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歌颂小延安》



《歌颂小延安》

               张帆
 
在川西 在罗江
虽然没有延河水
没有宝塔山
但是1938年春天
延安的火焰
一样在这里蔓延
延安的心跳
一样颤动着抗日救亡的心弦
 
野军读书会 野火读书会 火炉读书会
书声琅琅
掩不住保家卫国的忠心赤胆
革命思想的火炬
民主进步的呼喊
前赴后继的斗争
始终和心脏延安血脉相连
一大批革命干部
一大批后备军从这里出发
奔赴抗战前线
一大批后备人才
为新中国的建设
挺直了脊梁和腰杆
 
纹江的水 鄢家的山
国立六中四分校的歌声里
永远铭刻着饱含深情的延安
不管过了多少天
不管过了多少年
 
             2020.12.10

附:
《川西小延安》(马联松/文)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是年冬,胶东半岛沦陷,济南告急,国民政府山东省教育厅动员各中等学校学生和教员南下,到河南许昌集中,接到通知的大部分是济南、泰安、聊城、济宁、菏泽等地学生。从1938年春到1939年初,2000多名山东流亡中学生集结河南南阳赊旗镇,辗转湖北郧阳 、均县,经秦岭南坡,过安康、汉中,攀巴山、越剑门,历时近一年和七千多里路长途跋涉到达绵阳。到达绵阳后,奉国民政府教育部之命改名为国立第六中学,本部设在绵阳,包括高中、职高、高农。一分校设梓潼,二分校在德阳,三分校在绵阳辛店子,四分校在罗江。
原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代部长、四分校学生贺敬之的《白毛女》《回延安》,大家耳熟能详。他在为《德阳教育志》题词中指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艰苦岁月里,在我党川西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六中各校地下党团结广大进步师生,为学习和传播革命思想,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争取民主和进步,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和法西斯奴化教育,进行了前赴后继的长期斗争,她向延安和其他解放区输送了一大批革命干部和后备军,也为后来新中国的建设培育了一大批后备人才。”
四分校在流亡途中,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他们成立“野军读书会”“野火读书会”“火炉读书会”,除课堂学习外,阅读大量进步读物,包括《新华日报》《解放》《群众》《资本论》《反杜林论》《国家与革命》《论持久战》等。创建“狂飙抗敌救亡工作”组织,下设壁报组、演讲组、歌咏组、话剧组,向民众普及《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等。
在罗江安定下来后,积极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组织进步学生和教员奔赴延安及其他解放区,增加抗日力量。创办《锻冶厂》刊物,团结地方爱国人士和知识分子,扩大统一战线,开展抗日巡回演出,发动群众为抗日救国募捐。他们联合罗江县民众教育馆和普育小学组建“罗江抗日巡回演出队”,采用金钱板、街头剧、漫画等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在县城和鄢家、略坪、金山等场镇巡回宣传演出,发动罗江各界妇女为抗战将士做棉衣、棉鞋,联合罗江小学师生绣手绢、枕套、提包和腊制花卉进行义卖,为抗日救国募捐,并通过《新华日报》寄往前线。四分校在川西地区获得了“小延安”之誉。
从1939年1月建校到1942年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孙维岳(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高足)、李广田(作家,解放后任云南大学校长)、陈翔鹤(被鲁迅誉为“挣扎得最久的文学团体'沉钟社’的创始人”)、方敬(诗人,后任西南师范大学校长)四大家耕耘着这所校园。三年间共招生14个班,毕业10个班,学生400余人。培育出著名激光专家马祖光、驻外大使章曙等一大批英才,为德阳地区抗战历史、革命历史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Day13:梓潼县-绵阳-德阳罗江区
伟大的国立六中
我的父亲母亲
民国时期,绵阳专员公署为四川省第十三行政...
说说罗江县的来历
德阳罗江区老体协自行车队与什邡金秋骑游协会,欢聚一起赏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