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命转折点

生命转折点

(2015-06-27 04:47:54)
标签:

孔子

生命

人生

水与火

分类: 儒家

经常有人问我:儒家与其他宗教能否在同一个平台上沟通?这个问题的前提是:儒家如果是一套哲学思想,那么它的关怀范围应该是今生今世,那么面对各大宗教在生前死后的议题上所采取的信仰与教义,它不是无话可说吗?我的反省是:并非如此,因为真正的哲学是「爱好智慧」,而智慧涉及「根本性」与「完整性」,因而也必定谈到人生的终极关怀与全盘意义。儒家正是如此的一套哲学。


我曾仔细研究孔子对于死亡的看法,发现他对死亡毫无所惧,甚至认为死亡不仅是生命的结束,也是生命目的的完成。这种结束其实只是一个「转化」过程,使生命进入另一种境界。至于此一境界是否像宗教所说的另一世界,或者将出现审判或轮回的后续发展,则孔子在没有经验与理性的左证下,保持缄默态度。不仅孔子如此,孟子也如此。不仅儒家如此,道家的老子与庄子又何尝不是如此?


《论语》中,有些篇章足以显示孔子的立场,就是以死亡为生命的转折点。能够理解此一立场,就不必等到死亡那一刻,而在人生过程中就可以觉悟生命的意义何在,其价值又要如何实现。然后,若要与各大宗教对话,也不是什么难事了。以下略举二例说明此一观察。


一、牺牲与成全

孔子是教育家,也是哲学家。他明白人生终究难免一死,并且死有重于泰山,也有轻于鸿毛。在他看来,如果为了「仁」而牺牲生命,就不但不是损失,反而是一种美好的成全。所谓「仁」,是指一旦真诚体察内心有向善的要求之后,就择善固执,并且期许自己止于至善。这一系列的生命方向所代表的人生理想,就是「仁」字的意义所在。


孔子说:「有志者与行仁者,不会为了活命而背弃人生理想,却肯牺牲生命来成全人生理想。」(论语.卫灵公)如果放弃人生理想,不是虽生犹死吗?不过,一般人恐怕不易了解这个道理。


孔子说:「百姓需要走上人生正途,胜过需要水与火。为了得到水与火,我见过有人牺牲了生命,但是却不曾见过有人为了走上人生正途而死的。」(论语.卫灵公)


水与火,代表谋生的条件。人要活下去,就需要水与火,进而延伸到世间的名利权位,最后变成无休无止的追逐物欲,甚至牺牲了宝贵的生命。这样的牺牲是不值得的。孔子认为,如果走在人生正途上,坚持追求人生理想之实现,那么即使因而牺牲了生命,也是死得其所。明白这个道理,对人生将会觉得豁然开朗。


二、贵在一念间

孔子说:「早晨听懂了人生理想,就算当晚要死也不妨。」(论语.里仁)这是《论语》一书中,含意最深刻的一章。


首先,死是何等重大的事,为什么孔子说起来那么轻松呢?好像在这种情况下死亡,完全没有遗憾似的?为什么「听懂了人生理想」,竟是如此关键的事?


人生在世,全看志向。志向若有偏差,譬如以为争取名利权位是人生目标,那么不论成就再大,也是一场空,因为所有外在的成就都是可以量化及比较的,并且一旦生命结束,什么都带不走。


正确的志向并不会排斥或漠视外在的成就,但是一定会把焦点转向内在自我的修养,期许自己由平凡人转化为君子,从真诚出发,一生择善固执,最后努力止于至善。只有做到这一点,人的生命才有自主性,人格也才能挺立起来,并且真正彰显了人的尊严。


孔子在此谈到朝夕(早晨、晚上),意思是:只要一念之转,转对了方向,就算只能再活一段很短暂的时间,也不会觉得惋惜。何以如此?因为一念之间,顿觉昨非而今是,体认生命充满无限的希望。能在这种希望状态中活着,一剎那无异于永恒,又怎么会在乎死亡的威胁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确人生目标,立志求道
不知道春天要读什么书?往这看
孔子"乐山乐水"的人生情怀 - 儒家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
中华经典 | 《论语》第六讲: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
玩出生命的意义
浅谈《论语》中的学习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