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带着“情感”做社会学研究?也别让情绪控制了自己


本文系读者来稿。作者按:感谢社会学研思推送,一些不成熟的思考,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早上看到“澎湃思想市场”发了一篇推送《带着“情感”做社会学研究》,有几点想进一步讨论下。

1. 作者在开篇提的“价值中立”“价值无涉”是韦伯提的概念,在这里,作者似乎把“价值中立”“价值无涉”与研究的“温度”、研究者的“情感”对立了起来。两者在理论与方法层面的关联这里不进行详细讨论,我们可以回顾一下韦伯本人的学术历程。韦伯提出了“价值中立”,但他本人把“价值中立”与研究的“温度”以及研究者的“情感”对立了起来吗?显然没有,韦伯的民族主义立场、对于领袖民主制的呼唤、对于德国命运以及现代性危机的忧虑在其学术作品中特别是政治社会学著作中十分明显,以至于有些人读了韦伯一点著作中甚至产生了这样的想法:韦伯的政治思想似乎与纳粹德国有着暧昧不清的联系。韦伯之所以被我们尊为社会学三大鼻祖人物之一,恰恰在于,一方面,韦伯的研究有立场、有态度、有温度,在思考其时代的德国命运与现代性危机,切中了时代的病症。另一方面,韦伯的立场、态度与温度是建立在“价值中立”“客观”的社会科学研究当中的。最典型一例是,韦伯反对阶级政治、对俄国革命抱有悲观的看法,但这并不妨碍他认真地去研究俄国革命。最可怕的是,作为社会科学学习者,我们所谓的带着“情感”做社会学研究,最终导向的不是像韦伯这样的巨擘看齐,而是被情绪裹挟着。在这个网络时代,我们很容易将个体的经验与网络话语相结合,在情绪/情感的驱动下,读了一些宏大理论、有了一些宏大视角后,对于社会事实不能客观看待,对于喧嚣的网络话语也没有将其当做另一种“社会现实”来看待,并对之进行深刻分析的能力,而是被喧嚣的、趋向极化与对立的话语裹挟着。

2.在这篇文章最后一句话,作者写道:总言之,社会学研究可以带着“情感”,也只有在这种带着情感的因为在这种带着情感的“介入式研究”中,不仅研究者可以看到自己研究者可以看到自己,读者也能读到自己。这样的研究或许才是真正的“客观”研究。我接触过很多社会学学习者,很多人恰恰是因为如作者所说,在其研究中,将个体经验与基于个体经验生发的强烈情感带入到社会学的学习中,当其接触到一种宏大理论,接触到一种似乎可以解释一切问题的理论视角后,便有了强烈的立场(后现代理论无疑是典型的代表,福柯又是其中最常被提及的思想大师。福柯的权力理论似乎能够被用来解释一切社会关系。然而,只要深入阅读一下哈贝马斯等人对福柯的权力理论的批判,便可对其权力理论进行反思与祛魅)。如此,所谓的做“客观”的研究便是痴人说梦。例如,我的一位朋友,有一段时间在做教育与流动的民族志研究时,由于他本人的底层出身,他在研究中掺入了自己强烈的阶级意识与阶级情感,看什么问题都试图从“阶层”视角出发,甚至于对于身边的中产阶层出身的一些同学的一些观念与行为都产生了厌恶感。将同学之间的观念与行为的差异都试图归结于阶层出身,甚至对网络上近期出现的“资产阶级又该被挂路灯”等极端言论也觉得很能理解,甚至自己有时候也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该经历由朋友本人向我讲述,已由其审阅并同意推送)

3.社会学研究有几个重要的宏观视角:城乡视角、阶层视角、性别视角、种族/民族视角等等。发展到今天的中国,无人否认,城乡、阶层与性别不平等问题已经成为今日中国重大的现实与理论问题。网络时代,这些现实问题经由社交媒介的渲染,很容易成为引爆舆论的火药桶。越是在这个时候,社会科学研究者越应该保持定力,带着“客观”的视角去研究社会事实、去研究网络话语与社会情绪。为理解复杂的经验贡献力量。布迪厄曾经犀利的抨击了两类知识分子:被传媒吓跑了的优秀的思想者,他们退缩在学院中,不问世事。接管公共论坛的半吊子的知识分子——比如那些后现代主义者。他们制造着煽情的争论,抛售着虚幻的问题,浪费着每一个人的时间。在今天这个互联网时代,这种半吊子的知识分子太多了,不仅不去客观的研究社会事实与社会情绪,反而操纵情绪、引导情绪,被情绪所裹挟。而最容易受其影响的,便是读了一点书、学了一点理论的社会科学学习者。

4.毫无疑问,情感作为驱动力,是我们在漫长而又艰难的学术道路上前进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我们做出有价值、有意义的社会学研究作品的重要因素。但被情感/情绪裹挟着,将个体经验与宏大理论匆匆对接起来,对于社会科学学习者而言,是最危险的事情之一。


扫码查看:重磅课程 | 周飞舟、渠敬东等十位名师:社会学看中国——开启“现实问题”的十把钥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做研究,真的有价值中立吗?从韦伯到巴斯卡再到贝克尔
赵英男读《法理学:主题与概念》|站在哈特的延长线上
浅析价值中立在社会性科研进程中的实现
传播理论史:一种社会学的视角(2册)
文科读博一年总结|一些失败的经验教训
《社会学研究》2021年第1期目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