之首。

        栾任集,原有东西大街(主干道)一条,南北大街一条,交叉口叫隅首,东北角叫大隅首,是最繁华的街市。另有前街、后街、薛家街、沟南街,河东街。较大的胡同有:孙家胡同、朱家胡同、武家胡同、前街胡同。还有众多街巷道口,阡陌纵横,互联互通。村周边有寨墙,建有四个寨门(东寨门、西寨门、南寨门、北寨门),寨门外都是石板铺地,叫石簸箕。到清末,寨门相继拆除,寨墙逐年坍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南寨墙西寨墙尚有断壁残垣。

        庙宇

        村四个角有土地庙,号称“鬼抬轿”。

        村内有五大庙宇:

        罗音寺

        在村西头路北,供奉观音菩萨。此庙毁于战火,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尚有庙基遗存。

        真武庙

        在村西头寨门里路南,建于宋朝,供奉玄武大帝,坐南朝北。真武庙亦称玄武庙。远古时期,大地东西南北中有五灵兽镇守,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中勾陈。其中朱雀为火凤凰,玄武为龟蛇通体,勾陈为黄龙,进而演化为五方大帝。由于中国北方一向战乱,所以历代皇帝以及州府重镇,大多祭祀玄武大帝。唐朝时为避讳唐玄宗的玄字,改为真武大帝,玄武庙大多叫真武庙。修建真武庙主要是保平安,乞康泰,祐民生。

        栾任真武庙门庭内横梁上悬挂大铁钟一口,钟声撞响,声震十里。每逢重要节日或遇突发事件,皆鸣钟示号。曾记1957年水涝灾害,汶河决口,栾任沟南四周被洪水围困,夜半钟声,全民上阵,抗洪抢险,犹如参战。

        真武庙1958年被拆除,之后数年,踪迹荡然无存。现在遗迹处是沿街二层民房。

        关帝庙

        栾任关帝庙在南寨门西首,面对沟南,供奉关羽(字云长),亦称关圣大帝。修建关帝庙,主要是敬其忠义仁勇,镇妖驱邪,弃恶扬善,护祐苍民。

        关帝庙建于明初,毁于民国战乱,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尚有庙宇前墙及西窗台,后来砖石被拆,现基石尚存。

       三管庙

       栾任原有两座三管庙,一座在村大街东头路南,东大井西首。建于宋,毁于民国后期战乱。20世纪七十年代尚有庙前古槐树一株,立石支撑着虬龙盘曲郁郁葱葱的树冠,树心掏空,树身只有半边树皮,顽强的生命力见证着世间沧桑。后因大道改公路而毁,现在老井尚在,庙已无踪。

       另一座位于栾任沟南街中心水井旁,建于明朝中期。主要由刘氏宗亲筹资兴建,筹建碑原立于庙前右侧,详细镌刻建庙宗旨及捐资者名单。建庙以后,香火不断,保存完好。直到20世纪七十年代,古庙尚存。现在庙已毁,庙基石底座和水井仍在。一口老井,诉说着人间的故事,滋养着一方生灵。

       三管庙,亦称三官庙。三官者,尧、舜、禹三圣帝,被尊为“三界公”,亦称“三元大帝”。尧是上元紫微大帝,为天官,天官赐福;舜是中元清虚大帝,为地官,地官赦罪;禹是下元洞阴大帝,为水官,水官解厄。三元节即由此而来。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主祭尧帝;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主祭舜帝;十月十五为下元节,主祭禹帝。

        “三管”者,管天、管地、管水。

        据回忆,1943年夏,大汶河决口,受特大洪涝灾害,栾任村西村南一片汪洋,沟南被洪水围困,大部分民房浸在水中,倒塌房屋无数,灶台里摸鱼,唯独三管庙及其周边安然无恙。

        还一次,1957年夏秋之交,大汶河西程段决口,洪水狂啸而来,自东南洼直袭沟南,加之连降暴雨,受灾程度不亚于上次,然而,沟南三管庙及其周边仍稳如泰山。

        除以上较大庙宇外,栾任还有多处规模较小的神台庙坛,如:沟南北侧的娘娘庙,河东大坑西侧的土地庙,孙家胡同南大场西侧的奶奶庙(西校)等,都毁于近代。

                ( 1 )

关帝庙

关帝庙内塑像

三官庙壁画

三官庙

三官庙

         ( 未完待续 )

更新于 11-0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榆次后沟古村游记
百年城门影像(19)安定门真武庙?“安定真武”
承德市依法登记的道教活动场所基本信息
镇海关帝庙
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
关公过生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