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柏才坚 ‖ 民师转正


文/柏才坚

民师是民办教师的简称,国家财政不负担工资而只下拔津补贴,工资由村民或村队自筹,之后因为村级经济落后无力支付改由乡镇统筹,确保工资到位。与之对应的是公办教师,民办老师与公办老师的待遇差别较大。民师是国家和地方共同合作,发展农村教育的产物,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民师通过不同渠道转成公办教师,叫做民师转正。到二十一世纪初,国家经济走上正轨,所有民师通过转正一批、辞退一批、休养一批,历经几十年的民师大军才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今天,仍然奋斗在教育战线,年龄在五十开外的教师,和正在享受退休生活的老教师,其中大部分是来自于民办教师。当年,一个农村六年制村办小学,八九个老师除了一两个公办教师之外,其余的全都是民办教师。可以说,那时民办老师为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撑起了一片天!  
民师转为公办教师,对这些民师来说既是保住了饭碗,也提高了待遇,同时他们有了对这份职业的归属感。一大批优秀的民师享受国家和地方政策,率先转正。
这里,我撷取三个民师转正的事例,展现民办老师转正路上的众生相。
第一个是我初入职时的校长。校长一九八五年三十五岁,正是年富力强、干事创业的黄金年龄。他是我们这些年轻老师的榜样,以校为家,一心扑在农村小学教育事业上,长期执教四、五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成绩优异,为人勤劳,每天早上我们还在贪睡,他却早早把学校走廊打扫干净,做好一天开课的准备。晚上离别正是需要温存的妻子儿女,和我们这些光棍汉以及年老的教师住在学校一起备课、改作业、搞教研。连续几年学校和他本人都被评为优秀。这年,他符合民师转正条件,而全乡符合条件的老师有十几人,指标却只有两个。教育组经过研究决定,符合条件的老师都很优秀,只能通过考试高分录取。考试结果很快出来了,校长取得第二名,顺利过关。喜讯传来,全校老师都为校长感到高兴,校长每天也沉浸在幸福之中,等待填表审批转为公办教师。自十六岁开始当民师,已有十九个年头,从起初生产队的记工分,到后来村里每月给的三十元工资,一路走来,其中的辛酸可想而知。现在马上要转为公办教师了,以后会有更大的施展平台,自己在教育的事业上会走得更远,校长不禁浮想联翩。
天有不测风云。 
校长在“漫长”的等待中等来的却是教育组组长托人带来的口信:转正可能没希望,自己尽快去了解详细情况。正在上课的校长犹如晴天霹雳,击得晕头转向。校长急忙搁下手中的课本,给学生布置好自习内容,跟教导主任简单说明了情况,急匆匆赶往乡里了解信息去了。 
下课了,老师们知道后在心里炸窝了,都为校长捏了一把汗,替他担心、难过,希望他能度过这次难关,顺利转正。晚上,老师们又聚拢在教导主任办公室里,暂停了晚办公,谈论校长转正的事情。校长还没回校,那时没有手机,信息无法及时传递,大家也只能瞎猜,直到十点了才纷纷散去。第二天早晨还没有校长消息。中午,校长终于回到学校,一身疲惫,满脸憔悴。经过校长多方打听才有了事情的眉目。

原来在这次考试中,王老师的成绩是第三名,她的丈夫是乡文化站许站长,与石乡长关系不一般,据说在县里也有人帮忙。成绩出来后,许站长觉得爱人第三名已相当不错,决定为爱人转正寻找突破口。首先把目标锁定在第二名的校长身上,民师转正的条件中除了是优秀教师之外,还必须没有违反《计划生育管理条例》。趁校长上课期间,许站长以校长同学的身份,专门来到校长家拜访了校长的母亲。不明真相的老人告诉许站长,校长有二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许站长将这一切告诉石乡长,乡长以校长违反《条例》为由,指使负责这次民师转正的领导向县里递送了第一名和第三名的转正材料。程序中要走教育组一环,组长觉得责任重大,既不能得罪石乡长,又觉得对校长不公平,就悄悄托人送口信给校长,当然不能说出这中间的内幕,只能让校长自己去了解。
材料既然已送到县里,乡里又有乡长大人为许站长撑腰,要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拿回转正指标,校长必须前往县里寻求解决办法。同时为了造成影响,决定由文笔较好的教导主任起草一份申诉书,由我骑车到乡里下属的中小学校长或有名望的教师,以及乡里社会贤达签名。其他老师代好课,保证学校工作正常进行。几天跑下来,没有丝毫进展,校长明显瘦了一圈。但校长查到这次计划生育要求中,最小的孩子不得近两年出生,而校长最小的女儿已经三岁了。校长在绝望中看到一线希望,虽然这几天在县里连连碰壁,却没有放弃任何争取的机会。
 “绝处逢生”用在此处再合适不过了。正在我们大家陷入困境无望时,教导主任突然对校长说:“我差点忘了,我的表侄女婿现在是市委徐书记的秘书。县里走不通,我们去市里找他试试看。”校长连声说:“好,好,明天一早就去。”   徐书记的秘书热情接待了两位,倾听了他们的诉求,立即发话:“你们放心,保证还你们一个公道。”之后,他指示县里必须公正对待民师转正,顺便说出了校长求告无门的无奈。最后,校长转正了。
本是皆大欢喜的结局。慢,别想得太美了。许站长在校长上诉的过程中,又一次暗访了第一名的尹老师。适值尹老师老婆挺着大肚子出门洗衣服,被许站长了解到肚子里的孩子是尹老师即将临盆的二胎。因为尹老师不想也不可能让妻子引产而触犯了《计划生育管理条例》,自动放弃了转正指标。结果王老师以第三名顺利转为公办教师。
不知是权力较量的结果,还是正义赢得了胜利?
许站长和王老师夫妻有错吗?肯定没有。王老师的转正之路也充满了艰险。虽说许站长利用了一些社会人脉,但也没有触犯法纪。为了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许站长风尘仆仆,四处奔波,于情于理,明白事理的人一定会为许站长喝彩。
第二个是我自己。
政策规定,教龄满五年、年龄在三十五岁以下的优秀教师通过考试择优录取,进入市师范学校培训成为公办教师,回原乡镇继续任教。我走的就是这条转正之路。一九八九年,我符合条件,教育组万会计通知符合条件的老师到教育组,传达有关精神。听万会计说,符合条件的老师随中考经过统一考试择优录取。全市招四十人,为了提高年轻老师专业水平,录取之后要在市师范学校脱产停薪学习三年,毕业后转为公办教师回原乡镇继续任教。听完,在场的雷老师和我感到压力山大。两人都是近几年结婚,孩子比较小,如果录取后脱产学习,家庭三年无经济来源,责任田地又不能就近照管,老婆孩子如何生活?权衡再三,我们放弃了这次机会。
八九年市师范学校招录民师的工作如期进行,乡里有两位老师被录取。录取后的学习方式是学制两年,利用寒暑假和星期天的时间短期培训,其余时间在原学校继续以民办老师身份任教,不停薪。完全不是万会计传达的那样!第二年,我抓住机遇,参加了市师范学校招录民师的考试,由于成绩优异被录取。
鉴于对上届民师班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学校对我们这届进行了一些改革。首先脱产停薪入住学校,如普师班学生一样集中学习一年,目的是学好教育教学理论,提高专业技能。然后回原校享受民师待遇实习一年,估计是照顾养家糊口的我们,在经济上、生活上给我们减少压力,好让我们能顺利完成学业。
十月份,我们背起行囊前往市师范学校报到,重新翻开课本开始了两年的民师班学生生活。  
师范分管教学的是李全修校长,身居高位,仍扑在教学一线。民师班的班主任是叶固根老师,五旬有余,慈祥和蔼。为了让我们这些“大”学生尽早适应师范学习和生活,第一天晚上开了一个见面会。见面会上我们知道,四十位同学来自于全市三区一县,有城区的、乡镇的和国企农场的。年龄最大的三十五岁,两位。年龄最小的二十二岁。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通过两年师范的学习,华丽转身,学成之后将以公办教师的身份再一次奔赴全市各中小学,挑起教育大梁,绽放异彩,在教育战线上谱写美好人生篇章。
我们这些“大”学生每天与那些曾经是我们的学生的普师生一起跑操、练琴、诵读、考试。置身校园,我们成了那美丽风景线上不太和谐的一抹略为刺眼的色彩。
师范生活终于结束了。一年来,我们经济上比较拮据,生活上比较窘迫,但是我们收获了知识技能,收获了同学友谊,我们更加充实了、更加丰富了。
又过了一年实习期,我们终于转正了,成了别人羡慕的公办老师。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第三个民师转正的事例正好应正了这句话。
时间马上跨入二十一世纪。市委、市政府决定兑现承诺,在二十世纪末彻底解决民办老师遗留问题。说实话,十几年来,政府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一批又一批优秀民办老师得到了解决,转成了公办老师。剩下的大部分是年龄偏大,或是自信心不足的中年教师。
新的民师转正政策下来了。年满五十五岁的民师直接退养,享受退养待遇。凡不满五十五岁的民师选择一门课程作为考试内容参加全市统一命题考试,成绩最差的百分之五被辞退,其余的统一转为公办教师。消息传来,民师们无不拍手叫好。
而这可愁煞了何老师。
同校的周老师和何老师既是同年又是发小,现在是同事。但他们从教以来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周老师走的是为官之道,在学校当了财会主任,这是个肥缺,捞了不少好处,而且还有一点实权的他一干就是几十年,教学也只是带带二年级数学。在那个教师严重缺乏的年代,这是最轻松的学科。周老师平常忙于财会和攻关,对教书不太专心。上课了,他只是拿一本不知用了多少年的旧课本,夹着一根充当教鞭的短小荆条,趿着从未清洗过的拖鞋,嘴里含着湿了一大截、永不熄灭的纸烟,踱进教室。一旦上级有领导下来,他马上放下手中的课本和教鞭,趿着拖鞋屁颠屁颠地去招呼客人去了。在这迎来送往的忙碌中,自然把肚子里本来不多的知识丢失得个精光。本想通过上级领导关照而转正,可像他这样“优秀”的教师,领导也爱莫能助,因为再“优秀”的教师必须经过统一考试,这是硬性规定。前几年,他硬着头皮,重拾课本,平时不学无术又荒废了多年,怎么敌得过那些真正优秀的教师呢?如今,他五十六岁了,止步于民办教师,只能退休养老,心有不甘啊! 
何老师天性清高,甘当一名普通老师,长期执教毕业班语文,一生当的最大的官就是班主任。班主任与财会主任不能比,相差一大截。相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职场发展,何老师和周老师的关系出现了微妙变化,追求的目标也就不一样了。前几年,民师转正考试掀起一股学习热潮。同事们劝何老师抓紧复习,争取早日转正。可何老师总认为自己知识贫乏,加上年老力衰,即使复习也无济于事,只顾埋首教学,不敢耽误学生前程。这次按政策,自己应该退休养老,给自己教育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便心满意足了。可是,档案出现了问题。
何老师那年五十六岁,本是四四年生,可档案上写明的是生于四六年,年轻两岁,那年就是五十四岁了。本想着退养还能每月领取三五百元的养老金,现在泡汤了。他必须参加全市统一考试,他将成为这次考试中年龄最大者。这几年只顾教学,疏于学习,肯定会成为那个被辞退的百分之五中的一员。
何老师特意赶到县城档案馆翻开了自己的档案,档案上记载何老师的出生年份正是四六年,不过是阿拉伯数字填写的。三十几年前,年纪轻轻的何老师为人潇洒,字也写得行云飘逸,1944年的第二个4字本是两笔构成,他却一气呵成,写得极像一个6字,就这样1944年变成了1946年,年少轻狂的何老师顿时年轻了两岁。如今,当年这个挥洒自如的举动却给何老师带来了无尽烦恼。
为了不成为那个百分之五的一员被辞退,为了成为领取微薄养老金的退养人员,何老师剑走偏锋,抱着记载自己真实出生年份的《何氏宗谱》,走进县档案馆,走进县教育局,走进…反复陈述是当年的一笔之误才让自己少了两岁。档案是严肃的,是不容更改的,档案的法律地位是神圣的。看来即将进入花甲之年的何老师只好硬着头皮拚了老命重上考场。垂头丧气的他抱着《何氏宗谱》回到何氏祠堂,只得祈求老祖宗保佑了。
或许是何氏老祖宗显了灵,或许是得益于他长期执教毕业班语文积累的深厚功底,何老师考场上春风得意,答题轻松,取得了好成绩。再经过层层审查,马上就要成为公办教师了。不过,在这审查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有人向审查机关状告何老师隐报了年龄,让他有了参加考试的资格,这是欺骗组织的大罪,这是师德败坏的表现,必须从严惩处,必须从这次录取名额中除名,并拿出《何氏宗谱》为证。好在当时接待何老师的教育局领导出来澄清了一切,保住了何老师的转正名额,更保住了何老师的清白。
现在,何老师拿着公办教师的高额退休金,回忆起当年的曲折转正历程不知有何感想?

END


作者简介:

柏才坚,1965年1月生,黄石市开发区黄金山一小数学教师,平时喜爱读点书,写点东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水村小学教师轶事(续篇)
民办代课教师及历史遗留问题的形成,各地不同解决方式面面观
校长:“宁可成绩平平,切莫体罚学生”,教师深以为然
难忘中师:1984年7月,我师范毕业,成为一名公办教师
我的人生故事(图/文)
王建设 ▏执 着 (短篇小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