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散发着淡淡芬芳的童谣

那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在记忆中总是那么美好。虽然,和现在相比,没有丰富的物质可以享受,没有花样繁多的玩具和电子产品。却有一群快乐的小伙伴,在明月星光下嬉戏,在田野里打闹、追逐。还有诙谐幽默、琅琅上口的童谣,如同那田野盛开野花散发出的淡淡芬芳,伴随着我度过那欢快的童年时光。


我的家乡在川东北的一个小平原上,悠悠的渠江水蜿蜒而过。在这河边的小小平原边,沿小山脚下是一长排的民居,自然的形成 一个个自然居住院落。每个院落小的三、四户,多的十来户人家。炎热的夏季夜晚更是欢乐的时光,那时和家人吃罢晚饭,都会早早到院坝里乘凉。有的在地上铺一张凉席,有的长凳上放着竹制的凉床。大人们摇着扇子休息,小孩子们则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嬉戏。有的坐成一排,人人都伸出自己的小脚丫,其中一个小朋友拿着竹枝或小木棍,从最前的一个小脚丫点起。边点边唱:“脚脚板板,板到梁山,梁山垭口,今年北斗,各自花儿各自脚”。唱毕,最后被点到的那个小朋友就起来,换下起先的小朋友继续唱着点,乐此不疲。或者围成一圈,开始互相点:“点子点波,有钱打酒喝,无钱退出去一个”。被点着的人于是便被退出圈子。或者两个小朋友一起玩“打豆腐”游戏,两人面对面拉着双手,其中一个问:“哪边高?”于是共同抬起其中一边的手,另一个回答:“这边高”。又问:“哪边矮?”,共同动动放低的另一边手,回答:“这边矮”。再问:“一个豆腐打几块?”回答:“3块”。于是两人一起拉着手翻转三次。

在那月光如水、繁星满天的夜晚,月光静静地照耀着大地,院里的孩子们稚嫩的童谣声响起:“大月亮,小月亮,哥哥起来做篾匠,嫂嫂起来蒸糯米,放牛娃儿闻到糯米香,打起锣锣接姑娘,把姑娘接下河,栽紫高粱,紫高粱不结籽,栽茄子,茄子不开花,栽冬瓜,冬瓜不长毛,栽红苕,红苕不牵藤,我和姑娘是两家人”。这边唱罢,那边小朋友又开始:“三十的晚上大月亮,贼娃子进屋偷水缸,聋子听见脚板响,瞎子看见翻院墙,跛子起来撵一趟”。现在回想起来,这些童谣依然有趣好笑,用方言唱起来既押韵又上口,韵味十足。还有:“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子送姐姐,把姐姐送到床脚下歇,床脚下有个菜花蛇,把我姐姐耳朵夹个缺,杀个猪儿补半截,杀个牛儿补得黑又黑”。如果当一个小伙伴自夸自己很有能耐时,别人就会用童谣对他进行嘲讽:“能干、能干,屙屎屙在门边,外婆叫你扫了,提起裤子跑了,外婆叫你站住,你说你爸妈是干部”。童谣的内容多样,可以被运用在不同地方。童年小伙伴在一起,互相斗嘴甚至结伙无事生非去挑衅别的小朋友。

家乡的春天来得特别早,阳春三月,渠江边油菜花开,绿草如茵。各种野生植物和不知名的小花在河岸边怒放,也是打猪草的好季节。三五成群的孩子来到河坝上,放下背篓,在绵软草地上追逐、嬉戏、打闹,这里会出现一个提着簸箕拾粪积肥的孩子。人群中有惹事的小朋友就会挑衅地喊:“捡狗屎的娃儿命不长,死了埋在老龙场”。那位拾粪的小朋友立即不愿意了,就会回嘴:“那娃儿那爹,又懒又好切(四川切是吃的意思),一顿切一碗,长个挺肚眼,一顿切一瓢儿,长个干瘦壳儿”。于是这边也不甘示弱:“那娃儿那妈,弹棉花,脚也弹,手也弹,弹来弹去不耐烦,捡了两分钱,跑河南” 。对方又开始:“舢板船,两头尖,里面装着你这个舅老倌”。这样你来我往,旁边的小朋友也跟着起哄。两人就越走越近,怒目相向,周围的小朋友就开始怂恿:“雄起,雄起,怕个锤子”。两人于是脸红脖子粗,摩拳擦掌。旁边的小朋友看见双方还没有动手,就出言相激:“两个崽儿穷得连架都打不起,瓜娃子”。于是唯恐天下不乱的小子出馊主意,叫道:“你们两个先摸鼻孔是老汉(意思是谁先摸对方的鼻子,谁就是对方的爸爸)"。这招总是很管用,其中一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摸了另一个小孩的鼻子,被摸的顿觉吃亏,立即火冒三丈,即刻挥拳相向,双方便扭打在一起。在众人的哄笑中双方或分出胜负,或两败俱伤。这样的故事在儿时经常出现,现在想起,依然忍俊不禁。


     夏天成群结队的蜻蜓田野里盘旋,黄色、红色、青色、黑花色,品种众多。小伙伴们冒着酷暑,脸蛋红红的在稻田边或竹林里逮蜻蜓,逮住后放到蚊帐内,让它帮忙捉蚊子,或者用一根线线绑住腿让它飞。更有甚者,将蜻蜓撕扯成小块,去喂蚂蚁。在蚂蚁洞口,拖长声调唱:“黄蚂蚁,青蚂蚁,请你爹,请你母,回来吃晌午,大哥不来二哥来,打起锣锣一路来”。看见蚂蚁群出动把蜻蜓抬进洞里,方才依依不舍
的离开。

童年的歌谣伴随着我长大,也给我最初的文学启蒙。在童谣里,有快乐的表达,也有对幸福生活的期盼。“红萝卜,蜜蜜甜,看到看到要过年,儿子要吃肉,老汉没得钱。”如果迷信的奶奶在旁,听见了就会立即回答:“有钱,老汉有钱”。在以前的年代,有的家庭生了很多孩子,也有中途夭折的。这些也诙谐地反映在童谣里:“一娃子香,二娃子臭,三娃子上街买死猪肉,四娃子死,五娃子上街买草席子,六娃子裹,七娃子抬,八娃子一下哭起来,九娃子问他哭啥子,四娃子死了划不来”。在童谣里,当然也少不了可爱的动物小伙伴:“鸭儿弟弟,走路拐拐,不要妈妈,各自回来”。那走路一拐一拐的小鸭子形象活灵活现的被唱出来。

这些儿时的童谣,清晰地刻印在脑海里,依旧回味无穷,那童年的欢乐时光也仿佛就在昨天。

这是我几年前发表在QQ空间的一篇文章,修改后再次发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娃子是很好骗的!如何解决娃儿挑食。。。
老成都•小时候的那二年
胡群花生了五个女花花
采红拾翠
【四季散语】杨传河︱老南京童谣
荣辉写童谣:春天到(外三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