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鉴书赏画】首届敦煌文艺奖获得者徐尚义先生书画作品回顾

名 /  /  / 



首届敦煌文艺奖获得者

徐尚义先生书画作品回顾



徐尚义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甘肃省文史馆文史研究员
民进甘肃省委委员
兰州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兰州市政协委员
兰州市政协书画室副主任
国家二级美术师




作品参展及发表

“全国第三届书法篆刻展览”
“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展览”
“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览”
“全国第五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
“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十周年书法作品邀请展览”等国内外书法大展
一九八八年在兰州举办第一次徐尚义书法展
一九九一年应邀赴日本进行书法艺术交流
一九九三年荣获省委、省政府颁发的“甘肃省首届敦煌文艺奖”并多次获省级一等奖
一九九四年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办的“全国三峡书画摄影展览”优秀作品奖
一九九六年出版发行《徐尚义书法集》
一九九七年应邀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等主办的“首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并且举办徐尚义个人书法展览
一九九八年书法作品参加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与日本国中日友好会馆主办的“第九次中日友好自咏诗书交流展览”
一九九八年花鸟画入选第四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全国百幅扇面精品展”
一九九九年四月在兰州举办第二次徐尚义个人书法展览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在广东省汕头市文化交流中心举办徐尚义书法展览
一九九九年荣获中国文联“九九中国百杰书法家”光荣称号
二零零零年在北京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全国第四次代表大会
二零零零年参加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举办的“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34周年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览”
书法作品多次在《中国书法》《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甘肃日报》《兰州晚报》《兰州晨报》等全国性及省市报刊上多次发表



名家评说

  因在书协做组织工作,有机缘常看省书协副主席、中国书协会员徐尚义先生泼墨挥毫,每每留下很深的影响,也每每使我想起唐代诗人朱遥赞公布怀素上人的两句诗来:“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见怀素《自叙帖》)尚义运笔之时,能立时进入一种良好的状态,处于人丛,似与外界隔绝,全神贯注,凝视纸上,忽然下笔,直如鄙人运斤,觉有阵阵清风生出,其兴起迅疾之时,确有一泻千里之势。使转起伏,左右倾厌,随意变化,使书写的抒情性达到了一个高潮。尚义笔底流泻的文字,以行书为主,行草并行,心手双畅。猛然看去,有着王孟津的甜畅淋漓,纵横捭阖,如再深入字里行间,细细玩味,似乎将孟津的宽厚转换成了生辣和峻利,从凝重中透逸出一种灵动超脱,这是尚义入古出新处。我知道他多年来潜心研习觉斯墨迹,于行书致力最多,朝夕揣摩,对入古和出新有自己的理解和实践。把临习和创作分成两个有机联系又不等同的部分,临习时尽力贴近古人,形神兼备,把握古人用笔用墨的独到之处,而在创作时不断加以变幻,使自己的书法线条里既包孕着古人的风神,又流露出自己的个性,尤其是在行书的创作中,撤去了行书与草书之间的藩篱,把自己的行书创作定在自身理解的界点上,大大地加快孟津行书的节奏,结体一仍其旧,强化文字之间的连贯性,整体章法上也改变了觉斯的运作贯性,似乎多了一点东坡造势之法,笔道多右斜,而势又多向左上耸去,造成了一种新的视觉感受,使古与新通过灵动的组合得到了统驭。
  在中国书法艺术里,和其他艺术一样,也为一种审美复调所支配,这就是儒家所倡言的“温柔敦厚”的艺术风格和道家所崇尚的“解衣磅礴”的艺术境界。尚义在与觉斯的艺术对话中,不断化解觉斯语言的积淀,促使自己的笔画元素在飞动峻整格调上加以复合,转折处果断利落,不加过分的顿挫,增加了纯真自然之感,剔除了人工气息,天然之趣跃于字里行间。尤其是擘窠大字,更是竭思造势,下笔之前,成竹在胸,行笔之际,势不可逷,笔道之间,部首之间,文字之间,呼应情态跃然纸上,文字中轴线的扭动与部首的错落,取得了和谐,出于斧斤而少斧斤之迹。大幅长篇,文字起伏迭宕,中轴线左右摆动,错落无序,与音乐节律暗合,但又纯系一种自我的节律,如山歌道情,达到自由抒泻胸中清气的境域。在这种审美复调中,尚义更倾心于后者。
  当代书法信息立体交叉交流,书法家对待专与精的课题,成为一个严峻的选择,时间的支配直接影响到前行的速度与艺术成就的大小。尚义在师法取舍上我感到是比较合理的,在三十年的学书历程中,他临习过二王、怀素、米芾、王铎、倪元璐、张瑞图,书法的抉择倾向于行草,在众多师法对象中,他又将着重点放在觉斯一边,其他诸家仅作为完善自己化解觉斯书法语言的一种溶解剂和催化剂,故而能在书道行进的早期即形成自己的书法风貌,并一步步地加以调整和成熟,这在当代艺术创作节奏加快的时代背景中,不能不说是一种明智的前行路线。
  尚义攻书之余也寄兴丹青,尤擅花鸟写意之作,情趣盎然,清新可爱。对传统诗词,他更有偏好,所作常见诸报端,以此强化书作之韵律,并且相映成趣。
  尚义少时慈母以针凿供其求学,后辍学为工,由工从文,忽忽已三十余年,于书艺书理均有很深的研究。在书法理论方面,他认为“继承”和“创新”是书法艺术发展的焦点之所在,巧妙地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其观点是“书法艺术自古无新可创,却有新可出,出新不是有意造作,也非急功近利所能,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对传统书法艺术的自然延伸,它具有水到渠成的特点。”
  他精心探索,日夜耕耘,在书法艺术上取得的成绩,得到了书法界人士应有高度评价和认可,他的作品连续参加由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第三、四、五届书法篆刻展览,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十周年书法作品邀请展,第八届中日友好自咏诗书展,1993年获“甘肃省首届敦煌文艺奖”,他多次登上国家最高层次的书法艺术殿堂,这足以证明他在全国书坛上占有鲜明的位置,具有相当的实力,广泛的影响,充分体现出他在艺术上的成功,为甘肃书坛增光添彩,闻名遐迩。九七年十一月他应邀在中国书协主办的首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举办个人书法展,并大获成功,当代书坛权威王学仲先生评价说:“有神有韵,大家风范。”这就是对他书法艺术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翟万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最有代表性的东方艺术,是民族精神最基本的艺术表现形式。几千年来,她以独特的艺术品格,征服了历代无数追求者。我面对徐尚义这一幅幅书法作品,聚精会神地注视着那千变万化流动的线条和迷人的墨色,油然产生出一种“达其性情,形其哀乐”的审美情趣。
  尚义少时家庭清贫,其母以针指供学,后辍学为工,由工从文。多年来刻苦钻研书法及其理论。他勤于笔耕,临池不懈,兼习丹青,年复一年的执着追求,苦心志,劳筋骨,铸就了他矢志于书法艺术的决心和毅力,也使他的书艺日臻成熟。他善于在古代传统书法宝库中广采博取,真草隶篆无不涉猎,特别倾心于“二王”、怀素、孙过庭、米、王、倪元璐、张瑞图等诸家,更擅长于行草书。
  他的书法追求恬淡质朴的天趣,用笔迅涩洒脱,刚柔相济,用墨仓润,干湿相间,浓淡和谐,结体自然融合,险平互补,不事雕琢,颇得王铎神韵。他的行草书作品,字型按着一束特有的规律自然流露,随时进行调整应变,章法与字形的神奇变化所产生的气势和韵律感,正是他的作品之所以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的原因所在。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精心探索,日夜耕耘,在书法艺术上取得的成绩,得到了书法界人士应有的高度评价和认可。他的作品连续参加由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第三、四、五届书法展览,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十周年书法作品邀请展等,多次登上国家最高层次的书法艺术殿堂,这足以证明他在书坛上的雄厚实力和占有显著位置,及其广泛的影响,这充分体现了他在艺术上的成功。
  在历史上,甘肃大地曾孕育出不少书坛巨匠。悠久的历史文明,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自然风貌,赋予了书法家无穷的灵感。滔滔黄河,茫茫大漠,巍巍黄塬,铸就了陇上书家粗犷、敦厚的性格。尚义秉性朴厚,挚诚,颇具西北人的性格,这使他的书法形成奔放、刚劲、明快、生动的艺术个性。他不急功近利、不随波逐流,三十多年的翰墨生涯,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这个展览中的作品,就是他长期艰难跋涉历程的缩影。
  我与尚义相识已久,日本人称书法为“书道”,我们正是由于志同道合,翰墨之情把我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虽然他称之我为老师,实则我不敢为师,只是年岁较大而已,故仍以朋友相待,艺术上时有相互切磋,共作勉励。我们相信,随着时光的流逝,未来的岁月将使他在书法艺术道路上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赵正,中国书法家协会一、二、三、四届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甘肃省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甘肃省文史馆馆员,甘肃画院院长。





  书画之人多喜依其情怀、志趣号其书斋。而今想起“清风楼”这个斋名,便让人顿生几多感慨,几多浩叹。
  自号为“清风楼主人”的徐尚义先生,是陇上声名卓著的书法家。其籍隶甘肃临夏。1946年出生,原为兰州画院国家二级美术师,兰州市政协委员。尚义少时家贫,慈母以针线供其学业。他亦极敬极孝之心,恪勤朝夕,苦研翰墨,沉醉丹青,数十年辛苦耕耘,书艺终臻成熟,在陇上书坛自成一家。
  其书法作品接连入选全国第三、四、五届书法作品展览,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以及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十周年书法作品邀请展等等,健步登上了国家级艺术殿堂,并成为我省第一批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在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第一次和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也被连选为副主席,同时又兼任兰州市书法家协会第一、二届常务副主席。尚义之书名由此随之鹊起慕名而登门求字者、问师者、交友者、攀谈者络绎而至;省内各重大节法展事总有”徐尚义”的名字耀人眼目;许多人以家悬尚义墨迹为幸事,而更有许多外省同道来兰,见到尚义书作则多有赞许,喜与其切之磋之,此其时,不亦乐乎。
  尚义乃极有个性之书家。其书如其人,笔笔字字饱含感情,个性突现,对中国传统书法经典,尚义把摸了几十年,琢磨了几十年。他喜欢羲、献父子笔墨的精到,喜欢米芾技法的纯熟,喜欢苏、黄意趣的丰富,但更喜欢明代大家王铎书风的洒脱、笔法的遒丽。几十年的心慕手追,使他的胸中笔下豪气自生,清韵流淌。如果观看他挥毫作书,那肯定是一种享受。你看他神凝气静,腰背直,手臂平伸,柔毫轻拈,笔锋到处如云龙吐虹,疾书过后,但见满纸云烟。
  尚义最是性情中人。孝母,敬妻,爱子,重友性醇似酒,情重如山。尚义是个人人皆知的孝子,在他的心目中,母亲至高无上,在他的话题中,除了书法,最多的就是母亲。母亲的去世,成为他生命中最大的痛事。母亲去世的当年春节除夕夜,在普天同庆的时刻,他却无心于年夜饭的美昧,也无心于电视屏幕的缤纷多彩,独自默默凝望着母亲的遗像,怦然垂泪到夜深。在母亲去世后的两年间,他没有参加过任何娱乐活动,也谢绝了大多宴请。2001年1月23日是母亲去世两周年忌日,多日来,他一直在认真地做着准备,要在这一日虔心为母亲祈福、祭悼。然而最让人难料的事发生了,1月21日下午,他的心脏病突然发作,未及抢救便猝然而逝,23日母亲的忌日竟成了他的下葬之日。这飞来噩耗竟是这样地令人猝不及防,直让人痛到心里,痛得人回不过神来,让人总不敢相信他已去了。
  我常常一个人默想,他究竟去了哪里呢?怎么竟没道声别。我与他的办公室楼上楼下,随时便得相见。他赠我的书法作品还悬挂在我办公室的壁间,他送我的根雕笔筒仍默立在我的案头,而他却永远地去了吗?他临去的头一天,还来我办公室,我们坐在一起悠闲地聊天,放肆地开着玩笑,最后他哈哈大笑着出门而去……我想,他也许并未去远,就在我们近前,要不然他的音容笑貌怎么总好像就在我们身边,连笑声还那样清晰;有时我也想,他一定还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要不然为什么我总想在梦中能见到他,而从来也见不到呢?那一定是远到了连梦也梦不到的地方。我想啊想,我猛然想到,他也许去了母亲那儿,仍侍奉在老母的身边,享受着母子天伦之乐。如果真是那样,那他一定也是很幸福的!
  ——安继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编辑出版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兰州市文联副主席,兰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岁月匆匆,与尚义先生交谈甚欢的场景犹在昨日,总是在不经意间贸然想起尚义先生的音容笑貌。尚义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五年了,但他的书法精神和高尚品格永远留在了我们心中。
  徐尚义先生是一个性情中人,他热爱生活,思维活跃,性情开朗,为人厚道。生于斯,长于斯。与许多同代人一样,饱尝过人生的酸甜苦辣,有时得皱皱眉,有时得咬咬牙,但在前进的道路上,胸总是挺着的,头总是昂着的。从小较为困难的生活环境给了他工作和生活的干劲,造就了他朴实、豪放、豁达和平易近人的品德。在与他生前的交往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他探索、攀登过程中的甘苦,理解了一些他对艺术的追求和人生的感悟。毫无疑问,他是受到了中国来自客观世界人文环境积淀和有数千年传统的主观世界里儒家精神的滋养。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的书法文化,从中吸收精神营养,在飞动的笔墨中,借以抒发自己的人生理想。因此,他的书法也是他品格和精神的载体。
  徐尚义先生是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第一、二届副主席,为甘肃书法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是甘肃乃至全国书法家中颇有影响力的一位师长,在几十年的书法艺术实践中,他取法乎上,在魏晋书风和明清书风的探索中取得了显著成就,着力用传统笔法与现代相结合,既继承传统又大胆吸收各种新感觉融合在自己的书法创作中,往往不执一法,唯意是求。并融会魏晋与明清书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了大量人民喜爱的优秀作品,深受甘肃书法爱好者的追慕,成为九十年代甘肃书坛领军人物。
  存在决定意识。书法艺术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任何风格形式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艺术作品就是艺术家与其生存环境关系的一种诠释。离开特定的社会环境,就无法讲清艺术发生和发展的所以然。尚义先生就本着这一点,走着自己的书法人生之路,并或多或少,或隐或现地反映在他的作品之中,形成了自己特定的书法语言。他的书法作品给人以气盛神足,动人心魄之感,在笔飞墨舞之中,处理字与字之间的拱揖向背,行与行之间的顾盼呼应,挥洒着自己的书法人生。他注重字内功的修养,力求觅及心智、神采、气韵的结合,他耀文含质的书风是个性和修养的集中体现。尚义先生在书法方面追求的是一种理性。基本上采取理性的方法,围绕着原始资料,抓住吸引自己的感官的东西,用知识的解剖刀将点画、结体和章法从浑然一体的作品上剥离出来,细加分析,然后再把所有这些分析所得加以综合,企望以此得出比较真实的结果,从里面来不加分析地感受它的精神实质。正如有禅师所说的:去认知这朵花乃是变成这朵花,去做出这朵花,如这朵花一般开放,去享受阳光雨露。
  尚义先生就是这样采取主观性较强的,带有感情色彩的直觉方法进行尝试的,所以这些也就直接进入了其书法的本身。先生的作品之美来自他对书法艺术的“灵气”,来自他汗水落地悄无声息的辛勤耕耘。1997年赵正先生在《徐尚义书法集》序言中写道:“滔滔黄河,茫茫大漠,巍巍黄塬,也铸就了先生粗犷、敦厚的性格,是他的作品形成奔放、刚劲、明快、生动的艺术个性,他不急功近利,不随波逐流三十多年的翰墨生涯,以自己真实感和真知灼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这本集子中的作品,就是他长期艰难跋涉历程的缩影。”
  古有定论,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无疑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是一幅心灵与自然的风景,赏析品味,对性情的陶冶和社会人生的领悟都多有裨益。尚义先生生前从里到外都渗透着艺术家特有的气质,无论对艺术、对人生,还是对工作、对朋友,都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这是他修养、功力二者水乳交融的自然体现。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在先生逝世十五周年之际,谨以此文字表达我们对他最真诚的怀念。
  一片至诚,一腔情怀,几份执著,尽收眼底。
  ——林涛,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西北师范大学书法研究院兼职教授、甘肃省文史馆研究员、《甘肃书法》执行主编。


END

谢谢关注

…  鉴古赏今   聚焦艺术  …

  2010年创刊的《鉴书赏画》报,作为甘肃当地的书画专业报纸被读者朋友誉为“书画界的强势媒体、书画家的知心朋友、收藏界的良师益友”。

艺术创作要用真情

艺术评论要说真话

艺术媒体要有真识


来源:《鉴书赏画》报编辑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代女书家王兰香
笔腴墨酣 气畅意足——甘肃书协顾问刘满才作品入成功美术馆书画展
张斌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尚新元书法作品鉴赏
【书坛精英】杨东亮
中书协副主席,“当代中国西部的卫夫人”张改琴的书画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