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于数据的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有磕、嗑、科三重境界。老师跟教学重难点死磕,上完一节课,是第一重;听课的老师聚到一起研讨、唠嗑,是第二重。各抒己见当然重要,但也容易各执一词,自说自话,不能达到改进学与教的目的。课例研究的第三重就是科学:通过课前、课后小测数据对比,判定重难点突破进展,然后回溯课中观察记录。教学环节与异常现象对应分析,追溯问题根源,然后对症下药。


三次到容里中学深入研讨,我们联合改造了数据收集的工具,跑通了研讨的流程,重新确立了前测的核心地位。容里中学在多个备课组开展多轮基于数据的课例研究,搭建了便宜高效的答题卡系统,完善了课中观察记录表,优化了课例研究的活动流程,初步建立了集体教学改进的有效路径。


经过以上探索性研究,我们深化了对数据的认识:不只是有数才算数据,对学生表现的描述也是数据;数据不只是独立于教学的前测、后测,也包括课中的生成性数据;数据不是为了评判教师,而是为了改进学与教;不止高大上的智慧课堂能够做数据,三百多四百不到的答题卡系统一样有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英语课例研究报告
课例、教学案例&课例反思、教后反思的区别
杨玉东: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
单元课视频初体验:学好Oncomine,触摸肿瘤数据挖掘
什么是磨课?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学科备考研究与课例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