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景德镇做瓷器是怎样的体验?

拉 坯

不知不觉中,你在北上广深等城市的房子,已经价值数百上千万,当初花了不少钱装修的房子,在那个你立誓要好好装点的珍视的“家”里,所使用的盘子、碗、茶器等一些日常经常使用的玩意儿,竟然都不过是些十几块钱购买的工业产品。

幡然醒悟时,对于那些廉价的器皿,顿时有了一一更新的谋划。这些生活之美的升级欲望,构成了我们对景德镇的向往。

在世界陶瓷史上,景德镇的地位好比学霸。还是一个特殊的学霸:某学生考了99分,而学霸考了100分,于是他跟学霸说:我跟你只不过1分的差距。学霸说:你考99分是因为你只能考到99,我考100分是因为卷子的题只有100分。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景德镇

这就是景德镇。在明代之前,整个人类陶瓷史上的全部努力,可能只是成熟期景德镇陶瓷工艺体系中极小的一部分。景德镇窑在元代以前就有不错的底子,就好比童子功很扎实,元代至清,又以御窑的身份独领风骚,相当于进了名校深造。民国至今,自然是名工辈出,群星闪耀。

现在的景德镇,仍然是手工制瓷的巅峰。尽管工业瓷已经去了潮州、唐山,但景德镇汇集了大量的手工匠人、艺术家和古灵精怪的陶瓷系学生。走进去,就像进了景色瑰丽的迷宫,处处流连。

明代的资本主义萌芽就在景德镇有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分工细致,效率高,连磨碗底和包草绳都是专门的职业。在机械工业竞逐的时代,景德镇的手工制瓷是每个探求陶瓷故事的人不能遗漏的一章情节。因为在艺术瓷领域,目前景德镇在评判瓷器最基础胎与釉两方面的水平,仍然是领世界之先。

古籍讲制瓷是'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手工制瓷分目之细,要经72道手,而其中的许多精妙更是难以说尽。现在,拉坯、利坯、画坯、施釉和烧窑等工序多为机器来代劳,人力被解放出来,成品生产的速度更快。好处显而易见,但是这样做出来的瓷器总会缺乏情绪和灵动之美。

利 坯

手工做一件瓷器,师傅要在泥胚上细细勾勒,刻痕或深或浅,不按照设定好的数据的指引,而是按照相对“不太靠谱”的经验和感觉,双手拉扯又重塑,经过调色,上色,烧制,重见天日的一抔泥已经换成一副独一无二的面貌。其实,瓷器与其他事物并无不同,要靠天时地利人和,这“人和”实际上也包含了手艺人的诸多感受。

杯子、碗都是我们每天用的,于磕磕碰碰,点点滴滴的日常中,使用者时时体会着设计者与制作者的用心。它所包含的情绪也许恰好就是你的情绪,或许还有一种“恰好你来,恰好我在”般的灵犀。

▼ 我们在景德镇遇到一些手艺人,

和他们聊了聊在这里做瓷器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去年,我们邀请众多设计师亲自去景德镇,做了一些别具匠心的日常瓷。在“瓷都”,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寻找心仪的手艺人。手艺人的生活方式很特别,想做瓷就做,想打麻将打麻将,好似不大在乎赚钱,所以你订的货到期出不来太正常了;师傅手艺真的有好的,不过看你出什么价钱,高就好好画,低就随性画。整合产品这件事,在景德镇要按景德镇的规矩办,这章血泪史就不再赘述了。

我们拜访了许多匠人,有人擅长刻画,有人擅长施釉,有人擅长将天马行空的天才想法付诸现实,我们将这些“学霸”制造出的情感集合起来,最后敲定了器型和颜色,做出几件瓷器。

比如 “Darling.鱼鳞折边碗”。

设计师一年中,不断往返景德镇,做了一只碗,取名“Darling”。 “Darling”的尺寸不大不小,给双手留有恰当的空间,也给食物留有足够空间。折边造型强调了器皿的弧度,塑造出身体的形感,双手捧碗,有抚摸身体的亲近与温度。

手工师傅刻画了300片鳞片,每一笔勾画都是手工完成,通体采用传统影青釉。经过1320度的高温,器皿的质地更为紧实。釉在高温下熔融流动,鱼身的鳞片效果在影青釉的附着下起伏生动。拿在手上温润如玉,盛上饭菜,一顿饭便精致起来。

比如“大吉壶”。

设计师李晔用小鸡的造型设计了一把很萌的壶,其中内嵌一只独立茶杯。

她试图剥离传统茶具的严肃,突显其好玩的一面,草图的想象力很飞跃,但也难实现。景德镇的师傅对制造艺术瓷和手绘的传统技艺有执着的坚持。接下来就是解决一系列难题:克服烧制变形率;磨具气孔从三个减为一个;配套单杯本身具有景德镇传统杯子的价值,并完美的与壶体契合;壶嘴、壶把和壶身要手工粘合在一起……

总之,经验丰富的师傅都快被逼疯了,报废率也高。但这个锅我们背了。

最终丁酉大吉壶形成了现在的样子,采用了景德镇高白泥,手塑压坯,鸡冠红、金水釉手绘上彩,杯子可以套入壶中,很萌也很酷。

比如瑞鹤白瓷茶具套装。

灵感来自宋徽宗瑞鹤图。

鹤舞九天,飘逸灵动。中国神话里常见仙人驾鹤,古人幻想“仙鹤随云,直去千年之后”。白鹤体态优美,寓意祥瑞、延年,自由而超然。我们更看重的,则是它忠贞清正,不为世俗所拘,遗世独立的姿态。设计师手绘6只仙鹤,姿态各异,呈现于古雅白色瓷上,意料中的合意。

此图为瑞鹤盏的利坯过程

这个向宋代美学致敬的产品,经过3次选型,4次打样,历时5个月,以白瓷为质,黑釉为章,红釉点出丹砂渥顶。一只壶,一只公道杯,一对仿宋制高足盏,手工拉坯,高温烧造。

比如羽兔、鱼驾白瓷茶杯。

手工拉坯、青白釉作底,采用1320度高温烧制和贴花工艺。

此图为羽兔、鱼驾杯手工拉坯过程

图案取材于神话,羽兔出没祥云,僧人盘坐鲤鱼,于现实中恣意想象世界。

比如“水岳.青釉灯笼茶罐”,出自景德镇年轻设计师钱磊之手。

通体青釉的仿佛一汪碧潭,环绕着盖顶青釉的盖钮,截然不同的造型和仿生山石肌理是对自然的一种准确表达,也是对“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理念的含蓄抒发。罐体采用中国传统灯笼造型,珠圆玉润,水光山色,令人爱不释手。

看着简洁、质朴的造型,其实也纠结反复试验了大半年。我们曾想在罐体上绘制一些图案,但后来也放弃了,因形制浑然天成,釉色细腻,多一笔便是累赘。

第一批茶罐两三天就卖完了,第二批我们等了很久很久,师傅们都过节去了。

我们在景德镇的历程才刚刚开始。对于日常生活之美的探索更像是一次奇妙的历险。我们喜欢双手沾上泥巴,喜欢绘图时的凝神屏息。在炉门打开前,我们就像一个产房前踱着步的父亲,既期待又焦虑。

打磨产品的时候,也是在打磨自己,好在我们都不赶时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工开物丨穿越时空,探寻千年古法的“根”与“魂”
千年瓷都景德镇陶瓷手艺人给瓷器上釉,技法上釉,上釉技术一流
中国陶瓷:古瓷篇.明代
一个读了北大博士的青花传人
越窑青瓷非遗传承人陈鹏飞
陶瓷刻划花和浮雕间的不同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