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学期 | 一份课程大纲、一份社会学书单与四篇学人寄语

新学期开学之际,“社会学研思”公众号推送了【新学期】系列推文(点击图片可查看相关推文),推文包括一份社会学课程大纲、一份社会学专业新生入学推荐书目、四篇学人寄语,涉及大学读书、学生工作、学术研究、生活等各个方面。

李钧鹏老师在《发现多维的社会:社会学原著选读课程大纲(2021年秋季)》课程介绍部分写道: 

教材背得多,原著读得少——这是国内社会学专业本科生的普遍现象,本课程希望在这方面有所修正。作为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本科二年级的专业选修课,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和深化学生对社会学的兴趣,引领学生进行严肃的专业阅读,训练学生的学术批判能力,并为他们构思自己的研究项目打下初步的基础。……通过阅读一系列主题各异、方法多元的原著,这门课程希望展现出社会学在社会关系维度上的独特魅力以及它在分析社会现象上的独特穿透力。 

虽然绝大多数人没有机会去选修李钧鹏老师的这门课程,但这份课程大纲可以提供一个阅读指引。

第二篇推文《社科大社会学专业新生入学推荐书目》下面有读者留言道:“我感觉看完这些本已经可以毕业了”,对于许多本科生乃至硕士生来说,没时间读书或不愿意读书似乎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以至于读完社科大社会学专业新生入学推荐的33本社会学相关著作似乎都成为不可能的事。
但,不沉下心来试试怎么能知道自己是否真的能读完这些“入门”著作呢?
第三篇推文是包刚升教授在微博上发的几点感想,在这篇感想中,包刚升教授提了几个重要问题:第一、人文社会科学类的大学生、研究生还是要老老实实读经典,认认真真写文章。第二、大学、研究生阶段参与某些学生工作、活动项目、文娱赛事和实践计划,固然是必要的,但却不宜在那些方向上投入过多的时间与精力。第三、我向来主张,大学、学院及其学工系统不要给同学们设置过多的学分,不要设置过多的活动项目,不要设置过多的指挥棒,不要把他们的时间占得满满的。 
高校绩点为王、极其内卷的当下,包刚升教授的几点感想在实践中似乎难于上青天。
第四篇高玉教授的长文在说同一个主题,即“文科大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是自己读书”,高玉教授指出,对于文科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不是上课,不是社会实践、实习,也不是写文章、做科研,而是阅读,不仅通过阅读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增长智慧,培养高尚的情怀和品德。学生不读书,这是当今中国大学最糟糕的情况。如何让大学生在大学里真正读大学而不是读中学甚至小学,这才是当代中国大学教育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五篇推文是周雪光教授在北大元培学院“学记”系列活动(2018年11月2日,第一期)中的讲座纪要。在这次讲座中,周雪光教授认为大学是我们寻找自己的兴趣、发现自己的机会。同学们一方面要自己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兴趣,另一方面要有心地去听听别人的意见。不是说别人说的你都接受,而是有心地去看怎么把别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周雪光教授指出,对于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同学们而言,如果预期自己可能做不好,分心为自己准备后路,于是不能全力去提高自己在这个领域中的学术能力,那么,结果恰恰是你在竞争中不能成功。所以我想说的是,每做一件事,就应该踏踏实实做好。这是一个基本素质。关于读书,周雪光教授指出,第一是要有耐心,坚持下去;第二,需要有一个精读和泛读的区别。
第六篇推文是潘绥铭教授对硕士研究生的一点提醒,即在做研究特别是写作硕士论文过程中要讲求研究方法。在潘绥铭老师的理解中,所谓研究中的“证据”绝不仅仅是定量数据或者访谈资料,还包括社会洞察或者人生感悟,这都是硕士研究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在田野调查与学术研究中需要去学习、体悟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讲求|纪念苏国勋逝世周年学术研讨会
研究生新学期学习计划
新学期寄语
拒绝标准化的人生:留学申请文书的独特性与匹配度是如何建构的?
在美国课堂上,最值得尊敬的是契约,而不是老师
【法律人生】苏力:美国的法学教育和研究对我们的启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