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央视纪录片《家风》:你的家风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最好的教养,

不是因为家境,

而是因为家风。


《家风》




作家马伯庸曾写过这样一段话:


一个家族的传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


它历经许多人的呵护与打磨,在漫长时光中悄无声息地积淀,慢慢的,这传承也如同古玩一样,会裹着一层幽邃圆熟的包浆,沉静温润,散发着古老的气息。


古董有形,传承无质,它看不见,摸不到,却渗到家族每一个后代的骨血中,成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甚至成为他们的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




央视纪录片《家风》,

在历史的年轮上细细触摸,

讲述一个个家族的传承之道,

也在传承中,

寻找子子孙孙的未来。



中国的家风传统,自古有之。

表现在最具体的事上,

就是家训。


早期家训例如

《尚书·盘庚上》收录商王盘庚

对殷商贵族的训词,

《无逸》《君奭》是周公旦

对侄儿成王,召公的劝诫。

魏晋前的家训多以单篇文字出现,

直到《颜氏家训》问世,

家训才形成完整的体例,

标志着中国家训的成熟。



《颜氏家训》由颜之推在北隋时期完成,

公元589年,隋八路大军兵锋已过长江,

直逼建康城下,结局毫无意外,

南陈被灭,北隋自此建立。


国家趋于统一,

而颜之推却已垂垂老矣,

让子孙后代可以世代传承,

成为他人生最后的目标。

于是他提笔写下四万多字

《颜氏家训》,

 修身,治家,处世,为学,

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他对于整个家族

殷切的期盼和语重心长。



除了子孙自身德行的修炼,要做到“居家尽孝,为国尽忠”,他还提出了家长需行责任楷模,认为:


“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


这与西方近些年提倡的家庭教育观不谋而合,史蒂夫·比达尔夫的《养育男孩》一书中就提出了父母以身作则的重要性,身教大于言传等等观念十分值得借鉴与学习。



中国常说“棍棒底下出孝子”,然而早在隋朝,颜之推就认为“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自上而下便可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如果是一对严厉刻板的父母,又怎么能够教育出一个温文尔雅的孩子?



《颜氏家训》中的谆谆教导,自此成为颜氏一族家风,颜思鲁、颜游秦、颜相时 、颜勤礼、颜真卿、颜杲卿......颜氏一族学问家,书法家辈出,且不乏忠臣义士。


从时间上推算,

颜氏的家业门风辉煌了

由隋至唐的整整三个世纪。


颜真卿塑像


因为良好的家风

而形成的世家大族并非个例,

在历史长河中,

无数的家族打破了所谓

“富不过三代”的定论,

在一代又一代对自身的反省与传承中,

向世人展现出非同一般的良好教养,

也因为一个个小家,

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教养。



盛世之前如此,

乱世之中亦如此。

曾国藩的家族就是一个例子。

在清王朝日薄西山,

政局动荡的时候,

曾国藩家族却并未因此自我放逐,

而他自己也在以身作则中,

成为晚清第一名臣。



而他写给子孙的《曾国藩家书》

也成为世代流传的经典。



身居高位,他在家书中提及最多的词是“勤俭”,1851年,刚刚摆脱太平军南昌之围的他性命暂时无忧,写给幼子曾继鸿的家书中,他说道: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吸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在写给长子曾继泽的家书中,他说道:“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简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他教育子孙:“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他说:

“勤,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

坚持读书,诸弟每日自立课程,

须有日日不断之功

家人需要放下架子去劳动,

子侄除读书外,教之

扫屋,抹桌凳,收粪,除草.'



后人评价曾国藩“不谈过高之理,不行架空之事。”


他说的每一句话,都身体力行,从不因自己之身份而有所倦怠,去世前一天,还在读《理学宗传》,而他的富厚堂四座藏书楼,就收藏了30万卷书籍。



他秉持着“ 耕读传家”的儒家思想,

以苟活为羞,以避世为耻,

以德求官,以忠谋政,

成就了一番伟业。


而在为人处世方面,

也认为应该以诚待人,

他说:“彼以伪来,吾以诚往。”

相信如果对方最初待己不诚。

但若是自己能够做到真诚,

慢慢的就能被认识,

继而也会被以诚相待。



曾国藩与左宗棠

在清史地位相差不多,

曾国藩大其一岁,

初识,左宗棠为曾国藩幕僚,

曾国藩不仅赏识他,

且常常以兄弟相称,

反倒是左宗棠性格与其不同,

恃才放旷,常常显出不大尊敬之意,

甚至有时反唇相讥,

但曾国藩从未因此而对其有所怠慢。



1872,61岁的曾国藩辞世,远在西北前线左宗棠派人送来挽联:


“某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挽联下方,落笔“晚生”二字。



在左宗棠给儿子的信中,

充满了对往事的歉疚

和内心的伤感。


“曾候之丧,吾甚悲也,

从前彼此争论,

至兹赶上不暇之时,

乃复负气耶。”



现收录的《曾国藩家书》中,

收录的家书共1500封,

其间涉及内容广泛,

修身养性,为人处世,

持家教子,治军从政。

曾国藩用自身

和一字一句的谆谆教诲,

给曾家带来了良好的家风,

也体现出一个世家大族

该有的正身之道。



曾国藩儿媳曾筠手书《曾富厚堂日程》,体现出曾国藩整个家族的气节。


“男女皆应知习一样手艺,男女皆应知习一样手艺;

男女皆应有独自一人出门之才识;

男女皆应知俭朴,每月所入必敷每月所出,

人人自立一账簿,写算不错;

男女皆应侠义成性,不要行为有亏;

男女皆应抱至公无私的心肠,

外侮自不能入,而自强不求自至矣。

我家行之,一乡风化,

则强国之根,基于此矣。



国是大家,家是小国,也唯有如此胸襟气魄,才能成就如此伟业。


据有人曾经统计的资料显示,自曾国藩始,在其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他的子孙中有成就的人多达240多位。



他们在化学界、教育界、文学界、艺术界、考古界、交通界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


像教育家曾约农、曾宝荪;

翻译家曾宝葹;

高教部副部长、化学家曾昭抡;

考古学家、博物馆学家曾昭燏;

北平交通博物馆主任曾昭亿;

原农业部办公厅主任、园艺学家曾宪朴;

全国妇联副主席曾宪植;

3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曾宪楷、曾宪柱、曾宪森;

画家曾厚熙、导演曾宪涤等等。


曾氏后人照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时代的发展、经济的飞跃,

让很多人以没有钱为借口,

说自己家庭的教育无法达到某种水平。

然而经济条件真的是

影响人格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吗?

有时候经济只是一些人目光狭窄,

故步自封的一部分因素,

但是绝不应该成为所有问题的源头,

更不应该成为挂在口头的抱怨,

真正的贫穷,来自内心。



纪录片《家风》(上集)


如今我们总是能够

在各种媒体上看到熊孩子的身影,

公共场合哭闹不休,

出口成脏把低俗当可爱,

甚至因为路人没有给零食,

竟然试图将其推入列车轨道

......

有些事件的发生让人目瞪口呆,



可是在无法理解的背后,

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反思,

作为长辈我们是不是

给予了孩子良好的言行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

孩子调皮可以说是天性使然,

但是到了一定年龄还一派天真,

如同一个小野兽一样

没有一点被教化的痕迹,

作为家长的那些成人,

孩子不懂事,

要你这父母何用?



有些孩子一出门,

总让人觉得可爱而懂事,

而有些孩子出门,

人们浮现在脑海里的只有一句话:

“怎么这么没有家教?”


人们不会怪你的孩子,

只会觉得这个孩子的家教有问题,

无规矩不成方圆,

天性是一件美好的事,

别让它在不受约束的自由里,

变成恶之华。

你的家风里,

藏着孩子的未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风看世风 此淳彼亦淳
“曾国藩”家风,凭这3件事,200年间,出200多个人才!
家风,才是一个孩子起跑线。
【家庭教育】家教和门风,浸润孩子的一生!
唐浩明谈曾国藩家书与家风:曾家七八代人才济济靠什么?
古人家风十向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